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亞馬孫的奧秘

亞馬孫的奧秘.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組員. 1. 劉珮君 負責工作: a. 查詢內容類的部落和傳說 … b. 整理檔案 2. 吳筱方 負責工作: a. 查詢內容類的動物和植物 … b. 提供圖片和問題 3. 廖芷瑩 負責工作: a. 查詢內容類的氣候和地球之肺來源 … b. 製作動畫. 動機. 在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講到有關南美洲的環境, 其中有提到亞馬孫的傳說,傳說:「 有人進的去 就出不來! 」、 「 裡面有著千奇百怪的生物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亞馬孫的奧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亞馬孫的奧秘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2. 組員 1.劉珮君 負責工作:a.查詢內容類的部落和傳說… b.整理檔案 2.吳筱方 負責工作:a.查詢內容類的動物和植物… b.提供圖片和問題 3.廖芷瑩 負責工作:a.查詢內容類的氣候和地球之肺來源… b.製作動畫

  3. 動機 • 在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講到有關南美洲的環境, 其中有提到亞馬孫的傳說,傳說:「有人進的去 就出不來!」、 「裡面有著千奇百怪的生物」, 種種令人撲朔迷離的傳言,引起我們的好奇心, 更讓我們下定決心的想要去了解他,便借用了這 次的專題製作讓我們發現了亞馬孫的秘密。

  4. 目的 • 1.了解亞馬孫的基本資料 • 2.了解亞馬孫的生態(氣候、動物、植物……) • 3.了解亞馬孫為何有地球之肺的稱謂 • 4.了解亞馬孫被破壞的影響

  5. 亞馬孫的簡介 • 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占全球的熱帶雨林面積50%,其中有480萬平方公里在巴西境內。 • 亞馬孫熱帶雨林裡的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生態環境復雜,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被稱為  生物科學家的天堂。

  6. 亞馬孫河的來源 • 關於亞馬孫河名稱的兩種來源:起源都同為希臘神話裡高加索地帶有一個名叫亞馬孫的女人王國,婦女們勇敢強悍。 • 第一個說法:當初葡萄牙殖民主義者來到亞馬孫河流域,發現它神秘莫測,就稱這條河為亞馬孫河。 • 第二個說法:一位探險家聲稱在亞馬孫河流域遇到了一支土著部落,該部落的鬥士都是高大的白種婦女,很像古希臘的亞馬孫族女戰士,據說此部落的女戰士為了拉弓方便,竟會割除自己的右乳,而此部落沒有男姓,要傳宗接代就至隔地部落搶男士與其生育後,就將他們驅離,若生下男孩就遺棄。

  7. 亞馬孫的生態 • 亞馬孫流域植物種類之多居全球之冠。許多高大的大樹,遮蔽了陽光,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禿禿,只有一層腐爛的枝葉;樹冠由高至低分層。葛藤、鳳梨科植物爭相攀附高枝生長,其間棲息著猴子、樹懶、巨大蝴蝶和無數蝙蝠等等。 • 水中生活著凱門鱷、淡水龜……等,以及水棲哺乳類動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有兩千多種魚。陸地生活著美洲虎、細腰貓、貘……等。還有一千多種鳥。 • 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僅0.08平方公里左右的取樣地塊上,就可以得到4.2萬個昆蟲種類;亞馬孫熱帶雨林中每平方公里不同種類的植物達一千多種,地球上動植物的1/5都生長在這裡。

  8. 氣候 • 赤道線橫跨亞馬孫河口,赤道以北的流域,三月到七月是雨季;赤道以南的流域,雨季則在十月至隔年一月。河水廣及河岸兩側,浸沒80~100公里內的植物,形成淹沒森林。雨季時河水暴漲,河水淹沒岸邊廣大區域內的植物,樹木因根部缺氧而暫時窒息,逐漸乾枯。水退之後,又冒出新葉而復甦;乾季時,森林經常發生火災,火災可以持續數星期。

