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第十二章 化湿药. 【 含义 】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为化湿药。本类药多具芳香气味,又称芳香化湿药。 【 性能与作用 】 具有辛香温燥之性,主入肺、脾、胃经,具有 ( 1 )化湿醒脾( 2 )燥湿健脾( 3 )舒畅气机等作用。 【 适应范围 】 适用于湿浊中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而致的 脘腹痞满、呕吐酸水、大便溏薄、食少倦怠、口甘多 涎、舌苔白腻等。亦可用于暑湿、湿热等证。 【 配伍 】 根据湿邪内阻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进行适当的配伍。

jav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二章 化湿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化湿药 【含义】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为化湿药。本类药多具芳香气味,又称芳香化湿药。 【性能与作用】具有辛香温燥之性,主入肺、脾、胃经,具有 (1)化湿醒脾(2)燥湿健脾(3)舒畅气机等作用。 【适应范围】适用于湿浊中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而致的 脘腹痞满、呕吐酸水、大便溏薄、食少倦怠、口甘多 涎、舌苔白腻等。亦可用于暑湿、湿热等证。 【配伍】根据湿邪内阻的不同情况及兼证进行适当的配伍。 【使用注意】①多属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故阴虚血 燥及气虚者慎用。 ②气味芳香,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故入汤剂不 宜久煎。

  2. 藿 香 《名医别录》Patchouli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地上部分。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本品以茎枝色绿、叶多、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3.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止呕,解暑。【性能】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化湿—指以芳香之性的药物振奋脾气,运化水湿, 用治湿阻中焦等证的方法。 【应用】 1.湿阻中焦 用于寒湿困脾所致之证,。 2.呕吐 如藿香半夏汤。 3.暑湿、湿温 如藿香正气散;甘露消毒丹。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夏季可冲 泡代茶饮。叶长于解表,梗长于和中。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4. 藿香与香薷功效之异同 相同:两药皆能解表化湿。 不同:藿香—化湿作用强,且长于和中止呕。 香薷—发汗解表力较强,兼可利水消肿。

  5. 佩兰《神农本草经》Eupatorium 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Turcz.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等地。夏、秋二季分2次采割。以枝嫩、叶多、色绿、香气浓者为佳。切段生用,或鲜用。

  6. 【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解暑。【性能】辛,平。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 1.湿阻中焦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但力轻。用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瘅症,可单用煎汤服,如兰草汤。 2.暑湿、湿温化湿又能解暑。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7. 苍 术 《神农本草经》Atractylodes Rhizome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DC.或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后者主产于内蒙古、山西、辽宁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以体大、坚实、无毛须、气芳香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8. 【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燥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湿邪,用治湿证的方法 【应用】 1.湿阻中焦证 如平胃散;亦治水肿,如胃苓汤。 2.风湿痹证如薏苡仁汤;治湿热痿证,如四妙散。 3. 风寒挟湿表证 如神术散。 4. 夜盲,眼目干涩 【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用燥性强,炒用燥 性稍减。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用。

  9. 厚 朴 《神农本草经》Magnolia Bark 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 O. R.et Wils.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以皮厚、肉细、油性足、内表面色紫棕而有发亮结晶物、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10. 【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性能】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应用】 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 如平胃散。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如厚朴三物汤;大承气汤。 3.痰饮喘咳如苏子降气汤;厚朴麻黄汤。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辛苦温燥,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 者及孕妇当慎用。

  11. 砂 仁 《药性论》Amomum Fruit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villosum Lour.、绿壳砂A. villosumLour. Var. 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阳春砂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绿壳砂主产于广东、云南等地;海南砂主产于海南及雷州半岛等地。于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均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味浓者为佳。打碎生用。

  12. 【性能】 辛,温。归脾、胃、肾经。【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 1.湿阻中焦如香砂平胃散。 2.脾胃气滞证 如香砂枳术丸;香砂六君子汤。 3.脾胃虚寒吐泻可单用研末吞服,或配温里药。 4.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如缩砂散。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13. 白 豆 蔻 《名医别录》Round Cardamon 为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A.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或瓜哇白豆蔻A. compactum Soland ex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于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晒干。以个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者为佳。捣碎生用。

  14. 【性能】 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应用】 1.湿阻中焦 2.脾胃气滞证 如白豆蔻丸。 3.呕吐 可单用,或配降逆止呕药,如白豆蔻汤。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 阴虚血燥者慎用。

  15. 思考题(第十二章) 1.何为化湿、燥湿? 2.何为化湿药?其作用及适应证是什么? 3.藿香、生姜、紫苏、砂仁、白豆蔻均可止呕,各用治何种呕吐? 4.化湿药的“燥湿”功效与清热药的“燥湿”有何不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