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自杀及行为干预

自杀及行为干预.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精神病学教研室. 一、自杀的概念及分类 社会学家( Durkheim ),自杀者知道行为的后果是死亡,而主动或被动地终止生命。既是谋杀者又是受害者。 心理学家( Bacehler 1995 )自杀代表寻求和发现采取结束自己生命来解决现存问题的任何行为 。. 精神病学家( Gelder 1983 )自杀行为是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夺去他们的生命。 自杀分类:自杀已遂、自杀未遂、自杀观念. 1 、利已型自杀:自杀作为一种反抗社会压力的对策(失恋、负责任等)。

hong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自杀及行为干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自杀及行为干预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精神病学教研室

  2. 一、自杀的概念及分类 社会学家(Durkheim),自杀者知道行为的后果是死亡,而主动或被动地终止生命。既是谋杀者又是受害者。 心理学家(Bacehler 1995)自杀代表寻求和发现采取结束自己生命来解决现存问题的任何行为。

  3. 精神病学家(Gelder 1983)自杀行为是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夺去他们的生命。 自杀分类:自杀已遂、自杀未遂、自杀观念

  4. 1、利已型自杀:自杀作为一种反抗社会压力的对策(失恋、负责任等)。1、利已型自杀:自杀作为一种反抗社会压力的对策(失恋、负责任等)。 2、利他型自杀:过强的群体意识,通过毁灭自我保护群体意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宗教行为)。

  5. 3、反常型:各种精神创伤和丧失体验、不可摆脱的危机(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社会地位的突然改变等)。3、反常型:各种精神创伤和丧失体验、不可摆脱的危机(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社会地位的突然改变等)。 二、自杀的人口统计学及流行病学

  6. U·S·A 自杀率1/10万 中国 (在研究中) 老年人最高 20%–40%的自杀者>60岁 15–24岁 5% 未婚2倍于已婚,离婚、丧偶最多,宗教教徒较低,医生高于其它职业,精神科医生最高。

  7. 工业化国家自杀率>非工业化国家 美国自杀是大学生的第二死亡、青年人的第二死因。 三、导致自杀的因素 大多数自杀者有精神或情绪障碍 30–70%为重型抑郁

  8. 1、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位因素,30%的抑郁症有自杀企图,15%自杀成功。1、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位因素,30%的抑郁症有自杀企图,15%自杀成功。 2、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为第二大原因。 酒依赖、吸毒及其它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自杀率为平均值的3–4倍。

  9. 3、精神分裂症 最严重的预后最差的精神障碍 自杀是精神分裂症的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 占自杀者的5%–10%,15%的精神分裂症死于自杀

  10. 4、行为障碍 多见于一些人格障碍者,反社会性人格冲动控制障碍,家庭暴力制造者,女性的性虐待。

  11. 四、自杀的生物学原因 1、遗传因素 自杀者家系中自杀率高于平均值,单卵双生子,自杀同病率高于平均值5倍。 2、神经化学

  12. 主要涉及到5–羟色胺(5–HT)系统 自杀者较正常对照及无自杀的抑郁类有明显下降的脑脊液中5–HTAA浓度。 自杀者血细胞上5–HT2–A受体的密度增高。

  13. 五、自杀的动机 直接动机是绝望感、无助、无望、无价值 1、精神分折观点:把对爱的人的恨转向自己,自杀是以象征的方式谋杀他人。 2、表达一种与失去的人在一起的愿望或向活着的人转达一种责备。

  14. 五、自杀的动机 直接动机是绝望感、无助、无望、无价值 1、精神分折观点:把对爱的人的恨转向自己,自杀是以象征的方式谋杀他人。 2、表达一种与失去的人在一起的愿望或向活着的人转达一种责备。

  15. 3、交流一种痛苦的方式,或吸引注意减少孤独的一种方式。3、交流一种痛苦的方式,或吸引注意减少孤独的一种方式。 自杀的年龄特征: 青春期的自杀行为: 对小的挫折出现过度反应,不成熟和缺乏经验 出现认知歪曲和冲动行为

  16. 老年人的自杀 自杀率最高的人群 70%的自杀者自杀前有一种或多种医学疾病,常见的为恶性肿瘤、肾炎、心肺症状、关节炎,其次有丧失、孤独、经济困难等应激因素

  17. 六、自杀的预测 • 在判断自杀危险中,精神卫生人员应考虑病人的精神病史、误诊的问题,、人格障碍合并情感障碍,、合并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 • 激越性抑郁掩盖了抑郁的无望、绝望的悲伤情绪。

  18. 医院外的社会支持系统 • 有自杀未遂的历史。 • 自杀的危险因素; • 1 反复、谈论和思考死亡、自杀、想死。 • 2 可疑的问题(打听哪些方法可致死,、服、药、跳楼、割腕)

  19. 3 害怕晚上不、能入睡,、害怕晚上。 • 4 处于抑郁状态并经常哭泣。 • 5 把自己锁在屋里或远离他人。 • 6 焦虑、紧张、无望、无助的态度。

  20. 7 想象中的严重的躯体疾病,、想以死结束对家庭的拖累。 • 8 感到活着无价值。 • 9 想到被迫害,、处罚,、虐待。 • 10 抑郁后无明显原因变得平静或高兴。 • 11对家常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 12放弃个人财物

  21. 七、干预措施 (一)自杀评估 关于自杀的误解与事实 ①“谈论自杀的人,并不会自杀”,80%自杀者自杀前有线索。 ②“自杀者想死”,实际上是生与死的矛盾状态。

  22. ③“只要有一次自杀,他总会自杀”。 ④“一旦自杀不成功,自杀的危险就过去了”。 ⑤“自杀是遗传的”,自杀不是人类对严重痛苦的正常反应。 ⑥“自杀者都是精神病人”。

  23. (2)干预措施 病房监护 ①限制在安全房间或专人监护。 ②与可能造成伤害或致死的物品隔离。 ③安全的衣服、卧具。 ④获得不自杀的语言承诺,控制不住有自杀冲动时找工作人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