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解读 《 学科教学 · 物理 》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解读 《 学科教学 · 物理 》. 教育硕士 《 学科教学 · 物理 》 教学研讨会. 2011.6 河南新乡. 内容提要.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与特点. 二 、 《 学科教学 · 物理 》 培养方案解读. 三、 《 学科教学 · 物理 》 培养方案几点思考. 四、对 《 学科教学 · 物理 》 培养方案教学建议.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与特点. 1.1 制定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针对的几个问题. 区分与 《 课程与教学论 》 各专业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区分与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解读 《 学科教学 · 物理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解读《学科教学·物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解读《学科教学·物理》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教学研讨会 2011.6 河南新乡

  2. 内容提要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与特点 二、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解读 三、《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几点思考 四、对《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教学建议

  3.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与特点

  4. 1.1 制定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针对的几个问题 • 区分与《课程与教学论》各专业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 区分与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 • 区分与农村教育硕士、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 如何体现统一标准下的人才培养特色

  5.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扩展关系 正职攻读方案 教师资格条例 全日制 培养方案 农村硕士方案 学科教学论(方向) 免费师范生方案 教师教育课程

  6. 2.1 各类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比较

  7. 1.2 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理解 •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8. 1.3 培养对象分析 • 具有较好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入学前,经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考研复习巩固,已具备相对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形成了比较开阔的学科专业知识视野。这些是他们进一步学习深造的优势所在。 • 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年龄虽比较小,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相对丰富,文理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思想比较开放,学科教学思维还没有形成定式,正是素质教育观念塑造的时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比较强,有利于其教师专业知识发展。

  9. 1.3 培养对象分析 •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在本科阶段,虽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数学教学论等课程,也经过了校外见习和校外实习等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因为考研,教学实践仅是走过场,与优秀教师及在职教育硕士生相比,教学实践经验尤其缺乏。

  10. 1.4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分析

  11. 1.4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定位 • 第一,培养的是中小学教师,而不是其他 • 第二,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高层次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 第三,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 第四,校本特色

  12. 二、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解读

  13.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框架 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根据教指委最近长沙会议的精神,为了统一各种类型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提议总学时调整为34学分,但最后以教育部的文件为准)

  14.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1、学位基础课程: 12学分

  15.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2、专业必修课程: 10学分

  16.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3、专业选修课程: 6学分 (注:各培养单位可视具体情况自行调整选修课程;若申请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名称或学分,需报教指委备案)

  17.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4、实践环节: 8学分(教指委提议6学分,待修改)

  18. 三、《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几点思考

  19. 《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教学导向的课程体系 学科导向的课程体系 物理课程与教学 物理学习理论 中外物理教育比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 中外教育史 …… • 普通物理专题 • 近代物理专题 • 物理实验设计 • 物理学科前沿 • 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 • 物理学的数学模型 • …… 培养方案

  20. 物理教师对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调查 普通物理专题 近代物理专题 59% 15% 50% 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 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 65% 物理课程与教材研究 物理教学与案例分析 83% 75% 班主任工作 学生心理指导 70% 65%

  21. 《学科教学·物理》必修课的设置 1、中学物理疑难问题分析 2、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4、物理学基础与前沿专题 5、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1、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2、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研究 3、基础物理专题教学研究(一) 4、基础物理专题教学研究(二) 指导性 方案 华南师大 西南大学 湖南科大 1、物理课程与教材分析 2、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4、物理学基础与前沿专题 1、物理教育学 2、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3、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4、物理学基础与前沿专题

  22. 选修课程的设置框架分析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物理学科 学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中外教育史 教育理论 教育技术 学生发展 物理学科 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 班主任工作 培养院校可以自主调整或增设科目

  23. 思考一:物理学史与思想方法 •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你绝大多数学生以后并不会去从事物理学研究。但他从中学物理课堂中学到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方法,会比学到的物理学知识更有效地对他的工作、研究和生活产生影响。可是,当前我们教学中最薄弱的,我们教师知识结构中最缺乏的正是物理学所体现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创新教育就无从谈起。 ——《物理学的思想与方法》后记

  24. 思考二:物理实验设计与研究 • 从“李约瑟悖论”到“钱学森问题”? •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做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6)

  25. 四、《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的教学建议

  26. 4.1 案例化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教学 • 独立学习与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典型教学案例库建设 • 在职与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同课异构

  27. 教学方式 • 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有实践环节,杜绝全盘理论化。 • 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28. 4.2 突出的实践训练 • 1、微格教学、课例分析 • 时间为每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生的第二学期,具体在本科学生期末考试的时间段内进行,共2周。地点为教师教育实训中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指导由各学院分派指导教师。 • 学分与考核:微格教学(1学分)与课例分析(1学分);提供课例分析文字材料及评语、微格教学录像(两个典型录像光盘)、微格教学评价表。

  29.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微格教学一览表

  30. 注:没有标注研究生的课程,研究生可以集体预约另行安排。注:没有标注研究生的课程,研究生可以集体预约另行安排。

  31. 4.3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模式 学位论文 教育见习 研究综述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与反思 教学调查 教育实习 听课 微格教学 教学基本功 集中实习 分散实习 顶岗实习 案例教学 听课、评课、说课 教材研读 教学设计 试教

  32. 突出实践训练 • 2、教育见习 • 时间为每届学生的第二、三学期,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学院自行安排。可以安排在课程学习期间进行,也可以安排在教学实习阶段的前2周内。 • 学分与考核:教育见习(1学分),要求10次以上的听课记录及听课反思,熟悉班级管理业务,同时准备教案。

  33. 教育实习、教育调查 • 时间为每届学生的第三、四学期,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学院自行安排。 • 学分与考核:教育实习(4学分),实习时间为16周(半年),除经过批准自主联系实习外,采用以小组集中为主的方式进行。在实习期间,全面实践教学、班级管理等工作。实习结束后,需提供一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上课实录(含录像)、课后反思的完整材料;10次典型常规课的完整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材料;5个学生管理案例及班级管理总结。 • 教育调查(1学分),要求在实习期间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有目的地开展专题调查活动,了解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研究与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须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翔实,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否则一经发现即按教育实习成绩不及格处理。调查研究报告一般不少于3000字。

  34. 4.4 学位论文的几种类型 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 调研报告 教学反思 课程实施 教学 体系 教育科研 论文要与教育实践过程相结合,实践教学要实行全过程考核,每位学生必须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有相应的录像资料,并建立实践教学档案袋,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审核。

  35. 教学档案

  36. 要实现学术型向专业型的转型 课程与教学论·物理 学科教学·物理 转型 理论本位 实践本位

  37. 谢谢您的聆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