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從古鏡記談通識教育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從古鏡記談通識教育. 翁 政 義 2005. 12. 21.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大綱. 古來學問無人文與科技之分 科技發展的影響 科技與人文走向分流 大腦的作用機制 - 心智的形成與成長  教育的目標 - 何謂受過教育的人? 美國兩所大學的共同核心課程 結語. 2005/12/21. 國家實驗研究院.

hom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從古鏡記談通識教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從古鏡記談通識教育 翁 政 義 2005. 12. 21.

  2.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大綱 • 古來學問無人文與科技之分 • 科技發展的影響 • 科技與人文走向分流 • 大腦的作用機制 - 心智的形成與成長  • 教育的目標 -何謂受過教育的人? • 美國兩所大學的共同核心課程 • 結語 2005/12/21

  3.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古來學問無人文與科技之分 • 《古鏡記》-王度 - 唐代短篇小說 - 在一連串伏魔捉妖的神奇事跡中,穿插寶鏡放射x-光的描述。 • 科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原因在於他們認定人類可以藉助理性的思考,了解物理世界和宇宙,藉重邏輯和推理的方法,終於演變成現代的科學方法。 • 亞里斯多德(384-322 B.C.)著有《倫理學》、《政治學》、《詩學》及《物理學》(「Physics」取自希臘字「Physis」-意即自然)。他的哲學,在二千年的時間裡,一直是歐洲哲學的基礎。他對於人類的知識有很大的貢獻。 2005/12/21

  4.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 《神曲》–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 - 描寫物質和精神世界的詩,包括夢遊地獄、淨界、天堂的過程,各三十三篇,連同序篇共一百篇,每篇一百四十句左右。 - 包羅當時世界的一切學問,以博大的內容和奇蹟般的形式與技巧,創造了「美的詩體」。 - 2005年4月,Nature的一篇文章- Leonardo Ricci 地獄篇第十七篇:描述第七環到第八環地獄的邊界太過陡峭,具體描述騎著怪獸飛行的感官經驗。內容展現了對相對運動、力的分向、離心力的作用與其半徑的關係的物理洞察力,並掌握了三百年後由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所發現的「不變性定律」。 2005/12/21

  5.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 為什麼現代科學發源於歐洲,而不是當時各方面都遠比歐洲進步的埃及、希臘或東方中國? • 最好的答案是文藝復興的影響。它是反封建主義的文化運動,在「人文主義」的追求下, 人性得到釋放和張揚,人的才能智慧得以發揮;古典文學與藝術獲得重視,人們對於智力的追求充滿興趣。 • 文藝復興還包含了科學革命、全球地理探險熱潮的空前努力。才能出現了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 達文西不僅是個畫家,簡直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全方位人才。憑著旺盛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勇於實驗的精神,創作出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和發明,他的許多研究也預見了今天習以為常的科學和技術。在終其一生的創作中,尤其重視實踐科學和藝術相輔相成的原則,因此被世人尊為全人的典範。 •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張,藉古騰堡發明的印刷術得以散播。 2005/12/21

  6.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科技發展的影響 • 十七世紀,牛頓建立力學定律,提供建立科學所需的定理,奠定現代科學發展基礎。 • 1765年,蒸汽機的發明,產生人類的工業革命。從此,資源的應用產生巨大的轉變與影響。 • 1840年以後,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促進了紡織業、鐵路及採礦業的發展。影響到整個歐洲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學、藝術;尤其對於數學、物理、化學、機械的相互影響,更是直接貢獻於工業革命的持續發展。 • 隨著古典物理和化學的發展完備,十九世紀末開始的工業革命,主要以內燃機和發電機代替蒸汽機,促成交通運輸、電力使用和訊息傳輸的發展,及帶來各式各樣產品及家用商品,使人類社會結構徹底改變。 2005/12/21

