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6

闫先连 交换科

程控交换机及语音通信基础. 闫先连 交换科. 5382858 YANXL@YKJT.CN. • 电话通信网. • C&C08 交换机系统介绍. • 兖矿集团语音交换网介绍. • 调度通信系统. • IP 电话简介. • 基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 NGN )介绍. 电话通信网 • 电话通信网概述 • 电话网的基本构成 • 通信网信令方式. 通信网 -- 连接到若干交换中心,交换中心之间用传输线路(中继线)和传输 设备(例如,为提高线路利用率而设置的复用设备)把它们连接起来,这就构成 了一个通信系统。

hum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闫先连 交换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程控交换机及语音通信基础 闫先连 交换科 5382858 YANXL@YKJT.CN

  2. •电话通信网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兖矿集团语音交换网介绍 •调度通信系统 •IP电话简介 •基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NGN)介绍

  3. 电话通信网 •电话通信网概述 •电话网的基本构成 •通信网信令方式

  4. 通信网--连接到若干交换中心,交换中心之间用传输线路(中继线)和传输通信网--连接到若干交换中心,交换中心之间用传输线路(中继线)和传输 设备(例如,为提高线路利用率而设置的复用设备)把它们连接起来,这就构成 了一个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网发展历程-- 电话通信网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单一业 务到智能业务转换,在接入环路、中继传输、交换节点以及网络控制与管理等方 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宽带业务的应用,在接入环路方面引入了高速数字用 户线(HDSL)利用现有的2对双绞铜线可提供全双工的2Mbit/s 数字连接能力。 在中继线路上采用复用技术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在两种复用技术(频分复用和时 分复用)中,前者适合载波通信,后者适合PCM以及数据通信。交换节点中的 交换矩阵单元可采用开关式或缓存转发式,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能力的提高, 后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信网络的规模、业务和投资越来越庞大,为了保证网 络的高可靠低成本的运行,电信管理网络(TMN)是电信网必不可少的支撑网 络,TMN完成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维护管理、资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5 项基本功能。 电话通信网概述

  5. 电路交换的电话网通信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电路交换的电话网通信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电路建立 •信号传送 •电路释放  对电路交换的要求如下: • 根据用户要求建立/保持和释放呼叫 提供透明的全双工信号传输 呼叫建立时有限的可接受的时延;为话音连接提供满意的质量 有限的拥塞可能性   随着通信网的发展,电话通信网的结构也逐渐向级数减少的方向演变。在电 话通信网中,为了能提供保证用户迅速接续和通话清晰的电话业务,除了必须配 备一定的设备和完善的技术之外,还要有可靠的支撑网——NO.7号信令的支持。 判定电话业务的良好程度可由下述三方面来衡量:迅速性(接续质量)、清晰度 (传输质量)、可靠性(稳定质量)。

  6. 迅速性(接续质量)--接续质量反映电信网是否容易接通和是否好用迅速性(接续质量)--接续质量反映电信网是否容易接通和是否好用 的程度,通常用接续损失(呼损)和接续时延来度量。在电话通信网中有:摘机 忙呼损、接续过程呼损、拨号音时延、接续时延。 清晰度(传输质量)--质量反映信息传输的准确程度,对不同的电信 业务有不同的传输质量标准。对电话通信的传输质量要求是:响度、清晰度、逼 真度。除上述三项由人来进行主观评定的指标外,对电话电路还规定了一些电气 特性,如传输损耗、传输频率特性、串音、杂音等多项传输链路指标。 可靠性(稳定质量)--稳定质量主要反映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它是由 系统、设备、部件等的功能在时间方面的稳定性程度来表示的。可靠性指标主要 由下面几种:失效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可用度(或有效度) 前我国尚未明确制定出整个电信网系统的稳定性指标,但对终端、交换设备 及传输链路等各部分都有相应的稳定性指标要求。

  7. 电话网的基本构成 •电话网的一般构成 通信网不管是如何分类、实现何种业务、服务何种范围,其网 络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一致的。网络结构的几种基本形式。

  8. 网状网 特点: 在该网中每一交换局彼此互连,任何两个电话局间都有直达路由,不需经过第三个局,因此接续迅速。如果一旦直达路由发生故障,可经其他局一次转接,并组织迂回接续。但这种网络结构局间中继线束数最多,中继线利用率低。所以这种网只适用于局间话务量较大或分局数量较少的情况。

