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校本研修学校改进计划 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周 卫 2007 年 3 月

校本研修学校改进计划 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周 卫 2007 年 3 月. 一、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计划. (一)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二)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 (三)几点启示. (一)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SDP) 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 这种方法自上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从英国兴起,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90 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入我国,在我国西部省区,以至北京、上海等地改进学校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引起广泛关注。. 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背景.

hom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校本研修学校改进计划 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周 卫 2007 年 3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校本研修学校改进计划 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周 卫 2007年3月

  2. 一、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计划 (一)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二)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 (三)几点启示

  3. (一)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SDP)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 这种方法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从英国兴起,其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入我国,在我国西部省区,以至北京、上海等地改进学校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引起广泛关注。

  4. 西方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的背景 ● 1970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日内瓦大会主题:“中学效率的高低” ● 1976年,英国出版《贝内特报告,关注学校质量和效能》 ● 1989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资助的SDP项目成果出版:《学校发展规划:给地方教育长官、校长和学校教师的建议》 ● 1991年英国科学和教育部颁发《学校发展规划实践指南》 ● 90年代以后,SDP项目在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美国等国推介;联合国儿基会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积极推介。 原因:⒈效果不错,促进学校发展和变革,提高学校效能。 ⒉这种“草根研究模式”顺应了“教育权利下放”、学校改革“自下而上”的趋势,使学校有更多自主权,有力地推动了校本管理局面的形成。

  5. 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规划是管理的手段,是“抓手”,不是为规划而规划,以促发展为最终追求。 “规划”的焦点是学生的教育需要和质量,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以教师为中心”。 “规划”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一种思想,即要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发展,将学校发展蓝图与国家需求、民众期望、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学生成才计划相协调。 “规划”强调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要求为三,一是不断分析诊断改进学校的问题;二是学校共同体各部门、所有成员广泛参与,增强凝聚力;三是争取社区各界支持与合作,扩展办学资源。

  6. 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⒈效益性原则——根本目的 追求生命的高质量和高效益。低投入,高效益。 ⒉合作性原则——主要特征 校长、师生、家长全体成员的合作,高度认同感。 ⒊前瞻性原则——内在要求 与时俱进,预见未来。走向明天的学校的行动纲领。 ⒋操作性原则——有力保证 目标明确可测,任务清晰具体, 责任分配合理到位,成功标准全体可达到, 严格的监督和评估过程和政策保障。

  7. “规划”关注满足学校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不要抱怨得不到什么,没有什么,首先考虑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政府为什么要设立这所学校,希望通过学校做到什么? ● 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所学校,他们想得到什么? ● 家长出于什么考虑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期望什么? ● 教职工的需要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甘愿为学校奉献、牺牲? ● 学校的发展与命运和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与支持是紧密联系在一切的。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为每一个“利益相关者”负责。

  8. 学校发展规划(SDP)的五个步骤 ⒈ 目前在什么地方? ——学校现状分析 ⒉ 希望到达什么地方? ——3~5年远景规划,确定学校发展方向,育人目标 ⒊ 怎样到达目标所在地? ——制定各部门、分年度行动计划、行动策略 ⒋ 怎么知道已经到达目标所在地? ——确立成功的标准及指标 ⒌ 正在做的事情成效如何? ——进行全程的监控和评价

  9. (二)“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简介 QSIP是一个由香港教育统筹局资助的专业支援计划,为期五年(2004~2009),为115所中小学进行学校改进工作,每所学校都得到计划的2年专业支援。   获得1998年成立的优质教育基金的支持,香港中文大学先后推展了香港跃进学校计划(1998~2001)、 优质学校计划 (2001~2003)、优质学校行动计划(2003~2004),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与具体策略。   建基于全面改进的计划,而非学校单项行动计划。

  10. 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内涵 优质学校改进计划是一个整全、互动、有机的全面学校改进计划。希望透过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把大学的理论、知识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教师的能量,建构良好的学校团队文化,达到上下一心,令学生在学习上更有效。 深信学校需要在足够理论、实践知识基础上作自我反思及持续完美,才是最恒久和有价值的改进。

  11. 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源起 受美国跃进学校计划(ASP)的启发 ● ASP三项重要原则:目标一致、赋权承责、发挥所长; 1998~2001年在香港50所中小学实验,转化为适合本土的改进计划。 ●学校改进策略应是以校为本的、没有一套普适的方程式。 ●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建立在三信(信任、信心、信念)和平等的基础上;引领教师开阔视野、接受新知、反思自我、参与改革、建构学校团队文化。