  7.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人文與科技的分流 • 面對科技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為了更能夠御用物質環境,及提供更舒適與健康的生活,乃強調在了解與解決這方面問題的重要性,於是二十世紀以後,人們重視專精的教育與學習,科技與人文走向分流。 • 隨文化的演進,要精通一樣以上的知識領域愈形困難。專門的知識比通才的知識更為吃香,除非我們尋求改善之道,否則專門化勢所難免。 • 過度專業化很容易導致文化支離破碎;而創造力通常在跨越領域的界限產生,人們能夠不太費力就感受到概念的地方,較可能有創造性。這就是為什麼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十五世紀的弗羅倫斯、以及十九世紀的巴黎會成為創造性的中心所在。 2005/12/21

  8.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 1959年,斯諾(Snow, 1905-1980)提出兩種文化的論點。 • 斯諾其人 • 分子物理學家,也是小說家。 • 1959年,出版《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引起廣大的迴響,辯論的戰場蔓延各處。 • 1963年再出版《兩種文化及其再檢討》。他最後推薦的改善之道,認為還得通過教育的手段;過份專精的教育,會阻碍年青人培養恢宏平衡的知識素養,更加深兩種文明的割裂。 2005/12/21

  9.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大腦的基本結構 • 由千億個專門處理資訊與訊息傳輸的細胞,稱為神經元(neuron)所組成。 • 每個神經元具有樹狀突(dendrite)、軸突(axon)和突觸 (synapse)。 2005/12/21

  10.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一般細胞的構造 2005/12/21

  11.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訊息的傳輸 • 訊號由樹突感受,傳到細胞本體,被轉換為動作電位,再經軸突傳至末梢,引發末梢分泌神經傳導物質,穿過突觸間隙與突觸後神經元的感受體(樹突)相結合。 • 動作電位的形成 • 當細胞本體發射電訊時,鈉離子經過通道進入,形成正電比細胞外面高,細胞內帶正電的鉀離子便會離開,使電壓形成比平時更大的負值,這種瞬間的正負值電波的「動作電位」與無訊息傳送時的「靜止電位」不同。 2005/12/21

  12.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記憶的形成與持續強化 • 如果傳達至目標細胞的新的電位差夠大,則鈉離子通道就容易開啟,促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新的動作電位。亦即訊號傳輸係經由電子訊號化學訊號電子訊號反覆轉換而傳遞。 • 許多不同的腦部過程都泛稱為「記憶」。 • 記憶是一個狀態的一組神經元的重複同步激發所形成的。在建立過程中,如果激發強度(電流)越強,大量神經傳導物質得以維持,就越可能引發臨近細胞的活化,而長期的增強效應,使細胞膜表面產生化學成分的改變,使以後更容易被激發,這種歷程叫做「長期增益效應」(long - term potentiation , LTP)。 • 心智狀態是一個包含感官知覺、思想、感覺等各種腦部過程全部融合的整體表現,是由千百萬個神經元活化與交互作用的結果。 2005/12/21

  13.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神經連結的可塑性 • 長期增益效應使短期記憶安然渡過混亂狀態,也是被視為建構骨架的過程,使突觸產生持久的結構性變化。亦即使長期未使用的結構模式形成。 • 心智的成長與能力的增進靠不斷的學習與經驗的累積。刺激愈豐富的環境,其腦部的神經聯結數目會增加,而且產生這種改變的能力,終其一生都存在-「活到老,學到老」。 2005/12/21

  14.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聽話 閱讀 說話 產生字彙 交互作用的腦 • 腦部由不同的區域組成,各區域並無自主能力,而係由相關區域組成一個凝聚而團結的網路系統。 • 單一的功能是腦部不同區域同時運作產生的。 2005/12/21

  15.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兩邊腦各有所長 • 腦大體上由細胞體的灰質和軸突束所組成的白質構成。 • 大腦分成兩個腦半球,兩者之間有厚厚的纖維束(胼胝體)相連。 • 左腦的灰質比較緊密,適合需要緊密互動、快速反應的工作,負責語言、邏輯、分析、思考的功能。是「聚斂性思考」能力的表現。 • 右腦的白質範圍比左腦大,會得到比較廣泛、模糊的概念,負責空間視覺、音樂、舞蹈和情感方面的功能。是「擴散性思考」能力的表現。 • 心智功能被完全或部份側化:進入之訊息分成幾個平行處理網路管道,每一個管道有其處理方式,對某邊腦比較有意義的訊息,會形成較強的激發。腦子是習性的產物,使用長久習用的路徑要比新路徑來得輕鬆。 • 擴散性思考產生的創意是否適當或具有價值,通常必須經過聚斂性思考的分析與判斷,所以必須擴散性與聚斂性思考並重-系統性思考。 • 就理想而言,每一個半腦各自貢獻所長,將訊息在左、右腦間不斷傳送,而可得一個完整個訊息。尤其,高層次的認知思考需要左、右腦的平衡發展與交互作用。 2005/12/21

