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 教育学院:李芸. 有的同学教案备得很充分 , 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 特别是在偶发事件来临时更是措手不及. 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课堂管理. 第一节、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 , 在课堂教学中 , 应该具有教学预见能力 . 教师教学预见能力的核心便是教学思维。教师具在教学预见能力,不等于也不可能料事如神。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时的各种偶发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能妥善处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学机智这一基本能力素质。.

hu-ferrel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课堂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管理 教育学院:李芸

  2. 有的同学教案备得很充分, 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特别是在偶发事件来临时更是措手不及.

  3. 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偶发事件

  4. 课堂管理

  5. 第一节、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6.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教学预见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教学预见能力. • 教师教学预见能力的核心便是教学思维。教师具在教学预见能力,不等于也不可能料事如神。 •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瞬息万变,情况错综复杂,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时的各种偶发事件,它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能妥善处理。 •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学机智这一基本能力素质。

  7. 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8. 教学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教学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 • 教学机智是建立在教师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独特结合。 • 教师的观察力应准确、深刻、细致、敏锐,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9. 第二节 课堂教学机智的类型一、处理教学疑难的机智二、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三、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10. 一、处理教学疑难的机智 • 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如讲解、提问和组织讨论),由于所提出来问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学生的深入思考,他们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使教师一时难于回答。 • 这类事件处理不好,必然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11. [教例1] • 一位颇有声望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木兰诗》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认为诗中写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句话不可信,理由是木兰有一双小脚,晚上洗脚时会露出来的。 • 老师解释说:“北朝的妇女不裹脚。” • 可学生又问:“那么妇女是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

  12. 讨论: 如何处理才好?

  13. (一)要实事求是,不懂不能装懂,更不能胡乱回答,蒙混过去,造成误人子弟;(一)要实事求是,不懂不能装懂,更不能胡乱回答,蒙混过去,造成误人子弟; • (二)采取恰当的方式,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疑难问题的“结局”, 尽快导入正常教学; • (三)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 (四)一定要尽快地兑现许诺。

  14.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 • 偶发事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学生的不良行为。 如:学生之间的恶作剧 学生与老师间的恶作剧 学生间互相吵闹、打架、摔文具、出怪样等。 • 这类事件影响较大,常常扰乱课堂秩序,往往把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程搅得一塌糊涂。

  15. 讨论: 你该如何处理?

  16. 一、要情绪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善于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一、要情绪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善于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 • 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 三、要化阻力为动力,把偶发事件变成磨炼学生品质,激发学生情趣、教育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 • 四、要注意态度严肃而温和,切忌遇事怒火中烧,粗暴对待,要运用巧妙的教学机智妥善加以处理。

  17. 三、处理自身失误的机智 • 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 尽管教师认真备课,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作了估计,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失误。 • 如:读错字、写错字、算错题、实验失败等。 • 归纳起来有口误、笔误、内容遗漏、讲课“卡壳”、学生听不懂等。

  18. 在处理自身失误中,教师要做到: • (一)要沉着冷静,情绪稳定,切勿手忙脚乱; • (二)态度诚恳,承认“粗心”,及时纠正; • (三)要深思熟虑,避免一个问题造成两次失误。 • (四)要不动声色,对有些失误,力求在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的前提下及时纠正。 • (五)要学会自我监听和及时从学生身上获得反馈信息,发现失误,及时纠正,以避免小错酿成大错,一错到底。

  19. 第三节 课堂教学机智的特征

  20. 课堂教学机智从实质上讲是指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突然发生的不良行为或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感情上始终保持一致的策略艺术。课堂教学机智从实质上讲是指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突然发生的不良行为或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感情上始终保持一致的策略艺术。 • 它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艺术,是语言、性格、情境间别开生面的巧妙的有机融合,是教师情感与才华的结晶。

  21. 它由:事件应变解决 • 基础 (发生)措施(策略)

  22. 一、课堂教学中的应变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 突发性 • 快速性(灵魂) • 准确性(对症下药) • 巧妙性(巧中见奇,奇中见功) • 晓喻性(心悦诚服)

  23. 第四节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主要原则

  24. 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必须 • 有助于消除教学工作的不利因素,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 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5. 处理偶发事件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 • 一、细心观察、预防为主 • 二、满怀爱心、教书育人 • 三、沉着冷静、果断谨慎 • 四、宽严相宜、掌握分寸

  26. 第五节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主要方法

  27. 主要方法

  28. 1.趁热加工法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就抓住时机,马上给予处理,趁热打铁,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9. 教例2 • 一位特级教师正在讲课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被窗外飘过的柳絮所吸引,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柳絮的飞舞状态掌握“飘飘悠悠”一词的含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0. “趁热加工”法,往往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并给出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深刻印象,对日后偶发事件的产生起了震慑的作用。“趁热加工”法,往往能使偶发事件及时得到解决,并给出学生以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深刻印象,对日后偶发事件的产生起了震慑的作用。 • 但是,这一方法往往会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甚至被迫变更原有的教学计划,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1. 2.冷却处理法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偶发事件给予暂时冻结,仍按照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等到课后的其他时间再作处理的方法。

  32. 教例3 •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忽然有人发出“哎哟”、“哎哟”的惊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大钉子。 是立即查找肇事者还是照常上课?

