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高中歷史第三冊 第三篇 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

高中歷史第三冊 第三篇 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 第一單元 歐洲社會的蜕變 第一節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對抗. 羅東高中 蔡國亮老師 編製. 十一至十五世紀歐洲社會的轉變. 一、背景 : 生存空間的爭奪 (一) 中亞 : A. 11 世紀 塞爾柱土耳其 人的崛起 →導致 十字軍東征 B. 西元 1000 年 馬札兒人 →在歐洲建國 匈牙利 C. 13 世紀 鄂圖曼土耳其人 崛起 →疆域橫跨 歐亞非三洲

it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高中歷史第三冊 第三篇 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歷史第三冊第三篇 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 第一單元 歐洲社會的蜕變第一節 基督教與伊斯蘭的對抗 羅東高中 蔡國亮老師 編製

  2. 十一至十五世紀歐洲社會的轉變 一、背景:生存空間的爭奪 (一)中亞:A. 11世紀塞爾柱土耳其人的崛起 →導致十字軍東征B. 西元1000年馬札兒人 →在歐洲建國匈牙利C. 13世紀鄂圖曼土耳其人崛起 →疆域橫跨歐亞非三洲 (二)東亞:13世紀蒙古西征 →第二次西征,歐洲稱之為「黃禍」

  3. 十字軍東征前的十世紀的西歐 • 封建諸侯私戰不停 • 外族入侵 →維京人、伊斯蘭教徒等入侵 • 教會腐敗 →買賣神職和教士結婚 • 經濟發展遲緩 →以莊園經濟為主

  4.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氣候變得溫暖乾燥 →適合作物成長 二年輪耕制為主 →三年輪耕制為主、重犁 牛耕為主 →馬耕為主 發明銜轡、馬蹄鐵 莊園經濟(自給自足) →供應城鎮需求

  5. 11~13世紀中世紀 盛期階級結構及社會變遷示意圖 圖片來源:Bill Risebero編著,崔征國等譯,《西洋建築故事》( The 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台北,詹氏書局,第二版,2001/12),114。

  6.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 11世紀威尼斯已成為海上強國,享有拜占庭皇帝賜與的特權,可免除貿易的關稅。 歐洲北部 (萊茵聯盟) 日耳曼 (漢撒聯盟) 法蘭德斯 威尼斯 拜占庭帝國 伊斯蘭世界

  7. 「法蘭德斯」(Flanders)原意是「低地」、「氾地」,包含今日法國北部、比利時和荷蘭的南部地區,是當時重要的貿易區域。「法蘭德斯」(Flanders)原意是「低地」、「氾地」,包含今日法國北部、比利時和荷蘭的南部地區,是當時重要的貿易區域。 法蘭德斯(Flanders)

  8. (漢撒聯盟) (萊茵聯盟)

  9. 克呂尼(Cluny)修院 1.西元 910 年在法國東部勃艮地成立 2.主張: a.堅持屬靈權力優於世俗權力 b.決定自行選舉院長 c.擺脫世俗干預,以教宗為效忠對象。

  10. 今日克呂尼修道院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Cluny-Abtei-Ostfluegel-mtob.jpg&variant=zh-tw

  11.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教宗李奧九世(Leo XI,1049~1054在位)任命「樞機主教團」選舉教宗,拒絕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對教宗任命的干預 教皇格列哥里七世(Gregory VII,1073~1085)改格教會:(1)杜絕買賣聖職;(3)神職者獨身 羅馬教會也擁有開除教籍、禁制令以及宗教裁判等,用來對付不願服從教會的君王。

  12. 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 1198~1216在位) 在十二世紀時,皇帝與教宗終於妥協,但是教權卻已提升許多,並且在教宗英諾森三世時達到高峰。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Innozenz3.jpg

  13. 教皇英諾森三世(1198~1216在位),在他的任期裡,通過了許多重要的決議,其中一個即是確認變體論。也就是認定經過神職人員祝聖後的餅與酒,果然會變成基督的肉與血。教皇英諾森三世(1198~1216在位),在他的任期裡,通過了許多重要的決議,其中一個即是確認變體論。也就是認定經過神職人員祝聖後的餅與酒,果然會變成基督的肉與血。 • 英諾森三世下令對付異端,戰爭持續了二十年,普羅旺斯與土魯斯的人民被殘暴地屠殺。後來更在法蘭西國王的配合下,成立了宗教法庭。據說有一段時間裡,一天有二千人被處以火刑。 http://homepage.mac.com/linghua/blogwavestudio/LH20050707085059/LHA20060824204402/