  9. 氣候轉變對亞馬孫雨林的影響 • 分析過亞馬孫盤地古湖及沖積扇中的沈澱物,顯示出盤地在末次盛冰期的降雨量比現時的為少,這幾乎可以肯定是因為盤地潮濕的熱帶植物被減少所造成。對於當時植被減少的廣泛程度,科學家有不同的爭論。 • 1. 科學家認為雨林萎縮至細小及分離的物種遺區,被空曠的森林及草原分隔著。 • 2. 又有科學則認為雨林依然完整,只是北部、東部及南部沒有伸延至現在的這麼遠。 • 電腦模擬預測未來因溫室氣體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化,顯示在降雨量嚴重減少及溫度上升的情況下,亞馬孫雨林可能無法維持,導致盤地上的雨林於2100年前幾乎完全消失。

  10. 亞馬孫雨林乾旱的影響 • 2005年,亞馬孫經歷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正踏入連續第二年乾旱。 • 2006年7月23日,林洞研究中心(Woods Hole Research Center)總結指出,由於大量砍伐森林,導致亞馬孫乾旱,迅速將整個地區推向一個「引爆點」,屆時雨林將無可挽回地開始死亡。 • 森林已站在沙漠化的邊緣,將對全球氣候帶來災難性影響,世界可能滅亡 !

  11. 土地 • 亞馬孫河流域橫跨赤道南北,是世界最大的河流,雖然表面覆蓋林木,但大部分地區是非常貧瘠的,只有 4 % 經常為水淹沒的沼澤區域始有沃土生育。 • 亞馬孫河集合了1, 100條支流交織而成一大片森林並且提供了全球1 / 5的淡水資源,覆蓋在它周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面積達650萬平方公里,該區主要分為三個不同的雨林形態: 1.長期水淹期雨林 2.暫時水淹型雨林 3.陸地型雨林;不同的雨林造成不同的動植物生態。 • 至經仍有超過上萬種未被歸類的生物在亞馬孫雨林中,可以見得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地位。

  12. 亞馬孫河 • 深不可測的亞馬孫河總是藏著許多無法得知的秘密。幾個世紀以來,誘惑了不少的科學家和探險家因為好奇心,紛紛湧向亞馬孫地區試圖挖掘出更多奇特的故事。 • 至今發現了許多還未被留名歷史的動物,讓更多的學者視亞馬孫地區為最佳的探險地方。

  13. 動物-亞馬孫森蚺 • 亞馬孫森蚺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蛇,最長可達10米,重達225公斤以上。牠們粗如成年男子的軀幹;但一般森蚺長度在5米以下。森蚺生性喜水,通常棲息在泥岸或者淺水中,捕食水鳥、龜、水豚、貘等,有時甚至吞吃長達2.5米的凱門鱷。 • 森蚺會把凱門鱷緊緊纏繞,直到它窒息死亡,然後整條吞下去,嗣後幾個星期不用進食。儘管成年森蚺是極可怕的獵食動物,但是幼蚺出生時,長不過760釐米。幼蚺是胎生的,有時一胎達70條左右。許多幼蚺被凱門鱷吃掉。倖存的長大後,反過來吃凱門鱷。

  14. 食肉怪蜂 • 這種食肉怪蜂,通常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域以北的雨林裏。 • 這種蜂體形壯碩黑大,腭上長有五對大尖牙,可以用來啃咬、撕扯動物的肉,牠的嗅覺很靈敏,只要聞到血腥味,就會從遠道飛來。各種死亡的動物,都是牠們的食物。 • 在享用動物肉食之前,它們的口腔內先會分泌出一種酶,塗抹在動物肉上,待動物肉分解軟化了,再用牙齒咬下來吃掉。有趣的是,食肉蜂飛回蜂巢後,還會把部分未完全消化的肉吐出來給同伴吃。 • 這種蜂是不會蜇人的。食肉蜂是世界上唯一不攜帶花粉的蜜蜂。生物學家對它們的蜂巢作過觀察,發現巢內既沒有通常的花粉,也沒有蜂蜜,只見從巢裏流出來一種奇怪的乳液。

  15. 動動腦 • 疑問:  這乳液時什麼成分? • 答:  這種乳液含有20%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比蜂王漿還高。 ……………你猜對了嗎?