  12. (三)几点启示 ⒈SDP项目在西方始于民间,政府支持,效果良好。有的已成为全国性的学校促进项目。核心是关注课堂,提高效能,多元需求,未来发展。 ⒉四种规划形式:华而不实的规划——专家捉刀代笔,脱离学校实际;校长个人的规划——缺乏集体认同,停留于口号、要求;分头拼凑的规划——缺乏共同愿景,整合、协调;协同合作的规划——学习共同体共同讨论制定。 ⒊有必要加强中小学与大学、研究机构持久的专业合作与联系。 ⒋避免繁琐、形式化偏向。 ⒌根据目标,制定可监控、可操作的评估标准。

  13. 二、校本研修学校改进计划 (一)校本研修是学校改进的核心 (二)学校改进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学校改进计划的制定 (四)学校改进计划的研发策略 (五)校本研修的三要素及其误区

  14. (一)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学校发展的根本是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研修。 校本研修是中国特色的优良教研传统的创新和发展。 校本研修关注的是教师团队实践智慧的丰富与提升。 校本研修既体现了“自下而上”教学民主化的趋势,又打破了三研两训相隔离的藩篱。 校本研修正在成为教育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和主要抓手。

  15. (二)校本研修学校改进计划基本框架 ⒈发展目标及共同愿景 ●体现国家意志、时代变革、学校特色;近期经过努力可达成;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改进与提高。 ● 系统性、适切性、持续性、递进性、发展性; ● 预期效果包括: ——课堂教学效能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升校本研修活动的效能(能力建设,有效性);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学习文化; ●发展方式:扬长型、补短型、基础型、合作型。

  16. ⒉校本研修现状分析 ⑴ 基本情况:学校所处位置环境,校史,学校性质、规模,办学经费,教师队伍,工作基础,进展阶段。 ⑵ 发展优势:已取得的经验、成绩,研究成果,形成的研修特色 ⑶ 主要问题(困难、弱项、不足):制约学校校本研修开展的关键因素,在规划期内经过努力需着重解决的问题。梳理出今后发展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⑷ 机遇与挑战(形势与环境变化及应对): ●分析方法:可采取“海选法”与“专题法”,归因分析。注意:分析优势不要“满”而“溢”,寻找问题要到位,在同一界面不要相互矛盾。

  17. ⒊ 行动计划 ⑴ 确定分领域关注重点 重点研究专题;研修一体的计划;课例研究;活动案例研究;个人研修计划 ⑵ 预期目标 落实责任人、内容、要求、时间节点 ⑶ 行动策略及问题解决的方案 ⑷ 分周安排

  18. ⒋ 制度保障 ⑴ 组织机构的完善 教研、科研、进修一体化,明确分工责任,人、财、物保障 ⑵ 规章制度的建设 ⑶ 工作程序的规范 ⑷ 行政部门支持与专业机构的合作 ⑸ 跨校教研与网络研修

  19. (三)校本研修学校改进计划的制定 ⒈学习培训(报告、阅读文献、查阅资料、读书札记) ⒉组建编制小组,形成共同愿景。 ⒊组织基点调研,找到发展方向和问题,廓清工作思路。 ⒋撰写计划初稿,广泛听取校内意见。 ⒌进行跨校交流,专家咨询,相互启发借鉴。 ⒍修订学校改进计划,教代会通过。 ⒎实施学校改进计划。 ⒏总结评估计划执行情况,策划下一轮改进计划。

  20. (四)学校改进计划的研发策略 后进校——改造型 班子建设,队伍重组,设备更新,文化再造,城乡联动 普通校——特色型 扬长避短,挖掘资源,借助外力,独辟蹊径,精致极致 新建校——建构型 整体策划,系统工程,准确定位,体制创新 老校、名校——超越型 传承创新,广罗贤才,更新换代,与时俱进

  21. 好教师备课,集体共享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 讲案+学案,课前下发,教后记,学后记 【案例1】乡村薄弱初中:江苏溧水县东庐中学 ——减复增效靠的是“讲学稿” ●师资水平差、生源质量差、硬件设施差、教育观念落后 面临撤并→省示范初中,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 ●学生有了知情权,明确目标、要求,带着问题听课,主动学习反馈,成绩名列县市前列。 ●实现“六无”:基本无辍学,学生无外流,无快慢班,无不开课程,无加班加点,无教辅书、练习册。 见《中国教育报》2005·1·2

