1 / 78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 分組研討二 : 如何擴大技職教育國際交流. 古源光 校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2012 年 11 月 1 日.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背景說明 現況分析 發展策略 結語. 背景說明. 1970 年代:「專科學校國際合作推動小組」 與國外專科學校、社區學院、技術學院 (vocational colleges) 、或技藝訓練中心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Training Center) 之互訪及交流; 引進師徒制、三明治式教學、技藝訓練、及 TAFE 訓練體系。

hild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分組研討二: 如何擴大技職教育國際交流 古源光 校長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2012年11月1日

  2.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背景說明 現況分析 發展策略 結語

  3. 背景說明 1970年代:「專科學校國際合作推動小組」 與國外專科學校、社區學院、技術學院(vocational colleges)、或技藝訓練中心(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Training Center)之互訪及交流; 引進師徒制、三明治式教學、技藝訓練、及TAFE訓練體系。 1991年:第一批專科改制技術學院,教育部積極推動技職教育之國際化; 1997年起教育部委託屏東科技大學進行技職校院國際合作現況調查與規劃未來發展; 1999年教育部技職司正式成立「技專校院國際合作諮詢委員會」,旗下共有6個專業領域分組,並由屏東科技大學承接技專校院國際合作工作小組負責規劃及工作推動;

  4. 背景說明 1998~2003年間,每年辦理「推動技專校院國際合作宣導說明會」,並積極推動「技職教育國際化」與「國際化技職教育」; 2000年起,每年編列預算以計畫申請方式補助技專校院辦理國際合作與提升學生外語能力,並以東南亞及亞太地區為優先交流區域; 2001年技職司定調技專校院國際交流與合作之指導原則:「向上取經」及「向下傳經」; 2002年教育部委託屏東科技大學辦理「2002年東南亞技職教育國際研討會」,共邀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菲律賓等7國27位大學校長及政府官員與會,會後並簽訂籌組「東南亞技職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共識聲明,此即為SATU之前身;

  5. 背景說明 2009年9月吳前教育部長任職期間,積極展開「加強國際鏈結及深耕東南亞」政策,前後多次率領技職李司長、國際文教處林處長、及各科技大學校長前往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美國及印度等,推動技職教育之國際交流合作;並與各國教育部簽訂人才培育雙邊合作協議如下: 台越合作協議:越南10年送500名政府公費生來台就讀碩博士; 台馬合作協議:擴大招收大學部、海青班學生及雙邊學力相互承認; 台印(尼)合作協議:印尼5年送1000名政府公費生來台就讀碩博士; 台印(度)合作協議:印度5年送2000名政府公費生來台就讀碩博士; 台泰合作協議:泰國5年送600名政府公費生來台就讀碩博士; 台沙合作協議:沙國10年送2000名政府公費生來台就讀碩博士; 台奈合作協議:奈及利亞每年送150名政府公費生來台就讀碩博士; 於各國設置「台灣教育中心」,協助各校推動國際交流與招生宣導。

  6. 問題分析 教育部2004~2011年補助技專校院辦理國際合作及提升學生外語能力計畫統計表: 資料來源:教育部技職司

  7. 問題分析 Sour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10

  8. 問題分析 提升技職體系各大學學生之外語能力需從國中及高中職階段開始,並應要求通過適當之外語能力檢驗。大學4年之專業課程及教科書亦應適度地配合以融入外語,以強化技職體系學生國際交流(短期交換或參與雙聯學制)的能力。 全面落實技職體系「技職教育國際化、國際化技職教育」的政策,明確訂定發展「技職教育國際輸出」的重點特色與利基誘因,在有相關配套措施下應全面式的推展。 目前透過「菁英留臺辦公室」或「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舉辦的海外招生教育展,有其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宣揚各技職校院畢業生之就業優勢,及與一般大學之區隔,應有整體之規劃考量及宣導,以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臺就讀技職體系。 為提升技職體系學生之國際職場就業力(employability)與競爭力,技職司可擴大校外實習之規範及獎勵,鼓勵各校規定學生於學期或寒暑假期間至國外企業實習 (overseas extramural studies)。

