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 郑晓光 2012 年 5 月. 一、 “ 十一五 ” 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山东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十一五”期间,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万元 GDP 能耗降低 22.1%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率为 19.44% 和 23.22% ,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2011 年全省万元 GDP 能耗比上年降低 3.77% ,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和进度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确保完成今年和“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山东省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 郑晓光 2012年5月

  2. 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 山东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十一五”期间,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万元GDP能耗降低22.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率为19.44%和23.22%,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 2011年全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降低3.77%,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和进度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 (一)加强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 • ——省政府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省节能办和省节能监察总队,各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统计等部门设置了节能管理处室或岗位。 • ——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双目标责任考核,省政府与各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四不一奖”制度。 • ——加强应急指挥调度。2010年,面对严峻的节能形势,省政府果断成立了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工作指挥部,11个部门49名同志集中办公。按照“三不一对标一协商”原则,及时启动了节能预警调控,累计对1087家企业采取限产、限电等调控措施,减少能源消耗1685万吨标准煤,为圆满完成节能降耗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 (二)加强源头控制,大力发展节约型产业 • ——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节能。组织实施了“10+40+13”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的意见,2011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对结构节能发挥了积极作用。 •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和若干扶持政策、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 ——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全省共有 224 家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国家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备案。支持实施了42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2011年,全省有1860种产品获得了节能产品认证证书,比2010年增加了598种产品,获证企业数达到97家,占全国的7.45%。 •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有790户企业淘汰了落后产能。其中淘汰小火电容量717万千瓦,炼铁产能821.6万吨,水泥立窑熟料产能7564.4万吨,焦炭产能469.7万吨,分别是国家下达任务的1.8、1.7、1.9和2.7倍。 • (三)加强政策激励,组织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国家确定的十大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示范项目466个,省级节能项目558个,落实补贴资金3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612亿元,年可实现节能量1200万吨标准煤。 • ——加快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向社会推荐两批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落实节能灯财政补贴政策,“十一五”累计推广节能灯1950万支,创建高效照明产品推广示范村1000个。

  4. 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 (四)坚持多管齐下,统筹推进重点领域节能 • ——加强工业企业节能。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标准,68家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组织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工作,2011年3383人考取能源管理师资格,累计培训3956人 。以水泥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加快建立节能信息平台,省级和大部分市已建成信息平台并投入试运行。 • ——强化建筑节能。2011年新建建筑节能施工阶段标准执行率超过98% ,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756.52万平方米,占全国的13.3%,超额完成年度改造任务;全年完成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2273万平方米,占全国的10.5%。 • ——推进交通节能。深化百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行动,开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通道222个。 • ——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制定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和节能紧缺体验日活动。 • (五)强化示范带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 ——稳步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重点培育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和30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启动循环经济统计试点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 ——积极培育再制造产业。全省再制造企业已发展到30多家,其中5家列为国家再制造试点企业。 • ——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健全清洁生产工作机制,规范和培育清洁生产能咨询机构,2000多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 ——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加大尾矿、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2011年全省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实现产值430亿元,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6741万吨。

  5. 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十一五”以来全省节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 (六)完善法规标准,加大节能执法监察力度 • ——完善节能法规体系。修订颁发《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出台《山东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 • ——制定节能地方标准。“十一五”期间颁布地方节能标准197项,其中能耗限额标准52项,为节能执法提供了依据。 • ——加大节能执法监察力度。”十一五”以来,累计监察企业5445家,公共机构和公共建筑1530家。对1905家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对131家违法用能单位实施了节能行政处罚。 • (七)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 ——加强舆论宣传,组织开展“齐鲁资源节约行”和节能减排优秀新闻作品表彰评比活动,引导新闻媒体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 •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和“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节能标兵评选等活动。 • ——组织做好节能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节能展览展示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了五届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展洽会和五届太阳能展览会。

  6. 二、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做好节能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工作。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同时提出“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召开10余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工作,召开三次节能减排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节能工作被各级政府摆到了重要位置。 •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多次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确保完成节能目标。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经常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节能工作,就抓好工作落实做出批示,要求毫不动摇地抓好节能工作。 • ——做好节能工作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战略转型的迫切要求,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有效减排温室气体的客观需要。

  7. 二、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二)正确分析当前全省能源消耗情况及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省能源消耗现状 • ——能耗消费总量全国第一。山东省已由过去的能源输出省份变成能源输入省份。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34323.4万吨标准煤,居全国第一位,煤炭对外依存度高达60%。 • ——工业用能占比较高。2010年全省三次产业能耗比例为1.13:80.62:12.44,其中工业能源消费量27009.7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用能的78.7%。工业是全省节能降耗的重点。 • ——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2011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今年1-4月份比重继续提高,比去年底又提高了1个百分点。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水平仍然较高。2010年全省万元GDP能耗1.02吨标准煤,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3),远高于北京(0.582)、上海(0.712)、天津(0.826)、广东(0.664)、江苏(0.734)、浙江(0.717)等省市水平,节能降耗还有很大空间。

  8. 二、充分认识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2、当前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认识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的关系,有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有的存在畏难发愁情绪,有的存有“前松后紧”搞突击的想法。 • ——结构调整进展缓慢。部分地区高耗能行业增长过快,拉动了全社会能耗的攀升。 • ——能源刚性需求持续增长,节能空间逐步缩小,增加了完成节能目标的难度。 • ——基础工作薄弱。节能标准不完善,监察、监测能力有待加强,节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节能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9. 三、扎实推进今年和“十二五”节能工作 • (一)明确节能目标任务 • ——“十二五” 国家下达我省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17%,,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 ——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的总体要求,今年全省确定的年度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下降3.66%。 • (二)突出节能工作重点 • 认真贯彻落实姜大明省长在全省节能考核奖励大会的讲话精神,突出抓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 ——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强化源头控制,实行能耗强度指标和总量指标双目标控制,完善独立的、前置性的能评制度。 • ——切实抓好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电机、变压器,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工作。

  10. 三、扎实推进今年和“十二五”节能工作 • ——切实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继续开展千家企业低碳行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能源管理师制度,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对标活动,促进重点企业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深入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进一步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完善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体系。 • ——切实抓好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培育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积极抓好垃圾、餐厨废弃物以及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开展清洁生产对标建设活动,创建一批清洁生产先进单位和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11. 三、扎实推进今年和“十二五”节能工作 • ——切实抓好节能政策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全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加强节能监察机构建设,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耗限额和高耗能淘汰设备等专项监察。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科学安排发电量计划。 • ——切实抓好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立日常节能预警监测机制,发布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修订节能目标考核实施方案,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加大监督考核和处罚力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工作良好氛围。 • (三)正确处理节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科学把握节能工作节奏。按照省政府提出的节奏上均衡持续的要求,科学预测节能走势,定期发布节能进展情况晴雨表,科学把握节能工作节奏,避免“前松后紧”,出现过山车的现象。

  12. 三、扎实推进今年和“十二五”节能工作 • ——突出源头控制。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从源头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重要举措,加强对能评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对整改不力的,将进一步采取约谈、实施差别电价、区域和项目限批等措施。 • ——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节能关系。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要充分考虑地方承载能力,严格执行节能预警调控六项标准,坚持有保有压,有上有下,积极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链条化,尽可能做大分母,以节能促调整,以节能促发展,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