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口腔生物学

口腔生物学. Oral Biology.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李成章. 口腔生物学. 前言. ☆ 基础学科 ☆ 新兴学科 80 年代始于一些发达国家 90 年代初国内开展. 口腔生物学. 学科涵盖. 口腔生物学. 学科意义. 桥梁课程 上下追朔 开拓视野 融会贯通 产生思想 促进发展. 口腔免疫学 Oral Immunology. 非特异性免疫. 口腔免疫体系. 生来具有,作用无针对性 生物性屏障结构 * 吞噬细胞 * 抗微生物物质 * 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着独特的 特异性.

hom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口腔生物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口腔生物学 Oral Biology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李成章

  2. 口腔生物学 前言 ☆ 基础学科 ☆ 新兴学科 80年代始于一些发达国家 90年代初国内开展

  3. 口腔生物学 学科涵盖

  4. 口腔生物学 学科意义 桥梁课程 上下追朔 开拓视野 融会贯通 产生思想 促进发展

  5. 口腔免疫学Oral Immunology

  6. 非特异性免疫 口腔免疫体系 • 生来具有,作用无针对性 • 生物性屏障结构 * • 吞噬细胞 * • 抗微生物物质 * • 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着独特的特异性

  7. 口腔免疫体系 特异性免疫 • 后天获得,作用具有抗原针对性 •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 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

  8. 口腔免疫学 人体粘膜免疫系统 ★器官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Organized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O-MALT) ★弥散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Diffuse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D-MALT)

  9. 口腔生物学 口腔免疫学 • 口腔免疫体系 • 菌斑免疫 • 口腔常见病免疫

  10. 口腔免疫体系(免疫角度)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11. 口腔免疫体系(组织学角度) ﹡口外淋巴结 ﹡口咽淋巴组织环 ﹡固有口腔屏障

  12. 口腔免疫体系 口外淋巴结 外周免疫器官 * 腮腺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TB定居增殖场所 产生Ab致敏LC 部位 免疫应答场所 颊淋巴结 枕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 骸下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13. 口腔免疫体系 口咽淋巴组织环 • 腭扁桃体 palatine tonsils • 舌扁桃体 lingual tonsils • 咽扁桃体 pharyngeal tonsils • 黏膜下淋巴样组织 scattered submucosal lymphoid cell • 唾液腺淋巴样组织 salivary gland lymphoid tissue • 牙龈淋巴样组织 gingival lymphoid tissue

  14. 口咽淋巴组织环 口腔免疫体系

  15. 口咽淋巴组织环 扁桃体 tonsils 复层鳞状上皮 隐窝 淋巴小结 粘液腺

  16. 免疫球蛋白屏障 粘膜物理屏障 免疫细胞屏障 口腔免疫体系 固有口腔屏障 唾液屏障

  17. 口腔免疫体系 固有口腔屏障

  18. 唾液屏障 唾液腺唾液1000-1500ml/d pH6-7.9 小唾液腺 大唾液腺 龈沟液

  19. 固有口腔屏障 唾液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成分 粘蛋白 乳铁蛋白 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 细胞因子 特异性免疫成分 SIgA IgG IgM IgD

  20. 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唾液 龈沟液 细胞成分 中性粒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可溶性成分 IgG IgA IgM 补体 细胞因子 白蛋白 溶菌酶 前列腺素 纤维蛋白原 转铁蛋白 结合上皮 上皮组织 毛细血管

  21. 导管 分泌部 唾液屏障 唾液非特异性免疫成分粘蛋白(mucin) 产生: 颌下腺 小唾液腺 舌下腺 粘液细胞 作用: 抗干燥 防损伤 抵御微生物

  22. Fe Fe 唾液屏障 羧基阴离子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产生:浆液细胞 中性粒细胞 作用:抗菌 lactoferrin coccus

  23. IgA H2O2 过氧化物 促溶离子 补体 乙酰氨基葡萄糖 乙酰胞壁酸 抗菌 溶菌 唾液屏障 溶菌酶 溶菌酶(Lysozyme)

  24. 唾液屏障 富组蛋白 富脯蛋白 Histidim-rich proteins HRPS Proline-rich proteins PRPS 抑制钙磷在过饱和下形成晶体 抑制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 改变微生物粘附性

  25. 唾液屏障 补体Complement *健康牙周 C3 C4 *炎症牙周 C3a C3b C5a *炎症控制 C3a C3b C5a

  26. 细菌脂多糖、凝聚的IgG、IgA 免疫复合物 C3bB C142 C5b6789 C3a 、 C5a 细胞膜溶解 C3b 附着 吞噬 杀伤 组胺 SRS-A C3b IgG 血管渗透性增加 唾液屏障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菌斑抗原+抗体 C3 补体激活与活性

  27. 细胞因子(cytokine): 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Ig和补体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

