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 中外政治思想史 》 课程设计

《 中外政治思想史 》 课程设计. 1 、课程说明:必修课, 4 学分, 12 次课 2 、教学说明:作业考核成绩 3 、教材使用。 4 、教学方式:面授、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 5 、教学进度:详情见开放学院信息栏。 6 、教学反馈:宋晨枫 88078549 转 8817. 一、中外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 、各国思想史的时间界定:中国是指“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西方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经过欧洲中世纪直到 19 世纪以前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美国。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 中外政治思想史 》 课程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外政治思想史》课程设计 • 1、课程说明:必修课,4学分,12次课 • 2、教学说明:作业考核成绩 • 3、教材使用。 • 4、教学方式:面授、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等。 • 5、教学进度:详情见开放学院信息栏。 • 6、教学反馈:宋晨枫 88078549转8817

  2. 一、中外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 1、各国思想史的时间界定:中国是指“先秦至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西方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经过欧洲中世纪直到19世纪以前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以及美国。 • 2、概念:政治思想是指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 3、主要内容: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 1、阶级性和社会性。 • 2、时代性和继承性。 • 3、民族性和交汇性。

  4. 三、中西方两种政治思想体系的比较 • 1、两种体系的思维形态不同:中国是务实性,西方是逻辑思辩。 • 2、两种体系的侧重点不同:中国侧重于如何治理国家,西方是侧重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 • 3、两种体系的发展轨迹不同:中国是“一贯型”的,西方是“演变型”的。

  5. 四、学习方法 • 1、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 2、阶级的分析方法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相结合; • 3、注意阻止两种教条:“马教条”和“洋教条”;

  6. 五、学习的意义 • 1、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外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外政治思想家对各自年代提出问题的政治思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质; • 2、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西方政治文化,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 3、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马克思理论水平、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

  7. 六、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产生、发展和特征 • 1、产生:城邦制度的形成:对阶层的划分、对权利的分配、政治实体的形式、公民的广泛参政等。 • 2、发展:“荷马时代”及其《荷马史诗》、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 • 3、特点: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 4、古罗马时期。城邦时代民主已破灭,个人主义代替了整体主义;代表人物:斯多葛、西赛罗。

  8. 七、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哲学王思想 • 1、理想国:通过乌托邦、社会分工原则、等级划分等思想的阐述来论证哲学王统治的合理性。 • 2、哲学王治国的思想:分工思想导致哲学王执政、现实城邦政体的不足性等。 • 3、政体思想:贤人政体是唯一的、正确的、正义的政体。

  9. 八、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思想和政体理论 • 1、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研究对象是城邦;研究内容是理论、原因、标准;目标是实现城邦的善;研究方法是历史和经验的研究方法。 • 2、城邦思想的总结者。 原因:他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 目的:城邦的善; 本质:只有“享有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才是城邦 • 3、政体理论。 划分标准:按照人数多少,分为正宗政体(三种)和变态政体(三种); 政体变革的原因和防止方法:经济结构和派别力量;

  10. 九、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 • 1、代表人物:芝诺,流行于罗马帝国。 • 2、思想核心:核心是伦理哲学,但政治哲学是伦理学的附属物; • 3、自然法思想: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应受宇宙之中的普遍法则支配,即自然法;整个人类是以自然法为纽带的共同体,服从普遍的自然法就是对人的最高要求。 • 4、平等思想:受共同一个自然法支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包括奴隶、外邦人或野蛮人)。

  11. 十、西赛罗共和国思想和自然法观念 • 1、共和国思想:即“国家是人民的事业”;推崇混合政体;平衡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 • 2、自然法观念:为共和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自然法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

  12. 十一、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 1、神学思想:宣扬人的“原罪”,“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 • 2、双城理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国家和教会之间的关系(世俗国家是上帝为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教会地位高于国家)

  13. 第二章 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 • 第一节 西欧社会状况于政治思想特征 • 第二节 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 第三节 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思想

  14. 一、西欧社会状况和政治特征 • 1、封建社会时期:5世纪到15世纪,政治思想从自然政治观发展到神学政治观。 • 2、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现状:人的等级身份和公开的不平等(采邑制) • 3、新的因素:人身依附关系、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 4、政治思想的特征: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15. 二、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 1、信仰和理性:他承认理性,但仍把信仰的地位置于是最高,认为理性最终还是要服从信仰的。 • 2、教会与国家:他承认国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只是利用这一论据来为教会存在的合理性来服务的。 • 3、国家理论:表现在国家的起源上和目的上,国家产生源于社会分工的,目的是谋取社会共同的幸福;他宣扬私人占有制;国家作用、政体理论等。 • 4、法的性质和分类:法的本质是“受理性节制”的意志;目的是促进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福利;法的特征在于意志所具有的强制性;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类; • 5、人法和神法的关系:人法受神法的指导

  16. 马西略对神权统治的否定 • 1、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代表作是《和平的保卫者》。 • 2、国家和教会:他认为国家产生来源于家庭和村落的自然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良善的生活”;他承认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 3、和平实现的途径是分工互助,在阶级划分上否认了僧侣集团的神圣性及其统治权力; • 4、他认为和平的保卫者是官吏等级,即政府权力,但这个权力是有限度的; • 5、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哲学上的双重真理观; • 6、制止教皇干预国家政治就是取消教皇专制和等级教阶制度 • 7、神法和人法的关系 • 8、人民权力思想的提出

  17. 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 1、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 • 2、代表著作:《神曲》和《论世界帝国》(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 3、政治思想核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虽也把生活氛围两类(尘世和精神),但不太崇尚精神生活,注重现世幸福生活,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 • 4、君民利益一致理论 • 5、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但丁坚持教权和王权分工的理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