  22. 【案例2】 新建的上海杨浦区思源中学 “饮其流者怀其源,落其实者怀其树”。 扎根民族文化沃土,融进现代教育理念。 ⒈民族特色自主创建活动 一班一族:侗族(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哈尼族(雄鹰) ⒉一体两翼校本课程 一体——基础教育强调、强化,狠抓教师自我培养; 一翼: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技艺教育。 美德教育:武术、茶艺、围棋、舞龙狮、腰鼓、民乐、剪纸、陶艺、民族舞蹈、京剧清唱、古诗词、京剧脸谱12项。 “三个一 ”自主教育活动:一日三操(广播操4、武术操4、太极拳4),一日三唱(国歌、校歌、队歌),一日三扫(晨、午、晚) 一翼:双语教学(生活化学,英语教学)

  23. 【案例3】 北京二中老校新办的增长点 北京二中280年历史,2001年换届 李奕校长办学思路: “继承优良传统,发展固有优势,寻找新的生长点。” 办学原则——全面发展是基础,个性发展是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方向。 ⒈ 创新思想才能创新办学 ●角色定位:校长由“全能”的管理者和“指挥”向“首席教师”和“首席学习者”转变。 ●办学空间:由传统的有形学校建设向“无边界学校”转变。数字图书馆、学科网站、信息化教研组、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数字化无边界校园的先锋。 ●办学形式:由传统的只强调敬业贡献、纯粹投入式的办学向“经营”好学校资源转变。 学校资源增值提效,好课上网,题库系统,盘活硬件内外开放。

  24. ●办学行为:由“办事”向“办学”转变 会想是会干的前提,有思路才能有出路。校长必须从事务圈中跳出来,清理思路,权衡方向,谋划战略,制订蓝图。 ⒉ 转变思维导致转变方式 ●教师队伍建设:由“个体培养”向“群体发展”转变。 教师业务档案网络平台,建设自发、交流、互动良性竞争环境。 ●课堂教学改革:由被动统一的教学向主动和个性化转变。 生动多样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选修课、学科内探究 ●德育工作:由单纯的活动、说教向环境育人转变。 德育的关键不是知道,而是在环境中体验和实践。 引导网络舆论,营造良性氛围,发展内心道德力量。

  25. (五)校本研修的三要素及其误区 1 实践反思 从行动和反思中学习 2 同伴互助 让差异推动进取 3 专业引领 课堂改进与理论学习交互

  26. 1 实践反思 误区一 :实践反思缺少摆进自我 误区二:实践反思缺少关注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 误区三:实践反思缺少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27. 2 同伴互助 误区四:教师不善于围绕问题的合作学习 误区五:教师缺乏敞开自我的相互评论 误区六:评课止于评论,缺乏行为跟进

  28. 3 专业引领 误区七:只谈理论,缺乏以课例为载体 误区八:罗列现象,抓不住关键环节 误区九:只有教育叙事,缺乏理性的诠释

  29. 三.改进校本研修的主要路径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高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 (三)提高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性

  30.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⒈ 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导向,抓住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目标 三维课程目标如何转化为可操作可监控的行为目标;如何 兼顾核心知识、技能的落实与学习方法的变革。 条件如何创设情境,联系旧知,联系经验,跨学科联系,引发 兴趣?精心预设,教材开发,重点把握核心知识,难点在 于分析学生个别差异,关键在于突破认知障碍,恰当运用 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策略。 过程 如何保持高认知水平,高参与度,防止认知水平、参与度 下降;密切关注教学情境的变化、学生的反应,动态生 成,灵活应对。 结果 以学生发展为本,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获得与最近发展区; 学生是否学到了教师想教的东西?学会做人?可持续发 展,影响终身。

  31. ⒉ 课例研究基础上的因素分析 抽取本学科不同年段、不同水平教师,不同合作内容的教学课例进行因素分析。 分析、梳理、保持高认知水平、高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从失败课例中归纳,造成认知水平、参与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2. ⒊ 以行动教育模式持续改进课堂教学 行动教育模式是使先进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有效学习行为的有效模式。 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掌握行动教育模式。 每位教师每学期合作研究一节改进课,使不断的观察、设计与改进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使平等、民主、开放的交流与对话成为学校的学习文化。

  33. (二) 提高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 ⒈以课例为载体的专题研究 课例: 学科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什么技术?(弱智、拼盘) 何时用?(挫折程序细化,操作技术放大,操作难点 复放,操作结果比较) 怎么用?(适时、适度、适人;学生互助、互评) 用得如何?(正例与反例)

