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4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介绍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介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防护所. 第一部分 放射防护基础. 一、同位素 一种元素所有原子都有相等数目的质子, 但其中子数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一种元 素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原子。例如元素氢 ( H )的原子序数为 1 ,原子核中只有一个 质子,但氢原子核有三种不同类型:. 三种不同类型 “ 氢 ” 元素名称 Z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 原子量 A 氢 — 1 1 1 0 1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介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介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放射卫生防护所

  2. 第一部分 放射防护基础

  3. 一、同位素 一种元素所有原子都有相等数目的质子, 但其中子数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一种元 素可以有多种类型的原子。例如元素氢 (H)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核中只有一个 质子,但氢原子核有三种不同类型:

  4. 三种不同类型“氢” 元素名称 Z 核内质子数 核内中子数 原子量A 氢—1 1 1 0 1 氢—2 1 1 1 2 氢—3 1 1 2 3 氢—1(氢), 氢—2 (氘), 氢—3 (氚)

  5. ◆定义: 这些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排在同一位 置,称之为同位素。

  6. 二、核素 ◆具有一定质量数、质子数和核能量状态的一类 原子称为 核素。用符号 表示。 其中,X:元素符号 A:质量数 Z:原子序数(质子数) 例如: 、 , 也可简写成 125I、131I。

  7. 三、放射性衰变 ◆定义:放射性核素放出粒子后变成其它类 型的新 核素,其放射性随着时间增加而减 少, 称这种现象为放射性衰变, ◆放射性衰变的速率与温度、压力及化学过程无 关。

  8. 四、放射性衰变种类 ◆α衰变 α射线(α粒子)实际上就是带有两个正电荷的氦的原子核 (氦核流)。 原子核发生α衰变的一般过程可以写成: + (α)+ Q 其中 称为母体核素称为子体核素;Q为衰变能, 如: + + 4.937 MeV

  9. + + + + + + + + + 衰变 从母核中射出 的4He原子核 238U4He + 234Th 放射性母核!! 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

  10. ◆β衰变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这些电子是从衰变核中发射出来的,β衰变可以看成是母核内一个中子衰变成一个质子,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称为反中微子的过程。β衰变的一般衰变式是: + + D + Q 式中D代表反中微子是比电子的质量还小得多(仅为电子的1/200)的中性基本粒子,穿透性极强,一般探测器不能测到。 + + D + 1.71 MeV

  11. 反中微子 + + + + + + + + + + - 中微子 衰变 发生原因——母核中子或质子过多 质子转变成中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转变成质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12. ◆γ衰变(同质异能跃迁) 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所产生的子核常常 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或叫做核激发状态,在退回到 基态时以γ光子的形式释出多余的能量,此过程称 为γ衰变或γ跃迁。

  13.  -- 0.31MeV 1 1.17MeV 2 1.33MeV

  14. + + + 光子 + + + + + + - 中微子 衰变

  15. ◆ 衰变特点: • 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 • 常常在  或  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 激时发生 • 产生的射线能量离散 • 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区分母体的核素 类别

  16. α衰变 β-衰变 衰变 β+衰变

  17. 五、半衰期 ◆定义:在单一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 核数减少至原有值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 半衰期(T1/2)。

  18. ◆常见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T1/2=4.5×108年、T1/2=433年 T1/2 =74天、T1/2=5.26年 T1/2 =6.02小时T1/2=30.17年 32PT1/2 = 14.26 天 3HT1/2 = 12.33 年 14C T1/2 = 5692 年

  19. 六、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活度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 间间隔内发生的衰变数与该时间间隔的比值。 ◆定义:单位时间内核的衰变量称为放射性 活度。

  20. ◆活度单位:贝可,符号 :Bq ●贝可定义:每妙一次核衰变, 即: 1Bq = 1s-1 原(旧)单位: 1 居里(Ci) =3.7×1010核衰变 / 秒 1毫居里(mCi)=3.7×107核衰变 / 秒 1微居里 (μCi) =3.7×104核衰变 / 秒

  21. ◆ 贝可与居里的换算关系如下: 1Bq =1s-1 = 2.703×10-11Ci 1Ci=3.7×1010Bq 1mCi=3.7×107Bq 1μCi=3.7×104Bq

  22. 七、X射线 ◆X射线的产生的条件: 1.电子源—产生电子(灯丝); 2.高电压场—高电压产生的强电场、高真空的 空间(免遭气体分子的阻挡),加速电子; 3.阳极靶—电子撞击。

  23. 八、常见射线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X射线 n(中子)射线

  24. 九、辐射量及单位 ◆吸收剂量(D ) 吸收剂量是用来表示在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中 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适用于 任何类型的致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和任何被 照射物质。吸收剂量用D表示, ●定义:dε除以dm而得的商, 即: D = dε/ dm

  25. ●吸收剂量单位: 戈瑞,符号: Gy 原来使用的单位: 拉德(rad),1rad = 10—2Gy 1rad = cGy 1Gy = 100rad

  26. ◆当量剂量(H ) 即使在吸收剂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辐射 类型产生的生物效应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也 各不相同。例如,0.1Gy的快中子吸收剂 量产生的生物学损伤与1Gy的γ射线的吸 收剂量所产生的生物损伤近似相同。