  33. 老师选择了后者。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午,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缺点,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老师选择了后者。他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就开始上课。到了下午,他留下班干部讨论“钉子事件”的原因,让班干部意识到自己工作上的缺点,并召开了“板凳上的钉子从何而来”的主题班会,使肇事者深受感动,主动承认了错误。

  34. 冷却处理,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案,能够冷静地处理偶发事件。冷却处理,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考虑,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案,能够冷静地处理偶发事件。 • 同时,它又不会妨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 但是,还应该注意,由于“冷却处理”不能马上把问题加以解决,有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 • 因此,有些偶发事件,必须及时地给予解决,而不能事事都“冷却处理”。

  35. 3.以静寓动法 • 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计上心头,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6. [教例4] • 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的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但老师没有责备他,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接着说:“我们乐队缺一名鼓手,我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扑扑地掉了下来。后来,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再也不敲桌子了。

  37. 4.幽默带过法 •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使教师处于窘境,要处理查处会拖延上课时间,还可能伤害许多学生的感情,如果不予理睬又损害教师的威信,甚至让事态进一步发展。 •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幽默法,暂时让自己摆脱窘境。

  38. [教例5] • 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的教室门,忽然一只扫帚掉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恶作剧。可这位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讲义夹和扫帚,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不会说话的扫帚也走上门框,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你们天天与我一起相处,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出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课堂一阵窃窃私语之后 ,很快地安静下来了。

  39. 5. 因势利导法 • 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十分困难。 • 这时,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

  40. 教例6 • 冬季的一天,一位语文教师突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原来在茫茫的大雪中,一只大灰猫正蹑手蹑脚地逼近一只兔子。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没有制止学生观看窗外的精彩场面,也没有加大自己的音量去分析课文,以引回学生的注意。而是随机改变了自己原来的讲课计划,宣布允许学生观看这个场面。然后利用学生这种好奇心和兴趣,引导他们讨论这件事,并鼓励学生以这件事为素材,创造性进行写作。

  41. 6. 巧妙暗示法 • 在课堂教学中,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并不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悄悄地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

  42. [教例7] • 一次许多教师去观摩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发现上课过程中有一个学生走了出去,过一会儿又一个学生也出去,少顷两个人先后回来,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中断教学活动,这是怎么回事?

  43. 听课教师闹不明白,下课后询问这位特级教师。他说: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脸上很难过,坐立不安,知道他可能要大小便,便踱到他身边示意他出去。过了一会儿这学生还没有回来,我猜想他可能没带大便草纸,便悄悄地让第二个学生拿了草纸去厕所,果然他们就回来了。听课教师闹不明白,下课后询问这位特级教师。他说: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脸上很难过,坐立不安,知道他可能要大小便,便踱到他身边示意他出去。过了一会儿这学生还没有回来,我猜想他可能没带大便草纸,便悄悄地让第二个学生拿了草纸去厕所,果然他们就回来了。

  44. 教师采用了巧妙暗示的方法去解决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既不影响教学程序,又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采用了巧妙暗示的方法去解决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既不影响教学程序,又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 如教师通过目光、临近控制、提问等到暗示方法来阻止学生的讲话,就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5. 7. 虚心、宽容法 • 虚心、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 • 宽容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理解和信任。 • 宽容在处理偶发事件中的作用是极富有艺术性的。

  46. 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与包庇。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与包庇。 • 宽容要使学生能在心灵深处反省,宽容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

  47. 有些偶发事件,往往会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感情和威信受到损害。有些偶发事件,往往会使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挑战,感情和威信受到损害。 • 因而有的教师便采取居高临下、以牙还牙的方式对待当事人,这样只能使偶发事件更加恶化,完全是不可取的。

  48. [教例8] • 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发现讲台桌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用仿宋体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你以为当老师的就可以压服学生吗?你高昂着头,铁青着脸,像个活阎王,但是有谁怕你呢?” • 落款是“为你最讨厌的、等待你处罚的学生”。

  49. 这位教师不是马上要查处写字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信的内容,并检讨了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这位教师不是马上要查处写字的人,反而在班上宣读了信的内容,并检讨了自己平时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感谢这位同学给自己敲了警钟。 • 接着这位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布置了《我们的班主任》一篇作文,让学生提意见,写真话。 • 学生对老师的民主、平等、虚心、宽容感到由衷的钦佩,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50. 8.“堵”、“导”变通法 • 在教材内容的讲授方面,偶发性问题俯拾皆是,处理这类的偶发事件,采用“堵”、“导”变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 “堵”和“导”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既要注重点拨诱导,讲究“导”的艺术,又要注重堵截漏塞流,强化“堵”的机智,提高课堂效益。 • 堵即控制,也就是控制学生的思维,将学生思维的涓涓细流纳入有效的思维流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