  14.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神聖羅馬帝國與教皇爭奪領導權 • 亨利四世(Henry IV, 1056~1106)與教皇格列哥里七世(Gregory VII, 1073~1885在位):「俗人授職衝突」 • 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Barbarossa, 紅鬍子, 1152~1190 ) : 率軍南下義大利抗爭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溺水而死)

  15.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在政治上: 英國:亨利二世(1151~1189)擴充王權 削減貴族的司法權,產生陪審團制度 與坎特伯里大主教發生衝突

  16.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 英國約翰王 (King John):欲增加稅收,導致貴族集體反抗,被迫簽訂《大憲章》(1215年)要點:「非經過法律審判,任何自由人, 不應被拘留或囚禁」等。 影響:日後英國憲政的發展。

  17.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英國愛德華一世(Edward I, 1272~1307)召開「模範國會」 目的:為了與教皇對抗 結果:中產階級正式成為國會的必然成員 註:梅爾吉勃遜的電影《英雄本色》中,英格蘭老王就是愛德華一世。

  18. 梅爾吉勃遜的電影《英雄本色》海報 http://lib.tngs.tn.edu.tw/fish/activity/act-002/act-002.html

  19. 11~13世紀的中古歐洲 • 法國腓力四世(Philip IV, 1285~1314):沒收聖殿騎士教會財產並與教皇激烈衝突。

  20. 兩個聖殿騎士團成員被處以火刑 騎士團領袖大團長雅克·德·莫萊 15世紀法國手稿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Templars_Burning.jpg&variant=zh-tw

  21. 十字軍東征的背景 主要原因有三: (一)在宗教方面: 是最主要的,就要從事「聖戰」收復聖地耶 路撒冷;且教宗也想促成東西教會合一,證 明他才是基督教世界的真正領導者。 (二)政治方面:拜占庭帝國在小亞細亞的領土受到塞爾柱土 耳其人的侵略,盼望得到西方的援助。

  22. 十字軍東征的背景 (三)在經濟方面:近年來史家認為十字軍東征是西方封建社會經濟力漸漸復甦後,需要東方的貨物如絲綢、香料等才開始的,無法疑地東征加速恢復了東西方貿易。

  23. 十字軍東征的背景 (四)其他1.中古西歐封建諸侯私戰不停,向東對異 教徒作戰,可以化危機為轉機。2.英法等國實施「長子繼承制」,許多沒 有「采邑」的王侯幼子們需要建功立 業。3.獲得財富。(教皇也有提到)總之,「聖戰」也可以解決一些西方內部問題。

  24. 十字軍東征 • 1095年11月27日,在法國克雷蒙(Clermont)召開的宗教會議閉幕前夕, 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us II)發表演說發起十字軍運動。 • 大意為基督教世界已因伊斯蘭教徒的勝利而蒙羞。東方教會再三求援。聖地淪入異教徒手中,屢遭玷辱。所以,舉起武器代天行道,收回聖地耶路撒冷乃勢在必行。參與聖戰而喪失生命者,不但蒙神恩赦免罪惡,並得以升入天國。(見下一張) • 群眾聚集在聖殿前的廣場,聆聽教宗的演說以後,歡呼「神的旨意」,這句話就此作為凱旋的暗語。 (God wills it!)

  25. 教宗烏爾班二世(Urbanus II)許下諾言: • 凡參加戰爭者,都可獲得大赦; • 戰爭死亡的,可直升天堂,他的家人及財產受教會特別照顧; • 農奴可成為自由人; • 負債的可延期償還,且不生利息; • 死刑犯免死等; • 全歐停戰三年。

  26. 十字架對新月的抗爭 • 十字軍乃因參加的騎士皆在胸前或肩上佩戴象徵十字架的徽章而得名。 圖片來源: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Image:Crois%C3%A9s.jpg?uselang=zh

  27. 十字軍運動/藉宗教之名… • 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時期亦即十字軍時代,當時因生產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劇增,導致歐洲世界不斷地向外擴展領域。在此時期,人人都渴求名譽、權力和財富。藉宗教之名以求名利,且得委以聖名而名正言順地以解放聖地為目的的十字軍運動,也因土地和財富造成的誘惑而愈形高張。

  28. 十字軍東征:1st + 2nd • 第一次十字軍(1096-1099)結果: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安提阿、的黎波里和埃德薩等4個王國。第二次十字軍(1147-1148)原因:伊斯蘭教滅埃德薩王國,威脅聖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組織第二次十字軍。結果:內部分裂,十字軍無功而回。

