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Ch2 網路媒體的現況與展望

Ch2 網路媒體的現況與展望. 第一節 網路對傳統媒體之影響. 第二節 台灣地區網路發展與現況. 第三節 網際網路發展之趨勢. 第 四節 Web2.0 時代來臨. 1/51. 第一節 網路對傳統媒體之影響. 網路不僅有 電腦之大儲存空間 ,更有驚人的高速傳遞能力 集圖文、影音等多種符號於一體 實現了全球「資訊共享」的夢想 包含了其他媒體的呈現方式,甚至具備它們所沒有的優勢. 2/51. 打破傳統格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Ch2 網路媒體的現況與展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2網路媒體的現況與展望 第一節 網路對傳統媒體之影響 第二節 台灣地區網路發展與現況 第三節 網際網路發展之趨勢 第四節 Web2.0時代來臨 1/51

  2. 第一節 網路對傳統媒體之影響 • 網路不僅有電腦之大儲存空間,更有驚人的高速傳遞能力 • 集圖文、影音等多種符號於一體 • 實現了全球「資訊共享」的夢想 • 包含了其他媒體的呈現方式,甚至具備它們所沒有的優勢 2/51

  3. 打破傳統格局 • 網路有「資訊發布完全開放」、「資訊獲取快捷便利」等特點,任何人都能使網路成為個人的「新聞媒體」,它不受社會分工、意識形態、經濟條件等限制,人人都能獨立擁有或操作新聞傳播媒體 • 獨特連結功能 3/51

  4. 打破傳統格局 • 可透過網路或網頁的連結獲得「感興趣的新聞資訊」,我們將可集傳播者與受傳播者於一身,隨著網路發展報紙、廣播、電視的區別可說是所剩無幾 4/51

  5. 大編輯台的概念 • 當報導一新聞或一事件時,可能同時產製圖文、影音新聞,在供原有媒體使用的同時,也能有材料供其他網站使用,這就是「大編輯台」的概念 5/51

  6. 採、編、播 新思維 • 為新聞工作者開創豐富資料來源 • 增添快捷便利的採訪、傳輸工具 • 新聞產品將趨於多媒體化 • 媒體採編機制產生微妙變化 6/51

  7. 獲取新聞方式 • 網路使得受眾對獲取新聞方式產生極大的衝擊,網路之時效性非常高,更新速度快,因此網路在無形中影響受眾對傳統媒體之依賴日漸下降 7/51

  8. 雙向交流增強 • 以往傳統媒體對新聞傳播有「壟斷」的情形,但隨著網路發展,這種單向流動的方式已有了改變 8/51

  9. 需要高素養 • 由於每個人皆能在網路發布新聞,所以採訪對象常是未曾謀面的人物,因此網路記者、編輯要有較強的「守門意識」,有良好的新聞職業道德才是網路時代合格的新聞人才 9/51

  10. 複合型人才 • 現今電腦技術與新聞實務更加緊密的結合,因此媒體人都具備著一定程度的電腦操作能力,擁有個人網頁,結合圖文、影音處理能力,便是複合型的人才 10/51

  11. 第三節網際網路發展之趨勢 11/51

  12. 家庭上網部分 • 成長約五十三萬戶家庭 12/51

  13. 個人上網部分 • 成長約一百八十八萬人口 13/51

  14. 第四節Web2.0時代來臨 • Web2.0名詞被用來統稱第二代網際網路資訊和服務 • 奧萊禮分別對Web 1.0和Web 2.0時代的代表性企業進行了對比,總結了以下七大特點說明Web2.0的概念: 14/51

  15. 以web作為平台 • 借力集體智慧 • 資料成為下一個Intel Inside • 軟體發行的終結 • 羽量級編程模式 • 超越單一設備層次的軟體 • 豐富用戶體驗 15/51

  16. Web 2.0的原則 • 相信用戶、集體智慧、開放的開放模式以及參與者愈多品質愈好 • 例如:維基百科、YouTube 16/51

  17. 新聞媒體如何因應 • 從部落格,挖掘新聞線索 • 參考部落格,發展報導 • 部落格即監督員 • 主播的部落格 • 吳宇舒http://www.wretch.cc/blog/jkshu • 李亞蒨http://www.wretch.cc/blog/yachien1210 • 張心宇http://www.wretch.cc/blog/adward7789/34254125 17/51

