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賽夏族

第二組 組員 :11.28.24.23.16. 賽夏族. 盛大的矮靈祭. 賽夏族人口分布圖. 賽夏族的經濟生活. 自古以來 就是賽夏族的主要生業 , 使牛、馬等獸力,也不施用肥料,農耕器具也很簡單,只使用簡單的手鍬、鍬等開闢斜坡地,栽種穀、菜而已,搬運的農具有背簍等。  由於賽夏族人耕地不懂得施用肥料,在連續耕種了三至五年後,地已耗盡,變成不適合穀、菜等之生長,於是不得不遺棄該地耕地 。. 休 耕地休耕至少五 至八年, 等待地力 恢復之後 ,又重新回到休耕地耕作。由於生產工具的限制,一般上他們付出的 勞力 比 收穫少 。

kail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賽夏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組 組員:11.28.24.23.16 賽夏族

  2. 盛大的矮靈祭

  3. 賽夏族人口分布圖

  4. 賽夏族的經濟生活 • 自古以來就是賽夏族的主要生業,使牛、馬等獸力,也不施用肥料,農耕器具也很簡單,只使用簡單的手鍬、鍬等開闢斜坡地,栽種穀、菜而已,搬運的農具有背簍等。 •  由於賽夏族人耕地不懂得施用肥料,在連續耕種了三至五年後,地已耗盡,變成不適合穀、菜等之生長,於是不得不遺棄該地耕地。

  5. 休耕地休耕至少五至八年,等待地力恢復之後,又重新回到休耕地耕作。由於生產工具的限制,一般上他們付出的勞力比收穫少。休耕地休耕至少五至八年,等待地力恢復之後,又重新回到休耕地耕作。由於生產工具的限制,一般上他們付出的勞力比收穫少。 • 休耕地的開墾一般都在冬期稻米收穫完成後舉行,方法是砍除雜木與大樹,明年的三月焚燒之後,才掘地翻土。

  6. 賽夏族飲食文化 • 賽夏族的主食是米與番薯,其次是芋頭及小米。豆類、瓜類、菜類、藜、筍及鳥獸、魚貝之肉類等則是副食。本族的飲食每日有早、午、晚三回,但是沒有勞動而終日在家時,經常省略午餐。此外本族有每餐更換主食的習慣,例如早餐吃米飯,午餐就吃甘薯,晚餐則吃小米飯或芋頭等。每餐一家團圓圍著飯桌,蹲坐飲食。飯桌用方形木板做成,上面放置鍋子裝飯、食器等。人數多時,婦女單獨也設一桌。

  7. 本族已模仿漢族,在飲食時使用筷子,並且盛飯用飯碗,肉類及其他的副食用大盤子盛放在飯桌上,各自用筷子取用。飲食的用具有瓢、竹筒、盆子、甕等,大體上和泰雅族相同。本族已模仿漢族,在飲食時使用筷子,並且盛飯用飯碗,肉類及其他的副食用大盤子盛放在飯桌上,各自用筷子取用。飲食的用具有瓢、竹筒、盆子、甕等,大體上和泰雅族相同。 漢族: 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10. 42億(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為“華夏”的中原居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為漢族。

  8. 賽夏族服飾特色

  9. 賽夏族紋面特色 • 早期的台灣原住民族很多都有紋身的傳統,但只有賽夏族與泰雅族有「紋面」的習俗。賽夏族男子於成年時,在上額及下顎各刺一列紋飾,女子僅刺在上額,不像泰雅族在雙頰刺上寬邊的V形紋飾。紋面的方法是先用木槌將刺針拍入皮膚,再用竹、籐將流出的血跡刮除,最後再將油彩塗上(煙墨或植物的葉汁),須重覆二~三次左右才算完成。

  10. 謝謝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