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likes | 657 Vues
第十二章 学生教育理论. 内容提要: 1 .学生教育对我国传统德育在新形式下的一种扩展,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等基本内容。 2 .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 重点: 学生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 难点: 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 第一节 学生教育概述. 一、学生教育的含义 学生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生教育应包括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教育。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比较狭义的学生教育则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E N D
内容提要: • 1.学生教育对我国传统德育在新形式下的一种扩展,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教育等基本内容。 • 2.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
重点:学生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重点:学生教育的基本内容、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 • 难点: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
第一节 学生教育概述 一、学生教育的含义 • 学生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生教育应包括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教育。其中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比较狭义的学生教育则包括思想品德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狭义的学生教育是仅指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最狭义的学生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对学生教育的传统看法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方面的教育。这种看法的依据是:对学生教育的传统看法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方面的教育。这种看法的依据是: 1.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是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这在教育领域里已达成了某种共识。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有关教育目的表述的政府文件也几乎都包括这几方面。 2.我国对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其内涵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充分和谐发展。其内涵之二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据此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之含义。 3.西方教育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也曾提出过使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理论。
二、学生教育的任务 • 1995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发《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主义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成长为共产主义者”青春期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和心理卫生知识,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意识和性观念。
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开发心理潜能;完善心理调节,培养健全人格;矫治心理障碍。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开发心理潜能;完善心理调节,培养健全人格;矫治心理障碍。 • 职业指导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使学生获得社会各种行业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第二节 学生教育的基本内容 • 一、思想品德教育 • 二、青春期教育 • 三、心理健康教育 • 四、职业指导教育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学德育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三)理想教育 (四)道德教育 (五)劳动教育 (六)社会主义民主与法纪教育
(一)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中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教育。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进行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育。 2.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版图河山、语言文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躯、文化名人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和社会主义新中国伟大成就的教育。 3.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国家观念—尊重国家标志,维护国家尊严、荣誉的教育,进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教育。 4.对学生进行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国防和国家安全及热爱和平,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
(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学生进行中国人民斗争史、革命史、创业史和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前景和报效祖国的教育。 3.对学生进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教育;进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教育。 4.对学生进行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教育。 6.对学生进行维护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关系的教育。
(三)理想教育 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意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理想教育。 3.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树立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理想的教育。 3.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
(四)道德教育 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能力。 3.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教育。 4.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
(四)道德教育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 2.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并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 3.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4.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现代交往礼仪的教育与训练。
