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一些来自认知科学的证据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一些来自认知科学的证据. 陈俊卿 2013.12.28.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Wolff & Holmes, 2010. 语言决定论. 语言决定了思维的基本范畴,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思维方式不同。. 语言相对论. 强版:语言决定思维,并且语言范畴限制且决定了认知范畴。 弱版:语言范畴和语言使用影响思维,也影响特定类别的非语言行为。.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Wolff & Holmes, 2010. 语言相对论中语言的不同层面. 语义 不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不同对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语法(结构)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讲话者的认知的影响。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一些来自认知科学的证据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一些来自认知科学的证据 陈俊卿 2013.12.28

  2.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Wolff & Holmes, 2010

  3. 语言决定论 • 语言决定了思维的基本范畴,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思维方式不同。

  4. 语言相对论 • 强版:语言决定思维,并且语言范畴限制且决定了认知范畴。 • 弱版:语言范畴和语言使用影响思维,也影响特定类别的非语言行为。

  5.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Wolff & Holmes, 2010

  6. 语言相对论中语言的不同层面 • 语义 不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不同对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 语法(结构)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讲话者的认知的影响。 • 语篇(功能) 同一语言内的差异对于认知的影响。例如,同一语言内不同方言对于认知的影响。 Lucy, 1996

  7.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 • Berlin和Kay(1969)对世界上98种语言进行了实际语言调查和文献综述以后,总结出颜色词的两个特点: 1. 11个基本颜色词构成了所有语言颜色词系统的普遍基础。 2. 11个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阶段出现时有着严格的演变顺序。一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如果它包含在“<”右侧的颜色词,那就一定也会有在“<”左侧颜色词"。 支持“普遍进化论”。

  8.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 姚小平, 1988

  9. 汉语常用词的语义空间 张积家,段新焕,2007

  10. 支持语言相对论的证据 • Berinmo语有5种基本颜色词(英语有11种)。Roberson和他的同事(1999,2000, 2005, 2010)发现,Berinmo人对于本语言的焦点色的再认记忆优于英语中的焦点色。 • Davies等人发现俄语不同的蓝色词siniy(深蓝)和goluboy(浅蓝)导致了颜色辨认的差异。俄语被试比英语被试对蓝色有更大的Stroop干扰效应,对光谱的蓝区有更大的区分性。

  11. Stroop效应

  12. 张积家等(2008)考察了汉族和纳西族被试对蓝、绿加工的差异。研究表明, 汉族被试和纳西族被试对“蓝”和“绿”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汉语的颜色词中, 存在着蓝-绿区分, 汉族被试因而能够更好地辨别和记忆“蓝”和“绿”; 在纳西语的颜色词中, “蓝”和“绿”不分或者混用, 纳西族被试因而对“蓝”和“绿”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均差。

  13. 中国不同民族儿童对颜色命名的顺序 王娟,张积家,2012

  14. 概念隐喻理论: •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隐喻通过源概念与从表面上看不相似的目标概念间的概念映射运作。通过这种概念映射,人们能够利用源域概念的部分知识做为结构框架对目标概念的相关信息进行推论、解释和评估。 源概念是一些我们熟悉的物理或社会概念,例如空间概念、清洁概念等。 目标概念是一些我们需要利用源概念进行建构和理解的抽象概念,例如情绪、道德、社会地位等。 例如“高尚”、 “高风亮节”和“明镜高悬”等词就是使用高低概念、明暗概念或清洁概念来表征道德概念。

  15. 时空隐喻: • 通过空间经验(具象的源域)建构及理解时间概念(抽象的目标域)。 • 三条源域维度: • 上-下 • 前-后 • 左-右

  16. 通过三个实验发现: 1.时间域和空间域享有共同的概念结构。 2.相关空间信息有助于思考时间信息。 3.思考时间时需要空间信息,但是思考空间时不需要时间信息。 这些发现提供了隐喻结构化的一手证据。这显示了例如时间这样的抽象域是由来自空间这样的更具体和经验的域通过隐喻映射塑造的。 Boroditsky, 2000

  17. 原定周三的会议提前了两天,所以周几开会? • 五月的下一个月是?

  18. 时间动和自我动 早在后,晚在前 早在前,晚在后

  19. 是否你所说的语言影响了你如何加工时间? • 研究者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这一问题。英语和汉语提及时间的方式不同:英语者主要使用水平线提及时间,然而汉语者则主要使用竖直轴表述时间。这两种语言的差异表现在说话者思考时间的方式上。 Boroditsky, 2001

  20. 水平轴启动 竖直轴启动

  21. 在第一个实验中,汉语者倾向于竖直得思考时间尽管他们在思考英语(相比刚看过水平箭头,汉语者刚看过竖直箭头后,确认三月比四月早更快;英语者则相反)。在第一个实验中,汉语者倾向于竖直得思考时间尽管他们在思考英语(相比刚看过水平箭头,汉语者刚看过竖直箭头后,确认三月比四月早更快;英语者则相反)。 • 第二个实验显示,汉语-英语双语者竖直地思考时间的程度与其首次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正相关。 • 在第三个实验中,母语为英语者被教着用与汉语相似的方式使用竖直空间词来说时间。在随后的测试中,这组英语被试显示出了与汉语被试相似的使用竖直空间来思考时间的偏差。