  9. 星型网 特点: 在网中的任一交换局均通过一个汇接局Tm进行交换。全网中继线束数最少,中继线利用率高。但这种网的安全性最差,如果网内任一路由阻断,就会有一个局与全网失去联系。若汇接局出故障,会影响全网。

  10. 复合网 特点: 它是网状网和星型网结合起来使用的这种网络结构安全性最好,线路利用率也高,适合于大城市的电话网。

  11. 环型网 特点: 每个交换局除了自己发送和接受呼叫外,还必须转接其他交换局之间的呼叫,每个交换设备必须能判别呼叫是在此中止还是转接到其他交换局。在这种网中一般传输流通的信息速率较高,它要求各接点或总线终端接点有较强的信息识别和处理能力,一般电话网很少采用这种网,它主要用于计算机通信网中。

  12. 总线网 特点: 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个公共传 输通道——总线上,传输链路少, 但稳定性差。

  13. •我国电话网的分级结构   根据我国国情并参照其他国家的网络结构,我国的电 话网确定为五级网络结构,它包括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 网两部分。如下图所示。

  14. 长途电话网的网络结构 我国长途电话网由一、二、三、四级的长途交换中心组成,为分级汇接网 ,如上图所示。图中C1为一级长途交换中心,全国共设8个。C2为二级长途交换 中心,设在各省会城市,全国共31个。C3为三级长途交换中心,设在各地区城市 ,全国共有350个。C4为四级长途交换中心,是长途自动交换网的长途终端,设 在全国各县城全国共有2200多个。C1、C2、C3各长途交换中心的职能是疏通本地 交换中心服务区的长途来话、去话和转话。 C4长途交换中心通常只疏通本交换 中心服务区的长途来话和去话,但在非常规路由时,也可疏通长途转话。 目前,我国的长途网正由四级向两级过渡,C1、C2长途交换中心合并为DC1 ,构成长途两级网的高平面网(省际平面),C4消失; C3C扩大被称为DC2,构 成两级网的低平面网(省内平面),如下图所示。然后逐步向全网无级网和动无 级网过渡。

  15. 本地电话网的网络结构 本地电话网是指在同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局间中 继、长市中继、用户线、电话机等所组成的电话网。一个本地电话网属于长途电 话网的一个长途编号区,且仅有一个长途区号。本地网用户间的呼叫按本地网的 统一编号拨本地号码,而不拨长途区号。 本地电话网为两级基本结构,是由汇接局Tm和端局C5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组 成,其网络结构如下图: 本地汇接局的职能是汇接在本汇接区内本地端局的来话、去话和转化(市), 也可疏通本汇接区的长途话务。端局C5的职能是疏通本局用户的来话和去话。本 地电话网的服务范围比原市话网大,它包括:市区的市话网及其所管辖的郊区电 话、郊县县城和农村电话用户。因此除市话端局、市话汇接局以外,可设农话端 局、县城端局、农话汇接局以及郊区汇接局等,组成了一个多级汇接的局部地区 自动电话网。划分本地电话网服务范围,主要考虑话务流量、流向和经济效益。 本地电话网的最大服务范围一般不超过70000Km2,或者服务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 300Km。

  16. •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通信网一般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等三类设备组 成。但只有这些设备往往还不能形成一完善的通信网,还必须包括 信令、协议和标准。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令是实现网内的互相联络 的依据,协议和标准是构成网的准则。因为它们可使用户之间、用 户和网资源之间以及个交换设备之间具有共同的“语言”,使设备进 网、成网,并能使网络合理地运转和正确地控制,达到全网互通的 目的,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相互应答和交换信息。

  17. 通信网中一个完善的信令系统,是完成网络中各部分通信网中一个完善的信令系统,是完成网络中各部分 之间信息准确的传递与交换,实现任意两个用户之间可靠 通信的重要保障。信令系统是通信网的神经系统,是通信 网高质量、高效益、高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 通信网信令方式

