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 22 课 西学东渐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 22 课 西学东渐. 开眼看世界( 19 世纪 40 ~ 50 年代). 一、背景:. 1 、中外联系加强:. 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冲击,中西文化联系也相应的扩大。. 2 、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中国人怀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冲破 “ 贵华夏,轻夷狄 ” 的思想,用新 的眼光来审视全世界。. 中国传统(东)夷、(西)狄、(北)戎、(南)蛮,后指西方人,在 《 天津条约 》 中“夷”被“洋”所代替。. 二、表现:. 1 、林则徐 ——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 :面对观察认识外部世界;

jayd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22 课 西学东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2课 西学东渐

  2. 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一、背景: 1、中外联系加强: 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冲击,中西文化联系也相应的扩大。 2、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先进中国人怀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冲破“贵华夏,轻夷狄”的思想,用新 的眼光来审视全世界。 中国传统(东)夷、(西)狄、(北)戎、(南)蛮,后指西方人,在《天津条约》中“夷”被“洋”所代替。

  3. 二、表现: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开眼看世界:面对观察认识外部世界; 正视中国的落后,学习西方的 先进军事科学技术。 (1)林则徐的主要活动: 设立译馆,组织人翻译传教士的报刊澳门、广东的报刊。 命人翻译瑞士人的《各国律例》,编译《四洲志》。 (2)地位: 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4. 2、魏源和《海国图志》 (1)编写 依据《四洲志》的编译稿,在《南京条约》签订后编写《海国图志》 (2)影响 总结鸦片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探寻御侮图强,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制造技术和治军练兵方法,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夷长技”。

  5. 3、新著述不断出现: 徐继yu 《瀛环志略》 姚莹 《康輶纪行》 梁廷枏 《海国图志》 三、意义: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 以“开眼看世界”为思潮 以抵御外侮、谋求国家和民族独立自强为主流

  6. 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一、含义: 体:主体、本质; 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7. 二、体用之争 (一)背景 1、西学的传播扩大 (1)传播基地:各个通商口岸 (2)传播方式:设立企业、翻译书籍、报刊杂志,新式学堂,传教士的文化活动、政府官员出洋考察。 (3)主要内容:军事技术、工业制造、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哲学等。 2、中外文化的碰撞 (1)冲击儒学核心文化 (2)是否兼采西方文化以为用之

  8. (二)表现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体用之争

  9.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1)中法战争之前——支持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 A、思想立场: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B、主要活动:斥责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 C、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2)中法战争之后——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A、原因:中法战争暴露洋务弊端,发觉富强之本在于“通民情,参民政,上下同心” B、思想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的要求。 C、影响: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启蒙作用。

  10. (三)意义: 1、争论的焦点: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方面 2、作用:冲击了“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逐渐形成“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的风气,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1. 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 一、背景: 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有关西学知识的增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 维新: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维新思想发展的根本动力是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2. 三、维新派和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1、论战内容: 要不要——维新变法;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历史作用: 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3. 小节: 林则徐、魏源 开眼看世界 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器物 维新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

  14. 1、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其中“新”的含义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新除弊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的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的知识分子 b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ac B、abcd C、abc D、bd D B

  15. 3、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析( )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 4、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D

  16.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阻挠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C B

  17. 7、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 ) A、鼓励开矿设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8、“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什么著作中(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西学东渐记》 D、《资政新篇》 C A

  18. 9、洋务运动推动了我国的外语和科技教育。然而,当初京师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报名入学者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列强的干涉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务官员的无能 D、维新人士的抵制 10、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只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B C

  19. CLASS OVER

  20. 康有为的维新活动和主张 在广州开设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将政治学说和儒学经史结合(特点),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对于借用儒学进行维新的评价:表明了维新派强烈要求改革中国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愿望,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和政治上的不成熟。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21. 梁启超的维新活动和主张 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 认为变法之本,在变科举。

  22. 谭嗣同的维新活动和主张 冲击纲常礼教,提倡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宗法等级,提倡男女平等。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23. 严复的维新活动和主张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鲜明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用进化论说明中国变法与否的结果。 国家存亡取决于三个条件: 血气体力之强, 聪明智慧之强, 德行仁义之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