  9. 問題分析 增加技職體系學生之外語能力選項,除傳統之英、日文外,應擴大引進東南亞語系的教學,讓臺灣學生具備至東南亞各國就業之非專業能力。 鼓勵技職體系各校加強國際產學合作,並透過國際產學合作或與海外臺商產學訓之合作機制,增加臺灣學生至海外就業實習及未來國際職場就業機會。 爭取更多技職體系畢業生服「外交替代役」(不限於邦交國)之名額,並建議爭取設置「國際臺商產學合作替代役」的名額及機會,讓臺灣學生在職涯選項上多一份選擇。 外籍學生在臺就學期間之校外實習限制應予檢討,俾使外籍學生畢業後亦能有較多留臺就業的機會。 外籍學生來臺就學學生簽證之核發,必須由教育部透過跨部會之協商,以提供迅速之查證及簽證服務。

  10. 發展策略 - 短期 建議教育部: 「技專校院國際交流合作諮詢委員會」的組織及功能再現,並透由諮詢委員會之建議,研議制訂技職校院落實「國際化技職教育」及「技職教育國際化」之各項政策。 制訂「國際化技職教育」及「技職教育國際化」的各項工作及指標,並訂定鼓勵與獎勵之配套措施。 鼓勵技職校院設立以全外語授課之國際碩博士學位學程(免受學審會及經建會國內人力需求規劃限制),招收國內或國際學生以擴大技職教育國際輸出之人才培育特殊管道。

  11. 發展策略 - 短期 建議各技職校院: 提升負責國際交流業務之行政位階及組織編制,以擴大國際合作交流及招收國際學生之功能。 加強國際化校園環境及行政服務系統的建構,以成為友善國際化校園。 研訂提升本國學生外語能力的教學措施,並落實外語能力之檢測認證。 鼓勵教師建立與國外大學之國際學術交流合作之管道,藉以建立及增進學生海外短期交換研習或加入雙聯學制之機會。 相關部會: 針對來臺學生簽證核發之程序,及就讀學校提供之入學通知文件及佐證資料認證,提供最大方便之服務。

  12. 發展策略 –中期 建議教育部: 給予具特色之教學卓越及典範學校更多彈性及並再放寬之外加外籍生招收員額,並藉由教卓或典範科大之擴散效應擴及周邊鄰近學校。 補助具特色之教學卓越及典範學校興建外籍學生宿舍。 放寬境外專班及設立分校(與當地大學合作開設)之審核機制及提升效率。 加強與先進國家(如德國、日本、澳洲等)技職教育之整體合作,進行師資交換、學生實習交流等,並輪流舉辦「技職教育國際研討會」。

  13. 發展策略 –中期 建議各技職校院: 增進與國外廠商之國際產學合作,提供本國及國際學生海外實習及就業機會。 開設以外語授課之國際學位學程,以彈性因應國際學生之就讀選項。

  14. 發展策略 –長期 建議教育部: 制訂「技職教育國際輸出政策」白皮書,作為教育部高等教育國際化之施政依據,並供各技職校院發展國際合作及增加招收外籍學生之長期政策依據。 建議各技職校院: 依據部訂「技職教育國際輸出政策」白皮書,研訂各校國際合作及技職教育輸出長期校務發展計畫。 相關部會: 透過跨部會(教育部、經濟部及外交部等)之協商會議,制訂國際化人才培育及輸出之長期計畫,以協助海外臺商之人才需求,進而協助邦交國及發展中國家培育技職專業人才。

  15. 結 語 各校發展技職教育輸出應以各校特色領域為起始點; 鼓勵教師發展「點對點」之國際學術交流及發展雙邊研討會,深化合作關係,進一步吸引更多之教師及學生參與; 利用簽訂姊妹校協術交流協議時,提供誘因促進教師交流及吸引國際學生來台就學; 優秀的教師陣容及具有特色之教學研究品質才是國際學生「近悅遠來」最有效力的招生宣傳。