(五)劳动教育 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教育。 2.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 3.对学生进行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实践,并从中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五)劳动教育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 2.对学生进行勤劳致富,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教育。 3.对学生进行质量,效益,服务观念的培养教育。 4.对学生进行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
(六)社会主义民主与法纪教育 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的内容是: 1.对学生进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教育。 2.对学生进行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 3.对学生进行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4.对学生进行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的主要内容: 1.对学生进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公民权利与义务教育。 2.对学生进行遵守宪法,尊重人权,维护社会安定的教育。 3.对学生进行知法守法,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教育。 4.对学生进行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二、青春期教育 • 青春期教育是在青少年迈入青春期前后,根据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所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实施青春期教育的主体可以是家庭、社会和学校,而其中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较为系统、全面的青春期教育的最主要承担者。 (一)性、性别和性角色 (二)性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三)各年龄阶段的性教育
(二)性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 性德育,就是培养一个人使之符合社会文化所要求的做一个男人、做一个女人所要遵从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 性智育,就是关于性器官、性发育、性行为、性卫生、性生殖等的知识教育。 • 性体育,乃是旨在使男性、女性在身体上得到最健康的发展的教育和训练。 • 性的美育,就是塑造美的男人、美的女人。
(三)各年龄阶段的性教育 • 1.儿童的性教育 • 2.少年的性教育 • 3.青年的性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它包括心理科学知识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性格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以及其它各种心理指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
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而言,大致有三方面: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而言,大致有三方面: • (1)开发心理潜能。 • (2)完善心理调节,培养健全人格。 • (3)矫治心理障碍。
四、职业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教育是指对未来就业人员,主要是对处于在学校学习阶段的青少年的一项今后就业或职业选择所进行的咨询服务及教育。 对于职业指导教育理解的三个方面共识: 1.中学的职业指导应当渗透于中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毕业时的安置工作。 2.中学指业指导由向一种特定的职业,转向比较广阔的职业领域。 3.职业指导的重点是放在发挥个人的特长方面,还是强调个人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方面,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普通中学职业指导教育内容如下: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普通中学职业指导教育内容如下: 1.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择业观的教育,教育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心将个人的才能无私地奉献给国家建设事业。 2.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全面认识社会的基础上,对一些职业群作进一步的探索,然后择定升学和就业的方向。 3.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发展的潜力,有意识地根据未来工作的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才能。 4.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第三章 学生教育的操作模式与策略 • 一、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 二、青春期教育模式 •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四、职业指导教育模式
一、思想品德教育模式 (一)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 • 该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其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饶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方式,从而使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模式是由理论假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构成 1.理论假设 首先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提出如下假设。 • (1)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 • (2)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其间大体经历了6个阶段,每一阶段道德推理都有所不同。 • (3)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实践操作部分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 • ①道德两难问题 • ②作为教材的道德两难情境的设计 • ③道德两难问题的素材来源 • ④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 ⑤道德中的深入性提问
3.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贡献 • 该模式向世人提供了一种重视理性思维的德育模式,同时还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从基础理论到开发应用的研究模式。此外该模式对提高我国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也具有借鉴的意义。
(二)体谅模式 该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其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些需要是教育的重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1.理论假设 •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重要职责。 •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 (4)教育即学会关心。
2.实践操作部分 • (1)教材具有来自青少年亲身经历的情境性。 • (2)情境的叙述简明扼要,便于学生补充情境的细节。 • (3)所提问题一般只涉及具体做法而不涉及理论思考。 • (4)鼓励青少年进行社会试验的自然倾向。 • (5)教材使用中提供的体谅人的基本动机,是回报性反馈引起的体谅的倾向。 • (6)尽可能让学生自行选择情境。 • (7)《设身处地》中的情境不得用作惩罚性的作业。
