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情障種子教師工作坊 ( 實作與討論 )

情障種子教師工作坊 ( 實作與討論 ). 高雄長庚復健科 職能治療師 葉香君. Me. 學歷 : 國立成功大學 職能治療系 現任 : 高雄長庚復健科 職能治療師 高雄長庚醫療輔具資源中心 職能治療師 高雄縣特教資源中心輔具評估專業團隊 高雄縣特教資源中心兼任職能治療師 高雄縣仁武特殊教育學校 兼任職能治療師 高雄縣學校系統巡迴服務 兼任職能治療師.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 ICF. Heath condition.

joel-fost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情障種子教師工作坊 ( 實作與討論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情障種子教師工作坊(實作與討論) 高雄長庚復健科 職能治療師 葉香君

  2. Me •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 職能治療系 • 現任: 高雄長庚復健科 職能治療師 高雄長庚醫療輔具資源中心 職能治療師 高雄縣特教資源中心輔具評估專業團隊 高雄縣特教資源中心兼任職能治療師 高雄縣仁武特殊教育學校 兼任職能治療師 高雄縣學校系統巡迴服務 兼任職能治療師

  3.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 Heath condition Body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 Personal WHO,2001

  4. 「事出有因」 「防範未然」

  5. 成因處理策略 • 恐懼的情緒 • 攻擊行為 • 破壞行為 • 廣泛性發展疾患兒童 • 情緒行為 _生氣和攻擊行為 • 壓力處理 • 挫折與心情波動、憂鬱 • 感覺問題

  6. 關於認知神經科學 認知神經科學( cognitive neuroscience )是跨學科的研究,繼承了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及概念,研究的議題著重在大腦做為一個訊息處理(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的系統,它如何登錄( encode )個體內在及外部環境的訊息?這些訊息又如何形成表徵( representation )並儲存於大腦,然後被提取、處理進而對外界輸出訊息?議題涵蓋了不同管道的感覺與知覺歷程、這些訊息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它所形成的記憶,還有由這些記憶所產生的動作和語言,另外還探討注意力資源在進行這些認知歷程時的調配和作用角色。

  7. 非廣泛性發展疾患兒童 恐懼的情緒攻擊行為破壞行為

  8. 情緒行為之介入_恐懼的情緒 問題描述 • 恐懼是正常且健康的,但當恐懼變成不合理、脫離現實且不會隨時間而改變則表示恐懼明顯存在,影響學習成長 • 例如:可能因為害怕蛇、蜘蛛、細菌等,而不敢出門 問題根源 • 恐懼來自很多原因, • 最普遍的原因是無法將現實和想像分開。 • 電視媒體,卡通節目有時也會有相當暴力的畫面。 • 恐懼也會經由模仿而來,家人、老師、玩伴常一個不小心就將恐懼帶給孩子,例如:老師或父母害怕風暴、那孩子也會跟者害怕風暴。

  9. 情緒行為之介入_恐懼的情緒 恐懼的外顯行為 • 可以用來測出問題發生的嚴重程度: • 過度以言語表達恐懼,影響孩子每天的行為表現。 • 用一些行為試圖減少恐懼(例如:不斷的洗手)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 • 因為害怕某些事物而在公共場合哭鬧、大叫、逃跑。

  10. 恐懼的情緒_處理策略 1. 和孩子談害怕,承認孩子的恐懼,不要嘲笑或忽視它,提供正確的知識幫助孩子認清事實,和孩子溝通。 2. 避免利用孩子的恐懼使他順從 3. 用角色扮演,讓孩子表達恐懼 4. 用閱讀來解決恐懼

  11. 恐懼的情緒_處理策略 5. 不要強迫孩子面對恐懼 6. 找出最適當的方法 • 讓孩子找出解決恐懼的所有方法,並把有效的方法列出來,鼓勵他找到解決問題最好的途徑 7. 用事實解釋恐懼 • 用實際的東西給孩子看,孩子比較容易理解。 • 例如:如果孩子害怕細菌,可以讓他畫出他認為細菌的樣子,然後收集一些含有細菌的樣本,放在顯微鏡下讓孩子觀察,告訴他其實他所想像的細菌並不存在。

  12. 情緒行為之介入_攻擊行為 • 成因: • 複雜的事,而沒有能力可以解決,因為能力、知識的不足,易使孩子產生攻擊性的行為 。 • 語言表達能力的不足,所以孩子會將行動當作表達的方式之一 • 情緒的表達,通常這樣的攻擊性行為不會持續很久

