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失眠的原因和防治

失眠的原因和防治. 正常睡眠分期. 根据 EEG EOG EMG 表现: 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REM 睡眠或称为快波睡眠 ). 睡眠机制. 脑贫血学说 *白天紧张活动,脑血流增加 *晚上处于安静,脑血流减少 *血流不足 睡眠本能学说 睡眠因子学说 睡眠中枢学说. 睡眠的生理作用. 促进脑功能的发育; 巩固记忆; 促进体力,精力的恢复; 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增强免疫功能;. 睡眠时间长短有没有正常值?.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时间. 马 2 小时;

jo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失眠的原因和防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失眠的原因和防治

  2. 正常睡眠分期 根据EEG EOG EMG表现: • 无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 (REM睡眠或称为快波睡眠)

  3. 睡眠机制 • 脑贫血学说 *白天紧张活动,脑血流增加 *晚上处于安静,脑血流减少 *血流不足 • 睡眠本能学说 • 睡眠因子学说 • 睡眠中枢学说

  4. 睡眠的生理作用 • 促进脑功能的发育; • 巩固记忆; • 促进体力,精力的恢复; • 促进生长,延缓衰老; • 增强免疫功能;

  5. 睡眠时间长短有没有正常值?

  6.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睡眠时间 • 马 2 小时; • 牛 大象 羊 3 小时; • 猪 兔 8 小时; • 海豚 左右大脑交替使用 • 鼠 猫 14 小时

  7. 人的睡眠时间

  8. 人类不同年龄的睡眠时间 • 婴儿 24 小时 • 幼儿 9-12 小时 • 学童 9-10 小时 • 成年人 7-9 小时 • 老人 5-7 小时

  9. 不同人的四种睡眠形态 • 由于每个人性格、职业或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睡眠类型。 • 早睡早起型这是最标准有健康的生活形态。 • 2. 早睡晚起型即使身子已经躺在床上,但却很难入睡,或处于浅睡状态。

  10. 3. 晚睡早起型这类型的人,就寝时间很晚,身体很疲惫,所以较易入睡,一旦入睡便进入深睡眠的状态。但早上需要工作,而会处于浅睡眠,较易觉醒。 • 4. 晚睡晚起型这类型的人,不到凌晨三、四点不睡觉,白天要过了中午才起床。起床后许久精神必定还不好,脑筋模糊,事事提不起劲,活动能力低。要到黄昏以后才会好转。

  11.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睡眠量? • 充足的睡眠量指第二天不觉得思睡. • 如果思睡影响了日常的生活,那您需要更多的睡眠。 • 一些人需要增加睡眠量,另外一些人可能需要减少. • 不同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睡眠需求. • 睡眠形态改变,但是睡眠需求量不变.

  12. 失 眠

  13. 失眠的定义 • 是睡眠的发生或(和)维持发生障碍 • 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 • 白日产生一系列睡眠不足的临床症状

  14. 失眠的表现形式 • 失眠是一个临床主诉 • 能够被多导睡眠图记录和鉴别 • 具体表现形式 包括: • 难以入睡 • 从睡眠中频繁觉醒 • 早醒 • 睡眠时间短 • “非恢复性睡眠”

  15. 失眠的类型 • 一过性失眠 • 平时睡眠良好者出现失眠持续1个月,通常由于睡眠的环境条件的改变 • 短期失眠 • 睡眠困难3-6个月 • 常伴有紧张刺激因素如情绪障碍或潜在的疾病. • 慢性失眠 • 睡眠困难超过6个月

  16. 失眠的原因 • 躯体原因 • 任何的导致疼痛,身体不适,焦虑或抑郁的疾病 • 睡眠呼吸暂停发作 (缺少呼吸) • 上呼吸道“可塌陷部分”肌张力消失 • 常见于肥胖者 • 周期性腿动 (PLMS) • 腿肌颤搐每20-40秒发生一次 • 病人常被唤醒

  17. 失眠原因(2) • 心理原因 • 急性境遇焦虑 • 婚姻不和睦或亲人生病离世等 • 心理障碍 • 总是努力入睡导致入睡更困难 • 反复在床上不能入睡导致“条件反射性”失眠 • 白天补偿睡眠补足,导致晚间睡眠困难

  18. 失眠的原因 (3) • 精神原因 • 75% 的精神疾病患者有过睡眠困难 • 精神障碍和药物或酒精滥用 • 疾病和疼痛

  19. 失眠的原因 (4) • 药物和酒精 • 环境 • 生理节律

  20. 那些人易患失眠症? • 女性自己报告的睡眠问题比男性多 • 失眠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主要指严重/慢性失眠)。但年龄20-40岁之间的人,睡眠问题的性别因素不明显。 调查表明老年人睡眠困难的发病率是65岁以下成年人的发病率的1.5倍。