  29. 中世紀圖畫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圍攻安提克Antioch中世紀圖畫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圍攻安提克Antioch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3/Siegeof.jpeg

  30. 第三次十字軍(1189-1192) 又被稱為三王十字軍。原因:伊斯蘭教英雄薩拉丁(Saladin, 1138~1193)占領耶路撒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King Richard, 1189~1199在位,即獅心王理查the Lionheart)再組十字軍。結果:法王和英王不合,結果一氣之下撤軍回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渡河時不慎溺死。獅心理查和薩拉丁訂下休戰3年的協議後,確保朝聖者的安全。和約並規定耶路撒冷等地歸穆斯林管轄,十字軍僅保留蒂爾至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在回國途中被奧地利公爵綁架,英國以10萬馬克的贖金把他贖回。

  31. 關於《王者天下》電影 • 主人公貝里昂Balian,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他不是鐵匠,是貴族出身。 • Baldwin IV可說是個悲情國王。他從小就被診斷出是痲瘋病人。但是他並不是一個軟弱的君主,他在位時有效地抵抗了阿拉伯世界的衝擊,維護著兩個世界的和平。他是薩拉丁(Saladin)唯一不敢小覷的對手,能征慣戰的Saladin,唯一的一次失敗就是敗在了Baldwin IV的手下。 http://sure424.spaces.live.com/Blog/cns!1pMS3JWAmeZdAZzpUdHizww!506.entry

  32. ︽王者天下︾電影海報 http://diary.blog.yam.com/bokkou

  33. 關於《王者天下》電影 • 據說Richard生病的時候,薩拉丁(Saladin)還派自己的醫生給Richard看病,因為當時伊斯蘭的醫術是世界頂尖的。有趣的是,這段軼事在電影裏被巧妙地張冠李戴了。戰場上Saladin和Baldwin IV交鋒之後,Saladin對Baldwin說,陛下,我會派我的醫生去看望您。Baldwin點頭致謝。從這一處細節不難看出導演的細緻用心。 http://sure424.spaces.live.com/Blog/cns!1pMS3JWAmeZdAZzpUdHizww!506.entry

  34. 關於《王者天下》電影 • 對於極端的基督徒,電影更是無情地批判。比如片頭貪婪的教士和他宣揚的愚蠢的教義,去耶路撒冷的路上高呼著“殺死異教徒不是罪”的傳教士(據說在伊斯蘭教義中也有類似的言論,此處應說是各打五十大板了),搶劫無辜的穆斯林商人,濫殺無辜的十字軍騎士,間接提到的是曾經屠城的第一次十字軍。 http://sure424.spaces.live.com/Blog/cns!1pMS3JWAm-eZdAZzpUdHizww!506.entry

  35. 關於《王者天下》電影 • 正如猶太智慧法典《塔木德》中所說:“在賜予世界的十份美麗之中,有九份為耶路撒冷所得,只有一份給了世界其他地方。在降臨世界的十份苦難之中,有九份為耶路撒冷所得,只有一份給了世界其他地方。” http://sure424.spaces.live.com/Blog/cns!1pMS3JWAm-eZdAZzpUdHizww!506.entry

  36. 關於《王者天下》電影 • 與88年前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形成鮮明的對比,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燒一棟房子。根據受降時簽訂的協定,耶路撒冷每個男人要繳納10第納爾贖金,每個女人繳納5第納爾,兒童1第納爾;無力繳納的人則成為奴隸。薩拉丁免去了7000窮人的贖金。薩拉丁的弟弟向薩拉丁要了1000名奴隸,隨即將他們釋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隨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隸然後釋放。最後,薩拉丁自己宣佈釋放了所有戰俘,不要一分贖金。 baike.baidu.com/view/1061147.htm

  37. 第四次十字軍(1202-1204) • 背景:被威尼斯商人利用,追求經濟利 益,教皇英諾森三世組織第四次 十字軍。結果:十字軍途中,拜占庭帝國發生皇位 糾紛。十字軍以平定內亂為名,洗 劫君士坦丁堡,並滅拜占庭帝國, 建立拉丁帝國。十字軍從此名譽掃 地。1261年拉丁帝國崩潰,拜占庭 帝國復興,但是此後威尼斯依然維 持制海權。

