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实验心理学实验课件

实验心理学实验课件. 实验一、暗适应. 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适应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例如,人眼在暗适应的条件下,阈值会受适应时间的长短而作有规律的变化。在开始暗适应的五分钟内,刺激阈值下降得快,即视觉敏感性提高得很快,在过了 20 分钟以后,刺激阈值就不再下降,其曲线接近渐近线。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暗适应曲线的测定来证实阈值是随外界条件而变化的。. 暗适应仪一台(没有暗适应仪时也可用视野计来替代),停钟一台,热电偶或亮度计一台,计录纸。. 实验程序. 1 、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暗适应曲线。在实验中采用一组固定的物理刺激的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实验心理学实验课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心理学实验课件

  2. 实验一、暗适应 • 阈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适应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例如,人眼在暗适应的条件下,阈值会受适应时间的长短而作有规律的变化。在开始暗适应的五分钟内,刺激阈值下降得快,即视觉敏感性提高得很快,在过了20分钟以后,刺激阈值就不再下降,其曲线接近渐近线。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暗适应曲线的测定来证实阈值是随外界条件而变化的。

  3. 暗适应仪一台(没有暗适应仪时也可用视野计来替代),停钟一台,热电偶或亮度计一台,计录纸。暗适应仪一台(没有暗适应仪时也可用视野计来替代),停钟一台,热电偶或亮度计一台,计录纸。

  4. 实验程序 • 1、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暗适应曲线。在实验中采用一组固定的物理刺激的 • 值,其数量为5至7个,这些固定的物理刺激值必须围绕着阈值的周围。 • 2、用随机方法在不同的暗适应内,呈现这些刺激,并计算每个物理刺激的检测频次,如果一个刺激值确能产生50%为“有”的反应。那么这个刺激便是该情景条件下的阈值。 • 3、实验中选择在暗适应之后的0.5分、4分、9分、14分、19分、26分、31分、39分、51分、61分为测试点,在这些测试点上用上述经选择的物理刺激值作为刺激,以观察试能否在50%的情况下作出“有”的应。 • 4、被试在实验中要用边缘视觉来检测刺激,中央凹要注视前方一小红灯,以此确保暗适应过程中主要是视系统中的棒体细胞在起作用.

  5. 实验结果 • 1、每次实验结果用热电偶测定物理刺激(光)的能量值,或用亮度计测定光的亮度值。 • 2、 将光的能量值或亮度值换算成相对敏感性单位。 • 3、将相对敏感性单位换算成相对敏感性单位的对数值。 • 4、列表说明,暗适应时间,相对敏感性单位(即视觉绝对阈限的倒数),相对敏感性单位的对数值三者之间的相应。 • 5、画出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敏

  6. 讨论 • 1、试分析通过实验所获得的一条阈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特征。 • 2、暗适应曲线有没有个体差异? • 3、实验技术上如何保证是棒体细胞在感受光的刺激? • 4、进一步用不同颜色光做暗适应曲线的实验将取得什么效果? • 5、暗适应曲线有何实践意义?

  7. 实验二、皮肤两点阈 •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身体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背、大、小腿部分两点阈最大。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

  8. 实验材料 • 游标卡尺(带有两脚规与毫米刻度的尺)式的触觉计,遮眼罩,记录纸。

  9. 实验程序 •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与前臂背面为测量区,前臂分为两区,自手背至肘的三个区域依次为A、B与C区。测量前,盖上蓝印,刺激在印内进行。 • 2、在实验之前,主试先发出指导语:“注意,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说“二”,感觉为一点时就说:“一”,如果不能确定是一点或两点时就说“不知道”。主试对第一种回答记为“+”,第二种回答记作“-”,第三种怀疑的回答记作“?”。主试不管被试作何种回答,都要按原定计划将一个系列实验做完。然后再重复这一系列实验,以取得确定的判断。 • 3、使用游标卡尺时,必须垂直地降落,并使两个尖点同时重力均匀地接触皮肤,接触时不超过两秒钟。主试先进事迹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然后再在被试者的非测验区练习几次。 • 4、正式实验时采用常定刺激法测定肤觉两点阈。实验序列的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际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至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步变化为一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表排列顺序。 • 5、让被试每做完100次试验休息5分钟。根据已有实验报导,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两点后象(即尽管只有一点),或距离很近的两点刺激,被试也感到有两点的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给予被试以充分的休息,使他恢复两点的标准。为了验证这种现象是否存在,主试可以每隔数十次,可插进一次一点刺激,以证实两点后象。 • 1、进一步选定被试的面颊与前额为测量区,按上述程序进行试验。 • 2、再选定被试腹部、肩部、大腿等被掩盖处为测量区,进行试验的程序同上。

