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34 Vues
导论: 《 教育研究方法 》 课程 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 内容概览. 一、 《 教育研究方法 》 的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活动 及其 方法. 基础. 主体. 二、 《 教育研究方法 》 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历史的方法 逻辑的方法. 考察事物的 两种基本方法. 二、 《 教育研究方法 》 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 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 ◆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 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二、 《 教育研究方法 》 课程的基本内容.
E N D
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 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方法 基础 主体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历史的方法 逻辑的方法 考察事物的 两种基本方法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 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 ◆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 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三个层次: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哲学方法论 ◆ 横断科学方法论 “三论” 系统科学与复杂科学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哲学方法论 ◆ 横断科学方法论 ◆ 学科群方法论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教育理论研究法 ◆ 教育历史研究法 ◆ 教育比较研究法 ◆ 教育经验总结法 ◆ 教育观察法 ◆ 教育调查法(问卷与访谈) ◆ 教育实验法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 选题的方法与技术 ◆ 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 ◆ 抽样方法与技术 ◆ 教育测量技术 ◆ 教育统计技术 ◆ 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若干新术语 ◆ 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 ◆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 田野研究 ◆ 草根研究 ◆ 实地研究 ◆ 生活体验研究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四个层次: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 3、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4、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
三、教育研究活动 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 (二)从教育理论发展来看 (三)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来看
三、教育研究活动 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重要动力 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教育的功能 ◆ 政治功能 ◆ 经济功能 ◆ 文化功能
三、教育研究活动 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重要动力 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2、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行政决策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原来:教育行政决策 教育科学研究 (注解、论证、宣传) 现在: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行政决策 (前提、奠基)
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 97.5%的校长反映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是纸笔测试。
高中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高中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 85.4%的高中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
除纸笔测试外,学生期望的评价方式 除纸笔测试以外,学生认为还可以通过在学校活动中的表现、成长记录和同学评议等方式来反映其发展状况。
三、教育研究活动 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重要动力 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2、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教育研究活动 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二)从教育理论发展来看:基本方式 ◆ 概念 命题 理论 ◆ 方法的精致程度往往决定了理论的精致程度。 ◆ 理论成熟的标志有二: 1、是否拥有严密的概念体系(现有水平) 2、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活力与前景)
三、教育研究活动 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
四个误区 误区一:我有必要搞研究吗?我只是做实际工作的人,学校怎么布置我就怎么做,用不着费神去思考、去研究。 教育情境的不可复制性 教师劳动的探究性
四个误区 误区一:我有必要搞研究吗?我只是做实际工作的人,学校怎么布置我就怎么做,用不着费神去思考、去研究。 误区二:我也能搞研究吗?研究多神秘呀!“作文”我都写不来,还能研究吗?研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事情,跟我们无关。
课题研究不神秘! ◆ 做控制性强的实验、调查是做研究,做日常观察也是做研究 ◆ 做旨在创立或验证理论的书斋式研究是做研究,做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也是做研究
课题研究不神秘! ◆ 做旨在解决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方向问题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是做研究,做旨在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校本小课题也是做研究 ◆ 写专著、学术论文是做研究,写教育教学随笔、感悟、个案分析也是做研究
四个误区 误区三: 职称科研。科研是职称的“敲门砖”,一但门敲开了,“砖”也就不需要了。 ◆ 教育科研的功利化倾向 ◆ 科学研究需要求真的欲望、执着的追求和心无旁骛的心境,其“求真取向” 与世俗的“逐利本性”在本质上是冲突的。 ◆ 过于功利化不利于教育研究的良性发展。
四个误区 误区三: 职称科研。科研是职称的“敲门砖”,一但门敲开了,“砖”也就不需要了。 误区四: 中小学做课题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吗?课题研究费时费力,会分散教师的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 1、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教师角色:由 “甘于奉献的蜡烛” 到 “需要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单纯 “引进式” 的学校发展,可以取得暂时的辉煌,却不可能获得长期的繁荣。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 1、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教师角色:由 “甘于奉献的蜡烛” 到 “需要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路径 理智取向:强调通过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获得专业发展 内 化 客观知识 个人化理论 升 华 教育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路径 理智取向:强调通过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获得专业发展 反思性实践 客观知识 个人化理论 反思性实践 教育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路径 理智取向:强调通过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学习而获得专业发展 反思-实践取向:强调通过反思性实践、在理解体悟中获得专业发展 生态取向:强调通过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性实践的两种类型 日常反思性教学: 零散、断续、表面、个体 课题引领的反思性教学: 系统、持续、深入、公开
反思性实践的两种类型 日常反思性教学: 零散、断续、表面、个体 课题引领的反思性教学: 系统、持续、深入、公开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 1、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 教师角色:由 “甘于奉献的蜡烛” 到 “需要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 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学生第二,教师第一 ◆ 参与教育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 2、课题研究能赋予教师职业以旺盛的生命力 ◆ 教师劳动:琐碎性、重复性、单调性 严重的职业倦怠 课题研究:创新性、挑战性、系统性 旺盛的生命活力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 哥德:“最重要的不是你站在何处,而是你将走向何方。”
三、教育研究活动 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三)从教育工作者自身来看 ◆ 课题研究不神秘!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学校,也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
四、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1、了解并掌握教育研究及其方法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参与教育研究活动奠定知识基础。 2、初步形成教育研究的基本技能技巧,为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3、形成对教育研究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态度。
五、本课程学习的方法提要 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训练,将系统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训练相结合。 2、注重理解与反思,强调感悟与发现。 3、接受与构建并重,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研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