  13. 攻擊行為_處理策略 • 溝通椅:鼓勵孩子自我解決問題,可以準備2張椅子,讓他們面對面坐好,且距離要夠遠,讓雙手碰不到對方,鼓勵他們討論爭吵的原因(如果有需要,可以提示他們、從旁協助)和自行找出解決的方法 • 了解孩子的感受: • 辨識孩子生氣、挫敗、嫉妒或其他情緒的表達方式或不恰當的表達方式。 • 當孩子生氣,不代表他有這樣的感受是不對的,應該讓孩子知道不對的地方在行為不是感受。讓孩子了解這樣的感受是正常的,慢慢的,孩子就會學著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14. 攻擊行為_處理策略 • 在日常生活中給予適當的行為模型: • 用打或罵來制止孩子的行為,模仿這種不適當的行為而將之運用在其他孩子的身上。 • 學習面對生氣和挫敗時的變通方法 • 處罰,或許可以降低或暫時解除攻擊性行為,但是無法提供具有正面性替代的方法來解決, • 在問題學生的面前,獎勵有好行為的孩子

  15. 情緒行為之介入_破壞行為 • 原因 • 沒有去學習如何使用玩具(物品),或尊重其他物品的重要性。 • 嫉妒持有玩具的人, • 認為這是沒關係的。 • 把破壞行為用作獲得老師注意的方法 • 當孩子在特別的活動中感到疲倦或挫折時,他們仍然會變得具有破壞性。 • 情緒的表達有問題,因此當周圍的人不了解其需要

  16. 破壞行為_處理策略 • 使用線索 防止破壞(預先提示) • 口頭上提醒孩子適當的行為,以協助他們將重心放在所被期待的行動上 • 如:閱讀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應該做什麼事? • 持續追蹤非破壞性行為 (增強正向行為) • 追蹤孩子的正向行為,而非破壞性行為可視為是一種減少重要問題行為的方法。

  17. 破壞行為_處理策略 • 教導選擇的替代反應來控制行為 • 若是因為以破壞行為反應挫折或者憤怒行為因果關係之建立:學習這些反應會引起問題, 但情感和替代選擇的回應是可被接受的。 • 提供代替活動以控制破壞性行為 • 過度玩耍 • 一整天提供充分機會去從事較劇烈的活動 • 這行為本身不是問題,但仍需予以讓個案對該行為負責 • 例,破壞學校公物

  18. 情緒行為之介入_拒絕行為 • 定義:反抗與拒絕行為應可定義為拒絕遵從他人的要求與幫助, • 言語上的表現,如:“不要,我不做”或“現在我才不做” • 肢體行動上的表現,如:推開給予的東西或不發一語的盯著。

  19. 拒絕行為_處理策略 • 根據孩童的注意程度下達命令 • 在將注意力放在你身上時下達指令或引導注意力至指示的物體上。 • 避免突然打斷兒童的活動 • 打斷正在進行的活動是造成拒絕行為的原因之一,嘗試給適當時間完成工作,或是先預告。

  20. 拒絕行為_處理策略 • 給予選擇 • 給予兒童活動的選擇,即使是選擇有限時。允許兒童擁有一天數次自由活動的機會。 • 下達指令要清楚簡單 • 下達指令的同時切忌養成重覆數次的習慣,並在指令中間隔適當的時間(如:10秒鐘),

  21. 拒絕行為_處理策略 • 避免力量相對抗 • 藉著言語的勸導(如:非強制性的懲戒技巧)而非以命令方式加速兒童的服從。 • 試著忽視兒童的拒絕行為, • 必要時轉移指導者對個案行為的注意力 • 轉移個案對環境的注意力。 • 讚許合作行為 (區別性增強) • 當兒童遵守指令時要讚許他們,而非在他們不遵守時替他們找藉口、軟言哄騙或命令他們。 • 建立誘導守規矩的環境,如:幫忙教室內工作。

  22. 廣泛性發展疾患兒童 情緒行為_生氣和攻擊行為 壓力處理 挫折與心情波動、憂鬱 感覺問題

  23. 情緒行為生氣和攻擊行為

  24. 情緒行為生氣和攻擊行為 介入要點 直接介入 處理當下行為 • 發脾氣、憤怒和失去控制的週期 • 焦躁不安的階段 • 憤怒階段 • 穩定化(恢復階段) 建立自身情緒控制與處理能力 • 自我規範 • 同理心 • 衝突管理 • 方法:直接教學、社會性故事、表演課程、充電卡策略

  25. 處理當下行為情緒行為上的支持 • 焦躁不安的階段 • 冷淡反應、接近控制、訊號介入、行事支持、重新改變方向、安全堡壘、承認學生困難、只走路不說話、自我平靜 • 憤怒階段 • 帶至安全堡壘 • 穩定化(恢復階段)

