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李晓楠、李雪、 任蓉、刘春琳、 夏俊萍

网络社团及其现实影响. 李晓楠、李雪、 任蓉、刘春琳、 夏俊萍. 网络社团不仅仅是互联网改变人类结社方式的一种表现 , 而且这种表现中也包含着人类进一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 questions. 什么是网络社团? (yigeyigetiao) 你加入了什么类型的网络社团? 人人网、豆瓣、微博、天涯 ······ 你觉得它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网络社团的组织形态: ( 1 ) 在网络论坛基础上形成的虚拟社区 ( 2 ) 一些网站中的专题论坛和网上俱乐部 ( 3 ) 利用网络发起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公益性活动组织. 网络社团特点: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李晓楠、李雪、 任蓉、刘春琳、 夏俊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网络社团及其现实影响 • 李晓楠、李雪、 任蓉、刘春琳、 夏俊萍

  2. 网络社团不仅仅是互联网改变人类结社方式的一种表现, 而且这种表现中也包含着人类进一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

  3. questions • 什么是网络社团?(yigeyigetiao) • 你加入了什么类型的网络社团? 人人网、豆瓣、微博、天涯······ • 你觉得它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网络社团的组织形态: ( 1 ) 在网络论坛基础上形成的虚拟社区 ( 2 ) 一些网站中的专题论坛和网上俱乐部 ( 3 ) 利用网络发起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公益性活动组织

  5. 网络社团特点: • 高参与性、 • 成员身份复杂、 • 无条例约束其行为、 • 高校管理中的“盲点”、 • 极大自由度与交流空间

  6.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革命的转型时期,网络变成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人们在其中检索信息,互动交流,网络对人们再社会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7. 二、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网络社团: 网络社团是指基于共同兴趣、共同信仰或者共同利益, 以网络为媒介联系或者组织起来的、有相对稳定的成员或者会员、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方式, 在网络中所形成的社会集合体。 • 网络社会学: 网络社会学是研究网络行动者在网络时空中的沟通和互动规律以及网上行为和网下行为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8. 网络亚文化:网络亚文化是与网络主流文化相对而言,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存在的边缘文化,是网民在网络中逐渐形成、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9. our opinions • 网络社团就是一种新的寻求社会关系的方式 ,目的是满足自我需要。 • 网络社团的消极影响: 亚文化泛滥 • 网络社团中的人们真的自由吗?

  10. (二)文献回顾 (1)前人研究的内容: 一是网络社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是关于网络社团的管理与引导; 三是网络社团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11. (2)特点及不足: 研究视角多,有从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犯罪学多个学科来研究该问题的 对于网络社团组织的研究大多为描述性研究,缺少将理论与调查实际相互结合的理论框架分析; (举例*3) 社团的负面引导和影响作用,观点及看法缺少全面细致的分析和切入; 文献多为政策性及个案研究,多以具体事例作为分析对象,缺乏宏观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对策;

  12. (三)理论分析 (1)参与动机 社会交换理论的成本效益原则 自我认同需要 社团意识 自由宣泄

  13. (2)网络亚文化 • 网络亚文化由群体内部扩散到外部,从而建立一定的现实影响力。 • 如“神马”、“高帅富”等流行词汇。

  14. (3)影响过程: 文化堕距理论

  15. 研究主题 • 虚拟社团的现实影响力 • 研究内容: • 网络社团对于社会互动的影响 • 虚拟社团的兴起对于建设民主社会的意义 • 虚拟社团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16. 研究假设 • 网络中的社会关系会代替或减弱现实中的社会关系 • 网络社团的兴起会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 • 网络社团的发展趋势是最终走向现实社团

  17. 研究设计 • 根据课题方案的要求,并针对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考虑到现实条件的制约,本课题主要以网民(分校内和校外人员)为调查对象,资料收集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法为辅。

  18. 1.调查地点及对象的选择 鉴于调查条件的限制,调查地点主要为武汉大学校区内及周边地区,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主要为白领及大学生。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注重访谈和问卷的结合。

  19. 2. 资料收集方法 (1)现有的文献资料。包括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网等多个网站以及图书馆内最新的关于网络社团及网络社会学的文献。收集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机检索、复印及借阅期刊。

  20. (2)“在读大学生调查问卷”资料。样本规模为50名。收集方法为:课题成员依据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挑选被调查者,采取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纸质问卷的填写采用录音等方式保证问卷的真实性。(2)“在读大学生调查问卷”资料。样本规模为50名。收集方法为:课题成员依据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挑选被调查者,采取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纸质问卷的填写采用录音等方式保证问卷的真实性。 • (3) “校外人群调查问卷”资料。样本规模为50人。收集方法为:选取校外合适地点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

  21. (3)个案访谈法。在在读大学生和校外人员中,各选取适当数量的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并在访谈过程中录音、做笔记以避免遗漏重要信息。(3)个案访谈法。在在读大学生和校外人员中,各选取适当数量的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并在访谈过程中录音、做笔记以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22. 3.资料分析方法: • 定性资料分析:分析得到的录音材料与访谈时记的笔记,运用理论解释并分析其后的社会学意义。 • SPSS软件分析法:根据研究方案和设计,对三种调查问卷的结果录入并统计,然后运用SPSS软件分析并归纳数据,并推论结果。

  23. 4.信度与效度 • 为提高信度与效度,本调查采用了多种调查方式并用的方法。但也可能由于水平有限造成选取的测量标准、问卷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得问卷调查过程中信度与效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4. 5.研究伦理 (1)平等 研究者与被调查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者并非“高人一等”,在调查过程中应尊重被调查者的选择、价值观、世界观。 (2)告知同意 不强迫任何人参与研究;被调查者的参与必须是资源的。必须在让被调查者了解他们即将被要求去参与的是什么活动之后再取得他们的同意。

  25. (3)隐私和保密 研究者应该保护被调查者的私人信息和隐私从而避免使受试者的生活因参与调查而受到干扰。 • (4)价值中立 研究者最基本的立场应该是价值中立,从客观、中性的角度去看待整个调查过程,避免加入个人的主观感情避免影响调查结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