  10. 实验结果 • 1、分别求出同一部位各测量区的两点阈值,并对各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 2、分别求出不同部位各测量区的两点阈值,并对各部均数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 • 3、求出同一系列实验的不同次数中,两点阈值的变动情况。

  11. 实验讨论 • 1、人身体的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有何差异? • 2、练习因素对肤觉两点阈的变化有何影响? • 3、为什么人身上肤觉感受性在不同部位有很大差别? • 4、肤觉两点阈的测定对临床疾病诊断与针刺镇痛的研究有什么实用价值?

  12. 实验三、深度知觉 • 在外界对象离眼一定距离时,人眼能感受到的深度知觉是受刺激的差异程度影响的。双眼视差,即网膜上造成的差异是深度知觉的明显的线索。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双眼与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学习使用霍尔-托尔曼深度仪测量深度知觉阈值。

  13. 仪器与材料 • 霍尔-托尔曼深度仪,电源接线板,可移动转椅,单眼罩,记录纸。

  14. 程序 • 1、教会被试学习使用霍尔-托尔曼深度仪。被试坐在仪器面前,通过观察孔进行观察,以仪器内部两根立柱中一根为标准刺激,距离被试两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定为变异刺激。首先由主试调整至一定的位置,然后由被试根据观察自由调整,直至他认为两根立柱离眼的距离相等时为止。采用调整法试验时都要记下两根立柱的实际距离,即常误。 • 2、在正式实验时,先用双眼观视。在这一系列实验中采用20次试验,其中10次是比较刺激在前,由近向远调整;有10次是比较刺激在后,由远向近调整。顺序及距离都是随机安排的,然后求出每次的平均结果。 • 3、按照上述相同程序,再用单眼(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地各进行20次试验,同样求出平均结果。 • 4、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15. 结果 • 1、深度知觉阈限是用双眼视角差来表示的。A为双眼间的距离,F为相应于对象支柱(左面的),F1为右面的支柱。R为双眼轴垂直相交的至F的距离。 • 视角差公式为=[A/R-(A/R-O)] • 2、计算实例: • 设:目间距A为65毫米;R为6米;O(二个刺激立柱的距离差别为20毫米),求视角差? • 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 =(65/6000-65/6000-20)*206265 • 3、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分别算出双眼、单眼(左)、单眼(右)各自的深度知觉阈值。 • 4、列表说明双眼与单眼(左与右)深度知觉阈值限的差异,并进行差异显著性的考验。

  16. 讨论 • 1、双眼与单眼在分辨远近深度知觉中有无显著差异,其原因何在? • 2、深度知觉阈值的个体差异是否明显? • 3、双眼视角差是否有极限值,超过此值时深度知觉是否也会受到影响? • 4、研究深度知觉有什么理论与实践意义?

  17. 实验四、似动现象 • 不同空间位置上,二个连续、相继呈现的刺激之间的显似运动称为似动现象。这一现象又称为动景运动。影响似动效果的三个变量为刺激强度,刺激相继呈现的时间间隔,刺激间的空间距离。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似动现象的研究方法,掌握似动现象的基本规律,分析影响似动现象产生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18. 仪器与材料 • EP502型似动现象呈现器,稳压电源、时间控制器、信号发生器、记录用纸。

  19. 程序 • 1、按要求接好实验仪器电路: • 稳压电源 信号发生器 信号呈现箱 时间测量仪; • 2、被试在暗室内熟悉实验条件:被试坐在似动现象呈现器前约2米的地方,眼睛注视着似动现象呈现器上的小灯。要求被试报告观察到的两个光点是同时出现的呢,还是相先后出现的,或者由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移动。重复多次,这主要是要求被试掌握似动现象的标准,以便开始正式实验。 • 3、主试事先安排好两个亮点相继呈现的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的实验顺序表,如规定几种两点间的空间距离(厘米),以下几种时间间隔(毫秒):50、100、200、250、300、350、400。每种时空条件要做8次,一共做192次。为了消除系列影响,各刺激变量要随机呈现。