  16. 魔鬼之園 • 亞馬孫森林部分地區只生長一種獨特的樹,這在植物類型極為豐富的亞馬孫森林中是非常奇怪的。當地人將這些地方稱為魔鬼之園。 • 美國科學家日前解開了亞馬孫森林中“魔鬼之園”的奧秘,這種園林的建造者不是傳說中的超自然力量,而是一種能消滅所有非宿主植物、不斷擴大自己棲息地的小螞蟻。 • 螞蟻通過消滅與其宿主植物搶奪陽光和養分的植物,改善宿主植物的生活環境,從而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以利於自身的繁衍生息。這種魔鬼之園一般都有300株樹,生活著幾百萬隻螞蟻,而這些蟻群很可能已經繁衍了幾百年喔。

  17. 火星來的螞蟻 • 美國生物學家在亞馬孫雨林發現一種新螞蟻,初步認定可能是最古老螞蟻的後代。 • 由於這種螞蟻有許多前所未見的特徵,生物學家稱之為火星來的螞蟻。 這種螞蟻通體呈金黃色,在土壤中生存,體長2到3毫米,沒有眼睛,但有很大的大顎。 • 由於是肉食性螞蟻,生物學家們猜測牠的大顎是捕食的利器 。

  18. 水中惡魔——食人魚 • 在南美的一些河流中,有一種被人們稱為水中惡魔的動物。 • 這不是鯊魚和鱷魚,而是一種特別兇猛的食人魚。 • 食人魚並不大,身長只有10多釐米,是一種扁形小魚,但性情卻十分兇猛殘暴。牠們的背部深褐色,腹部銀白色,夾雜著黑色斑點。

  19. 神秘的吸血魚 • 這種魚大約有一個手指節那麼長,估計有2.5厘米。別看牠個頭這麼小,肚子裡裝的可都是大魚的鮮血。 • 吸血魚對生物學家甚至是醫學家都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牠在吸食大魚血液時,會放出一種抗凝血的化學物質,防止血液凝固失去新鮮。 • 這種物質正是醫學家想要的。醫學家可以用牠進行研究,為一些普通卻致命的疾病,如心臟病等的治療帶來關鍵性的進展。

  20. 動動腦 • 問題: 牠要怎麼吸食比自己體型還要大的魚種的血? • 答: 牠會游向個頭比自己大很多的魚,然後鑽進牠們的腮部 ,撕裂上面的組織,吸食裡面的鮮血。牠們就靠這種殘忍的手段生存繁衍。 ……………你猜對了嗎?

  21. 素食主義的「食木」鯰魚 • 如果說吸血魚是個「葷食主義者」,那麼在亞馬孫河發現的另一種魚就正好相反,是個「素食主義者」,牠只吃木頭,而且還吃得津津有味呢!牠就是皇冠豹異型魚是鯰魚的一種。 • 皇冠豹異型魚長了一副很特別的牙齒,像勺子一樣。在水下的日子裏,牠就是用這副牙齒來鋸木頭、吃木頭的。

  22. 動動腦 • 問題一: 為什麼這種魚能靠吃木頭而生存,而不會營養不良? • 答: 因為木頭吃進肚子後,肚子裏的細菌會把植物纖維素轉變成化學物質,供牠們生存。 • 問題二: 亞馬孫河下層水流緩慢,水裏溶解的氧通常不太充足,為什麼還可以活? • 答: 此種魚除了用腮呼吸外,還會把空氣吸到肚子裏用腸子呼吸。 ……………你猜對了嗎?