  16.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何謂受過教育的人? 《哈佛學者》:Peter Costa主編 1.必須能有效地溝通–從讀、寫及說以及有效甚至流利的方式表達自己。 2.必須對人類獲得有關自己及宇宙的知識的主要途徑,有正確的理解和廣博的認識。 - 科學知識—數學(理論)和實驗方法 - 社會科學知識—歷史學方法及量化方法 - 人文科學知識—研讀偉大傳統 3.應盡力擴展知識領域,避免偏於一端 4.對道德、倫理議題有嚴肅的認知 5.深度學習 2005/12/21

  17.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教育的目標 • 就大腦的作用機制而言 1. 如何促成長期增益效應? - 插一盆炫麗耀眼的花或種一棵開始毫不起眼的樹苗? 2. 如何促成腦部的神經網路聯結數目增加? - 讓更多的工作勤奮的腦細胞為你工作! 3. 如何促成左、右腦的平衡發展與交互作用? -系統性思考 - 科技與人文的兼顧與相互對話! 2005/12/21

  18.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 就知識成長機制而言 • 如何建立堅實的背景知識,有利於未來的自我學習? •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架構,新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如何擺放,當這個架構被填得愈滿,事情的輪廓愈會明顯,新的概念、構想就會產生。 • 背景知識所建構的基模會主動搜尋有用的資訊,放在適當的位置,並組合成有意義的東西。一個無意義的東西很快就會淡出我們的知覺系統。 • 創造力是結合許多看似無關的概念的思考歷程,擁有足夠的知識並加以運用,便比較有機會產生不同的創意組合 - 創造力來自於寬廣知識與深度學習。 2005/12/21

  19.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芝加哥大學的共同核心課程 分為三部份,每位學生均須修讀 1. 生命科學、物理科學、社會科學、及人文科學四個 學科各一學年的課。 2. 至少三個學季的外國語文和兩個學季的數學。 3. 一學年有關世界重要文明與習俗的課程。 2005/12/21

  20.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MIT必修課程(General Institute Requirement, GIR) • 充分反應教育原則 1.基礎的價值:給學生足夠而紮實的基礎知識,以支持學生終生不斷的自我教育與學習-「少就是多」。 2.平衡的原則:提升科技與人文的基本知識,教導學生多元的問題解決方法。 • 共十七門課 1. 基礎科學領域:物理(2)、數學(2)、化學(1)、生物(1)共六門。 2. 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領域共八門:三門集中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的某個領域;三門必須選自五個領域(文學、語言、藝術、文化、歷史);及兩門科目的自由選修。 3. 科學與技術限制選修:在規定的科技科目中選修兩門。 4. 實驗課程:一門12單位的實驗課程。 2005/12/21

  21. 國家實驗研究院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結語 • 過去,台灣的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完全由教育部制定;長期以來,大學教師對於通識教育的認知不足,甚至空白。 • 民國73年,突如其來的通識課程四到六學分的規定(民國82年增為八學分),造成今日普遍開設眾多的、淺顯的、零碎的兩學分的通識科目的主因。 • 民國83年,依照新大學法學術自主之原則,並經大法官會議解釋,教育部不再有制訂課程之權責,但各大學仍然無能把握這個機會,就本身人才培育的教育理念與原則,全面思考設計共同核心課程,幾乎仍然延續過去28學分的思考。 • 建議秉持基礎價值、均衡發展、及卓越與有限等原則,重新設計共同核心課程。 • 創新必須具備堅實的專業領域基礎,同時也要兼顧良好的人文與科技融和的通識基礎。 • 阻礙創新最重要的因素-環境或個人的因循作用。 • 環境隨時在變,過去的成功並不保證未來的成功。 2005/12/2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