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k likes | 1.72k Vues
http://msn.ynet.com/pic.jsp?oid=55843536&pageno=10.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实际存在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是 电气的、机械的、热力的、化工的 ,甚至是 生物学的、经济学 的等等,然而描述这些系统的数学模型却可以是相同。本章介绍了系统的各类数学模型如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 的求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介绍用 MATLAB 求取系统的数学模型。. 内 容 提 要.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拉普拉斯变换,传递函数的定义,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处理,方框图的简化,梅逊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E N D
http://msn.ynet.com/pic.jsp?oid=55843536&pageno=10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实际存在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热力的、化工的,甚至是生物学的、经济学的等等,然而描述这些系统的数学模型却可以是相同。本章介绍了系统的各类数学模型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方框图,信号流图的求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介绍用MATLAB求取系统的数学模型。 内 容 提 要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拉普拉斯变换,传递函数的定义,非线性特性的线性化处理,方框图的简化,梅逊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知 识 要 点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描述控制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内部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差分方程、传递函数、脉冲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等。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于系统的分析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一般采用解析法或实验法。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 2.1 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 (1)分析系统工作原理,将系统划分为若干环节,确定系统和环节的输入、输出变量,每个环节可考虑列写一个方程; (2)根据各变量所遵循的基本定律(物理定律、化学定律)或通过实验等方法得出的基本规律,列写各环节的原始方程式,并考虑适当简化和线性化; (3)将各环节方程式联立,消去中间变量,最后得出只含输入、输出变量及其导数的微分方程; (4)将输出变量及各阶导数放在等号左边,将输入变量及各阶导数放在等号右边,并按降幂排列,最后将系统归化为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形式,成为标准化微分方程。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1 试列写图中所示RC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输入为ui(t),输出为u0(t) 。 解 根据基尔霍夫定理,可列出以下式子: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整理得: 令T1=R1C1,T2=R2C2,T3=R1C2 则得 该网络的数学模型是一个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2 图为一弹簧阻尼系统,当外力F(t)作用于系统时,系统将产生运动。试列写外力F(t)与位移y(t)之间的微分方程。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 弹簧和阻尼器有相应的弹簧阻力F1(t)和粘性摩擦阻力F2(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 其中F1(t)和F2(t)可由弹簧、阻尼器特性写出 式中 k —— 弹簧系数 f —— 阻尼系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整理且标准化 令 称为时间常数; 称为阻尼比; 称为放大系数。 得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3 电枢控制的它激直流电动机如图所示,电枢输入电压u0(t),电动机输出转角为θ。Ra、La、ia(t)分别为电枢电路的电阻、电感和电流,if为恒定激磁电流,eb为反电势,f为电动机轴上的粘性摩擦系数,G为电枢质量,D为电枢直径,ML为负载力矩。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解 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为 ce为电动机的反电势系数 力矩平衡方程为 式中为电动机电枢的转动惯量 为电动机的力矩系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整理得 —电机转速 —电磁时间常数 —机电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 —无量纲放大系数 —电机传递系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4热水电加热系统,如图所示,为减小周围空气的热损耗,槽壁是绝热的,控温元件是电动控温开关。例2-4热水电加热系统,如图所示,为减小周围空气的热损耗,槽壁是绝热的,控温元件是电动控温开关。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其中 Qh—— 加热器供给的热量; QC—— 贮槽内水吸收的热量; Q0—— 热水流出槽所带走的热量: Qi—— 冷水进入槽带入的热量: Ql—— 隔热壁逸散的热量: C—贮槽水的热容量;V—流出槽水的流量;H— 水的比热;R—热阻;Ti—进入槽水的温度;T—槽内水的温度;Te—槽周围空气温度。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整理得 一般情况下,描述线性定常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 : 或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 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实际的物理系统往往有间隙、死区、饱和等各类非线性现象。严格地讲,几乎所有实际物理和化学系统都是非线性的。目前,线性系统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非线性系统的理论还远不完善。因此,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尽量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用线性理论进行分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当非线性因素对系统影响较小时,一般可直接将系统当作线性系统处理。