  20. 程序 • 4、正式实验开始后,主试按照已排好的顺序用上述方法进行实验,每48次作为一个单元系列,中间休息3分钟。 • 5、每一单元系列开始前,主试调整好两光亮点的空间距离,再按不同的时间间隔呈现刺激。每种时间间隔做3次,顺次做完8种时间间隔,做完一个系列24次后,再将时间间隔的次序倒过来再做24次。 • 6、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固定两光亮点的时间间隔,而改变两亮点空间距离的一系列实验。 • 7、做完上述系列实验扣,要求被度回答,他是否已掌握了辨别似动现象的标准。记录实验记录。

  21. 结果 • 1、将所得结果分别统计为“同时”、“先后后”、“运动”、三种情况下出现次数的百分比,并填入记录用纸上。 • 2、求出不同空间距离条件下的似动阈值(毫秒)的范围,其中明确从观察到“同时”到“动”为下限,而从“动”到“先后”为上限。 • 3、求出不同时间间隔条件下的似动阈值(毫秒)的范围。 • 4、分别作出同一被试在不同情况下所得的结果,以及不同被试结果的比较表。要求画出各种时空条件下似动现象出现的次数的曲线图。

  22. 讨论 • 1、根据实验结果说明似动现象产生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 2、分析似动现象产生的个体差异。 • 3、实验结果与经典实验结果有何差异,这种差异如何从实验条件上加以分析。 • 4、似动现象在实践中的意义如何?

  23. 实验五、注意的广度 •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广度是随知觉对象的特点、数量以及观察者的知觉任务、知识经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本实验拟通过测试视觉的注意广度,以了解影响注意广度的条件。

  24. 仪器和材料 • 1、速示器和圆点、数字、英文字母的卡片各两组(每组8张,数量由3至15个),分规则排列和无规则排两种。共计六组。 • 2、马表和记录纸。

  25. 程序 • 1、实验前的准备:主试将每组卡片随机排列好,在记录纸上记明顺序号及数形或字母的个数。速示器放置的位置要让全组受试都能清晰地看见速示器的显示部分。 • 2、正式测试:先将规则排列的八张圆点卡片按测前随机排列的顺序把第一张放入速示器。发出“注意”的口令1-2秒钟后,开动速示器,呈现时间10、50、100、200MS。每种呈现时间作两次。被试要立即记下自己看见的圆点个数。同法,再时行第二张……一直做完8张为止。 • 按上述程序,再做其余五组卡片。 • 3、正式测试后,要求被试写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来知觉对象的?

  26. 结果 • 1、整理出四种呈现时间、六类刺激物的实验结果。 • 2、在四种呈现时距下,对不同刺激物注意广度进行比较。

  27. 讨论 •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注意广度与刺激物的呈现时间、知觉对象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 2、分析知觉的方法与注意广的关系。 • 3、分析注意广度的个别差异。

  28. 实验六、注意的集中 • 注意的集中,指的是注意能较长集中于一定的对象而没有松弛或分散的现象。注意的集中与对象的数量、性质与主体的心理倾向性、健康状况等有关。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注意的集中在学习与工作过程中的作用,并评定注意集中的能力。

  29. 材料 • 简单算术计算题三道、记录纸.

  30. 程序 • 1、主试给被指导语:“我念三道题简单的算术题。你们要注意听,心算解题。不能询问,也不要出声地说出计算过程与答案。我每读完一道题后,说‘写’的时候,你们就立刻把心算的结果记在纸上。注意!开始!”(主试读题时要清晰、缓慢。题目中带虚线的地方,表示要停顿)。 • 2、主试读第一题:“给你两个两位数:82……和68……,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一个数目乘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目……,得到的乘积用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一个数目除……写!……”待被试写完停笔,再读第二题。 • 3、主试读第二题:“给你两个两位数:82……和68……,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一个数目加上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目……,得到的和除以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目……写!……”待被试写完停笔,再读第三题。 • 4、主试念第三题:“给你的数字是:56……和92……,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目用第二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目来除……,得到的商乘以第一个两位数中的第二个数目……写!”

  31. 结果 • 1、以解对的记“+”,解错的记“一”,则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集中性的表现有四种情况:①第一题至第三题均正确,表明实验过程中注意集中。②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表明实验过程中注意有某些削弱。③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表明注意不稳定。④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表明注意转移相对慢一些。按注意集中性的上述四种情况统计出全班被试的人数分配。 • 2、根据实验材料,列出注意集中性的四种情况的男女人数分配。

  32. 讨论 • 1、注意集中性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 2、注意集中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3、注意集中性有无性别差异?为什么?