  18. Ch3網路對新聞報導的思辨 第一節 新聞迷「網」 第二節 新媒體vs舊媒體 第三節 報紙母體與電子報的協調作戰 第四節 借鏡國外媒體 18/51

  19. 危機或轉機 • Intel前總裁葛羅夫曾提出,統報業現正面臨網路媒體的衝擊,若無法調適因應,傳統報業將遭市場淘汰 19/51

  20. 新聞要素改變 • 在新聞寫作方式上,傳統講求言簡意賅,不過網路卻強調「連結」;與傳統媒體的「線性資訊」不同,電子媒體較常使用「相關連結」或者是「相關網站」形成了一種報導多種敘事方式或多個消息來源的情形 20/51

  21. 網路新聞的利基 • 網路新聞沒有版面限制,網路新聞與其多媒體特性,結合平面媒體的深度和廣度及廣電媒體的視覺衝擊之優勢,且網路新聞的超文本已打破傳統線性的敘事結構 21/51

  22. 傳統報業策略 • 傳統報業受到網路媒體的衝擊是必然的,不但影響報章雜誌的發行及銷售量,同時也挑戰著傳統新聞的專業地位,報業無疑地再次面臨新傳媒的挑戰,但報業累積的經驗和信譽及長時間聚集智庫的特性,在「資訊有價」時代是無可取代的 22/51

  23. 對於讀者群 • 平面媒體的傳統讀者,與經常使用網路者,其重疊性不高,許多傳統型讀者還是習慣平面媒體式的閱讀,電子報對這群人的衝擊並不大 23/51

  24. 方便性而言 • 平面媒體具方便攜帶性,而網路電子報在使用親合力上相對的比較低一些,網路媒體雖日新月異,但平面媒體依然可以找到生存之道 24/51

  25. 報紙、電子報之協調 • 情報資訊和人才是傳統報業的最大資產,運用大量累積的資料庫,是報紙進軍網路的優勢,善用不同媒體之特性,為不同讀者群打造不同的內容,使電子與平面報發揮加乘的「綜效」 25/51

  26. 因應之道 • 因應之道之一:向外擴張 • (1)多元化發展:運用本身既有的公信力向外發展可相互 為用的關係企業 • (2)誇媒體合作:運用多元工具,與其他類型媒體互相合作 26/51

  27. 因應之道 • 因應之道之二:內部整合 • (1)作業模式改變:新聞發稿「通訊社」化,一稿多用或一事多稿 • (2)經營機制:強化縱的指揮,輔以橫向聯繫,以事權專一為宗旨 27/51

  28. 舊媒體的新觀念 • 傳統媒體除了要保持原有得品質,以留住受眾,更應該做出明確的市場定位及區隔 28/51

  29. 運用網路媒體 • 不應一味的複製母報的內容,而是將網路與母報的內容作區隔,運用網路特性,發展不同於母報的呈現方式 29/51

  30. 本章小結 • 新媒體的誕生不一定代表舊媒體的死亡,當新媒體產生時,傳統媒體是可以茁壯的,新舊媒體可以和平共處,創造雙贏,使傳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 另補充洪通大師資訊 洪通維基: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9%80%9A 30/51

  31. CH4 網路新聞學之定義與影響 • 第一節 網路新聞的影響日增 • 第二節 網路新聞的優勢與劣勢 • 第三節 網路新聞之未來展望 31/51

  32. 第一節 網路新聞的影響日增 • 因網路技術多變,網路應用不斷興起,網路充滿各式各樣的機會 • 一、網路新聞具備了七項特性 • 足以吸引閱聽眾的目光 32/51

  33. 一、網路新聞所具備的特性 • (1)準確性: • 1.追尋消息來源: • 新聞背景資料意味著一切 • 2.多方求證: • 網路世界裡,設置「多重連結—多源求證」的機制十分必要 33/51

  34. 一、網路新聞所具備的特性 • (2)公正性:傳統新聞,受到空間、時間等其他條件限制,無法列出具代表性的消息 • (3)完整性:完整性與公正性,其實兩者之間是相輔相乘的,缺一不可 34/51