  28. 唾液特异性免疫成分免疫球蛋白 小唾液腺 大唾液腺 粘膜下淋巴细胞 龈沟液

  29. 粘膜物理屏障 机械阻挡屏障 膜被颗粒通透屏障 基底膜滤过屏障 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30. 免疫细胞屏障 初期病损 早期病损 病损确立期 淋巴细胞 多形核白细胞 浆细胞 (和淋巴细胞)

  31. 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位于上皮,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位于结缔组织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位于上皮,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位于结缔组织 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可因暴露于牙龈卟啉菌而导致其活化/成熟并进入结缔组织中,激活的树突状细胞能刺激T细胞以剂量依赖式的方式增殖。

  32. TLRs新发现的受体 • TLRs (toll-like receptors, TLRs) 根据果蝇基因组中已知的Toll基因命名 • TLR4是TLRs家族中的脂多糖传感器 • TLR2识别脂磷壁酸、脂蛋白、纤毛和肽聚糖 • TLR3识别双链RNA • TLR9识别DNA • 牙龈组织细胞可表达TLRs,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其表达受到细菌因子的调节

  33. 天然免疫系统中细胞内信号 脂多糖结合到血清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上,然后被传递给可溶性CD14(sCD14)或膜结合CD14(mCD14) 与CD14结合的脂多糖和包括TLR4和辅助蛋白MD-2的细胞表面受体复合体相互作用,并始动了一条或多条导致炎症介质表达的细胞内通路

  34. 天然免疫系统中存在着独特的特异性 MØ 胶原酶 中性粒 溶酶体酶 趋化因子 树突状 细胞因子 不同Toll样受体识别不同分子成分,从而激活不同天然免疫途径 受体结构差别是脂肪酸酰化和磷酸化,这些结构特异性是决定宿主细胞对细菌反应的关键成分

  35. 唾液屏障 细胞因子(cytokine)

  36. 免疫球蛋白屏障 分泌性上皮细胞 唾液导管 浆细胞 1 IgA的合成和J链 4 合成分泌片段 7 分泌到唾液导管 sIgA的合成、组装、分泌 3 6 7 2 5 2 形成二聚体 5 穿膜分泌成分 1 4 3 分泌 6 转运

  37. SIgA功能 免疫球蛋白屏障 阻抑粘附 控制菌斑 溶解细菌 中和病毒 中和毒素 免疫排除

  38. 免疫球蛋白屏障 IgM 含量1/50 代偿作用 溶菌作用 调理作用 IgG含量1/20 龈沟液中多 炎症时可高于血清

  39. 细胞因子(cytokine) 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某些基质细胞分泌的、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Ig和补体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

  40. 一、CK命名 • 1968年Dumonde首次提出LF概念 • 1979年第2届LF国际会议命名IL-1,2… • 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 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 • 目前,上述所有因子,统称细胞因子。

  41. 二、CK来源 三类: 活化的免疫细胞 基质细胞类 某些肿瘤细胞

  42. 三、细胞因子分类 1、传统分类法(按作用靶C分类) Mφ: MIF MC MAF PMN: LIF LCF 组胺释放因子 LC: TF IL MF 其它:TL CSF

  43. 2.按在免疫应用的主要作用分类: 非特异性效应作用: MIF MAF LIF LT 非特异性调节作用: 刺激作用 IL-1~6 IFN-γ 抑制作用 免疫应答抑制物等 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 T辅助因子 T抑制因子

  44. 3. 按主要功能分类 介导天然免疫 IL-1.6.8 IFN-α.β TNF- α 激发抗感染的炎性反应 调节LC反应 IL-2.4 TGF- β 激活炎C IL-5 IFN-γ LT 激活NK等非特异效应细胞 刺激生血 IL-3.7 CSF EPO 刺激血细胞成熟,形成集落

  45. 四、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理化特性: 低分子量(﹤80KD)的分泌型糖蛋白 多数以单体形式存在 少数为双体形式: IL-5、12 M-CSF TGF- β

  46. 4、细胞因子受体(CKR) 造血生成素受体超家族 Ig超家族成员 干扰素受体超家族

  47. 5、CK生物学作用特点 作用: 促靶C增殖分化 增强对感染抵抗力 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 影响反应强度、持续时间 细胞代谢

  48. 作用强弱取决于:CK局部浓度 靶C敏感性 其他CK的影响 作用的双向性: 适量--增强免疫 过度--抑制作用

  49. 6、CK网络性: 单核-巨噬 B NK 内皮 成纤维 表皮IL-1 形成: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CK 活化T IL-1.6.9.10.13 IFN- γ TGF- β GM-CSF

  50. 细胞因子间可相互诱生细胞因子调节其受体表达CK生物活性间相互影响细胞因子间可相互诱生细胞因子调节其受体表达CK生物活性间相互影响 IL-1诱生IL-1.2.4.5.6.8 IFN-α.β IL-2 IFN-γ TNF LT IL-2 IL-1.5.6.7 TNF 促进IL-2R表达 IL-1 降低TNF R密度TNF细胞毒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