  34. ⒉ 点、线、面链接的专题设计 点:从教师身边、课堂遇到的小问题入手,点滴改进,立 即行动,取得成效,增强信心。 线:将课程实施、教师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成问 题链,在某一年段、学科,前后衔接地开展系列研究。 面: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龙头课题,全校投入,分工协作, 持续深入地研究。

  35. ⒊ 论文与随笔相结合 ● 论文、专题研究报告 抓住学校优势学科、主攻方向、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集中研究;强调用事实、数据说话,详细描述,理性诠释;重在问题意识、文献意识、对话意识、方法意识,提倡研究规范与创新。 ●随笔、札记、读后感 真情实感,直抒胸怀,强调有感而发,言之有理。培养阅读写作习惯,学会表情达意,用研究的态度学习、思考与教学。

  36. ⒋有组织的集体研修与自主研究和自学同样重要⒋有组织的集体研修与自主研究和自学同样重要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集体的智慧,相互的激励,友情的相助。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取决于自主研究和自学。对自身经验的不断反思,重构和超越。 ●当前,特别要重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借鉴和平衡,并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和运用,关键取决于是否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7. ⒌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研究者,学校与学校的合作研究⒌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研究者,学校与学校的合作研究 ●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建基于备课组、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等各种形式教师团队的合作,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合作,教师与研究者(中小学、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合作。 ●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共同愿景。 ●课例研究为合作提供了平台与载体。

  38. ⒍要特别重视现场指导与网络研修 ● “复杂性”理论认为,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在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由于大量的随机作用,非线性、因果不等当性的复杂性出现,因此规律并不就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的性质,也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某些条件下,现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无序可能更是本质的显现。从教学艺术而言,“这一个”也许比“这一类”更重要。 ●教师最迫切需要的是现场指导,面对面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直接对话,教研员作用不可替代。 ●网络研修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信息共享,即时沟通,无障碍交流,均衡发展,相互激励,提供了机遇与可能。教师研修方式的一场革命。

  39. (三)提高校本研修制度的有效性 ⒈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化 将课改背景下,促进教师成长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度化,才可能经常、普遍、持久,放大其功效。 (先行课制度,校本研修学反化管理制度) 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分,要么成要么败!没有制度是一定要失败的。 ——张跃

  40. ⒉ 校本研修的制度功能 激励机制 评价体系 服务支持 提供条件 促 进 防止繁琐 表面化、 形式化 保 障 文化建设 专业发展 规 约 人员、经费 条件、环境 教学民主化 教师能力建设 行动、行为 责任到人 保障到位 少→多→少 他律→自律

  41. ⒊引进项目管理机制 ● 传统教研组:行政功能强,研究功能弱;上传下达多,过分注重共性、集体;复制教参、教案多,有效个性创新少。 ● 项目管理的特性: 时间性(严格时间节点) 协作性(注重团队合作,充分沟通协调) 自主性(每个成员都有很大自主工作时间) 公开化(项目任务、要求、程序、经费、难度、奖励公开) 随控性(按时监控,适时调整) 预测性(对项目成果、困难、问题充分预测) 完整性(用系统眼光设计项目计划,明确分工) 操作性(项目必须是可操作的) ● 克服传统管理中计划空泛,监控不力,缺乏沟通,程序随意,渠道不畅,资源浪费,总结不实等弊端。

  42. 教研项目运作流程 • 筛选项目,确定项目任务、目标、时间节点; • 项目组申报、评议、审批; • 下达项目任务书、经费; • 项目组制订实施计划; • 学校制订过程监控细则; • 项目实施 • 阶段小结,指导改进; • 项目终结评审; • 项目宗教、交流、奖励; • 项目成果汇总、发布。 (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 学校课程部)

  43. ⒋ 将有效的制度精致化 如果一项制度切实有用,就有必要将其精致化,更加符合学校实际,充分堵塞制度漏洞,可操作,可监控,多数人可接受。 例:校本研修学分化管理 哪些校本研修活动可算学分?如何折算?记分程序?谁来计算?如何避免放任自流?又防止过分繁琐,简单易行?

  44. ⒌ 不断改进完善制度 邓小平说,坏的制度能让好人无法做好事,好的制度能让坏人无法做坏事。 有了制度不很好地执行,就会形成工作中的“破洞”(破窗理论)。好的制度必须要领导力行,团队维护。 制度因教师需求而变,因外部环境而变,因学校自身而变,因制度本身而变,完善制度要以教师发展为本。

  45. 仅供参考,请多指教! Zhou_wei23@yahoo.com 中国校本研修网 http://xbyx.cersp.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