  16. 擺脫地域框架 突顯特色 在國際找定位 Tropic of Cancer NPUST Equator Tropic of Capricorn

  17. Nexus with Southeast Asia • 11 countries: • Vietnam • Thailand • Myanmar • Cambodia • Laos • Philippines • Indonesia • Malaysia • Singapore • Brunei • East Timor • Population: • 570 million Source: http://wikitravel.org

  18. 主要農業特色大學姊妹校交流 泰國農業大學 (Kasetsart Univ.) 泰國湄州大學 (Maejo Univ.) 泰國皇家科技大學 (Rajamagala Univ. of Technology) 印尼茂物農業大學 (IPB) 印尼布勞爪哇大學 (Univ. of Brawijaya) 越南太原農林大學 (Thai Nguyen Univ. of Agri. & Forestry) 越南河內農業大學 (HUOA) 越南胡志明農林大學 (Nong Lam Univ.) 馬來西亞農業大學 (Univ. Putra Malaysia) 馬來西亞沙巴大學 (Univ. Saba Malaysia) 日本酪農學園大學 (Rakuno Gakuen Univ.) 奧地利維也納農業大學 (BOKU) 荷蘭農業大學 (Wageningen Univ.) 中國農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福建農林科技大學

  19. 國際鏈結與招生

  20. 屏科大境外生來源分佈 101學年度境外生共505人,遍布全球43國 20

  21. 屏科大境外生學費來源 共505人 21

  22. 中心議題參、如何擴大技職教育國際交流子議題二:招生策略(含台商徵才選訓)中心議題參、如何擴大技職教育國際交流子議題二:招生策略(含台商徵才選訓) 南台科技大學 STUST 南台科技大學校長 戴 謙 博士 中華民國101年11月1日

  23. 大 綱 南台科技大學 STUST 背景 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24. 南台科技大學 背 景 STUST 臺灣「技職教育」之發展極具歷史與特色,以務實致用為教育理念,強調畢業即就業,長期以來對臺灣經濟發展貢獻極大。 臺灣技職校院在推動國際化方面起步較晚,在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國際市場中仍有極大的努力空間,現階段應致力於營造無語言障礙學習環境,專注耕耘具競爭優勢之國際學生招收市場,選定重點領域,開設適合國際學生及本國學生共同修讀之學位學程,營造雙贏之國際化學習環境,方能永續性建立臺灣技職教育國際市場口碑。

  25. 南台科技大學 問題分析 STUST • 招收國際學生之優勢條件 • 臺灣技職教育資源符合亞洲新興國家人才培育之需求。 • 因應產業發展趨勢,台商必須全球布局。 • 生活環境友善且安全,物價合理穩定。 • 臺灣高等教育學費相對歐美國家收費低廉學費合理。 • 加入工程教育認證國際組織,學歷獲各國官方承認。 • 台商於東南亞生根茁壯影響力日增,且需要曾至我國留學之人力資源,以協助企業在當地的發展。

  26. 南台科技大學 問題分析 STUST • 招收國際學生面臨之問題 • 英語流利授課之師資不足,導致國內各校全英語授課學程不足。 • 校園國際化友善程度仍待改進,境外學生輔導人力資源有待強化,且台灣社會雙語環境尚未周全。 • 國際學生學成後留臺實習及工作限制較多。 • 英、美、澳、紐、中國大陸、日、韓等國積極投入競爭東南亞高等教育招生市場,加劇招生難度。 • 中國孔子學院與漢語水平考試(HanyuShuipingKaoshi, HSK)在東南亞國家之擴展,對我國推動華語教學與華語能力測驗(Test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OCFL)之成效形成衝擊。

