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第二章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现实 GDP :已经生产出来的 GDP 。 潜在 GDP :调动所有社会资源,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 GDP 。. 潜在 GDP =充分就业时的 GDP ,也称充分就业 GDP 。. GDP 缺口: 潜在 GDP 与实际上所生产的 GDP 的缺口。 GDP 缺口越大,说明经济发展越没有效率。. 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 :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 :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kaden-lar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

  2. 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 现实GDP:已经生产出来的GDP。 • 潜在GDP:调动所有社会资源,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GDP。 • 潜在GDP =充分就业时的GDP ,也称充分就业GDP 。 GDP缺口: • 潜在GDP与实际上所生产的GDP的缺口。 • GDP缺口越大,说明经济发展越没有效率。 宏观经济学

  3. 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 • 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 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

  4. 均衡产出 • 均衡产出:或叫均衡收入,是指与计划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居民、企业想要有的支出(P446-447)。 • 核算中的恒等式:总收入=实际总支出 • 均衡条件:均衡产出=计划总支出(非计划存货 投资=0) IU=非意愿存货 unintended inventory AE=总支出(需求) Aggregate expenditure 宏观经济学

  5.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假设 • 假定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不变; • 假定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 假定价格水平不变(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短期)。 宏观经济学

  6. 均衡产出 • 均衡产出>计划支出,厂商非意愿存货IU增加,减少生产; • 均衡产出<计划支出,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 均衡产出=计划支出,非意愿存货IU=0,均衡,厂商生产稳定不再变动。 宏观经济学

  7.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基本假设(P445) • 两部门经济(22假设):居民户——消费和储蓄行为;厂商——生产和投资行为。 • 企业投资是自主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故GDP=NDP=NI=PI=PDI。 宏观经济学

  8.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和掌握消费函数理论 • 掌握凯恩斯支出决定收入的基本原理 • 掌握乘数原理 宏观经济学

  9. 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一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 宏观经济学

  10. 第一节 消费、储蓄和投资 一、消费及消费函数 二、储蓄及储蓄函数 三、投资及其分类 宏观经济学

  11. 一、消费及消费函数 1. 消费函数 2. 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3. 消费曲线 4.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宏观经济学

  12. 1.消费函数 • 消费:从行为的角度是指人们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各种需要的经济行为和活动(生活消费);从支出的角度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常定义为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又称消费倾向(P448) 。 C = C(Yd)= C(Y) 宏观经济学

  13. 2.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 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P449) 。 APC=c/y • 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产生负储蓄) • 如果某人收入100元中的80元用于消费,则其平均消费倾向APC = c/y = 0.8 宏观经济学

  14. 2.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 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指消费支出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P449) 。 MPC=∆C/∆Y • 若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则:MPC=∆C/∆Y=0.7 • 边际消费倾向的性质: ①具有递减的规律; ②0<MPC<1 ; ③MPC<APC; ④假设MPC=b。 宏观经济学

  15. 消费表 宏观经济学

  16. C Y=C a 450 O Y 3.消费曲线 • 消费函数为: C=a+bY • 其中: a、b为正的常数 a为自发性消费 bY为引致消费 b为边际消费倾向 +S C= a+bY -S 宏观经济学

  17. 社会消费函数 •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①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②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③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宏观经济学

  18. 4.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P454-459) • 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 • 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安尼) • 永久收入假说(弗里德曼) 宏观经济学

  19. 相对收入假说 (James S.Duesenberry) • 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 棘轮效应: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 结论: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 宏观经济学

  20. 生命周期假说(F.Modigliani) • 假说:①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②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 结论:①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②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 宏观经济学

  21. 永久收入假说(M.Friedman) • 永久收入:家庭在长期视界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 • 假说:①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②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的消费路径,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 • 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 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动用储蓄。 宏观经济学

  22. 二、储蓄及储蓄函数 1. 储蓄函数 2. 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3. 储蓄曲线 4.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

  23. 1.储蓄函数 • 储蓄:一国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常定义为储蓄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又称储蓄倾向。 S= S(Yd)= S(Y) 宏观经济学

  24. 2.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 平均储蓄倾向 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例(P452) 。APS=S/Y • APS<0,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产生负储蓄; =0,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0,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正储蓄。 宏观经济学

