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醛 酮

醛 酮. 本章重点.  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 熟悉 醛、酮的波谱性质 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英文词汇. aldehyde, ketone, carbonyl group, nucleophilic addition, aldol condensation. 羰 基 carbonyl group. 醛 aldehyde. 酮 ketone.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酰 卤 acyl halide. 酸酐 anhydrides. 酯 ester. 酰 胺 amide.  醛、酮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

hum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醛 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醛 酮

  2. 本章重点 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 熟悉醛、酮的波谱性质  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英文词汇 aldehyde, ketone, carbonyl group, nucleophilic addition, aldol condensation

  3. 羰 基 carbonyl group 醛aldehyde 酮ketone

  4. 羧 酸 carboxylic acid 酰 卤 acyl halide 酸酐 anhydrides 酯 ester 酰 胺 amide

  5.  醛、酮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 -溴丁醛 (- bromobutyraldehyde) 甲 乙 酮 (ethyl methyl ketone)

  6.  醛、酮的命名 习惯命名法 丙烯醛 (acrylaldehyde) 甲基环己基酮 (ethyl methyl ketone)

  7.  醛、酮的命名 IUPAC命名法 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 使羰基的编号最小  脂环酮的羰基在环内,称环某酮,如羰基 在环外,将环作取代基

  8.  醛、酮的命名 IUPAC命名法 丁炔二醛 5 4 3 2 1 3-甲基-2-乙基戊醛 环已酮

  9.  醛、酮的命名 甲基苯基酮 苯 乙 酮

  10.  醛、酮的命名 天然醛、酮多用俗名 橙花醛 (neral) 香叶醛 (geranial)

  11.  醛、酮的命名 天然醛、酮多用俗名 藏茴香酮 (carvone) 樟脑 (camphor)

  12.  Exercises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对羟基苯乙酮 4-戊烯-2-酮 (苯丙酮) 1-苯基1-丙酮 -氯代丁醛

  13.  醛、酮的物理性质 沸点比分子量相近的醇及羧酸低 醛、酮的羰基与羰基 间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沸点比相应的烷烃和醚高 醛、酮分子间偶极-偶极作用增大

  14.  醛、酮的物理性质 低级醛、酮易溶于水,含6个碳以上 的醛、酮几乎不溶于水 醛、酮的羰基与水 分子形成分子间氢键

  15.  有-H的酮的酮式-烯醇式互变 Keto tautomer Enol tautomer 一般情况下以酮式结构为主

  16.  醛、酮的波谱性质 UV: 当羰基与双键共轭时,会有较明显的 紫外吸收,* 羰基跃迁红移 23* max = 228nm IR: 1690 – 1760cm-1 (C=O) 特点:吸收强 2700~2850 cm-1 (O=C-H)

  17. 1718

  18.  醛、酮的波谱性质 1HNMR: 醛基质子在去屏蔽区,加上氧的电 负性影响,特别大,9-10ppm + 羰基相邻碳上的氢 受到羰基吸电子的 影响,向低场位移, 2-3ppm - - +

  19. 1HNMR in CDCl3 A 醛基质子在去屏蔽区,加上氧的电负性影响,特别大,9-10ppm A 9.586

  20. 1HNMR in CDCl3 2.139 B B A C C 1.058 羰基相邻碳上的氢受到羰基吸电子的影响,向低场位移,2-3ppm A 2.449

  21.  醛、酮的波谱性质 13CNMR: 由于去屏蔽效应,羰基碳的化学 位移处于最低场,>180ppm + - - +

  22. 13CNMR in CDCl3 A 36.9 C B A C 7.87 B 29.4 由于去屏蔽效应,羰基碳的化学位移处于最低场,>180ppm 209.3

  23. 醛、酮中羰基的杂化 121.8 116.6 - + 121.5 117

  24. 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 - Nu- A+ + 慢 快  醛比酮容易反应  亲核试剂亲核性越强越容易反应  羰基所连供电子基增多,空间位阻增大,不 利于反应进行

  25. 如果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和原子团不同, 产物为手性化合物

  26.  加HCN H2O + HCN -羟基腈 [H] -H2O

  27. -H2O  当酮的两个基团太大时,反应变得困难 8个碳以上的环酮和芳基酮几乎不和HCN反应  [CN-]是决定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反应通常在弱碱条件下进行,但碱性不能太强

  28. 反应通常在弱碱条件下进行,但碱性不能太强 HCN H+ + CN- + H+ + H+

  29. HCN有剧毒,为避免使用HCN,可采用以下方法 NaHSO3 KCN

  30.  加醇和水 H2O 偕二醇 ROH ROH H+ 半缩醛、酮 缩醛、酮

  31. 100% HCHO + H2O H2C(OH)2 不能分离 58% CH3CHO + H2O CH3CH(OH)2 0% CH3COCH3 + H2O (CH3)2C(OH)2

  32. 若羰基和强吸电子基相连,亲电性增强,可 以形成稳定的水合物 (Cl3C-、RCO-、-CHO、 -COOH、FCH2-) Cl3CHO + H2O 水合氯醛 +H2O