  23. 卡利斯布斯 • 亞馬孫河流域發現一種體型只有小指大小的猴子新品種。 • 這種猴子是由荷蘭科學家馬克‧範羅斯馬倫所發現。 這種銀猴被命名為利斯布斯‧斯蒂芬納什。 • 牠們有黑色的前額,臉頰、胸脯和四肢內側為紅色。 頭和身子長27.5公釐,尾巴長42公釐,平均體重690公克

  24. 猜猜看 • 問題: 利斯布斯‧斯蒂芬納什,是自1990年以來新發現的第幾種靈長類物種? • 答: 38 …………猜錯了別氣餒喔~

  25. 稀奇的粉色海豚 • 粉色海豚生活在亞馬孫雨林。牠們常常出現在南美奧裡諾科河流域裡。因為海豚屬於哺乳動物,仍舊要靠肺呼吸,這使得他們需時常浮出水面換氣。而這種海豚能在水裡潛足15分鐘,成年雄性還能在水裡睡覺。 • 粉色海豚體長2.5到3米,重約90公斤。不同於普通灰海豚在背部的鰭,粉色海頓在背部僅有一個突出的小丘。牠們的尾巴巨大,看起來像兩片巨大的樹葉。

  26. 動動腦 • 問題:  為什麼牠們全身都呈現粉紅色的呢? • 答:  據說是因為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和每天的食物有關。 ……………你猜對了嗎?

  27. 巨型水獺 • 科學家在亞馬孫地區發現最罕見的哺乳動物,是一種體形巨大的超級水獺。科學家命名為Pteronura brasiliensis。 • 牠是一種群居動物,食肉,大約1.8米,算得上水獺家族中身材最魁梧的成員。經常獵殺淡水魚,成為淡水魚的頭號死敵。 • 盡管個頭佔很大優勢,但這巨型水獺正面臨著滅絕的危機。 • 特徵:牠總是揣著一塊自己鐘愛的石頭到處遊。

  28. 動動腦 • 問題:  牠為什麼要揣著一塊自己鐘愛的石頭到處遊? • 答:  這種水懶還特別愛啃硬骨頭,喜歡吃貝類和螃蟹,所以遇到貝類時牠就用那塊石頭就敲碎牠們的硬殼,再吃裏面的鮮肉。 ……………你猜對了嗎?

  29. caitetu munde(新種野豬) • 荷蘭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種野豬。牠們身長4英尺,幾乎是其它亞馬孫野豬身長的2倍。 • 偶然發現這種野豬,牠們沒有發出聲音便像幽靈消失了。其它野豬總是發著聲音走來走去,所以這種野豬顯得很不尋常。 • 當地居民把這種野豬稱為caitetu munde。居民說,其它野豬合群,但這種野豬有個明顯不同的特點,那就是牠們只是三三兩兩地外出。

  30. 猜猜看 • 問題:  為什麼這種野豬會取「caitetu munde」名子? • 答:  因為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是「成雙入對的大野豬」。 ……………你猜對了嗎?

  31. 禿猴 • 美國唯一的短尾猴。體長35-50厘米,尾長15-20厘米。面部赤裸,興奮時發紅。毛長而粗。 • 短尾猴有三種:一種呈灰色,面粉紅;另一種毛帶紅色,面鮮紅色;第三種毛呈淺褐色,面為黑色。 • 禿猴為稀有動物,分布限於亞馬孫河流域的某些森林地區。以小群活動,常棲息於高枝。三種禿猴在都列在瀕臨種。但亞馬孫河流域的印第安人卻常捕捉禿猴。

  32. 枯葉龜 • 也叫蛇頸龜。 • 這種龜背甲的最大直線長度可長到18英寸。每個盾板都是圓錐形的,並具有明顯的同心生長環。 • 頭和頸部大而扁平,並覆蓋著無數的小肉瘤、結節和褶皺。 • 雖為完全水棲性,卻很少游泳。 • 為了適應棲息於水底,具有長頸及呼吸管狀的吻部,籍以伸出水面呼吸。

