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荆轲刺秦王 (第二课时)

荆轲刺秦王 (第二课时). 姓 名: 庄学培 学 科: 语文 Email : 279006111@qq.com. 《 荆轲刺秦王 》 学习任务. 论. 读. 听. 看. 写. 忆. (1) 简介背景 (1 节 ) (2) 准备 “ 信物 ” (3-4) (3) 准备武器 (5 节 ) (4) 配备助手 (6 节 ). 1. 准备 (1 — 6) 2. 诀别 (7 — 10) 3. 刺秦 (11 — 19). (1) 怒叱太子 (7-8) (2) 易水悲歌 (9-10). (1) 计见秦王 (11-13)

jada-heber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荆轲刺秦王 (第二课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荆轲刺秦王 (第二课时) 姓 名:庄学培 学 科:语文 Email:279006111@qq.com

  2. 《荆轲刺秦王》学习任务 论 读 听 看 写

  3. (1)简介背景(1节) (2)准备“信物”(3-4) (3)准备武器(5节) (4)配备助手(6节) 1.准备(1—6) 2.诀别(7—10) 3.刺秦(11—19) (1)怒叱太子(7-8) (2)易水悲歌(9-10) (1)计见秦王(11-13) (2)勇刺秦王(14-18) (3)壮志未酬(19)

  4. 易水送别 【全班朗读】

  5. 《易水送别》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6. 请欣赏《易水寒》【体味歌曲中营造的苍茫悲壮的氛围】 • 淡淡地对我说声再见 • 看那江水悠悠流,听那北风低声唱,壮士别了 • 猛抬头,望那千古白云 • 多少英雄豪杰,不以成败论英雄 • 且仰天长啸,纵然一去不回 • 你那高亢歌声依旧,而我泪已流 • 潇洒的笑声,千古长流 • 刹那的绚烂终归于宁静,短促的生命贵在永恒

  7.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个别朗读】 注意表示 动作的词

  8.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侧面描写)

  9.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0. 请欣赏《廷刺秦王》片断

  11. 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 秦王,贪婪,专横,凶暴,外强中干。

  12. 通假字归纳 写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燕王拜送于庭。 ③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④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⑤秦王还柱而走。 说,通“悦” 庭,通“廷” 卒,通“猝” 反,通“返” 还,通“环”

  13. 古今异义归纳 写 ①今闻购将军之首。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③图穷而匕首见。 ④愿大王少假借之。 ⑤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古义:用重金收买。 古义:处境困难。 古义:穷尽。 古义:宽容。 古义:提,投掷。

  14. 一词多义归纳 写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轲既取图奉之。 诸郎中执兵。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双手捧着 献上 兵器 士兵 军队 回头看 不过,但

  15. 词类活用归纳 写 皆白衣冠以送之。 顷之未发,太子 迟之。 使使以闻大王。 白,形容词作动词。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之为迟。 使动用法,使大王闻。

  16. 文言句式 写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2.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5.见燕使者咸阳宫。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17. 荆轲英雄乎?武夫乎? ——“英雄”的理由: 林荣锦(高一16班):众所周知,荆轲的结局是被斩,秦王除了“目眩良久”之外,荆轲似乎什么目的也没达到。等待燕国的是秦国的疯狂报复。秦军的铁骑踏入燕国,荆轲一族被诛,他九里之内的邻居也被诛杀,可以说荆轲连累许多人,但你能说他不是英雄吗?有人说,荆轲的行为像当今的恐怖主义,我不苟同,难道日本侵华时,站出来的同胞都是恐怖分子吗?莫以成败论英雄!!

  18. 钟丹丹(高一15班):作为一名杀手,荆轲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没有通晓天文地理的智慧,但他有一颗爱国的心和牺牲小我的精神。荆轲刺秦王牺牲自己虽然不值,却能发出反抗的信号,从而激励燕国子民团结保卫国家,这种力量是无穷的。钟丹丹(高一15班):作为一名杀手,荆轲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没有通晓天文地理的智慧,但他有一颗爱国的心和牺牲小我的精神。荆轲刺秦王牺牲自己虽然不值,却能发出反抗的信号,从而激励燕国子民团结保卫国家,这种力量是无穷的。 郭凤珍(高一15班)士可杀,不可辱。他知道干这件大事的危险性——不成功,便成刀下鬼。在太子怀疑他、不信任他的情况下,他并没将个人情绪放在首位,而是服从太子命令,慷慨上阵。他是真英雄。

  19. 荆轲英雄乎?武夫乎? ——“武夫”的理由: 张程(高一16班):“虽欲长侍足下”暴露出荆轲每日的享乐生活;秦王绝袖而起,说明荆柯素质不高;一把“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的宝刀,难道在搏斗中连秦王的皮都没擦破吗?由此可见荆柯学艺不精。再退一步说,荆轲连刺客最基本的技能——射击都不行,这好比学生不懂写字,英语老师不认识ABCD一样,真令人大跌眼镜。

  20. 黄晓斌(高一15班):荆轲刺秦王是政治上的败笔,荆轲虽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主义形象,但却加速了燕国的死亡,与最初的战略背道而驰。凭血气方刚固然赢得千古美名,但却能行动者造成劫难,对事业也没有裨益。黄晓斌(高一15班):荆轲刺秦王是政治上的败笔,荆轲虽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主义形象,但却加速了燕国的死亡,与最初的战略背道而驰。凭血气方刚固然赢得千古美名,但却能行动者造成劫难,对事业也没有裨益。 刘泽斌(高一15班):荆柯之败第一就败在他的赌徒心态。刺杀行动的失败从组织角度就有两大疏忽,一是方案不精,二是人手失当。 林书涛(高一16班):荆轲如何能一人力挽狂澜,荆轲只为逞一时之勇而成为一颗投入大海的石子罢了。 陈毓珠(高一16班):一开始就错了,燕国作为北方小国,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刺杀计划只是徒然。

  21. 历史对荆轲刺秦的评议(积极性和局限性)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左思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 “江湖侠骨”——龚自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北宋苏洵 “轲不足道也”——南宋鲍彪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朱熹

  22. 课后作业(写在周记本上): 金庸在其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曾称赞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请你说说为什么中国人有浓厚的“侠义”情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