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14 Vues
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座談會 與談人:何彩滿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香港高等教育發展與台灣之比較. 報告結構. 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沿革 香港教育體制與資源分配結構 香港高等教育的未來 — 亞太的教育樞紐 國際化與國際化的弔詭 香港的大學、研究所與台灣的比較. 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沿革. 英政府的教育政策:一個殖民區域只有一所大學 1911 年成立第一所大學 — 香港大學 1963 年成立 — 新亞、崇基與聯合三所專上學院組合成香港中文大學 1980 年代末期的兩個政策,使高等教育起了根本的變化 1988 報讀大學課程,需修畢兩年制的中六會考課程
E N D
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座談會 與談人:何彩滿 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香港高等教育發展與台灣之比較
報告結構 • 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沿革 • 香港教育體制與資源分配結構 • 香港高等教育的未來—亞太的教育樞紐 • 國際化與國際化的弔詭 • 香港的大學、研究所與台灣的比較
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沿革 • 英政府的教育政策:一個殖民區域只有一所大學 • 1911年成立第一所大學—香港大學 • 1963年成立—新亞、崇基與聯合三所專上學院組合成香港中文大學 • 1980年代末期的兩個政策,使高等教育起了根本的變化 • 1988 報讀大學課程,需修畢兩年制的中六會考課程 • 1989 政府要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擴大第一年學士課程的學額從7000個擴展到1995年的15000個。
香港教育體制與資源分配結構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 大學 香港科技 大學 香港城市 大學 香港嶺南 大學 香港教育 學院 香港浸會 大學 香港理工 大學
1965成立 主席由政府委任 教資會的組成:目前有24名成員包含主席 配對經費 Match-fund 教資會的角色:是八所大學與政府之間的橋樑 撥款方式: 教學(68%)、研究(20%)、表現與角色(10%)、專業活動(2%) 教資會的職能:主要的撥款機制 另一職能:對香港人力資源提意見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UGC) 教資會 UGC
香港高等教育的未來—亞太的教育樞紐 • 香港未來六大產業之一:教育服務業 • 學生需求:亞洲經濟體的比較 • 本地需求:香港的未來—知識型經濟,需要有更多的大專人才 • 大陸與世界各地 • 因應教育樞紐的角色 • 擴大私立學校的設置 •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重點 ,鼓勵香港八所大學前往珠三角設分校 反對意見
國際化與國際化的弔詭 • 香港教資會撥款的八所大學,就有三所進入世界排名前五十大(港大、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 外籍師資的比例 • 外籍學生的比例 • 國際化的弔詭
香港的大學、研究所與台灣的比較 • 大學入學制 • 會考 • 副學士 • 學費 • 研究所(post graduate) • Research- post graduate: full time & part time • Taught Master • 修課、學費與獎學金 • 學位取得:口試成員的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