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8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导读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关键词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8.3 欧洲货币一体化 8.4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导读.

ila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2.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导读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关键词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8.2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8.3欧洲货币一体化 8.4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复习思考题

  3.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导读 • 本章第一节主要介绍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包括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优缺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内容、作用及局限性;第二节分析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如: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以及对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评价;第三节评介欧洲货币一体化,主要有: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主要内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欧元的产生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4.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导读 • 第四节在综述现有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包括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困难,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的新问题及改革的新建议以及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前景。

  5.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教学目的 •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概念,熟悉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及缺陷、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内容及影响,并对当前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

  6.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教学重点 • 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形态;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特点和作用;《牙买加协定》的内容;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特征和表现;“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中各派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欧元的运作机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方案及其评价

  7.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教学难点 • 特里芬难题;货币替代;“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8.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关键词 国际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特里芬难题联合浮动蛇行浮动德洛尔报告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单位欧元货币替代麦金农计划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9. 本节主要内容: 8.1.1 国际货币制度的概述 8.1.2 国际金本位制 8.1.3 布雷顿森林体系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10. 8.1.1货币制度的概述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 •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规范国与国之间金融关系的有关法则、规定及协议的全部框架,或者说,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所确定的原则,所采取的措施,所建立的组织形式

  11.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①汇率制度的确定 包括汇率的决定依据、变化原则、调整制度等 ②储备资产的确定 包括国际货币及本国储备资产的构成、规模

  12.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③对资本账户的管理 指对资本自由流动的态度,实施管理的 原则和目标 ④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 包括顺差国和逆差国的调节责任的分配、调节的手段、国际援助和国际合作

  13. 国际储备 资产的确定 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汇率制度的内容 资本账户管理 国际收支调节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国际储备资产数量 国际储备资产构成 汇率制度的类型 汇率确定的依据 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 汇率波动界线 汇率的调整 维护汇率稳定采取的措施 是否实行多元化汇率 对资本流动的态度 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国际收支调节责任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14.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组合选择内容: • ①汇率:Ⅰ)固定;Ⅱ)可调整平价;Ⅲ)爬行钉住;Ⅳ)管理浮动;Ⅴ)自由浮动 • ②储备资产:A)黄金;B)特别提款权;C)美元和其他货币;D)欧洲货币单位 • ③资本帐户:1)充分;2)双重;3)管制

  15.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 在实践中,国际金本位是I、A、1的组合,初期的布雷顿体系是II、A、3的组合,60年代由布雷顿森林体系转变而成的美元本位制是II、C、3的组合,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IV、C、1的组合,欧洲货币体系是I、D、1的组合。

  16.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三)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 1、按汇率弹性分: 可分为以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国际货币体系 2、按货币本位和储备资产分: 可分为纯商品本位制、纯信用本位制、混合本位制

  17.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三)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 3、按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国际上的习惯称谓分: 可分为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制(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体制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货币体系及两次世界大战间货币体系的变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货币体系及两次世界大战间货币体系的变异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金本位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双挂钩”为特征的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现行的货币体系 1973年以后的货币体系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19.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四)影响国际货币制度选择的因素 1、铸币利差的分配 2、参与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参与国的贸易利益 4、国际收支失衡当事国的调整责任 5、国际货币体系的相容性 任何一个国际货币制度都应该保持制度内部的 相容性,即不同国家之间达到目标一致性 这主要源自国家和国家金融体系的经济与金融 的相互依赖性

  20.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8.1.2 国际金本位制 • 国际金本位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

  21.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8.1.2 国际金本位制 (一)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1、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铸币平价,铸币平价Mint Parity指两种货币法定含金量之比 黄金输入点=铸币平价-黄金运费;黄金输出点=铸币平价+黄金运费

  22.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1、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统称为黄金输送点 金本位条件下外汇市场的汇率是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的。所以,金本位制度下的外汇汇率是固定汇率 2、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实行多边自由结算, 黄金作为唯一的储备资产,是最后的国际结算 手段;

  23. 金本位下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价格下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黄金外流 货币供给下降 国际收支盈余 国际收支赤字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黄金内流 价格上升 货币供给上升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4.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二)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供给自动与货币需求保持一致。金本位制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使一国货币的真实价值保持稳定和可预测。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货币比价,以及较为平稳的世界经济环境,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

  25.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二)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但是,国际金本位制度也存在许多缺陷:①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②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的增长。