  22. 由此可得: • 1.语言是塑造抽象域思维时的强大工具。 • 2.人们的母语在塑造其习惯思维时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像Whorfian观宣称的那么彻底。

  23. 该研究报告了未能成功重复Boroditsky (2001)的六个支持语言相对论的实验的主要发现。 • 在Boroditsky (2001)在实验3中,被试经过90句汉语式的竖直表达时间句的训练后,英语被试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汉语式”使用竖直空间思考时间的现象。 Boroditsky将其作为语言影响思维的证据,认为经过新的时间隐喻关系的训练,会造就新的时间的心智表征。然而,这看似和实验1的结论相矛盾。实验1宣称母语隐喻对于时间表征有持久的效应。如果90句隐喻练习就可以改变英语者的时间表征方式,那为何多年的新隐喻经验没有改变汉语者的表征? January & Kako, 2007

  24. 英语使用水平空间英语来表达时间。中文则使用竖直隐喻。那是否中文使用者思考时间的方式与英语使用者不同?英语使用水平空间英语来表达时间。中文则使用竖直隐喻。那是否中文使用者思考时间的方式与英语使用者不同? • Boroditsky (2001)宣称两者思考时间的方式不同,并进一步提出语言是塑造抽象域思维时的强大工具。通过计算使用频率,研究者发现中文者使用水平表述时间的频率高于使用竖直表述时间的频率。这不符合Boroditsky (2001)的逻辑。 • 研究者在四次实验中未能成功重复原实验。所以研究者推论,不能仅仅因为中文者也使用竖直空间隐喻来表达时间而认为中文者思考时间的方式与英语者不同。 • 四个重复试实验中,不论是前后问题还是早晚问题,水平启动组和竖直启动组均无差异。实验1中被试有英语被试组和中文被试组。实验2被试为汉英双语被试。实验3、4为中文被试。 • 综上所述,研究者推论,在空间表征方面,中文者和英语者在概念化时间的方式上无差异。 • 原实验展示了一个教训。当研究在研究跨语言问题时,如果研究者对于所研究的语言没有完整的知识,可能会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Chen, 2007

  25. 实验设计上的改进 • 启动变量增加无关启动作为基线组。 • 被试增加中文水平较高的英语者组。 • Boroditsky (2001)中汉语被试使用的材料可能也是英语的。Chen(2007)使用的材料也都是英语的。是否两组被试应该分别使用母语材料? • Boroditsky (2001)中的汉语被试为高英语水平者。两种语言技能的交互作用很难分离,是否可改为英语水平不高的汉语被试。 • 上述研究均未严格区分“前/后”与“左/右”。即矢状轴和横向轴。

  26. Boroditsky等并提出了新的数据进一步支持或改善这一假设。研究结果证明了汉语者和英语者思考时间不同。就像语言表现地那样,汉语者(汉语为母语的汉英双语者)比英语者更倾向于竖直地思考时间(较早的时间点在上,较晚的时间点在下)。Boroditsky等并提出了新的数据进一步支持或改善这一假设。研究结果证明了汉语者和英语者思考时间不同。就像语言表现地那样,汉语者(汉语为母语的汉英双语者)比英语者更倾向于竖直地思考时间(较早的时间点在上,较晚的时间点在下)。 Boroditsky, et al 2010

  27. 与2001年研究的不同 • 改变了实验使用范式。2001年使用的是空间信息启动范式,任务为早/晚或前/后时间句的与的对错判断(语言任务)。2010年实验为按键方位Stroop范式。任务为按键判断两张图片对应的时间点的早晚(内隐非语言任务)。Stroop范式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观察在启动范式中被掩盖的水平空间信息对于时间加工的影响。2010年的实验设计由于是非语言任务,可避免2001年实验中汉语被试使用非母语材料带来的影响。 • 2001年实验汉英两组被试人数接近(英:26,汉:20).2010年实验,汉英两组被试人数差异巨大(英:118,汉:63)。

  28. 对于2001年研究重复失败的反驳 • 2001年研究有三种比较: 1.使用相同的任务比较英语者和汉语者。 2.使用相同任务比较了在生命中不同阶段开始学习英语的汉语者。 3.比较了有无进行竖直时间表述训练的英语者。 但是两个重复研究均只重复了实验1。 • January & Kako(2007)的研究只有英语被试。Chen(2007)的英语被试太少,前且生活在台湾的英语被试语言环境与美国的不同。

  29. 成人研究显示了时空间心智表征的不对称关系:时间表征更依赖空间信息。成人研究显示了时空间心智表征的不对称关系:时间表征更依赖空间信息。 • 本研究中,以发展的视角研究时空间的关系。以希腊语为母语的儿童,观看了一些两个动物以不同距离或时间间隔沿着平行路径移动的视频,并进行这些事件空间或时间方面的判断(例如哪个动物跑得更远,哪个东都跑得时间较长)。 • 实验结果显示了可靠的跨域不对称性。同样的刺激,空间信息对于时间判断的影响比时间信息对于空间判断的影响大。本研究证明了时空表征在儿童与成人间的连续性。 Casasanto, et al 2010