  18. •信令的概念 • 信令 -- 是人们实现信息传输所使用的操作命令,例如在电话通 信时控制交换机动作的信号,就是信令。 • 信令方式 -- 信令的传输要遵守一定的协议和规定,这就是信令方式。 • 信令系统 -- 电话网中各交换局之间的信令方式主要取决于组网方式、传输方式、交换设备的制式及性能。把为了完成特定的信令方式所使用的有关通信设备的全体称为信令系统。 • 下面以两个用户通过两地交换机进行电话接续的过程为例,说明信令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9. 接续过程 1、主叫用户摘机,发端交换机A收到主叫用户的摘机信号后,向主叫用户送拨号 音,主叫用户听到拨号音后开始拨号,将被叫号码发送到发端交换机A。 2、发端交换机A根据被叫号码来选择局向及中继线,并在选好的中继线上向终端 交换机B发占用信令,即由发端交换机A的出中继占用终端交换机B的入中继。然 后将选择信令,即把与终端交换机B相关的被叫号码发送给B。 3、终端交换机B根据被叫号码,连接被叫用户,向被叫用户送振铃信令,向主叫 用户送回铃音。 4、被叫用户摘机应答,将应答信令送给终端交换机B ,并由终端交换机B转发给 发端交换机A。 5、双方开始通话。通话完毕时,若被叫用户先挂机,则被叫用户向终端交换机B 送挂机信令(也称复原或后向拆线信令),并由终端交换机B将此信令转发给发 端交换机A;若是主叫挂机,A向B发前向拆线信令,B拆线后向A回送拆线证实信 令,A也拆线,一切复原。

  20. •信令的分类 1、按信令的工作区域分类 可分为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1)用户线信令 用户线信令是用户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在用户线上传送。主要包 括用户向交换机发送的监视信令和选择信令,交换机向用户发送的 铃流和忙音等音频信号。其中用户向交换机发送的监视信令指主、 被叫的摘、挂机信令;选择信令指主叫所拨的被叫号码,对于脉冲 话机,选择信令是用直流脉冲表示的十进制数字;对双音频话机, 选择信令是用两个四中取一的不同音频组合表示的数字。用户线信 令少而简单,以减少用户设备的复杂程度,降低成本,因为每一条 用户线都要配一套用户线信令设备。

  21. (2)局间信令 局间信令是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在局间中继线上传输 ,用来控制呼叫接续和拆线。局间信令按功能又可分为两类:监视 信令(线路信令)和选择信令(路由信令)。 监视信令,也叫线路信令,它主要是用来监视和改变线路上呼 叫状态或条件,以控制接续的进行。监视信令的主要功能包括:主 叫摘机占线、被叫应答、被叫挂机(后向拆线)和主叫挂机(前向 拆线)等四种情况的识别检测,并相应地把线路状态从空闲变为占 用或反之。 选择信令又叫路由信令,是传输电话号码和控制接续的信令。 它是和呼叫建立过程有关的,是由主叫用户送出的被叫用户地址信 息启动和工作,该地址信息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需在交换机之间传送 。除了地址信息之外,这类信令还包括使交换机动作顺利进行的信 令,如请求发送号码信令、号码收到信令及证实信令等。

  22. 2、按信令信道分类 根据信令信道与话音通路的关系,局间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和 公共信道信令。 (1)随路信令(CAS) 随路信令:就是在所接续的话路中传递各种所需的功能信令, 具体地说随路信令就是在所接续的话路中传递两局间所需要的占线、 应答、拆线等监视信令及控制接续的选择信令和证实信令等。 随路信令具体又分为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 线路信令:是在去话中继器和来话中继器之间通过线路信令设 备在话路中传送。 记发器信令:选择信令采用多频互控信令方式,也是通过去话 中继器和来话中继器在话路中传送。因为选择信令是在两个局的记 发器之间传送的,故也叫记发器信令。信令传送完毕后就在这条话 路上传送双方通话的语音信号、拆线控制信令,直至设备复原。

  23. (2)公共信道信令(CCS) 公共信道信令:是以时分方式在一条高速数据链路上传送一群 话路信令的信令方式,一般用于程控交换机组成的通信网。公共信 道信令因通常用于局间,顾也称为公共信道局间信令方式。 公共信道信令系统:两交换局之间的信令均通过一条与话路分 开的信令链路传送。 公共信道信令的优点是:信令传送速度快,具有提供大量信令 的潜力,具有改变或增加信令的灵活性,便于开发新业务,在通话 时可随意处理信令,成本低等。因此公共信道信令得到越来越广泛 的应用。 为了统一局间信令,CCITT(现为ITU-T)陆续提出并形成了 CCITT NO.1至NO.7及R1、R2信令系统的建议,其中CCITT NO.1至 NO.5与R1、R2均属随路信令方式,CCITT NO.6与NO.7为共路信令 方式。