  21. 睡眠障碍现状 • 一高三低: • 患病率高 • 就诊率低 • 确诊率低 • 治疗有效率低 • 危害性大

  22. 失眠 对健康的影响

  23. 失眠的危害性大 危害健康危害家庭 危害社会

  24. 危害健康 • 躯体疲劳 • 认知功能下降 • 免疫功能减退 • 诱发躯体与精神疾病 • 降低生活质量

  25. 失眠患者有更多记忆问题 % 经常发生 + % 有时发生 P≤0.01 Sleep in America. The Gallup Organization Inc; 1991.

  26. 对于儿童的影响 失眠等:影响发育 遗尿等:心理障碍、社交障碍

  27. 失眠导致药物滥用 • 酒精成瘾 • 兴奋剂滥用 • 传统安眠药依赖

  28. 失眠 (n=240) 无失眠 (n=739) 3.5年内的发生率% 失眠与精神问题 Breslau et al. Biol Psychiatry. 1996.

  29. 失眠对日常工作 及社会的危害

  30. 危害家庭和睦 • 引发家庭矛盾 • 夫妻生活不和谐 • 影响生活质量

  31.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32. (n = 588) P < 0.03 100 80 60 40 20 0 41.4% 过去4周内工作缺勤的百分比 % 29% 无睡眠障碍者 睡眠障碍者 睡眠障碍和缺勤 Kuppermann M. et al. J Gen Intern Med, 1995;10:25-32

  33.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34. 开车时有时/经常有睡意 百分比 睡眠质量

  35. 慢性失眠 (n=288) 精神压力大+ (n=1005) 无慢性失眠 或精神压力 (n=3457) 12个月严重事故失眠患者vs.其它高危人群 * * * * Adjusted for age and gender. + Psychic distress is a validated psychiatric measure signaling a need for treatment. Balter and Uhlenhuth, 1992

  36.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37. 白天完成本职工作能力受到影响 100 90 80 70 60 50 P £ 0.05 85% %优秀 %良好 78% 69% 无失眠 偶尔失眠 慢性失眠 评估你在白天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 Gallup, 1990

  38. 危 害 社 会 • 生产力:缺勤率升高 • 事故发生率升高 • 工作质量与效率:下降 • 经济:医疗资源消耗增多

  39. 失眠症的直接花费 • 美国1995年的统计 (Walsh et al.): $ 13,926,000,000 • 法国1995年的统计 (Leger et al.): $ 2, 067,000,000

  40. 失眠的 诊断与治疗

  41. 失眠诊断 • 病史:因夸大病情而不可靠 • 客观方法:多导睡眠图可客观量化地判断失眠

  42. 失眠的治疗 病因治疗,驱除诱发因素 预防从一过性或短期失眠发展成慢性失眠 手段: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43. 认知疗法 • 指出并纠正长期存在、但意识不到的、对失眠的错误观念、情绪和行为,建立信心,战胜疾病 • 正确认识夸大症状和心理因素对白日症状的影响 • 正确认识作梦问题: 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分析既往疗效欠佳原因 如:单纯依赖药物、失眠与焦虑互为因果等

  44. 行为疗法 • 建立一套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 掌握一套自我松弛方法 • 避免“不眠 ”与“卧床”形成条件反射 • 建立正常的觉醒-睡眠节律 • 控制睡眠时间,保证有效睡眠,再逐 渐增加睡眠时间

  45. 睡眠卫生 • 有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 • 减少呆在床上的时间,除非是睡觉;尤其不在床上阅读或看电视; • 卧室不要放钟; • 分散注意力; • 睡眠前避免咖啡、烟酒;

  46. 睡眠卫生 •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 培养业余爱好,丰富生活 • 寝室环境舒适:气温适当、通风良好、被褥整洁

  47. 药物治疗

  48. 催眠药研究发展史 1860年:水合氯醛 1870年:溴化剂 1880年:副醛 1900年:巴比妥类 1960年:苯二氮卓类 1980年: 环吡咯酮类(zolpiclone) 咪唑吡啶类( zolpidem,stilnox)

  49. 理想催眠药的要求 • 迅速导眠 • 无残留效应 • 不影响记忆和呼吸功能 • 不与酒精或其他药物相互起作用 • 无依赖性 • 对睡眠结构无影响

  50. 催眠药应用的时代特征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以后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