  33. 皇絹毛猴 • 皇絹毛猴是靈長類動物的得名,因為鬍子酷似德國君主威廉二世。雖然名字來源於一個笑話,不過還是變成了官方名稱。 • 這種絹毛猴在西南亞馬孫盆地、東秘魯、玻利維亞北部和巴西西部的阿克里及亞馬孫州都有發現。牠們生活在熱帶雨林的密林深處。

  34. 箭毒蛙 • 亞馬孫雨林中的箭毒蛙猶如天使和魔鬼的複合,牠鮮艷明快的色彩讓人頓生憐愛之情,但牠隱藏在皮膚中的毒素,只要微乎其微的量就可以置人於死地。

  35. 動動腦 • 疑問:  為什麼牠的皮膚中會有毒呢? • 答:  現在,科學家已經揭開了這些毒素的秘密,是一種具有生物毒性的生物鹼,一般來源於青蛙所食的含毒食物。 ……………你猜對了嗎?

  36. 放電小眼魚 • 在亞馬孫河上游黑河的一些支流,由於熱帶雨林長年的落葉覆蓋住河流的表層和變黑的河水遮蔽了陽光,原本在淺水層生活的魚類不得不在河底尋求生存空間。 • 經過多年演化,這些魚類視力衰弱,眼睛已經退化成為小黑點,但同時它們又進化出身體放電的功能用於導航。 • 目前亞馬孫河流域這類放電導航的小眼魚至少有160種。

  37. 傳說的人魚 • 兩千多年來,民間流傳著人魚的傳說:是海裏有一種神秘的動物,上半身像女人,下半身似魚,取名美人魚。 • 她出沒大海,載沉載浮,破驚濤如履平地,駕駭浪似乘扁舟。 • 其實這美人魚的真面目就是指海牛類。 • 全世界共4種,包括棲於西半球的北美海牛、西非海牛,生活於亞馬孫河中的亞馬孫海牛及分佈我國南海及印度洋、太平洋周圍的儒艮。

  38. 植物-瓜拿納 • 瓜拿納是產於巴西亞馬孫森林的一種蔓延灌木, 由於氣候、地質條件的限制, 只能栽種於亞馬孫地區, 其他地區則完全無法栽培此種植物。 • 亞馬孫熱帶叢林生存環境相當惡劣, 一般人平均壽命只有40多歲, 但瓜拿納野生產地的Maues區域,因吃食瓜拿納,而數百年來當地印地安土著的壽命卻高達80多歲, 而且顯得年輕有活力。

  39. 植物-大王蓮 • 大王蓮、建蓮,具有季節性,三至四月發芽,六至九月開花結果後,十月就枯萎死去,所以觀光價值僅有短暫的六至九月。 • 照片右下角是大王蓮,其原生地來自於巴西亞馬孫流域,葉子直徑可達3公尺,葉面可負重40至50公斤左右,可謂是 蓮科植物之王。

  40. 部落 • 巴西國家印第安人基金會揭示了一群與世隔絕的土著居民。位於亞馬孫河雨林某處。 • 由於亞馬孫雨林茂密,尚有100多個從未接觸外部世界的土著部落,不排除會再發現。 • 巴西指出,目前該國有68個與世隔絕的部落正式被記錄。 • 因秘魯非法伐木使得土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生存受到很大威脅,被迫往巴西方向遷移,有可能使他們與巴西境內土著衝突。另外,現代疾病也在威脅他們的生命。

  41. 殺嬰部落 • 在亞馬孫河流域的一些印第安部落裏,存在著活埋新生兒的傳統,巴西政府卻以尊重部落文化為由,不僅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還想方設法掩蓋事實。 • 這些印第安部落認為,有任何形式的生理缺陷的新生兒都沒有靈魂,而像雙胞胎和三胞胎之類也在被“詛咒”之列。這種活埋嬰兒的傳統就是在這一信仰的基礎上出現的,每年被活埋的嬰兒多達幾十人。現在已經有人發起一項運動,呼籲結束這一風俗。

  42. 地球之肺的來源 • 因為熱帶雨林可以把我們不要的二氧化碳存在它自已的體內,然後變成我們需要的新鮮空氣。 • 若亞馬孫雨林消失或被破壞,地球的氣溫將升高,直接影響地球生態,並威脅人類生活。因此亞馬孫雨林區就有了地球之肺的美稱。