  33. 实验七、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向指于不同的对象。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在从事的工作中必须有一项工作是自动化的或部分自动化的。本实验拟验证注意分配的可能性与条件。

  34. 仪器和材料 • 1、双手调节器,电动计数器,低压电源,马表。 • 2、校正数字表(加3正运算数表,减3逆运算数表)。

  35. 程序 • 1、练习双手调节器。双手调节器上有两个摇把,转动一个摇把使笔尖向纵方向移动,转动另一摇把笔尖则向横方向移动。被试的任务是把注意分配在这两种动作上,使笔尖沿着双曲线的内槽迅速准确地由起点到达终点,再由终点回到起点(一个来回算练习一遍)。如果笔尖碰双曲线边缘的铜片,则电动计数器就会记下错误(碰到边缘一次,计一个错误)。待被试了解实验意图后,让他练习10遍。主试记录每遍练习时间和错误数。练习完毕后让试谈自己练习的体会。 • 2、心算时练习双手调节器。做完程序1的实验后,被试休息5分钟。接着,让被试再练习双手调节器的同时作加3正运算――大声地说出如4,7,10,练习一遍。在进行下一遍练习的同时作减3逆运算如241,238,235。共练习10遍,每遍练习时运算的起点都改变。主试记下练习一遍的时间、错误数和口算的错误数。每遍练习后,让被试谈谈自己的练习体会。

  36. 结果 • 1、整理程序1的实验结果,算出每遍的练习时间和错误数,作出练习的时间曲线和错误曲线。 • 2、整理程序2的结果,算出每遍的练习时间和错误数(包括口算错误),作出练习的时间曲线和错误曲线。

  37. 讨论 • 1、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说明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及注意分配的可能性。 • 2、分析注意分配的个别差异。 • 3、如果没有双手调节器,试设计怎样来研究注意的分配?

  38. 实验八、时间知觉 • 人对客观对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主观反映,称为时间知觉,人的时间知觉具有意识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人能利用时间标尺来知觉时间,这种标尺可以是外在物理的,也可以是内在经验的。人对时间长短的估计常常受到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因而发生多估或少估的现象。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测定人类时间知觉的方法,检查各种因素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39. 仪器与材料 • EP702时间知觉研究装置,401电动秒钟。

  40. 程序 • 1、采用平均误差法来研究时间知觉的规律性。时间间隔呈现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呈现一段空的时间间隔,如光闪一下,隔一短时间后再闪一下,把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标准刺激;另一类是刺激延续一段时间,以刺激延续时间的久暂作为标准刺激。要求被试再现所呈现的刺激间的时间间隔或刺激的延续时间作为匹配刺激。 • 2、第一系列实验为比较估计闪光和慢闪光呈现时间的准确性。开启EP702时间知觉研究装置,按下“光”信号按钮,再分别选定5H与1.25H两个闪光频率,呈现时间取“8~16”之间,仪器板面不让受试者看见。 • 3、接好电路,要使主试呈现刺激和电钟走动一致,被试再现时按电键,刺激出现和电钟走动的时间也一致。主试的操作和电钟表面都不要被试者看见。 • 4、主试发出“预备”口令,初试注视光信号。当一种闪光呈现后即要要求被试再现此光信号。初试按电键,当他感到光亮的时间和第一次相同时,就松开电键的手。这时,主试要记下电钟读数。每种刺激做20次,前后各半,共做40次。每20次后休息2分钟。顺序都要事先安排好。

  41. 5、第二系列为检查不同呈现方式对时间估计的影响。一种呈现方式为给出持续的光,另一种呈现方式为给出空时距(第一次光灭到第二次光亮之间的时间),其方法是用电动马表计时,主试呈现光刺激1秒,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呈现同样的光,要求被试再现出二光间隔时间,练习几次。5、第二系列为检查不同呈现方式对时间估计的影响。一种呈现方式为给出持续的光,另一种呈现方式为给出空时距(第一次光灭到第二次光亮之间的时间),其方法是用电动马表计时,主试呈现光刺激1秒,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呈现同样的光,要求被试再现出二光间隔时间,练习几次。 • 6、主试在5~10秒之间选定一个时距(不要让被试知道),实验次数和顺序同第一系列中的方法上的安排。 • 7、第三系列实验为检查自我估计在估计时间中的作用。实验中主试选定刺激时间为2秒左右,而且不要让被试知道。然后,连接好用声音刺激的电路。 • 8、在这系列实验中将初试分为甲乙两组。对甲组被试来说,主试呈现2秒左右长的声音刺激,然后要求他们再现这一延续的时间。再现后,主试立即把结果告诉被试。此系列实验共做20次。 • 9、对乙组被试来说,主试同样呈现2秒左右长的声音刺激,然后要求他们再现这一延续时间。之后,让被试自己先根据体验猜测结果,口头报告“长了”“短了”或“正好”。最后,主试再将实际结果告诉他。此系列也要做20次实验。

