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量子史話

量子史話. Lord Kalvin ( 1900 ) 『 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 19 世紀烏雲 』 《 科學這艘船。在戰勝大量的 『 水下暗礁 』 和 『 猛烈風暴 』 之後,終於駛進了寧靜的海灣,所有最重要的問題都已得到解決,剩下的只是更詳細地解釋一些細節,以及反覆審核局部問題了。 》 牛頓力學 : 海王星的發現; 馬克士威爾 :電磁波. 1 、 Planck(1900) :黑體輻射 (black body radiation). Wien(1894) :高頻部份合適 Rayleigh(1900) :低頻部份合適. Planck 公式: E=nhν.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量子史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量子史話

  2. Lord Kalvin(1900) • 『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19世紀烏雲』 • 《科學這艘船。在戰勝大量的『水下暗礁』和『猛烈風暴』之後,終於駛進了寧靜的海灣,所有最重要的問題都已得到解決,剩下的只是更詳細地解釋一些細節,以及反覆審核局部問題了。》 • 牛頓力學 : 海王星的發現; • 馬克士威爾 :電磁波

  3. 1、Planck(1900):黑體輻射(black body radiation) Wien(1894):高頻部份合適 Rayleigh(1900):低頻部份合適

  4. Planck公式:E=nhν Planck常數:h=6.626x10 J‧s [能量]x[時間] =[動量]x[長度]

  5. 2、Einstein (1905): 光電效應 • 光子(photon):光的粒子說 • E=hν

  6. 3、Rutherford(1911):原子模型 • Thomson:葡萄乾布丁模型 • Rutherford:太陽系原子模型 • α-質點散射實驗 • 穩定性問題

  7. 1885年,Balmer發現 λm = 364.56 m2 /(m2 - 4) 1890年,Rydberg發現 為雷德堡常數(Rydberg constant)

  8. 4、Bohr(1915):氫原子模型 即電子在庫倫力的作用下,以圓形軌道繞著原子核做運動,其角動量L為 L= nh / 2π 氫原子能量: 能階躍遷: hν=Em-En 愛因斯坦:「物理中最高的音樂性。」 ( 希臘的「世界和諧」觀。)

  9. 7、Heisenberg(1925):矩陣力學 放棄軌道概念,建立一個與古典力學相似,但是只有可觀察量(如光譜線頻率及強度)之間係的量子力學。 q (位置) , p(動量) : Operator [q ,p]=qp -pq =iħ Born , Jordan Dirac

  10. 5、DeBroglie(1924):物質波 • 電子electron : • λ = h/p • E=hν • 晶體對電子的衍射實驗: • 美國大衛生(Clinton J. • Davidson, 1881-1958) • 英國小湯生(George P. • Thomson, 1892-1975, • 發現電子的J.J. Thomson 之子) • 波爾的「穩定狀態」是物質波的(環狀的) • 「駐波」

  11. 6、Schrodinger:(1925) 波動力學 • 波動方程式 • -(ħ2/2m)▽2ψ + V ψ= iħ∂ψ/∂t • p2/2m+ V = E • E→ iħ∂/∂t • p →-iħ▽ • 穩定狀態 • 躍遷時間 • 簡諧運動的能階: E=(n+ 1/2)hν • 氫原子能階

  12. Born(1926):或然率解釋 • ∣ψ(x)∣2 • Heisenberg不確定關係(1927) • ∆px∆x≥ħ/2 • 哥本哈根觀點: • 一、概率解釋:古典因果關係的破壞 • 二、測不準原理:純粹客觀世界的不存在 • 三、互補原理:對象的表現形態取決於觀察方法 • 波、粒二象性

  13. 元素週期表: • Pauli:不相容原理 • Kronig, • Uhlenbeck & Goudsmit : 自旋(spin)

  14. 10、大爭辯: • Schrodinger:「我但願當初沒有寫下那個式子。」 • Einstein:「上帝不會擲骰子。」 • Bohr:「愛因斯坦,你少對上帝發號施令。」 • 雙狹縫實驗 • 愛因斯坦光盒

  15. 几乎可以肯定,世界上没有第二张照片,能像这张一样,在一幅画面内集中了如此之多的、水平如此之高的人类精英。几乎可以肯定,世界上没有第二张照片,能像这张一样,在一幅画面内集中了如此之多的、水平如此之高的人类精英。

  16. 11、EPR(1935) • 愛因斯坦(A.Einstein) • 波多尔斯基(Boris Podolsky) • 罗森(Nathan Rosen)。 • 《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可能是完備的嗎?》 • Bell 不等式

  17. 參考書: • 殷正坤:量子歷程 •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 castor_v_pollux :量子力學史話 • http://book.sina.com.cn/nzt/liangzishihua/index.sht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