  27.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台商徵才選訓之策略 • 建立台商與國內大專校院合作人才培育平台,推動國際學生實習、 就業媒合、國際學生產業專班等具體人才培育工作 。 • 國內大專校院加強培訓國際學生之華語能力,以增強國際學生與台商企業主管幹部之溝通能力。 • 與設有海外分公司之台灣企業合作, 安排國際學生赴台灣母公司實習與培訓。 • 與台商企業合作辦理就業媒合會,以促成國際學生前往台商企業就職。 • 與台商企業合作辦理產業專班,培育符合台商企業需求之國際學生。 • 由台商企業提供獎助學金,招收優秀國際學生,畢業後前往該企業服務。

  28.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南台科技大學推動國際學生實習狀況

  29.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南台科技大學推動國際學生與台商企業就業媒合之概況

  30.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南台科技大學與統一企業合作模式 • 2005年9月統一企業選派2位越南分公司員工與2位菲律賓分公司員工前來本校IMBA與企管系(大學部)就讀。 • 2006年2月統一企業與本校際械工程系合作辦理產業碩士專班,共計招募4為國際學生(3位越南籍學生與1位泰國籍學生),學生在學期間由統一企業提供獎學金,學生需於寒暑假期間前往統一企業實習,並於畢業後赴統一企業海外分公司工作兩年。 • 2006年至今統一企業每年均提供本校國際學生實習機會,並與本校合作辦理就業媒合會。

  31.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短期策略(未來1~2年) • 營造無語言障礙學習環境,營造雙贏之國際化學習環境。 • 選定具競爭優勢之重點領域,開設適合國際學生及本國學生共同修讀之學位學程。 • 強化國際行銷,提升臺灣技職教育知名度,例如: • 建立臺灣技職教育整體行銷網絡,整合網路、媒體、文宣等方式,積極宣傳臺灣技職教育之內涵與特色。 • 積極參與海外國際教育展年會。 • 成立臺灣技職校院東南亞聯合宣導團,定期聯合各校至東南亞舉辦招生宣導活動。 • 辦理跨國教育論壇。

  32.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短期策略(未來1~2年)(續) • 成立外籍生校友會(或台灣之友)聯絡網, 以口碑作宣傳。 • 與海外台商合作,辦理產業專班,培育所需人才。 • 由台商企業提供獎助學金,招收優秀國際學生,畢業後前往該企業服務。 • 與台商企業合作,推動國際學生暑期實習。

  33.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中期策略(未來2~3年) • 台灣應全面檢視現有技職教育之盲點(例如:技職高教化、技職教師無業界經驗、缺乏業界連結與互動、學生實作能力仍需加強、心態眼高手低等) ,並從制度面加以解決。 • 我國應落實技職證照制度,並與職場就業規範連結,彰顯我國技職教育之特色。 • 全面檢討我國移民法規與政策,開放優秀外籍學生畢業後可留台工作並取得永久居留權,讓台灣社會未來成為民族大熔爐,吸納全球人才為我所用。

  34.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中期策略(未來2~3年)(續) • 擴增國際合作夥伴,建立多元招生管道,例如: • 積極擴增屬性相近之海外夥伴學校,推動師生交流。 • 與夥伴學校合作推動雙聯學制,如:2+2雙學位。 • 與夥伴學校合作辦理境外專班。 • 與夥伴學校合作辦理暑期研修班。 • 以策略聯盟方式,推動東南亞學院計畫,仿效歐盟 Erasmus Mundus計畫或中日韓亞洲學院計畫,推動跨國聯合學位學程。 • 政府跨部會強化國際化環境,完善社會標示、文宣雙語化。

  35.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長期策略(未來3年以上) • 我國需否倣效新加坡、菲律賓、印度等國作法,讓英語成為我國第二官方語言,從而與國際接軌,全面提升台灣國際化能力,值得考量。 • 應從政策上扶持教學卓越與典範科大學校,使之成為招收國際學生之主力學校。 • 擴大產學合作目標,選拔年度績優廠商活動,鼓勵產業界呼應推動產學合作與學生實習之教育目標。 • 加強與日本、澳洲、歐洲技職學校交流,學習對方作法,落實我技職教育之目標。