  27. ●当量剂量以 H 表示, 即: H = D · Q · N D:吸收剂量 Q:品质因数 N:其他修正因数 (N=1)

  28. 表 不同种类辐射的品质因数 射线种类 品质因数 X、 γ射线、电子 1 热中子、中能中子 3—8 快中子(0.5—10MeV) 10 质子 10 α粒子、裂变碎片、反冲核 20

  29. ●当量剂量单位: 希沃特,符号:Sv 1Sv =1×103 mSv 1mSv=1×103μSv

  30. 第二部分 电离辐射对人体 的影响

  31. 一、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源 ◆天然辐射(天然本底) ●宇宙射线(中子、质子、电子、光子等) ●天然放射性核素(铀系、钍系、锕系、40K、 87Rb、 3H、14C 等 ) ◆人工辐射 ●医疗照射 ●核能生产 ●核爆炸

  32. 天然辐射源产生的平均辐射剂量 辐射源 世界平均年有效剂量(mSv) 外照射 宇宙射线 0.4 地表 0.5 内照射 吸入(主要是氡) 1.2 食入 0.3 总 计 2.4

  33. 2000年天然和人工源产生的平均辐射剂量 辐 射 源 世界平均年有效剂量,mSv 天然本地 2.4 医学诊断检查 0.4 大气层核试验 0.005 切尔诺贝利事故 0.002 核电生产 0.0002

  34. 二、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和特点 ◆对象 躯体效应—受照着本身的反应 遗传效应—受照着后代的反应 ◆时间 近期效应—60天内出现 远期效应—大于60天出现 ◆性质 随机效应—发生率与剂量有关,无剂量阈值。 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有剂量阈值。

  35. 辐射所致各组织器官确定效应的剂量阈值 组织器官 效 应 单次照射剂量阈值(Gy) 皮肤 红斑(X、γ线) 5—8 暂时性脱毛 3—5 永久性脱毛 7 造血系统 受照者50%死亡 2—3 眼睛 晶体混浊(X线) 2 白内障(100%) 7.5 白内障(X 线, 随访35年) 5 睾丸 暂时性不育 0.15 永久性不育 3.5 卵巢 不育 2.5—6

  36. 三、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与射线有关的因素 ●射线种类和照射方式:( 、、、X、n 等;内照射、 外照射 ) ●照射剂量和剂量率 ●分次照射和间隔时间 ●照射部位和面积 ●腹部>盆腔>头颈>胸>四肢

  37. ◆与机体有关的因素 ——放射敏感性 ●动物种系间的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 ●不同组织、细胞间的差异 *高度敏感组织: 淋巴>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 *中度敏感组织: 感觉器官>皮肤>唾液腺>肾>肝 *轻度敏感组织:中枢神经>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组织:肌肉、软骨、骨、结缔组织

  38. 四、常见的几种效应 ◆急性放射病—机体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受到 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 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损伤。 电离辐射:X、、n 外照射 大剂量:1Gy 以上

  39. ◆慢性放射病 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低剂量率,超剂量限值电 离辐射作用,所引起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以 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 疾病) 电离辐射: X、、n 外照射;α、β内照射 累积剂量:1.5 Sv

  40. ◆胚胎效应 胚胎发育过程中直接受到射线照射,常称之为宫内 照射。(确定性效应)

  41. ●胎儿发育早期,小剂量(0.05—0.1Gy) 照射,可引起 器官异常 ●ICRP 84号报告建议: *怀孕妇女的医疗照射应正当性判断,并以最优化条件拟定减少胎儿照射的程序; *怀孕的工作人员在妊娠中胎儿剂量<1mGy时,可在辐射环境工作; *胎儿剂量<100 mGy时终止妊娠是不合乎正当理由的。 ●建议:胚胎受到>0.1Gy的照射,可实行人工流产, 以免生出畸形胎儿。

  42. ◆内照射放射损伤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形成的照射为内照射。由体内放 射性核素引起的损伤称为内照射放射损伤。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途径: 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伤口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 全身均匀型分布、 亲骨型分布 亲肾型分布、 亲肝型分布 其它分布

  43. ● 32P 吸收入血后,可迅速进入不同组织器官,主要选则 定位于骨组织内,其次为肝、脾、肾、 肺、心脏和 肌肉,其他部位则很少。据推算, 32P对人的致死量 为3.7×108 Bq/kg体重 (10mCi/ kg) 。 若60 kg体重的人,其总活度约为600mCi。

  44. ◆放射性白内障 电离辐射外照射引起眼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电离辐射:X、、n 外照射 剂量:2Gy 以上

  45. ◆放射性皮肤损伤 身体局部受到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大剂量外照射所 引起的急性放射皮炎及放射性皮肤溃疡。 电离辐射: X、 及β外照射 剂量: 3Gy 以上 主要症状:脱毛、红斑、水疱、溃疡

  46. 第三部分 放射防护法规、 标准

  47. 一、放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部 门 规 章

  48. ◆现行法律、法规5部 ●国家主席令第60号《职业病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第6号《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令第449号《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国务院令第124号《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自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 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