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 西方经济学 》 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 西方经济学 》 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一章 导言 教学难易点分布: 本章全面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其中: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研究对象(重点) 第三节介绍研究方法(重点) 第四节介绍西方法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了解) 教学难点 :( 1 )稀缺性、选择含义 ( 2 )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 3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含义

jarvi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西方经济学 》 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方经济学》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 第三章弹性理论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2. 第一章 导言 教学难易点分布: 本章全面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其中: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研究对象(重点) 第三节介绍研究方法(重点) 第四节介绍西方法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了解) 教学难点:(1)稀缺性、选择含义 (2)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含义 (4)实证经济学志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为什么社会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稀缺性 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 (理解)→在人类社会将永远 存在 (理解)→稀缺性产生经济学 二、生产大炮还是黄油选择与资源配置 选择:如何利用确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 人类的需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结论:由稀缺行引起的选择的选择问题就是西经研究对象↔资源配置 三、如何生产更好的大炮和黄油: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人类社会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三个相关问题(1)如何使稀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 (2)资源既定为什么产量却时高时低“经济增长、经济波动” (3)炮、油矛盾最终影响货币购买力“通货膨胀紧缩” 四、经济制度与大炮和黄油的产生 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科学。 其中:一定制度通常是市场经济制度 第二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 第一、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第二、解决资源配置 第三、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第四、方法是个量分析 2.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出清 第二、完全理性 第三、完全信息 3.基本内容 第一、价格理论(调节经济)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 第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利润) 第四、分配理论(为谁生产)

  3. 第一、均衡理论(资源配置最优化) 第二、市场失灵与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 第一、研究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方法是总量分析 2.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机制不完善(需要宏观调空) 第二、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缺点 3.基本内容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衡量资源利用和经济状况) 第二、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开放经济理论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互相补充 2.实证分析 3.微观是宏观基础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经济学与规模经济学 第一、价值判断 第二、实证经济学→是什么、内在客观规律、无情感色彩 规范经济学→应该是什么、事物是好是坏 第三、实证经济学→结论具有客观性 规范经济学→结论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法 1.理论组成 定义:内生变量 因变量 外生变量 自变量 存量 时点 流量 时期 假设:(前提条件) 假说:未经证明的理论 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 2.理论形成 3.理论的表达方式 第一、口述法 第二、算术表示法 第三、几何等价法 第四、代数表达法 三、实证分析工具(略) 四、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 第二节经济学发展简史(阅读)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返回

  4. 第二章 需求、供给、价格 本章难易点分析:本章是全书重点章节、介绍接个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其中:第一 节与第二节介绍需求和供给 第三节与第四节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第五节价格政策 本章重点:(1)、需求含义、需求定理 (2)、供给含义、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含义 (4)、供求定理 (5)、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说明、图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理论 一、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需求表:表明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 3.需求曲线:表明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曲线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书的,是表示某种山坡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三、需求定理 1.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理论。(反方向变动)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①、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①、其他因素 变动引起需求的变动 ②、同一条曲线上不同的点的移动 ②、曲线的平移 ③、上移需求梁减少 ③左移需求减少 ④、下移需求量增加 ④右移需求增加 第二节供给理论 一、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1、供给: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2、供给表:表明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 3、供给曲线:表明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曲线

  5. 价格(元) 供给量(斤) A 1.8 50 B 1.9 80 C 2.0 100 D 2.1 150 E 2.2 200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三、供给定理 1、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理论(反方向)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同一 条曲线上,向上方移是供给量增加,向下方移动是供给量减少。 (2)、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是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是供给增加。 第一节价格的决定 一、均衡价格: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二、均衡价格的形式 D=A-B*P 需求函数(线性) S=-C+DP 供给函数(线性) 由D=S(a、b、c、d常数) 可得均衡价格P值 此时供给量=需求量为均衡数量 三、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结论:驱谴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由于需求的增加,均衡价格上升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2、由于供给的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 结论: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供给定理 前面两结论 第二节价格对经济的调节 一、时常经济与价格机制 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2、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节价格政策 一、价格调节的不完善性 二、支持价格(价格下限) 1、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三、限制价格(价格上限) 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返回

  6. 第三章 弹性理论 教学难点:1、武器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1、需求富有弹性与缺乏弹性 2、如何用弹性 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 一般掌握:1、需求收入弹性含义和计算 1、需求交叉性含义和计算 2、供给弹性的含义与计算 教学方法:图表法、归纳法、举例法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需求弹性: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比率。 理解:(1)、价格自变量、需求量、因变量 (2)、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价格变动的比率 (3)、弹性系数的数值可正,可负一般取绝对值 二、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 Ed=△Q/Q1+Q2/2/△p/p1+p2/2 需求曲线上a-b之间需求价格弹性称弧弹性。 三、需求的弹性分类 1、Ed=0 需求无弹性 胰岛素 2、Ed→∞ 需求无限弹性 黄金 3、Ed=1 单位需求弹性 衣服 4、0<Ed<1 需求缺乏弹性 粮食 5、Ed>1 需求富有弹性 保健品 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第二节 其他弹性 一、需求收入弹性 提收入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二、需求交叉弹性 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比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三、供给弹性 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梁变动的碧绿之比 第三节 弹性理论的运用 一、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多销”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贱伤农” 二、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税收分担 返回

  7.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重点:1、效用与边际效用 2、边效分析 1、无差异曲线 2、消费可能线 3、序数效用分析 一般掌握:1、消费者剩余 2、消费者行为和需求定理的关系 教学方法:举例法、归纳法、图示法。 第一节 欲望和效用 一、欲望:一种缺乏的感觉和求得满足的愿望 二、偏好:对一种物品成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三、效用:从消费某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四、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第二节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V):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MU):某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消费者均衡 1、均衡条件:(1)、PxQx+PyQy=M (2)、Mux/Px=Mux/Px=Mux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 、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是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二、特征: 第一、向右下方倾斜 第二、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 第三、任意两条不相交 第四、凸向原点的线 三、消费可能线:能够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 五、消费者均衡: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的点 第四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一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任意两点:一种心理感觉 生活必要品消费者剩余大 二、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需求量↑效用↓价格↓(货币边效不变) 需求定理 三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创新) 第五节 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一、劳动供给决策 二、消费与储蓄决策 返回 三、投资决策

  8. 第五章 生产理论 重点掌握: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 3、规模经济与企业最适规模 一般掌握:1、技术效率、经济效率 2、边际分析 3、等产量线 教学方法:举例法、图形法、归纳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企业理论 一、企业形式 :单人业主制 合伙制 股份制 二、现代企业实质:委托一代理关系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一、生产函数: Q=AL2K1-2 (柯第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0.01L0.75K0.25 L劳动 K资本 Q总产量 二、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 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 1、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编辑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 2、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一、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递增 内在经济 规模收益递减 规模收益不变 内在不经济 适度规模:生产规模扩大已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范围经济: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合组合 一、边际分析:PkQk+PlQl=M MPK/Pk+MPl/Pl=MPm 二、等产量线分析: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