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168 Vues
季節與天氣. 402 24 劉念依. 目錄.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乾旱 地震 豪雨 颱風. 春季. 春季 是一年 四季 之第一季。在 中國 ,春季的開始是在 立春 ( 2 月 2 日 至 5 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 立夏 ( 5 月 5 日至 7 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 春分 開始,到 夏至 結束。在 愛爾蘭 , 2 月 、 3 月 和 4 月 被定為春季,在 南半球 ,一般 9 月 、 10 月 和 11 月 被定為春季。 回首頁. 夏季.
E N D
季節與天氣 402 24 劉念依
目錄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乾旱 • 地震 • 豪雨 • 颱風
春季 •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第一季。在中國,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3月和4月被定為春季,在南半球,一般9月、10月和11月被定為春季。 回首頁
夏季 • 夏季是一年四季之第二季。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季節,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此外,由於夏季時全球大部份學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當旺盛的旅遊季節。在中國夏季從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開始,到立秋結束;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夏季。在南半球,一般12月、1月和2月被定為夏季。 回首頁
秋季 • 秋季是一年四季之第三季。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裡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則湧進不少觀賞紅葉的遊客們。秋季是四季中的一季,在夏季與冬季之間的位置。在中緯度的溫帶地方,闊葉樹的葉子掉落,草開始枯萎,季節向冬季轉變。因為是稻穀與果實的成熟時期,秋季也意味著成熟。 北半球的秋季在1年的後半,南半球在1年的前半。在這個時期,實施夏令時的國家,夏令時結束,時鐘的指針向後倒轉一個小時。 回首頁
冬季 •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之第四季,由於天氣轉冷(赤道地區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選擇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天文學上的冬季在南北半球所處的時間不同。在北半球,從從立冬開始,到立春結束。氣象學上以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10度為進入冬季的標誌。在中國農曆中,冬季從立冬開始,到立春結束;在西方,有人根據氣溫變化認為從冬至至春分為冬季。 回首頁
乾旱 • 乾旱指某一地區長期無雨或高溫少雨,使空氣及土壤的水分缺乏。然而,乾旱並不等於旱災,乾旱只有造成損失才能成為災害。如沙漠雖然乾旱,卻不會給人類帶來損失,這裡的乾旱不是災害,而是自然現象。 回首頁
地震 • 地震是一種很可怕的天然災害,一提到地震,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恐懼的心情,因為從古到今所發生的大地震,有些大地震曾經造成很大的災害,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因為台灣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之上,所以時常發生地震,住在台灣的讀者一定都曾親身經歷過地震,一旦親身經歷過地震所帶來的恐懼感,那種印象應該也是終生難忘的。地震給人類帶來的恐懼感或許有部分是與生俱來的,另外,因為地震會造成室內物品掉落,房屋可能產生裂縫,甚至倒塌,更是會令人感受到地震的恐懼感和危險性。 回首頁
豪雨 • 當有連續降雨,且一日雨量累積到130公厘時,即稱為「豪雨」,此時氣象局也會發布「豪雨特報」。如果降雨量不到130公厘,卻在50公厘以上時,且有可能造成災害時,便發布「大雨特報」。這二種災變天氣最容易發生在梅雨季、颱風季,有時在夏季偏南氣流強盛時,也易產生對流性大雨或豪雨。 回首頁
颱風 • 在熱帶海洋的海面上,當海水受太陽照射,氣溫逐漸升高,而容易蒸發為溫度高、溼度高的水氣,散布到空氣中。熱空氣上升以後,四周的冷空氣便向這個空間填補,然後,冷空氣又因太陽照射變成熱空氣,再度向上升高。如此循環不已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熱帶低氣壓」。低氣壓形成後,四周的高氣壓網低氣壓流動,便如此形成了風,接著再與季風、信風相遇,產生一個猛烈的的旋渦,再加上地球的自轉,低氣壓就形成一個熱帶風暴。於是,旋渦越來越深,風越來越大,而達到每秒17.2公尺的風速(相當於8級風)時,終於達到了颱風的標準(輕度颱風)。這時,廣大的洋面繼續供給充分的水氣,形成組織的螺旋雲帶,颱風的威力不斷增強,開始對地球上的動、植物構成威脅。回首頁
結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