  35. 一、網路新聞所具備的特性 • (4)時效性: • 一個成功的記著,追求時效性意味 • 可以爭到頭條 • (5)原創性: • 同時要有過人的速度、擁有極強的獨創性,便足以吸引大眾 35/51

  36. 一、網路新聞所具備的特性 • (6)獨立性: • 不能因為使用多媒體或是超連結而使自己報導中的天平向某一方傾斜 • (7)相關性: • 報導須具有趣味性或重要性 36/51

  37. 二、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 • (1)容量大: • 報紙每天的版面是有限的,但網路卻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來形容 • 網路所擁有的廣泛傳播面,也帶來了傳播的「無國界性」 37/51

  38. 二、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 • (2)多樣化: • 大眾傳播常見的「守門人原理」、「新聞過濾」很難在網路發生作用 • 網路上,是不分國家、民族,不論思想 • 或政見,任何人都可以是一個沒有執照 • 的新聞媒體 38/51

  39. 二、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 • (3)即時性: • 因為網路新聞傳播的快速,滿足了人們對新聞時效最基本的要求,網路新 • 聞媒體可以在發生事件的同時,立刻通過網路將訊息傳撥出去 39/51

  40. 二、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 • (4)綜合化: • 當上網成為人們生活後,期望能獲得 • 更豐富、更立體的資訊,人們只需接 • 觸一家媒體,便能同時獲得多方面的 • 資訊,便可在網路新聞世界得以實現 40/51

  41. 二、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 • (5)個人化: • 任何人都可以主動進行搜尋,並隨意 • 找出自己想要的資訊,在也不必像以 • 前那樣,只能被動接受別人要你看得 • 新聞資訊 41/51

  42. 二、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 • (6)互動性: • 1. 通過電子郵件的交流,便可知道大眾的脈 • 動,並做為傳播內容與傳播策略的依據 • 2. 網友可以把獲得的資訊、意見、看法貼到 • 「討論區」、「論壇」上,並與其他網友 • 進行交流、討論 • 3. 新聞報導可直播進行,記者、編輯可在「 • 聊天室」與網友座談,雙方討論和交流對 • 事件的看法,網友也能及時提問 42/51

  43. 二、網路新聞與傳統新聞的比較 • (7)多媒體化: • 網路可實現數據、文本、聲音等,在單一 的、數位化環境中全面性的傳播資訊 • (8)多變化的傳播模式: • 受眾可以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資訊,包括 • 資訊內容、接受資訊的時間與方式有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多人、多人對多 人、多人對個人 43/51

  44. 第二節 網路新聞的優勢與劣勢 • 優勢:網路具有最大力量,也是最受人關 注,在網站工作需要將準確性、高質量和時效性大膽地結合起來;新聞網站,有潛力提供主流新聞和突發新聞外的更多資訊 44/51

  45. 劣勢:難以觸手可及的媒體資訊,媒體透 • 過存在的過程互相融合、競合、調 • 整而成,網路雖囊括三大傳統媒體 • 的傳播特點,但將來網路新聞媒體 • 成為主流的媒體,其他媒體也不會 • 就此消亡, 而是開始跨媒體的整合 • 行動 45/51

  46. 第三節 網路新聞之未來展望 46/51

  47. 一、網路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互融合、 相互參透: • 原有的傳統媒體將會藉由網路強而有力的技術,形成獨特的生存方式,整合聯合,共存共榮,這就是這一世紀併購案,對傳統媒體和往路媒體未來發展方向的強力昭示 47/51

  48. 二、網路新聞媒體的發展多樣化: • 網路傳播是屬於在互動性的範疇,互動性最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指個人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從網路上選擇訊息,二是指用戶可以像傳播者反饋訊息 • 1. 入口型網站 • 2.特色網站 • 3.點播是網站 • 4.新聞網站 48/51

  49. 三、網路新聞媒體的功能不斷擴展: • 〈一〉提供資訊服務是網路新聞媒體的基本功能 • (1)綜合資訊服務:有很強的網路資訊操作及 搜尋引擎和整合能力 • (2)專業資訊服務:獨特的資訊服務是生存的關鍵,包括專業化、個性化、地方化資訊 • (3)地域資訊服務:包括兩種覆蓋全 國性服務與地方性網站 • (4)個人化資訊服務 49/5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