  36. 南台科技大學 發展策略 STUST • 長期策略(未來3年以上)(續) • 全面檢視我國技職教育現行制度(整體面、教師面、學生面、課程面)作法和西方先進國家之落差,進而重新建立我技職教育之策略目標與操作準則。 • 全面建立台灣技職教育兼顧校園學習與企業實習之雙軌制度,並向國際行銷。

  37. 南台科技大學 STUST 謝謝聆聽

  38. 子議題三、國際生教學輔導(含校園國際化及語文訓練)子議題三、國際生教學輔導(含校園國際化及語文訓練) 報告單位:銘傳大學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39. 背景說明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為強化臺灣國際競爭力,持續實施教育國際化方針,以期徹底發展「厚植臺灣精英,強化臺灣競爭力」。 積極推動本地生與外籍生之間的互動,培養本地生處理國際事務的經驗與能力。 不斷拓展海外姐妹校,並與之進行交換師生、簽訂雙聯計畫等,有效加深國際教育的深度及廣度, 打開臺灣技職教育在國際上的能見度。

  40. 問題分析I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國際化教育的目的,在於使學習者發展深入多元文化、全球議題、以及國際經濟競爭等事務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學習如何在多元且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生存,並有所貢獻,必須先了解全球化的複雜性,並發展跨文化互動的技能(Merryfield)、培養與各種族文化和平共存的國際觀。

  41. 問題分析II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外籍生來自世界各地,分散校內各大學院系所,擁有不同的文化與個人教育背景,不論是學習能力或是文化適應都有待克服。 校內學務處及國際事務管理單位統籌規劃校園國際文化活動舉辦方案,提高學生學習與文化適應的能力,進而提升校內國際化教育的品質。

  42. 問題分析III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多語環境建置僅硬體面,僅為發展國際化教育的標的工具之一,故就國際化環境建置而言,除了硬體環境建置之外,還包括是否提供多面向的交流管道、多元化的英語學習、以及全人關懷的健康校園等軟體面向。 結合學校課程與教學,與國際學習活動保持深度且長期的接觸逐步地灌輸學校師生正確的國際教育觀念,並策略性地鋪陳校內國際化環境,提升師生外語能力,設計規劃國際化課程以及國際性課外活動,逐步提升各校師生國際能力。

  43. 發展策略(一)短期策略:規劃國際課程,完善教育體制發展策略(一)短期策略:規劃國際課程,完善教育體制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推動全英語授課改革計畫 增聘專兼任外籍教師提供全英文授課 推動教職員英語課程 多樣化華語課程與華語學分課程

  44. 發展策略(二)中期策略:廣納國際學生,淬礪全球專才發展策略(二)中期策略:廣納國際學生,淬礪全球專才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積極參與海外國際招生教育展年會 積極拓展招收外國學生來源管道 訂定各項入學方式之最低門檻,確保學生基本素質 積極強化正體華語推廣計畫 獎勵品學兼優外籍生措施

  45. 發展策略(三)長期策略:卓越國際校園,融合全球文化 全國技職教育研討會 鼓勵設立國際學生輔導專責單位 落實國際學生輔導機制 推動臺灣技職學生海外長短留學及全球實習就業計畫 規劃校園國際文化活動舉辦方案、鼓勵本國與國際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46. 學生海外研習(含交換學生及海外實習) 報告人:容繼業校長 中華民國101年11月1日

  47. 目 錄 壹、前言 貳、問題分析 參、發展策略 肆、結語

  48. 壹、前 言

  49. 打造真實急迫感ASense of Urgency- John P. Kotter

  50. 前 言 因應國際化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移動能力的國際化人才」已是各國努力的方向,例如: 一、歐盟執行委員會提出達文西計畫。 二、我國教育部提供學海系列計畫,並鼓勵開設校外實習課程計畫。 三、我國青輔會與民間團體合作提供海外實習或遊學機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