3.体谅模式贡献 • 人们对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有许多异议,但对其实践部分的作用却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对我国实践环节薄弱的德育有重要启示。体谅模式提供了一整套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开放性情境教材,不仅有助教师全面认识学生对特定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而且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进行角色扮演。
(三)我国德育的一般模式 1.我国德育工作的理论观点 • 德育过程在其自身运行过程中具有以下的特点: •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意、情、行的过程 •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 • (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国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则: 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现实性相结合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我国德育工作的实践环节 目前我国德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等进行的。 (1)各科教学 (2)班主任工作 (3)通过各种活动来实施德育 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
二、青春期教育模式 • 我国目前青春期教育模式属于一种“渗透模式”,既目前我国关于青春期教育还没有形成一种专业化的系统的青春期教育模式。对青少年学生所进行的青春期教育主要是通过相关学科渗透来进行的。 • 这种渗透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生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青春期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相应的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 1.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课或心理健康教育课。 • 2.在学校各种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卫生内容。 •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 4.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教师。 • 5.通过设计特定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完成某种活动过程中,某些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四、职业指导教育模式 (一)国外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简介 1.职业指导的目标模式 个体中心模式、社会调控模式、个人与劳动力市场相输导的模式 2.职业指导的过程模式 以劳动课为基础的指导过程模式 以就业课程为主体的指导过程模式 寓于教导于教学的发展过程模式 生计指导过程模式 3.职业指导的组织模式
(二)我国职业指导教育的初步探讨 1.关于职业指导者。 2.关于职业指导课的开设 (1)职业指导课的重点 (2)职业指导课内容的安排。 (3)职业指导课的统一要求和灵活性
复习思考: • 1.你怎样认识并理解学生教育内容。 • 2.从当前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找出有代表性的一两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3.怎样认识职业指导的意义。
学用结合: • 阅读以下实例,分析刘福军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历程,并分析知、情、意、行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一个硕士研究生的雪耻行为 1997年初春,湖南省湘西地区召开表彰大会,奖励破获川 湘黔交界沿线重大车匪路霸流氓案的有功人员,当念到刘福军的名字时,没有人上台来领奖。 一个多星期后,四川某学院收到了一封表彰信并2000元人 民币汇票。信上说,你校大学生刘福军同学,在我地“132'’大案破获中,不畏强暴,历经艰险,协助我公安机关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表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品德和优秀风范……请帮助寻找那位随同刘福军的郭姓姑娘。查得的结果是:刘福军,92级硕士班学生,在校表现好,曾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却在毕业前夕擅自离校,去向不明,档案至今存放在教务处。换句话说,其人已经失踪很久了。学校曾多次去信去电该生家中,但杏无音讯。按学校纪律,该生已于1995年6月底被除名。 校研究生办公室主任张永是比刘福军高出几届的师兄。他接通刘福军当年同学黄可凡的电话,找到一个线索:成都市某医院内科医师陶丽对刘福军弃学的事清楚。 陶丽医生二十五六岁,听明白张老师的来意,她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几年前的一段往事……
1994年寒假前夕,福军邀我去他家乡看一看,我早听说湘西风光好,张家界更是旅游名胜,就同意了。我们辗转坐上了到湘西的长途汽车。在湖南岩门至山塘驿的长途客车上,因为山路塌方,原应下午4点半到达的班车晚点了,7点还在途中。在离一个忘了名字的小镇不远的山路上,六七个20岁左右的青年拦车窜了上来。他们包抄到我们后排来,从他们凶悍贼亮的眼光中可以看出,我们在劫难逃了。 歹徒在车上实施了抢劫。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的目的不仅是劫物,还要劫色,他们目光扫描一通后定在我和末排一个漂亮女子身上。 歹徒实施抢劫时,福军几度要起来干预,我死死拽住了他。我低声哆嗦着说,你不为你考虑,难道还不为我考虑吗?福军脸也白了。我知道他陷入极度矛盾中。我们同其他乘客一样,被迫“借”出身上的全部钱。 歹徒说着十分下流的话,伸手来摸我,突然,一只手给福军抓住了,歹徒身子微微一震。 也许是福军的身手和正气将他们镇住了,也许还有更为好欺的对手,他们放过我,把目标定在一名艳丽女子身上。他们用火药枪威胁我们不要管闲事,到前边去坐。福军还在犹豫,我慌忙将他拉到前边去了。
那个艳丽女子被劫匪强暴了,她在我们离开时拼命叫着:“大哥,大哥,救救我!”那声音现在想起来还像刀子一样割着我。那个艳丽女子被劫匪强暴了,她在我们离开时拼命叫着:“大哥,大哥,救救我!”那声音现在想起来还像刀子一样割着我。 回到成都后,一封短信割断了两人的联系。陶医生至今还没有恋爱结婚,她也不知道刘福军的去向。刘福军在短信中说:回家乡已经两个多星期了,但是我吃不香,睡不着,脑海里老是浮现那悲惨的一幕。我的良知仿佛被鞭子抽打着,丝毫不得解脱。我怕再见到你了,因为那更会使我想起那场噩梦。请你忘了我。我打算浪迹天涯,我要想法洗雪或忘记我的痛苦和耻辱。 初夏的一个晚上,电话铃响了,张永听到一个陌生女子的声音,一口带湖南味的普通话。张永问是谁,对方回答叫郭敏。 郭敏就是湘西公安部门寻找的那个与刘福军同行的见义勇为的少女。郭敏在电话里说1994年正月,我二姐在长途汽车上被歹徒强暴了。
一个月后,刘福军找到我家,向我二姐谢罪,却被我父兄以及二姐打了一顿,头破血流。当我得知,刘不是二姐那背信弃义的男朋友,他只是车上“见死不救”的人,我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在山塘驿站找到了刘福军,向他赔礼道歉。当得知刘福军的计划后,我就决定跟在他身旁,不找到害我二姐的罪犯不回头我们经过了多少地方,乘了多少次长途汽车,走访了多少孝 镇,算也算不清楚了。被当地人称为“小黑哥”的刘福军名扬湘川公路,人们都以为小黑哥是便衣警察。我们协助公安破了好几起案件。 刘福军的目标始终是在劫车侮辱我二姐的那伙罪犯身上,但]那些狡猾凶残的罪犯,总是流窜作案,行踪不定。刘福军听得分明他们是洪江一带口音,所以始终坚信狗东西们离不开老战“132'’大案是他们在洪江作下的,他们劫班车并杀死一个、杀伤了3个起身反抗的乘客,当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刘福军断定尽他们所为。冒着生命危险,我们配合公安同志抓到了他们。那为首的歹徒叫魏疤子,就是害我二姐的罪首。 鉴于刘福军的英雄事迹,四川某学院决定撤销原来作出的除名通知,并破例让他补交论文和答辩。 阿文:(一个硕士研究生的雪耻行为),(北京晚报),1997年10月30日。
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最近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陶行知》中有这么一段情节: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陶行知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外,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 “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厂说完,就走出了学校。 张祚百:(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安徽日报),2001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