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台灣股市新局與挑戰

台灣股市新局與挑戰. 林 蒼 祥 台灣財務工程學會 理事長 淡江大學財金所教授兼兩岸金融中心主任 台灣大學醫管所、台北大學國際金融所兼任教授 美國 Boston 大學財金博士、台大物理系. 圖一 : 海外投資成為新選擇. 圖二 : 台股之外資持股與交易比重. 兩岸金融新局. 移除兩岸資金管制的規定 金融 MOU: 2009.11.16 簽署, 2010.1.16 生效 開放 QDII 來台投資證券市場。 證劵及金融業可赴大陸投資、設立營業據點。 2009 年 3 月底, 13 家證券商(占 30% ,台灣綜合證券商有 43 家),設立 24 個辦事處。

jethr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台灣股市新局與挑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股市新局與挑戰 林 蒼 祥 台灣財務工程學會 理事長 淡江大學財金所教授兼兩岸金融中心主任 台灣大學醫管所、台北大學國際金融所兼任教授 美國Boston大學財金博士、台大物理系

  2. 圖一:海外投資成為新選擇

  3. 圖二:台股之外資持股與交易比重

  4. 兩岸金融新局 • 移除兩岸資金管制的規定 • 金融MOU:2009.11.16簽署,2010.1.16生效 • 開放QDII來台投資證券市場。 • 證劵及金融業可赴大陸投資、設立營業據點。 • 2009年3月底,13家證券商(占30%,台灣綜合證券商有43家),設立24個辦事處。 • ETF市場交流 • 共同合作編製兩岸指數 • ETFs相互掛牌: 2009年8月底, 2檔香港ETFs(恆中國,恆香港) 與1檔連結式ETF(寶滬深)於台灣上市 • ECFA • 早期收穫名單:准入、減免關稅 • 規範兩岸之間經濟合作活動之基本協議,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

  5. IPO成果 • 開放台商回台上市、擴大外國企業來台上市 • IPO 51家輔導 (2008.8~2010.2.10),家審查中 -- 2/3以上主要營運地在大陸 -- 近半數為科技業 -- 7家為台商以外之外國企業 2) TDR 2009年10TDRs上市,2010年2TDRs +上市

  6. 銅鑼已響,但政府沒準備好(1) • 中國全體QDII基金 • 家數: 13 • 總資產規模:109.4億美元 • 對QDII開小門。 • 核准3家QDII,全體QDII投資台股上限5億美元,等於QDII資金規模4.6% 。未簽MOU之海外股市,中國大陸准QDII3%規模資金買債劵。 • 香港准QDII 50%規模資產買港股。 • 對陸資持股開小門,簽署MOU對爭取QDII來台幾乎無作用。

  7. 銅鑼已響,但政府沒準備好(2) • MOU簽署後2個月彷彿空轉: • 禁止QDII投資股票原公告78檔,稍後新聞局承認5家擺烏龍,將聯強、中環等5家早已撤銷廣電特許執照之上市公司。 • 宏碁、英業達、遠東百貨等12檔赫然在73家禁投之列,市場無法認同。

  8. 對陸資持股開小門:投資限制

  9. 中國內地金融業迅速崛起,香港有「邊緣化」強烈危機感中國內地金融業迅速崛起,香港有「邊緣化」強烈危機感 • 港府金融管理局在北京開放QDII投資港股前一年(2006) 主動連續出擊,總裁任志剛為瞭解QDII政策的細節,4月先到北京。 6月再率香港金融代表團拜會人民銀行行長、銀監會,為申請QDII業務澄清疑問。同時在北京研討會說:「香港發展策略有必要與時俱進,居安思危亦有必要。否則,在內地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和市場全球化的趨勢下,香港地位可能被邊緣化!」 • QDII熱也增加了香港吸引國際資金借道進入大陸的籌碼,使香港於2009年登上全球籌資王寶座,可說實至名歸。

  10. 開放第二個項目”兩岸三項金融業別業務往來辦法”仍只開小門開放第二個項目”兩岸三項金融業別業務往來辦法”仍只開小門 • MOU生效後五周,才陸續通過兩岸銀行、保險及證劵期貨等三項業務往來辦 • 禁止陸銀參股台資銀行、設子行,僅開放陸銀登台設辦事處,條件嚴苛,僅五家陸銀符合。 • 開放保險及證劵期貨業參股,條件開窄門,分別只有二家陸資保險公司及一家證劵商資格符合。

  11. 開小門之作法,市場均說:No! • 台商票選2009年十大經貿事件第一名:兩岸金融MOU簽署。 • 金融MOU生效後,第一件開放業務”QDII來台”,及第二件”兩岸三項金融業別業務往來辦法”,均對中國大陸開小門之作法,不符市場期待,背離民意。 • 市場對行政院費時審查之業務往來辦法失望,金融指數期貨在三項辦法兩批出爐之次日分別重挫3.2%與0.44%。

  12. 中國大陸主宰談判,因台灣要市場:航運vs.證劵中國大陸主宰談判,因台灣要市場:航運vs.證劵 • 台灣7家銀行之中國大陸辦事處可升格分行,但承作人民幣時間不易縮短。 • 直飛航班為每周270班(原108航班,雙方各飛135班),但上海只28航班,小增7班;無第五航權,不能從台灣接轉中國大陸,也不可自中國大陸轉飛歐美亞,只能載人或載貨擇一;貨運包機只限上海、廣州,託運貨物限收鄰近城鎮– 機票既貴又不方便 (金廈台一條龍NT6000,直航NT1.2萬)。

  13. 阿Q心態會延宕台灣金融業登陸時機 • QDII來台、往來業務三個辦法開小門之作法,造成台灣股市和平紅利蒸發,以嚴格條件處理陸資銀行與證劵公司來台,凸顯政府不了解順勢而為,將會延宕台灣金融業跨岸時機。 • 兩岸談判制空權操於中國大陸。兩岸直航談判,每週直飛班機數、降落城市,中國大陸完全掌握談判進度與決定給什麼,金融服務業與航空業一樣,要能獲利在於創造出規模經濟。

  14. 大幅開放證劵與期貨業投資大陸上限,使可達成全資全照大幅開放證劵與期貨業投資大陸上限,使可達成全資全照 • 目前限制:實收資本額40%。扣除海內外總投資,額度幾乎已用磬。 • 先開放至淨值60%,不應低於生產事業。未來隨生產事業鬆綁,同步等幅開放。 • 目前准資金之額度距全資全照還很遠。例如,大陸投信公司,最小投資為人民幣3億元。

  15. 對陸資開放之門宜開更大一點 • 開放外商銀行來台超過半甲子,外資金融服務業者也無法蠶食鯨吞。至今全體外商銀行業務只佔台灣市場之5%。 • 自1991年開放外國劵商來台,經紀業務占16%~20% (QFII政策限制本國劵商不能承做海外單)。 • 政府要相信金融與證劵業者之競爭能力,要信任金管會及央行可做好對陸資業者來台之監理,對陸資開放之門宜開更大一點,了解智者以小事大之談判原則。

  16. 謝謝您,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