  33. 缩醛、缩酮对碱及氧化剂较稳定,可用于保护 醛基和酮基,待反应完成后在酸性条件下将醛、 酮释放出来 干燥HCl +H2O + 可以用乙二醇保护酮基或用丙酮保护邻二醇

  34.  环状半缩醛、酮较稳定 -D-葡糖糖  硫醇较相应的醇活泼,更容易加成 H2/兰尼镍 H+ +

  35.  加Grignard试剂 格氏试剂RMgX中与Mg相连的烃基带负电 荷,有很强的亲核性 + CH3CH2MgX 乙醚 H2O + XMgOH 此反应可用于制备醇,及增长碳链

  36. 格氏试剂与甲醛反应得伯醇,与其它醛反应 得仲醇,与酮反应得叔醇 伯醇 1 RMgX 2 H3O+ 仲醇 叔醇

  37.  Problem 如要制备2-甲基-2-丁醇,可用何种羰基化合 物和格氏试剂? CH3COCH3 + CH3CH2MgX CH3COCH2CH3 + CH3MgX

  38.  加氨衍生物 醛或酮的羰基可以和一级胺加成,并进一步 失水,生成N-取代亚胺类 (羟胺、肼、苯肼) + H2N-G -H2O N-取代亚胺

  39. 胺衍生物和醛、酮反应的产物 (P 216) H2N-NHC6H5

  40.  脂肪族N-取代亚胺不稳定,易分解为原料  芳香族亚胺较稳定,可分离;在稀酸中水解得 到原来的羰基化合物和胺,可用于保护羰基及 醛、酮的分离精制  N-取代亚胺有一定的晶型,可鉴别羰基化合物。 2,4-二硝基苯肼最常用,产物多为棕黄色或棕红 色沉淀 H2N-G 羰基试剂

  41.  醛、酮-氢的反应  -氢 - - -H+ - + p-共轭  -碳 羰基的吸电子作用增大了-碳C-H键的极性,使 -H较易离去; -H离去后形成的负碳离子通过 离域化稳定性增加

  42.  羟醛缩合 (aldol condensation) - - OH- - 羟醛加成 ,-不饱和醛 (酮) H2O H+或 OH- -H2O -羟基醛 (酮)

  43.  反应通常在NaOH的水或醇溶液中进行  羟醛缩合是增长碳链的重要方法  7个碳以上的醛得到失水产物 碳链增长后反应速率下降,为使反应进 行,常升高温度,导致 -羟基醛失水

  44.  Exercises 完成以下反应 OH- CH3CH2CHO 完成以下转变 CH3CH2Br CH3CH=CHCHO

  45. OH-/H2O CH3CH2Br CH3CH2OH 溴乙烷 CrO3 CH3CH2OH CH3CHO Py 稀OH- CH3CHO CH3CHOHCH2CHO  CH3CH=CHCHO 2-丁烯醛

  46.  卤仿反应 碱催化下,卤素与含有-H的醛或酮反应, 生成 -C卤代的产物 X2, OH- 甲基醛、酮 OH- CHX3 + (H) RCOO- 卤仿

  47. 碘仿 NaOH +I2 +CHI3  碘仿是难溶于水的淡黄色晶体,有特殊气 味,可用于检出乙醛、甲基酮  含有CH3CH(OH)R(H)结构的醇可被次碘 酸钠 (NaIO) 氧化,也可发生碘仿反应

  48.  醛、酮的氧化反应  醛易被氧化为酸 强氧化剂:KMnO4、K2Cr2O7、O2 弱氧化剂:Fehling试剂、Tollens试剂 RCHO + 2Cu2+ + 5OH- RCOO- + Cu2O + 3H2O 芳香醛不与Fehling试剂反应,可用于鉴别 RCHO + 2Ag+ + 3OH- RCOO- + 2Ag + 2H2O 银镜反应

  49. 酮不被弱氧化剂氧化,强氧化剂导致羰基与 -C之间的键断裂,生成两分子羧酸 [O] HOOC(CH2)4COOH

  50.  醛、酮的还原反应  H2/Ni或Pt 、LiAlH4、NaBH4可将醛、酮 还原为醇 H2/Ni CH3CH2CH2CH2CH2OH H2/Ni或Pt无选择性,C=C和C=O都被还原 LiAlH4/乙醚 H3O+ CH3CH=CHCH2CH2CHO  CH3CH=CHCH2CH2CHOH LiAlH4和NaBH4只还原C=O,保留C=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