  24. • NO.7信令网 一般情况下,当电信网使用NO.7信令后,除原有通信网外,还 形成一个独立的起支撑作用的NO.7信令网。 信令网:逻辑上独立于通信网、专门用于传送信令的网络,它 由信令点和互联的信令链路组成。一般说来,在物理上它和通信网 是融为一体的。 NO.7信令网是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和连接它 们的信令链路组成的。NO.7信令网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业务支撑网, 它不仅可用于电话网和电路交换的数据网,还可以用于ISDN网和智 能网,可以传送与电路无关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网络的运行管理 维护和开发各种补充业务。NO.7信令网本质上是载送其他消息的数 据传送系统,是一个专用的分组交换数据网。

  25. 主要用途 (1)电话网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自动、半自动电话接续。 (2)电路交换的数据网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各种数据接续。 (3)N-ISDN或B-ISDN网的局间信令,完成本地、长途和国际的电话和非电话的各种接续。 (4)智能网业务,NO.7信令网可以传送与电路无关的各种数据信息,完成信令业务点(SSP)和业务控制点(SCP)间的对话,开发各种用户补充业务。

  26. 信令传送方式 1. 直联方式:两个邻近信令点之间,对应某信令关系的消息,通过直接连接的 信令链路组传送,称为直联方式。 2.准直联方式:准直联方式是非直联方式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这种方式中,通 过信令网的消息所取的通路,在一定的时间 内是预先确定和固定的。

  27. 信令网结构 信令网组成 : 信令网由信令点(SP) 信令转接点(STP) 信令链路

  28. 信令点(SP) 通信网中提供公共信道信令的节点为信令点。信令点是信令信 息的起源点和目的地点,它可以是具有NO.7信令功能的各种交换局 ,也可以是只具有信令功能不具备通信业务功能的独立的信令接点 。在特殊情况下,一个物理节点可以定义为逻辑上分离的两个信令 点。例如,国际出入口局既是国内信令网中的一个信令点,又是国 际信令网中的一个信令点,常称为网关点。

  29. 信令转接点(STP) 信令转接点具有转接信令的功能,即在准直联工作方式时,完 成从一条信令链路收到的信令信息转发至另一条信令链路的信令转 接中心。信令转接点(STP)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具有消息传递 部分(MTP)功能的专用的信令转接点,称为独立的信令转接点。 另一种是既有MTP功能,又包括用户部分的具有信令点功能的信令 转接点,称为综合的信令转接点。

  30. 信令链路 连接各个信令点、传送信令信息的物理链路称为信令链路。通 常信令链路就是通信网中通信链路的一部分,它可以是透明的数字 通路,也可以是高质量的模拟通路,可以是有线传输媒体,也可以 是无线传输媒体。例如,光纤、PCM中继线中的某一时隙或卫星、 数字微波中的某一波道。

  31. 国际信令网 世界范围的NO.7信令网由国际级和国内级组成。为了便于信令为了便于信令网管理,国际网和国内网彼此独立,并且采用分开的信令点编码计划。国际接口局由于同时属于国际网和国内网,所以它有两个信令编码,一个为国际信令点编码,一个为国内信令点编码。国际和国内信令网的信令点(包括信令转接点)有下面三种类型: (1)只属于国内信令点的国内信令点(NSP),例如NSP1(信令转接点)。这种信令点编码由国内信令点编码方案制定。 ( 2)只属于国际信令网的国际信令点(ISP),例如ISP3(信令转接点)。这种信令点编码由国际信令点编码方案制定。 (3)同时属于国际网和国内网的节点,兼具国际信令点和国内信令点功能,例如NSP3(ISP1)。因此需要用两个网中的信令点编码 来识别。

  32. 国内信令网 我国由于交换局所较多,并要考虑今后40年通信网的发展,信 令网设三级较为适宜。根据原邮电部颁布的《NO.7信令网技术体 制》,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第一级是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第二 级为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第三级为信令点(SP)。第一级 HSTP和它所属的SP,第二级LSTP汇接它所属的SP。 为了保证信令网的高度可靠性和可用性,NO.7信令网采用了备 份的冗余度措施。大、中城市本地信令网原则上应采用二级信令网 ,它相当于我国三级信令网的第二级LSTP和第三级SP。为了保证大 、中城市本地信令网的高度可靠性,LSTP必须采用网状网连接方式 。考虑到自由连接方式的信令网规划设计以及信令网的管理比固定 连接方式复杂,所以,在大城市复杂的本地信令网中,如果缺乏运 营NO.7信令网经验,SP至LSTP的连接可以考虑采用固定连接方式。