  43. 亞馬孫的破壞 • 熱帶雨林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地球上氧氣總量的40%,都是經由亞馬孫河區的熱帶雨林產生。而今日人類大量使石化燃料、大量伐木等等,造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使得太陽輻射熱傳入地球表面後,不易再反射出去,累積的熱量已經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由於氣溫的上升,今天仍佔地100萬平方公里的熱帶雨林將頻頻遭遇火災。根據電腦模擬結果,乾旱使得亞馬孫熱帶雨林無力防火,一個小小的雷擊都有可能引發熱帶雨林大火,最終燒燬整個熱帶雨林。一旦樹林消失了,亞馬孫林地上取而代之的將是荒漠。

  44. 心得-劉珮君 在世界上,有很多地區,也各有不同的文化,我們並不能保證我們每每都認識,卻能略知一些,但是,對於在亞馬孫地區裡的生態,卻是很迷惘,許多人都投入此中考察、觀察、研究,對我來說,越是模糊的事情,我就越想暸解,這次有機會和同學一起搜尋知識、一起瞭解亞馬孫的部份生態,雖然並不完整,卻也讓我驚訝了許多,裡面有好多部知道的動物、植物、部落……等,裡面的傳說更是令我好奇,如果有機會,我還真想到研究亞馬孫的單位觀摩。

  45. 心得-吳筱方 神秘的亞馬孫流域,就在我們了解的過程中,感覺有許多的恍然大悟,原來那裡的部落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很多,雖然他們沒有接觸到現今時代的進步,有許多的不方面,但保有了最純墣的思想,感覺他們不會勾心鬥角的,這是很可貴的。這次的專題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也犧牲掉許多的睡眠時間,搞了很久才終於OK了~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但我並不會覺得後悔反而做完這份專題報告讓我變的很有成就感,有沒有名已經不重要了,至少我由去嘗試,大不了明年再來一次。

  46. 心得-廖芷瑩 經過老師介紹南美洲的美景,有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等等,突然聽到亞馬孫的介紹,有著數以千計的動、植物,又是地球之肺的它,顧及到全世界二氧化碳多寡,就想跟深一步的去了解。亞馬孫河既美麗又神秘,但它卻因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行為而逐漸地在消失當中,使得二氧化碳不但的釋放,造成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我們應該努力的減少紙張浪費,督促政府參與保護雨林的工作等,環境的保護應該由人類來好好愛護,才能讓後代子孫見到它原始的面貌。

  47. 來源 • 亞馬孫的部落 • 亞馬孫河的來源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102304063 • http://gis.tcgs.tc.edu.tw/news/200710/ • http://big5.ce.cn/xwzx/kjwh/gdxw/200504/20/t20050420_3659361.shtml •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app.cpst.net.cn/xkxj/khggd/2008_09/221611067.html •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give.cpst.net.cn/2006_12/167374393.html •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give.cpst.net.cn/2006_10/160968348.html •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app.cpst.net.cn/xkxj/khggd/2005_07/1120806483.html •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anima.cpst.net.cn/dwdg/2004_08/1091606173.html •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app.cpst.net.cn/xkxj/khggd/2005_05/1116482008.html • http://big5.cast.org.cn/gate/big5/anima.cpst.net.cn/dwdg/2001_06/991534727.html • http://tw.myblog.yahoo.com/jw!PjHXLCKXAh7G8htLefxqgal4/article?mid=7166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72917573 • http://www.ck101.com/forums/archiver/tid-897392.html • http://tw.myblog.yahoo.com/jw!GSJNX8OUAhJCPKJanGTdEmPP8rbO/article?mid=41586 • http://tech.sina.com.cn/d/2007-11-08/09461840283.shtml • http://blog.yam.com/librayue/article/13072620

  48. 謝謝您的觀看 還想要在看一次嗎? 請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