  26. 焦躁不安的階段 • 冷淡反應 以另一非處罰事件替代 • 接近控制 自然走近、靠近個案,不中斷手邊工作 • 訊號介入   冷淡反應前,以非語言訊號讓個案瞭解老師已經知覺 了(例如輕敲桌子) 使用座位上可以去除壓力的物品,擠壓壓力球 • 行事支持 使用視覺性行事曆,提供安全感,以此溝通與預告,防止焦慮 • 重新改變方向 幫學生專注於某事件,進一步可和老師將導致焦躁不安的情境以連環圖畫下

  27. 焦躁不安的階段 • 安全堡壘 校園某一角,學生可在該處閃避壓力 正向環境,房間結構更甚於地理位置 是隔離或是逃避教室學習的地方,可以帶班上 作業至安全堡壘,在短暫休息後,完成作業 可常使用,如一天之始用來預習一天活動流程 • 承認學生困難 給予口語支持,簡要表示瞭解,應幫助他完成 • 只走路不說話 散步時個案可以說任何想說的話,無須爭論 • 自我平靜 放鬆身體

  28. 焦躁不安期介入原則 緩慢的,時間短,不教個案瞭解他們的挫折,或提供處理的方法

  29. 憤怒階段 • 帶至安全堡壘 • 成人態度—安靜、平靜和自信 • 少就是多 *不要認為個案憤怒行為就是攻擊老師或是治療師 • 恢復階段 • 結束後,部份兒童會很懊悔、不完全記得等 • 尚未準備學習,成人協助開始準備學習 • 由高度動機的活動開始 • 不應到憤怒行為,以個案可接受的方式介入,以免掉入憤怒週期(此時會以更快的速度進入憤怒階段)

  30. 建立自身情緒控制與處理能力 • 直接教學 • 社會性故事 • 表演課程 • 充電卡策略

  31. 情緒行為生氣和攻擊行為 介入要點 間接 介入 分析原因,做適當調整與建議 原則,預防勝於治療 • 物理環境的調整 • 生理因素 • 作息、教材或活動的調整

  32. 一、物理環境的調整 物理環境的調整是我們第一個需要考慮的部分

  33. 二、 生理因素

  34. 三、作息、教材或活動的調整

  35. 壓力處理

  36. 壓力處理介入要點 • 壓力焦慮、恐懼(能力不相稱)、逃避行為 • 穩定化 當下情緒 • 建立應對壓力之行為處理策略

  37. 穩定化 • 短期介入 • 若個案在短時間內經驗數次的改變與失望,則易使情緒不穩當下改變,改變環境(包含之前提過的策略) • 長期介入 • 軟硬體環境調整(包括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38. 穩定化五步驟 • 從數個來源收集學生資料來評估學生的情緒狀態(連續性) • 決定在環境中存在的壓力源 • 藉由調整要求學生不喜歡或困難的學習活動,暫時刪除強調教導新技巧來降低壓力源。(multiple level concurrently)在愈容易受傷的情緒狀態下,壓力源要緩和是相對更重要的 當降低壓力源後,同時間提供更多的機會給個案從事高度興趣的活動或是強調他優能力的活動也是重要的。

  39. 穩定化五步驟 4. 讓環境更可以預知未來的行事和增加使用安全堡壘 5. 平衡壓力源和學習 情緒穩定後,逐漸增加正常的要求 成功關鍵在於,繼續不斷的監控學生的情緒狀況和維持支持 當要求增加,小心分派作業必須取決於個體是具有技巧完成加量的學習,如果不是,必須發展教導該技巧的計畫。 此階段的教學,仍需小心翼翼,但他本身不是壓力源。

  40. 建立應對壓力之行為處理策略

  41. 舉例 1.萱萱拒學記 2.跳針了 *適當的壓力 有助於成長與學習 壓力配合獎勵 *藉調節壓力,成為治療介入的利器 與壓力共舞

  42. 挫折與心情波動、憂鬱

  43. 挫折與心情波動、憂鬱介入要點 • 同理與支持 • 給予時間 • 協助釐清問題 • 提供問題解決方法,協助成功 • 建立求救機制 • 建立自我調控機制 • 在需要保護的場合提供愛與保護

  44. 放鬆訓練 • 深呼吸三次 • 向上伸直手臂過頭,放下,在向上伸直一次 • 兩手摩擦數到三 • 摩擦大腿數到三 • 再深呼吸一次

  45. 感覺問題 自我刺激行為、自傷行為 觸覺防禦

  46. 自我刺激行為介入要點 • 形成因素 • 由於神經發展功能失調以固著行為探索外在環境 • 缺乏適應技巧,無發展出更複雜的行為以因應所處環境刺激 • 環境因素:環境刺激、既定規則的破壞、環境參與度不夠

  47. 自我刺激行為介入要點 • 產生的功能 • 內在調節的行為狀態 • 對環境刺激的不足與過度的適應 • 具有社會功能、學習而來的行為 (Guess &Carr,199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