另外,如果系统的变量只发生微小的偏移,则可通过切线法进行线性化,以求得其增量方程式。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是指将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忽略掉高阶无穷小量及余项,得到近似的线性化方程,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假如元件的输出与输入之间关系x2=f(x1)的曲线如图,元件的工作点为(x10,x20)。将非线性函数x2= f(x1)在工作点(x10,x20)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当(x1-x10)为微小增量时,可略去二阶以上各项,写成 其中为工作点(x10,x20)处的斜率,即此时以工作点处的切线代替曲线,得到变量在工作点的增量方程,经上述处理后,输出与输入之间就成为线性关系。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求小扰动线性化方程。例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求小扰动线性化方程。 解.在工作点(x0, y0)处展开泰勒级数 取一次近似,且令 既有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2.2 拉氏变化及应用 一、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像 原像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对于一个实际系统其输入信号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而系统的输出响应又与输入信号类型有关。因此,在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响应时,往往选择一些典型输入信号,并且以最不利的信号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分析系统在此输入信号下所得到的输出响应是否满足要求。估计系统在比较复杂信号作用下的性能指标。 常采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有: 1 阶跃函数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它表示一个在t=0时出现的,幅值为A的阶跃变化函数,如图所示。在实际系统中,如负荷突然增大或减小,流量阀突然开大或关小均可以近似看成阶跃函数的形式。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A=1的函数称为单位阶跃函数,记作1(t)。因此,幅值为A的阶跃函数也可表示为 出现在 时刻的阶跃函数,表示为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斜坡函数从t =0时刻开始,随时间以恒定速度增加。如图所示。A=1时斜坡函数称作单位斜坡函数。 斜坡函数等于阶跃函数对时间的积分,反之,阶跃函数等于斜坡函数对时间的导数。 2 斜坡函数(等速度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曲线如图所示。当A=1时,称为单位抛物线函数。抛物线函数是斜坡函数对时间的积分。 3 抛物线函数(等加速度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表达式为 它的曲线如图所示 其面积为A。即 面积A表示脉冲函数的强度。 的脉冲函数称为单位脉冲函数,记作 ,即 4 脉冲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于是强度为A的脉冲函数可表示为 。 表示在时刻 出现的单位脉冲函数,即 单位脉冲函数是单位阶跃函数的导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A为振幅,ω为角频率,正弦函数为周期函数。 当正弦信号作用于线性系统时,系统的稳态分量是和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仅仅是幅值和初相位不同。根据系统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可以得到系统性能的全部信息。 5 正弦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6、指数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二、 常见函数的拉氏变换 (1)阶跃函数 (2)单位斜坡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3)等加速函数 (4)指数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5)正弦函数 类似的,余弦函数的拉氏变化: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6)单位脉冲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4 拉氏变换的几个重要定理 (1)线性性质 (2)微分定理 证明: 0初条件下有: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3 求 例2 求 解. 解.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3)积分定理 零初始条件: 进一步有: 零初始条件下有: 例4 求 L[t]=? 解. 例5 求 解.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令 (4)实位移定理 证明: 例6 解.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令 (5)复位移定理 证明: 例7 例8 例9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6)初值定理 证明:由微分定理 例10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7)终值定理 (终值确实存在时) 证明:由微分定理 例11 例12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小结 (1) 1 拉氏变换的定义 2 常见函数L变换 (1)单位脉冲 (2)单位阶跃 (3)单位斜坡 (4)单位加速度 (5)指数函数 (6)正弦函数 (7)余弦函数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3 L变换重要定理 (1)线性性质 (2)微分定理 (3)积分定理 (4)实位移定理 (5)复位移定理 (6)初值定理 (7)终值定理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课程作业 1 已知 f(t),求 F(s) ,求f(0),f(∞)。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试凑法 留数法 例1 已知 ,求 四、 拉氏反变换 (1)反演公式 (2)查表法(分解部分分式法) 解.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I. 当 无重根时 用留数法分解部分分式 一般有 设 其中: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2 已知 ,求 例3 已知 ,求 解. 解.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例4 已知 ,求 解一. 解二: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II. 当 有重根时 (设 为m重根,其余为单根) 第2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