  30. 人们跨文化得使用水平轴概念化时间,但是水平轴的方向是文化特异的。人们跨文化得使用水平轴概念化时间,但是水平轴的方向是文化特异的。 • 在从左往右拼写的文化中,时间是向右的;在从右往左拼写的文化中,时间是向左的。是否正字法是影响时间表征的因素? • 荷兰语为母语者进行了时空一致任务(指导语和刺激材料为标准荷兰语或镜像荷兰语)。标准荷兰语组的被试,按左键判断过去导向的短语较快;按右键判断未来导向的短语较快。镜像荷兰语组的被试,效应则相反。 • 这些证据证明了书写方向对于时间的内隐心智表征的决定性作用。 Casasanto, & Bottini 2010

  31. 各种文化都使用空间建构时间。但是具体用于表征时间的空间位置,可能是各个文化不同的。各种文化都使用空间建构时间。但是具体用于表征时间的空间位置,可能是各个文化不同的。 • 在实验1中,研究者要求希伯来语者和英语者依据自然事件的时间顺序来排列图片,并让被试指出他们假设的参照点。在两个任务中,英语被试(从左往右读)将时间序列从左往右排;希伯来语被试(从右往左读)将时间序列从左往右排。 • 在实验2和3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做快速时间序列判断:判断前后呈现的成对图片,例如让被试判断第二张图片对应概念的时间点比第一张早还是晚。被试使用键盘上相邻的两个键作反应。英语被试能较快做出“较早”判断当较早反应对应的反应键在左面;希伯来语被试能较快做出较早判断当较早反应对应的反应键在右面。 • 结果表明,即使在非语言任务中,人们在进行实践判断时,会自动使用文化特异的空间表征。 Fuhrman, & Boroditsky2010

  32. 该研究关注了Pormpuraaw语,一种澳大利亚偏远土著部落语言,的时间表征。 Pormpuraaw语的时间表征与其他所有语言明显不同。其他语言一般将时间表征为左到右,右到左,前到后,后到前。这些表征关注的都是身体。 • 但是Pormpuraaw语却使用从东往西排列时间。就是说,当一个人面南时时间是从左往右的;当面北时时间是从右往左的;面东时时间是接近自己的;面西时时间是远离自己的。这一结果证明了时间概念化在不同文化间可能完全不同。 Boroditsky, & Gaby 2010

  33. 是否英语使用者使用他们说英语的方式来思考时间?在英语口语中,时间似乎沿着的矢状轴(前/后)流动:未来在人们前方,过去在人们后方。当故意使用手势询问英语者过去和未来事件时,英语者经常像语言显示的那样使用矢状轴。与之相反,当演讲自发使用手势时,英语者更频繁地使用横向轴(左/右),即手势朝左是较早时间,手势朝右是较晚时间。这一左-右的时间映射与英语文化中日历和图表中的时间流动方向一致,但在口语隐喻中完全不存在。是否英语使用者使用他们说英语的方式来思考时间?在英语口语中,时间似乎沿着的矢状轴(前/后)流动:未来在人们前方,过去在人们后方。当故意使用手势询问英语者过去和未来事件时,英语者经常像语言显示的那样使用矢状轴。与之相反,当演讲自发使用手势时,英语者更频繁地使用横向轴(左/右),即手势朝左是较早时间,手势朝右是较晚时间。这一左-右的时间映射与英语文化中日历和图表中的时间流动方向一致,但在口语隐喻中完全不存在。 • 即使英语使用者在突发的演讲中使用前/后英语时,他们的手势也会使用横向轴。研究者假设当说话者描述时间的时间序列时,他们使用的既不是时间动视角也不是自我动视角。而是注意动视角。这是基于与文化产物的交互产生的,而非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产生的。手势蕴含了无法从语言上推论的时间内隐的空间概念化。 Casasanto, & Iasmin, 2012

  34. 什么决定了人们用来表述时间的空间坐标轴? • 研究者验证了书写方向的效应。英语,以及中国大陆的汉语式从左往右书写,然后从上往下书写。但是在中国台湾,汉字是从上往下写,然后从右往左写。由于成为某一文字系统的流利阅读和写作者需要上千小时的眼动阅读和手动书写方向经验,所以可能书写系统的方向影响了表征时间所使用的空间轴。 • 在行为实验中,研究者让英语者,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汉语者以时间序列摆放卡片。这些卡片描述了动植物的发展阶段。 • 结果显示,英语者总是从左往右摆卡片;中国大陆被试倾向于从左往右摆卡片,但是有小部分被试从上往下摆卡片;台湾被试从左往右摆和从上往下摆卡片的比列相同,并且有少数被试从右往左摆。母语的书写系统影响人们如何空间地表征时间。 Bergen, & Lau, 2012, 2012

  35. 推荐书单

  36.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