  42. 结果 • 1、算出对闪光快慢作出时间估计的正确率与正和负的常误(短时间被高估称为正的常误,长时间被低估称为负的常误),并用关系表和图来表示。 • 2、算出对不同方式呈现的刺激作出时间估计的正确率与正和负的常误,并用关系表和图来表示。

  43. 讨论 • 1、实验中有无低估、高估时间的现象发生?其规律如何? • 2、实验中的无差别点(正确估计时间)的范围如何?有何个别差异? • 3、哪些因素影响时间估计的正确性? • 4、被试用哪些内在的时间标尺来提高时间估计的正确性? • 5、上述的知觉时间的规律性现象有何实践意义?

  44. 实验九、反应时间 • 一、简单反应时

  45.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发生起到有机体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反应时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在同一分析器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潜伏期是不同的。同样,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也不相同,例如,听觉比初见觉的反应时短。此外,同一感觉器官,对不同性质的刺激,其反应时也不同。以味觉为例,咸的溶液引起的反应时最短,苦的最长,甜、酸居中。许多内、外因素都影响反应时间的长短。例如,强的刺激反应时缩短的倾向。额外的动机因素,惩罚或奖励会引起截然相反的反应时。人处于暗适应状态时,反应时短,明适应状态时,则反应时长。练习因素也能促使反应时降低。不同职业的人的反应时也有显著的差别。由于反应时是一个很敏锐的反应变量指标,因而可以作为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前后心理活动过程的客观指标。在实践中可作为职业选拔的指标。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反应时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方法、材料的整理与计算,同时比较视觉、听觉两种感觉器官的反应时的差别。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发生起到有机体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反应时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在同一分析器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潜伏期是不同的。同样,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时也不相同,例如,听觉比初见觉的反应时短。此外,同一感觉器官,对不同性质的刺激,其反应时也不同。以味觉为例,咸的溶液引起的反应时最短,苦的最长,甜、酸居中。许多内、外因素都影响反应时间的长短。例如,强的刺激反应时缩短的倾向。额外的动机因素,惩罚或奖励会引起截然相反的反应时。人处于暗适应状态时,反应时短,明适应状态时,则反应时长。练习因素也能促使反应时降低。不同职业的人的反应时也有显著的差别。由于反应时是一个很敏锐的反应变量指标,因而可以作为反应速度的快慢、反应前后心理活动过程的客观指标。在实践中可作为职业选拔的指标。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反应时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方法、材料的整理与计算,同时比较视觉、听觉两种感觉器官的反应时的差别。

  46. 仪器与材料 • 电秒表,电键,电线若干,电源与光刺激器,声刺激器。

  47. 程序 • 1、准备工作与预备试验:要求实验参加者按要求接好线路;将人员分成四人一组(主试、仪器操作员、记录员、被试),轮流担任不同角色;要求实验者熟悉实验条件,坐在反应时测定装置前一米处,右手拿电键,并提出以下指导语:“听到(或见到)信号时,即按下电键。” • 2、主试喊“预备”口令后,约2秒呈现刺激,记下每次的反应时及反应的对或错,共练习4~6次。 • 3、正式实验开始后,每次呈现刺激前1~2秒,发出“预备”口令,被试听到预备口令后把手轻放在电键上,一旦感觉到有刺激出现,就立即按电键。 • 4、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 5、本实验中对声、光信号各做40次试验。为了检查被试者有否形成对时间的反应或“抢步”,在每20次中插入一次“侦察实验”,即主试喊“预备”口令以后不给刺激,如果被试者有反应,主试要向被试者说明,并宣布这一单元结果无效,重做20次。 • 6、每做完20次,休息10分钟。一被试者测完80次后,换一被试,重复以上实验。

  48. 结果 • 1、个人自己统计自己的全部反应时的平均数及标准差。 • 2、分别计算视觉、听觉的反应时的平均数与标准差,考验视、听反应时之间的差别,求出有无统计学上的意义,并指出在什么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49. 讨论 • 1、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不同感觉器官的反应时的区别,并说明其原因。 • 2、本实验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关于视、听简单反应时的结果有无差别?其原因何在?

  50. 二、选择反应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