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掌叶大黄.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 来源 ]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 R.tanguticum Maxim. et Balf, 、药用大黄 R.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 植物形态 ] 掌叶大黄 草本,茎高达 2m 。 基生叶宽卵形或近圆形, 掌状 5 ~ 7 中裂,裂片窄三角形 ,叶柄粗壮;茎生叶互生,较小, 托叶鞘大 , 膜质 ,淡褐色。 圆锥花序顶生, 花小 , 红紫色 ,花被片 6 。 瘦果三棱状,具翅。. 唐古特大黄

irving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掌叶大黄 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t Balf,、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2.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3. [植物形态]掌叶大黄 • 草本,茎高达2m。 • 基生叶宽卵形或近圆形,掌状5~7中裂,裂片窄三角形,叶柄粗壮;茎生叶互生,较小,托叶鞘大,膜质,淡褐色。 • 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红紫色,花被片6。 • 瘦果三棱状,具翅。

  4. 唐古特大黄 • 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掌状深裂,裂片再作羽状浅裂。 • 药用大黄 • 与掌叶大黄的区别为叶片掌状浅裂,一般仅达叶片1/4处,裂片宽三角形;花较大,白色。

  5. [采制] • 秋末或春初,未开花前,采挖生长三年以上的植物地下部分; • 根茎除去杂质,刮去外皮。按大小横切或纵切成厚片、瓣状或马蹄状,卵圆形或圆柱形的;粗根切成段。 • 焙干或阴干。

  6. [产地] •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 • 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陕西。 • 掌叶大黄占商品70%、唐古特大黄5~10%、药用大黄占20~30%(四川、贵州多用)。

  7. [性状] • 根茎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有的呈腰鼓、马蹄形。 • 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可见斜方形网状纹理(由黄棕色射线与类白色薄壁组织 交织而成)。

  8. 质坚实致密;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皮部极狭,髓部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常维管束)及线纹,习称锦纹。质坚实致密;横断面淡橙红色,颗粒性皮部极狭,髓部宽广,有多数星点(异常维管束)及线纹,习称锦纹。 •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有砂粒感。

  9. [显微特征] • 掌叶大黄根茎横切面 • 韧皮射线3~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可见大型黏液腔。 • 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径向稀疏排列;木纤维少量存在,壁薄或厚,不木化。 • 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常维管束(星点),形成星点环。

  10. 星点为外木式维管束,形成层类圆形,星点的木质部可见特异形状的导管——蛇形导管,形似蛇盘状。星点多为同心型,亦有偏心型星点。星点为外木式维管束,形成层类圆形,星点的木质部可见特异形状的导管——蛇形导管,形似蛇盘状。星点多为同心型,亦有偏心型星点。 • 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草酸钙簇晶。

  11. 蛇形导管

  12. 偏心型星点

  13. 唐古特大黄 • 与掌叶大黄不同处: • 在根茎中韧皮射线2~3~8列细胞,多数射线弯曲; • 韧皮部的大部分为大型黏液腔所占有,在近形成层处黏液腔环状排成2~4环; • 木质部中无纤维。

  14. A.掌叶大黄根茎横切面简图 B.唐古特大黄根茎星点横切面简图 1.木栓层2.黏液腔 3.形成层4.星点 5.导管6.偏心型星点 7.同心型星点 8.髓中异常维管束 9.韧皮部10.射线

  15. 药用大黄 • 与掌叶大黄不同处: • 在根茎韧皮部中无黏液腔,韧皮射线1~2(~4)列细胞; • 木质部中无纤维。

  16. 掌叶大黄根茎粉末特征 • 呈棕黄色。草酸钙簇晶众多,完整者直径>135μm,棱角大多短钝。 • 导管网纹居多、可见具缘导管,均大型。 • 淀粉粒多,大多圆球形。

  17. [化学成分] • 含有蒽类衍生物,包括蒽醌、蒽酚、蒽酮类以及它们的苷类。 • 蒽醌类: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等;

  18. 蒽酚和蒽酮类:大黄二蒽酮(rheidin)A、B、C,掌叶二蒽酮(palmidin)A、B、C以及其苷类如番泻苷(sennoside)A等;蒽酚和蒽酮类:大黄二蒽酮(rheidin)A、B、C,掌叶二蒽酮(palmidin)A、B、C以及其苷类如番泻苷(sennoside)A等; • 大黄尚含有二苯乙烯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19. [理化鉴定] • (1) 微量升华(羟基蒽醌类反应)。 • (2) 结合蒽醌显色试验。 • (3) 薄层色谱。 • (4) 荧光试验。

  20. [药理作用] • ①泻下作用:大黄煎剂有显著的泻下作用,番泻苷和大黄酸苷为泻下有效成分。 • ②抗菌作用:大黄煎剂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为抑菌有效成分。

  21. ③降低血清尿素氮(BUN),改善肾功能,拉丹宁(rhatannin)为有效成分。③降低血清尿素氮(BUN),改善肾功能,拉丹宁(rhatannin)为有效成分。 • ④止血作用:没食子酸和d-乙茶素可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降低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止血作用。 • 还有抗真菌、抗病毒、抗阿米巴原虫、抗肿瘤、收敛、利胆和降血脂等作用。

  22. [功效] • 性寒,味苦。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 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湿热黄疸、瘀血经闭、急性阑尾炎、痈肿疗疮、烫伤等病症。 • 用量,3~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孕妇慎服。

  23. [附] • 同属一些植物在部分地区或民间称山大黄、土大黄等而作药用,有时与上述三种正品大黄混淆。 • 伪品大黄主要有: • 藏边大黄 Rheum emodi Wall. • 河套大黄 R. hotaoense C.Y. Cheng et C.T.Kao、

  24. 华北大黄R.franzenbachii Mttnt. • 天山大黄R.wittrochii Lundstr. • 伪品中根的比例很大,香气弱,含有游离的和结合的蒽醌类成分,但不含大黄酸和番泻苷。

  25. 真伪鉴别要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