  33. 信令点(SP)与信令转接点(STP)的两种连接方式信令点(SP)与信令转接点(STP)的两种连接方式 (1)固定连接方式:其特征是所有SP固定和本地信令区的一对STP 相连。因此,两个信令区间的SP的准直联连接必定经过两次STP转 接。这种方式的网络设计及管理比较方便,长途信令网中分信令区 的连接即采用这种方式。 (2)自由连接方式:其特征是SP可根据信令业务量的大小自由决 定与哪个STP相连。因此,本地信令区的SP可以和其他信令区的STP 相连,两个信令区间的SP准直联连接可以一次STP转接。这种方式 网络组织比较灵活,但是网络设计及管理比较复杂。大中城市本地 二级信令网即采用这种方式,其中的STP一般就是汇接局。

  34. 国内电话网与信令网的对应关系 NO.7信令网与电话网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网络,但它们之间存在 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我国目前的电话网网络为五级,即由C1、C2、C3、C4长途交换 中心和C5端局组成,这些交换中心和端局构成NO.7信令网的第三级 SP。由于NO.7信令网采用三级(HSTP、LSTP和SP),因此NO.7信令 网和电话网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问题。从信令转接的转接次数、 信令转接点负荷和可容纳的信令点数量等方面考虑,我国NO.7信令 网中的HSTP设置在C1和C2级交换中心所在地,汇接C1和C2的信令点 ;LSTP设置在C3交换中心所在地,汇接C3、C4和C5级的信令点。

  35.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 •C&C08交换机概述 •C&C08系统结构 •C08七号信令系统

  36. C&C08交换机概述 系统性能及特点 主要功能

  37. 引言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32模块)(以下简称C&C08)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适应我国PSTN网络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于1997年开发成功的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设备。 C&C08采用先进的软、硬件技术,完全符合ITU-T和新国标《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具有丰富的业务提供能力和灵活的组网能力,不仅适用于PSTN网络的本地网端局、汇接局、长途局等的建设,也可以作为各种专用通信网(如铁路、电力、军队、公安、石油、煤矿)中的各级交换设备。

  38. 系统性能及特点 •模块化设计,平滑扩容 C&C08是综合运用交换、光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的开放系统平台。如图所示,它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交换模块(SM)通过2对三次群光纤与通信模块(CM)和管理模块(AM)连为一体(通常称为AM/CM), 按积木堆砌方式扩容,可灵活组成所需的容量。SM除可作为模块局使用外,还可作为独立局使用。

  39. 类型 模块局 独立局 模拟用户线数 中继线数 架数 模拟用户线数 中继线数 架数 纯用户 6688 4 — — 纯中继 — 1440(DT) 1 — 1920(DT) 1 用户/中继混合 4256 480(DT)+64(AT) 3 5169 3648 1824 480(DT)+64(AT) 4 3 2 智能模块 512(座席) +512(VP) 1500(DT) 2 +2(19”) C&C08交换系统的几种典型配置如下表所示。 其中AT—模拟中继线 PT—数字中继线 VP—语音处理台

  40. •高集成度 集交换与传输、有线与无线、窄带与宽带于一体,仅用9个机架就可以实现12万中继的容量。 •Internet接入技术 引入了IP旁路技术,通过DDN或E1等数据专线对数据业务直接进行疏通,可以消除上网高话务量对传统电话业务的冲击。 •开放的接口 通过HN7板提供2M信令链路,用于七号信令业务处理,解决了64kbit/s No.7信号方式下链路带宽瓶颈问题。 •灵活的组网方式 提供模块化的体系结构,中继组网灵活,可适应各种组网需求;提供各种数字与模拟接口,支持E1/T1接口;支持中国一号信令、No.7信令、V5.2、R2等多种信令协议;支持24位、14位No.7信令点编码自动识别;具有SP和综合型STP功能。