  25. 2.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 边际储蓄倾向 MPS(marginalpropensity to save):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P452) 。MPS=∆S/∆Y • 边际储蓄倾向的性质: ①具有递增的规律; ②0<MPS<1 ; ③MPS>APS; ④假设MPS是常数。 宏观经济学

  26. 储蓄表 宏观经济学

  27. S O Y -a 3.储蓄曲线 • 储蓄函数为: S=-a+(1-b)Y • 其中: a、b为正的常数 -a为自发性储蓄 (1-b)Y为引致储蓄 1-b为边际储蓄倾向 S=-a+(1-b)Y +S -S 宏观经济学

  28. 4.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补,二者之和等于收入,即Y=C+S。 • APS和APC之和恒等于1,即APS+APC=1。 • MPS和MPC之和恒等于1,即MPC+MPS=1。 宏观经济学

  29.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C、S Y=C+S C=C(Yd) S=S(Yd)  。 45 0 Y -  宏观经济学

  30. 三、投资及其分类 1. 投资与资本 2. 投资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

  31. 1.投资与资本 • 资本:是指某一时点上经济体系内企业所持有的以机器、厂房、设备以及其他存货为形式的生产要素的存量。 •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花费在这些资本货物项目上的支出,也叫资本形成,它意味着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 • 投资与资本的关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点上的资本存量(总量)。 宏观经济学

  32. 2.投资的分类 • 按照投资和资本的关系,可分为:重置投资与净投资。 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 • 按照投资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自主投资与引致投资。 • 本章投资为自主投资(在只考虑产品市场时,不涉及货币市场和利率因素,同时,假定厂商的投资独立于国民收入,由厂商自行决定),且总投资=净投资,故有:I=I0 宏观经济学

  33. 投资 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 •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 投资 净投资 =每年新增资本 • =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 • 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 • 为使问题简单化,一般假定折旧为零,投资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 宏观经济学

  34. 第二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宏观经济学

  35. 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2.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3.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36. 产品价格 S I 要素收入 金融机构 1.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W) (J) 宏观经济学

  37. 2.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 从总需求(总支出)看: GDP = AD = AE = C + I • 从总供给(总收入)看: GDP = AS = AI = C + S 宏观经济学

  38. C+I=C+S I=S J=W 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AE=AI 宏观经济学

  39. C+I Y=AE E C+I C a+I a 45º 0 Y y1 y2 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C+I法) 宏观经济学

  40. S,I S E I0 y1 0 Y 储蓄函数决定收入(S-I法) 宏观经济学

  41. 影响收入的三个因素 • 自发消费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消费将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化; • 计划投资I: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计划投资将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化; • 边际消费倾向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将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同方向的变化。 由 I=S 和 Y=AE=C+I 得: Y= (a+I) /(1-b) 宏观经济学

  42. 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43. 三部门经济 • 三部门经济中加入了政府部门。 • 与政府相关的经济活动是税收和政府支出(此时Yd=Y-T+R)。 • 假定政府税收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动(定量税T=T0),则国民收入增量=DPI增量;同时假定政府支出也不是收入的函数(G=G0不考虑转移支付)。 • 三部门中任何支出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与二部门相同。 宏观经济学

  44. 1.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税收(W) 支出(J) 支出 税收 产品价格 要素报酬 I S 宏观经济学

  45.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 从总需求(总支出)看: GDP = AD = AE = C + I + G • 从总供给(总收入)看: GDP = AS = AI = C + S + T 宏观经济学

  46. 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C+I+G=C+S+T I+G=S+T J=W I=S+(T-G) I-S = T-G AE=AI 宏观经济学

  47. C+I+G E C+I a+I+G a+I 45º y1 y2 C+I Y=AE 45º 0 Y 三部门经济收入决定的C+I 法 宏观经济学

  48. S+T E I+G y0 S,I,G,T 0 Y 三部门经济收入决定的S-I法 宏观经济学

  49.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计算 • 如果T=T0,那么: Y = (a+I+G-bT0)/(1-b) • 如果T=T0+tY, 那么: Y = (a+I+G-bT0)/(1-b+bt) • 如果存在R,那么: Y = (a+I+G-bT0+bR)/(1-b) 或 Y = (a+I+G-bT0+bR)/(1-b+bt)

  50. 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2.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 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