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所得與快樂之間: 兼談經濟方法在社會科學領域之應用

所得與快樂之間: 兼談經濟方法在社會科學領域之應用. 中正大學 國際經濟研究所在職專班演講 2008 年 3 月 1 日. 所謂「經濟學帝國」現象 : 政治經濟學、社會經濟學、法律經濟學、 傳播經濟學、教育經濟學、歧視經濟學、 犯罪經濟學 … 經濟分析的應用 : 並非以政治學觀點來看待經濟現象,也不是以法律來規範經濟事務;乃強調「以經濟方法分析政治運作、或法律設計」。. 經濟分析的本質與方法 : 1 、理性決策者的選擇行為: 在某些限制條件之下,極大化決策者自身的效益水準,選擇的基準即為邊際法則。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所得與快樂之間: 兼談經濟方法在社會科學領域之應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所得與快樂之間:兼談經濟方法在社會科學領域之應用所得與快樂之間:兼談經濟方法在社會科學領域之應用 中正大學 國際經濟研究所在職專班演講 2008年3月1日

  2. 所謂「經濟學帝國」現象: 政治經濟學、社會經濟學、法律經濟學、 傳播經濟學、教育經濟學、歧視經濟學、 犯罪經濟學… 經濟分析的應用: 並非以政治學觀點來看待經濟現象,也不是以法律來規範經濟事務;乃強調「以經濟方法分析政治運作、或法律設計」。

  3. 經濟分析的本質與方法: 1、理性決策者的選擇行為: 在某些限制條件之下,極大化決策者自身的效益水準,選擇的基準即為邊際法則。 →消費者、生產者、政黨、參選者、法官、政府、媒體等等。 →罪犯的選擇行為(理性考量下的結果)。

  4. 經濟分析的本質與方法: 2、誘因或機制的設計: 在瞭解理性的選擇模式之後,相關決策者即便在訊息不對稱之情況下,亦能設計足夠的誘因藉以達成目標。 →治亂世用重典(Becker, 邊際嚇阻) →教學成果評量(Levitt, 教師舞弊事件)

  5. 經濟分析的本質與方法: 3、互動與策略性的行為: 賽局理論的發展與應用,補強了理性決策 者與其他競爭者間的互動關係。 →靜態賽局(囚犯困境) →動態賽局(綁匪賽局)

  6. 靜態賽局(囚犯困境) 其他人的選擇 站著 坐著 你的選擇 站著(-2,-2)(1,-3) 坐著 (-3,1) (0,0) 最後的均衡會落在(站著,站著)之處。 →與囚犯的困境所獲結果一致

  7. 動態賽局(綁匪賽局) 人質存活 綁匪處死 警局報案 釋放人質 人質 綁匪 保持沈默 殺掉人質 人質危險 綁匪生存 人質死去 綁匪生存 最後均衡為「殺掉人質」

  8. 所得與快樂之間的關係: 從福利經濟學的觀點出發,所得(income)與快樂(happiness; pleasure)之間應該存在 一正向關係。因此,國民所得的增加有助於人民全體快樂的提升。 →國家追求經濟成長的依據所在

  9. Easterlin paradox: Easterlin(1974)首先提出,國人民的快樂水準並不會因為國家變得富有,就會有所提升,因為經濟成長並不等同於社會福利的提升。事實上,許多資料數據或實證論文皆顯示,所得與快樂之間,並不存在一穩定的正向關係。

  10. Easterlin 矛盾之所以發生的理由:

  11. Ordered probit迴歸模型: 影響快樂的原因可表示成 為待估計的序數反應變數, 是組獨立於誤差項之解釋變數向量(包含所得相關與其餘省略變數), 則為影響快樂的迴歸係數, 則包括其他無法觀察之因素並假設 。

  12. 真實快樂水準的估計: 由於真實的快樂水準 無法得知,僅能透過問卷之結果 來間接推算,兩者間之關係為: 若 , 第 i 人不快樂 若 , 第 i 人還算快樂 若 , 第 i 人很快樂 為一未知參數,可視為快樂水準的門檻值。

  13. 資料來源與變數 資料及樣本:利用1999~2002年「台灣地區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中,有關「快樂」問題的相關問卷。原樣本數為7920,扣除缺漏值與不符研究目的之對象者,分析樣本數為4942筆。 所得變數: 「絕對所得」為薪資所得、 「相對所得」為 「期望所得」則利用迴歸分析以薪資所得函數求得。

  14. 0 2.25 各個快樂程度之發生人數與機率

  15. 所得效果之分析結果: 1、絕對所得增加確實有助於快樂的提升。所得增加快樂會提升,但是隨著邊際所得的增加,快樂的增加幅度呈現遞減趨勢。 2、相對所得效果顯著。顯示所得對於快樂的影響不單只在於人們擁有的所得之多寡,而是相對於其他人擁有多少。 3、期望所得與快樂之間的反向關係顯示出,當預期所得過高時將導致快樂的下降。 4、不論經濟成長表現的好壞,低所得階層透過所得變動對快樂帶來的預期效果皆大於中、高所得者。

  16. 其他變數之分析結果:1、相較於女性而言,台灣男性大致上較不快樂。2、年輕族群和高齡族群對生活感到較為快樂,而 中年族群為最不快樂的世代。3、台灣社會中,已婚人士較未婚者快樂、教育程 度愈高者也愈快樂。4、與非技術人員相較,管理人員、專業人員與助 理人員較為快樂。

  17.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