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六章 教师和学生

第六章 教师和学生.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一节 教师. 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你记忆深处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他(她)为什么在你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 一、历史沿革 二、基本内涵 三、素质要求. 一、历史沿革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神农始作耒,教民耕种;后稷氏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古代社会:西周 政教合一,官师一体,专职的教育官师;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 教师和学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教师和学生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2.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3. 第一节 教师 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你记忆深处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他(她)为什么在你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4. 一、历史沿革 二、基本内涵 三、素质要求

  5. 一、历史沿革(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 原始社会: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神农始作耒,教民耕种;后稷氏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 古代社会:西周 政教合一,官师一体,专职的教育官师; • 战国(韩非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齐国(稷下学宫) 荀子 天、地、君、亲、师

  6. 《吕氏春秋· 劝学》 “……听从师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 魏晋至唐初,师道不传;“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 元代:有一官二吏……九儒十丐之说; • 清代(蒲松龄《醒世姻缘传》): 夜晚寻思千条路,惟有开垦几亩砚田,以笔为犁,以舌为耒,自耕自凿的过度,雨少不怕旱乾,雨多不怕水溢,不但饱了八口之家,自己还要心广体胖……这便是秀才治生之本。

  7. 郑板桥《教馆诗》 “教馆本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人,无锁无枷自在囚。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 • 古代教师多以“学识”与“人格”为本,所谓“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 现代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权利;从业要求——参看《教师法》)

  8. 二、基本内涵(1、教师的概念) •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门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1)身份特征:专业人员 (2)职业特征:教育教学 (3)工作目的:教书育人

  9. 二、基本内涵(2、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1)教师角色:教育社会学的有关研究 • 杰克逊(Jackson,P.W.) 《教室中的生活》 交通警察;法官;供需长;计时员 “设想一下教师行动的神速,他一会儿走到这儿,一会儿走到那儿,他要象一个守门员那样来回跑动,他还要谈话,处理课堂对话,当一个学生在讨论中想发言,教师一般要意识到学生的愿望,并引导他评论。”

  10. (2)教师角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 教学与行政的角色 自我表现的角色 • 教学人员 帮助人的人 • 社会榜样 学习者与学者 • 课堂管理员 父母形象 • 办事员 寻求权力者 • 青年团体工作者 寻求安全者 • 心理定向的角色 • 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 社会心理学家 • 催化剂 • 临床医师

  11. 3、教师的素质要求 (1)教师的道德要求——教师即道德家 • 教师常作为社会榜样或者说社会代言人来出现的,人们把他们视为社会优良品德的化身,要求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也是人类善的本性。 • 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车尔尼雪夫斯基: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12. (2)教师的知识要求——教师即学者 教师要以从事教学工作为己任,并且他一般总是教授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知识的,因而,他要具备各式各样的知识。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育科学知识 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

  13. (3)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即艺术家 • 马卡连柯感到,如果一个教师缺乏教学艺术的应有修养,不能随机应变地应用多种教育技巧,他就不可能成为教师。他说过,“只有在学会用15到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时,才算是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 • 韦伯:教育家者,亦即艺术家也。质而言之,即教育上之艺术家也。故于语言,于行动,不可不具有艺术家的能力。以前者言之,则必长于辞辩,巧于衍述。以后者言之,则必精于图画。

  14. 讨论 • 对教师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认识吗?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有没有改观,怎样看待教育类课程? • 自己的教育素养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还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The end_

  15.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二、主体教育思想

  16.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一)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1.由教学活动的任务决定的 2.学习时间的限制 3.可以缩短学生的不成熟期 (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1.从外部功能来看,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2.从内部心理结构来看,包括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三个部分。

  17. (三)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1、学生是发展的人,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生命是不可以被保证的》; 2、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1)学生发展的规律性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b.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学生的发展是遗传、环境和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18. (2)教育与发展 • 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 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引导个性发展; • 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因此,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的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要把他视为动态、发展的人,而不要孤立、静止的看待学生。

  19. 二、主体教育思想 (一)历史表现 • 《童子礼》 “凡见尊长,不命之进,不敢进。进时当鞠躬低首,疾趋而前。” • 王阳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 西方教育思想逐渐渗入我国,对我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以卢梭思想为甚。

  20. 卢梭设计的教育过程 • 观察自然现象引起儿童的好奇心; • 慎勿忙于满足儿童的这种好奇心,只是把问题摆在儿童的前面; • 儿童独立研究,带着思虑和焦急熬过许多时日; • 当某种方法不能解决时,还必须换一种方法指导,直到他自觉的找到结论。 • ——教育不是把外在的东西强迫儿童和青少年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21. (二)主要观点 1、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象和客体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作为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绝对的,长期的; • 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体,他应享有一定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 学习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22. 2、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2、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 • 师生之间应该学会互相尊重; • “学生被找回后,应该怎样处理?” 3、现代教育应该把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 • 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在1989年提出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年计划》宣称: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过负责任的生活。

  23. 第三节  师生关系 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苏霍姆斯基

  24. 一、师生关系的概述 (一)什么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的好坏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双方在相互交往中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25. (二)师生关系的内涵 • 角色关系 • 心理关系 • 受到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制约

  26. 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是由师生之间特定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所决定的,它规定了相互的地位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是由师生之间特定的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所决定的,它规定了相互的地位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 师生之间的心理交往关系,是存在着师生之间认知心理交往和情感心理的交往,存在着师生心理之间的双向互动。 • 师生关系受社会人际关系的制约。学校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它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学校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必然受到师生在学校之外社会上所处的地位的影响。

  27. 二、师生关系的特征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8. 三、中学阶段师生关系的特点 (一)随着年龄的升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减少 (二)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的理性成分增多,感情色彩相对减少 (三)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稳定性降低 (四)随着年级的升高,师生关系由简单到复杂 (五)随着年龄的升高,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减弱

  29.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二)正确处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动作用的辩证关系 (三)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四)建立教师威信

  30. 思考题 1.怎样看待学生的本质属性? 2.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3.你认为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