  26. 金本位制严重削弱 实行金汇兑本位制国家通过金本位制国家保存外汇 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 金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并存阶段 国际储备包括黄金和外汇 黄金是最后支付手段 具有统一性和松散性的特征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7.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8.1.3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概念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28.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组成 《布雷顿森林协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组成,协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29.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3、宗旨 ①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②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生产资源的开发 ③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

  30.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1、美元与黄金挂钩的本位制度 2、其它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汇率的汇率制度 3、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国际储备资产地位的储备制度

  31.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4、成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的国际收支调整制度 5、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

  32.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和局限性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3.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①有效运转的基本前提:1)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2)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 ②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

  34.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特里芬难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表的《黄金与美元之危机》一书中提出,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在这一制度下,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人们就会担心美国持有黄金能否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从而导致对美元的信心,进而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

  35. 8.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③结果 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并两次贬值,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36.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 本节主要内容: 8.2.1《牙买加协定》的建立 8.2.2《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8.2.3《牙买加协定》后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特征 8.2.4 对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评价

  37.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8.2.1《牙买加协定》的建立 牙买加体系是指以1976年IMF成员国牙买加会议达成的《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38.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8.2.2《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 (一)认可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1、IMF同意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暂时并存,但成员国必须接受基金组织的监督,以防止出现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的现象; 2、黄金非货币化:成员国可以按市价在市场上买卖黄金,取消成员国之间、成员国与基金组织之间以黄金清偿债权债务的义务,降低黄金的货币作用;

  39.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认可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3、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基金组织用出售黄金所得收益建立信托基金,以优惠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

  40.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8.2.3《牙买加协定》后国际货币  制度的运行特征 • (一)国际储备走向多元化 • 尽管牙买加协议提出了用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的方案,但是由于特别提款权只是一个计账单位,现实中需要有实在的货币作为国际经济交往的工具,因而客观上形成了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结构。

  41.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汇率制度多元化 • 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所选择的汇率制度也不同。牙买加协议的精神在于避免成员国竞争性货币贬值的出现,因此只要各国的汇率制度是相对稳定或合理的,它就可以合法存在。这是牙买加协议能够获得广泛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

  42.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三)国际收支调节多样化 • 在允许汇率调整的情况下,各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余地加大了。各国既可动用本国储备,又可借入国外资金或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也可以通过调整汇率调节国际收支,所以在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成员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3.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8.2.4 对当前国际货币制度的评价 •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汇率纪律荡然无存

  44.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二)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 多种储备体系又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1、浮动汇率制下,主要储备货币的汇率经常波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很不利的; 2、储备货币的多样化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风险,致使短期资金移动频繁,增加了各国储备资产管理的复杂性; 3、多种储备货币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储备货币同时担负世界货币和储备货币所在国本币的双重身份所造成的两难。

  45.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三)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 牙买加体系寄希望于通过汇率的浮动来形成一个有效的和灵活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但20多年来的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机制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1、汇率的过度浮动只是增加了市场上的不稳定性甚至恶化了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IMF的贷款机制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46. 8.2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三)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3、目前的国际收支调节任务仍然大部分落在逆差国家身上,牙买加体系并没有吸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教训,建立制度来约束或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 4、由于储备货币多样化和汇率安排多样化,货币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来源点也多样化 •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市场上危机四起,牙买加体系的缺陷日益突现,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

  47. 8.3 欧洲货币一体化 本节主要内容: 8.3.1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8.3.2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8.3.3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8.3.4欧元的产生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48. 8.3 欧洲货币一体化 • 8.3.1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 1969年12月在海牙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标志着欧洲货币统一改革的开始 • 具体原因: • 1、为了提高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 2、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 • 3、避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失衡

  49. 8.3 欧洲货币一体化 8.3.2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 1978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50. 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值,欧洲货币单位具有价值稳定的特点。在ECU的组成货币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镑是最为重要的三种货币,其中又以德国马克所占的比重最大,马克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升降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规定,ECU中的成员国货币权数每5年调整一次,但若其中任何一种货币的变化超过25%时,则可随时对权数进行调整。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值,欧洲货币单位具有价值稳定的特点。在ECU的组成货币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镑是最为重要的三种货币,其中又以德国马克所占的比重最大,马克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升降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规定,ECU中的成员国货币权数每5年调整一次,但若其中任何一种货币的变化超过25%时,则可随时对权数进行调整。 8.3 欧洲货币一体化 (一)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