  41. 在数据业务上可提供BRI(2B+D)、PRI(30B+D)、V5.2、PHI接口;具有ISDN功能,支持TCP/IP、X.25、X.75等协议,可接入数据网(例如Internet、PSPDN、ATM等)、多媒体通信网、用户接入网,可实现数据通信、会议电视、多媒体通信、CATV、VOD、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宽窄带业务。在数据业务上可提供BRI(2B+D)、PRI(30B+D)、V5.2、PHI接口;具有ISDN功能,支持TCP/IP、X.25、X.75等协议,可接入数据网(例如Internet、PSPDN、ATM等)、多媒体通信网、用户接入网,可实现数据通信、会议电视、多媒体通信、CATV、VOD、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宽窄带业务。 •一体化的网络管理平台 一体化网络管理平台提供标准Q3接口接入电信总局软件中心系统及其它电信管理网TMN系统,提供直观的中文图形界面(GUI)和符合ITU-T标准的人机命令行语言(MML),通过TCP/IP协议接入工作站,实现多点维护、远程拨入维护,对全网网路进行统一业务量监视、业务性能监测与分析、全网网路统一调度等。

  42. •高可靠性 在软硬件上采取许多措施,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这些措施包括: (1) 采用多处理机冗余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2) 分布式处理。 (3) 互助的工作方式。 (4) 永久保存程序和静态数据,恢复小于3分钟。 (5) 板采用ASIC技术,减少系统复杂度,提高器件的稳定性。 (6) 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 (7) 支持单板在线测试。 (8) 重要部件采用单板级热备份的结构。

  43. •易维护性 提供多种维护工具,从外部监视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提供在线补丁功能,可以在不影响交换系统正常业务的情况下实现对系统的动态升级;而且具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可以自动或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测试,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集成环境维护操作终端是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基于对象的控制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下的新型维护操作平台,为用户提供方便简洁的操作;系统同时提供联机帮助系统,通过帮助热键,用户可以随时得到系统的操作指南,使维护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44. 主要功能 •基本业务 能提供的基本业务有:本地呼叫;市内、长途、国际自动拨号和自动计费;话务员代答;各类查询;特服呼叫;呼叫移动用户;呼叫寻呼用户等。

  45. •多种补充功能 • 能提供缩位拨号、热线服务、呼出限制、免打扰服务、查找恶意呼叫、闹钟服务、截接服务、无应答呼叫前转、无条件呼叫前转、遇忙呼叫前转、缺席用户服务、遇忙回叫、呼叫等待、三方通话、会议电话、主叫号码显示、主叫号码显示限制、话音邮箱等补充业务,还能提供以下功能: • 单叫多显功能。即有呼入时,同组所有空闲话机振铃,任一用户摘机即可应答,其余话机停止振铃。此功能仅在模块内使用。 • (2) 支持国标新话单格式、第三方计费和UUS计费。 • (3) 支持测量台。 • (4) 支持话务台代办长途功能。 • (5) 支持新国标要求的话务员回振铃再振铃功能。

  46. •商业用户群业务 将若干相关用户组织成一个商业用户群,每个群内可设话务员,辅助出群、入群及群内呼叫,还可以设置呼叫中心辅助多个商业用户群群的呼叫,如图所示,有两个商业用户群群A、B,分别有3部分机,均设有话务台。另外还可以通过呼叫中心代理商业用户群A总机和商业用户群B总机的呼叫。 商业用户群用户除了享用公网用户基本呼叫及新业务功能外,还可以享受类似于PABX的多种特别新业务。每个商业用户群用户拥有两个号码:一个是PSTN统一编号,称为长号;一个是商业用户群群内用户呼叫时使用的短号。 最大支持65534个商业用户群群号,每群最大用户数取决于交换系统容量。 商业用户群除了提供邮电部规定的新业务外还提供了大量商业网的新业务,包括:缩位拨号、热线、闹钟服务、缺席服务、免打扰、呼出限制、恶意呼叫追查、存呼叫(寄存呼叫)、无条件转移、无应答转移、呼叫等待、遇忙回叫、三方通话、会议电话、指定代答、组内代答、组间限呼、主叫号码显示、主叫号码显示禁止、号码限呼、秘书业务、秘书台业务、激活转移表、话务员强拆、话务员监听、话务员插入、立即热线、异地设置无条件前转、异地设置遇忙前转、异地设置无应答前转等新业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