  38.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以後 1.開始夾雜經濟掠奪的動機,解放聖地逐漸不再是十字軍唯一的目標。如想控制埃及往印度的貿易線 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黃金。 2.十三世紀末,埃及的馬木路克 (slave soldier)政權驅離了所有聖地的基督徒。 3.此後,歐洲的十字軍轉而以向周圍擴張為主,特別是針對波羅的海地區的斯拉夫人和伊比利半島的穆斯林。

  39. 馬木路克騎兵 http://en.wikipedia.org/wiki/Image:Mamluke.jpg

  40. 兒童十字軍 • 兒童十字軍係1212年發起於日耳曼和法蘭西。據傳約有二萬兒童追隨其後翻越阿爾卑斯山。在那批執意前往聖地的少年,有不少備受奸商矇騙,大都送往東方淪為奴隸,而少女則押至義大利,入火窟或充為女奴。另一批三萬名兒童,到達馬賽海岸,他們期待著摩西率信徒渡海時,海水分道為二,使彼等順利通過的神蹟重現,但是始終未見奇嘖,二位行騙者謊稱將以船隻載運彼等前往目的地。他們乃分乘七隻船,途中遭遇海難,其中二隻沈沒,兒童盡葬身海底。其他生還的少年,亦難逃厄運,在亞歷山大港淪為奴隸,運送各方。

  41. 第六次十字軍 (1228-1229) 背景:122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為向 東方擴張勢力,率十字軍進行第六次東征。 教皇為了打擊腓特烈的勢力,卻下令禁止, 並重申懲罰腓特烈。 結果:腓特烈二世答應埃及蘇丹對付大馬士革總 督,於1229年與埃及蘇丹締結了為期十年 的和平條約。根據條約,埃及交出了耶路撒 冷等城市及從耶路撒冷到海岸的走廊。1244年,埃及蘇丹出兵重佔耶路撒冷,聖城至 二世界大戰後被以色列取得。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42606804

  42. 「十字軍」定義的轉變 • 自從教宗英諾森三世(Pope Innocent III, 1161-1261)發動十字軍對抗亞耳比異端(Albigensian Crusade, 1207-1208), 「十字軍」的定義逐漸轉變為泛指「奉教會旨意,以基督之名從事聖戰的活動」。 http://emag.ncnu.edu.tw/show.asp?dataID={020F8B0A-0270-4BE4-A4B1-A0AEABE9EBF2}

  43. 以基督之名 inthe name of Christ …… • 自十三世紀以降,一些從事地區性擴張運動的組織例如波羅的海沿岸的條頓武士團、伊比利半島基督教騎士團等,都遵行這種禮節,採用十字軍的旗號,成為捍衛基督信仰的正義之師,以基督之名推動對抗異教徒的聖戰,合理化其掠土封疆的侵略。 http://emag.ncnu.edu.tw/show.asp?dataID={020F8B0A-0270-4BE4-A4B1-A0AEABE9EBF2}

  44. 條頓武士團與普魯士軍國主義 • 當條頓武士團在十四世紀初,完成基督教化東歐的聖戰使命後,功成身退 ;它的聖戰旌旗轉為「普魯士軍國主義」,是俾斯麥統一大業的精神支撐。 http://emag.ncnu.edu.tw/show.asp?dataID={020F8B0A-0270-4BE4-A4B1-A0AEABE9EBF2}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f/Teutonic_state_1455.png

  45. 海外探險:「十字軍精神」 • 十五世紀後,十字軍更進一步被廣泛用來指稱有捍衛正義使命的戰鬥。例如 : • 一四九二年,西班牙在十字軍精神的支援下,完成驅逐伊斯蘭教的「收復失土」聖戰 ; 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的船隊掛著帶有十字軍符碼的旌旗,將十字軍精神帶到了美洲。西班牙的緊鄰- 葡萄牙,繼續向非洲的穆斯林宣戰,將勢力伸向東非,沿著海岸南行。 • 一四九八年葡國航海家達伽馬帶著「十字軍」的旗子,繞過南端「好望角」,抵達印度,發現新航路。十字軍的旗誌隨葡萄牙的商業航海帝國,行遍全球。

  46. 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一、政治上: 大量封建貴族死亡,國王藉機徵稅, 有助於王權擴張。 二、經濟上:1. 由於東征需要財源和補給,教會和國家開始實施新稅制。2.使歐洲人積極拓展與東方的貿易。 促進資本主義的萌芽。 三、文化上: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 四、宗教上:由於東征失敗,使教宗聲望大挫。

  47. 主要參考資料 • 各版本高中課本。 • 維基百科和其他網路資料。 • 資料來源如有漏寫的或影響著作權的,請來email告知,當立即改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