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编制技术导则 ( 第二讲 ) (7 、防洪安全规划、 10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灌区规划和污水处理、 13 、投资估算、 15 、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编制技术导则 ( 第二讲 ) (7 、防洪安全规划、 10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灌区规划和污水处理、 13 、投资估算、 15 、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 00 八年十二月. 目 录. 7 防洪安全规划 7.1 基本要求  7.2  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7.3  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7.4  防洪安全总体规划 7.4.1  防洪范围 7.4.2 防洪标准 7.5 工程措施 7.6 非工程措施规划. 10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0.1 灌区规划

kaz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 编制技术导则 ( 第二讲 ) (7 、防洪安全规划、 10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灌区规划和污水处理、 13 、投资估算、 15 、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第二讲)(7、防洪安全规划、10、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灌区规划和污水处理、13、投资估算、15、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第二讲)(7、防洪安全规划、10、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灌区规划和污水处理、13、投资估算、15、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00八年十二月

  2. 目 录 • 7 防洪安全规划 • 7.1 基本要求  • 7.2 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 7.3 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7.4 防洪安全总体规划 • 7.4.1 防洪范围 • 7.4.2 防洪标准 • 7.5 工程措施 • 7.6 非工程措施规划

  3. 10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 10.1 灌区规划 • 10.2 固体垃圾及废水处理 • 10.3 农村康乐设施规划

  4. 13 投资估算及分期实施意见 • 13.1 投资估算原则与方法 • 13.2 水平年 • 13.3 分期实施意见 • 13.4 资金筹措方案

  5.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 15.1 评价依据及基本参数 • 15.2 效益计算 • 15.3 费用计算 • 15.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 15.5 财务分析 • 15.6 综合评价

  6. 7 防洪安全规划 7.1 基本要求 查清小流域山洪灾害基本状况,根据受灾严重程度划定重点防洪区域;确定防洪标准,提出防洪工程措施,估算工程量。分轻重缓急,提出防洪工程建设进度计划。 7.2 洪涝灾害及成因分析 (1)历年小流域灾害情况调查统计 资料来源 当地县水利志和历年小流域洪水灾害记录资料。 调查统计内容 最近几年发生的洪水记录资料相对完整。要求说明洪水发生的时间、不同历时的暴雨量、最大洪峰流量、洪水持续时间、淹没村镇数量、人口、范围、财产损失数量等。财产损失包括:人口、房屋、耕地、果园、菜地,洪水冲走的家禽、冲毁的道路、桥梁等,估算当年经济损失值(以万元或亿元)。

  7. 7 防洪安全规划 成因分析 从暴雨因素、地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方面分析造成小流域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从小流域是否是暴雨中心、河道比降大、河道修建拦河闸坝壅高水位、河道断面淤积与缩窄及跨河桥梁阻洪障碍物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7.3 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水库工程 提供水库工程特性表;水库主要功能,看有无防洪功能;在充分发挥水库调蓄功能的前提下,计算下游保护区各控制断面的设计洪峰流量。

  8. 7 防洪安全规划 堤防工程 (1)堤防工程现状 说明现状小流域有无堤防,保护区基本情况、达到的防洪标准?堤防型式、典型断面、长度等, (2)堤防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 可能无堤防状态;局部有堤防但建设年代久远、标准不高、质量差、稳定性不够;容易冲毁,年久失修等。

  9. 7 防洪安全规划 7.4 防洪安全总体规划 思路:根据前述洪灾损失情况及成因分析,结合防洪水利工程现状,把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划分为防洪重点区域,其他为一般区域。 7.4.1 防洪范围 (1) 根据各小流域河道的防洪标准、实测河道纵横断面、各段设计洪峰流量、糙率等计算并确定不同频率设计洪水水面线,并根据淹没情况划定防洪保护范围。 (2)以小流域受洪灾威胁影响严重的居民生命财产、农田、基础设施安全等的范围为防洪安全重点防护范围,以整个小支流和小溪流的汇入口附近为防护重点。

  10. 7 防洪安全规划 7.4.2 防洪标准 根据小流域具体情况,参考《防洪标准》(GB50201—94)制定小流域防洪标准如下: (1)村庄、乡镇政府所在地等人居集中点,防御洪水标准一般取20年一遇; (2)基本农田防御洪水标准一般取10年一遇; (3)截洪沟和排洪沟设计标准取10年一遇。 (4)其他设施、零星居民点以防冲保护为主,不设防洪标准。 (5)各小流域防洪规划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做适当调整。 (6)当20年一遇和10年一遇水面线成果比较接近、且估算工程量差别不大时,可以考虑统一采取较高一级防洪标准。

  11. 7 防洪安全规划 7.4.3 排涝标准 涉及内涝问题的小流域,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广东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试行1995)经济合理的选用。 7.4.4 防洪工程总体布置 针对上述防洪安全规划的基本要求,研究达到小流域防洪安全标准的工程措施方案,进行必要的防洪安全工程措施总体布置方案比选,推荐合理方案,在1∶50000地形图上标明主要工程措施布置示意图,在相应的1∶10000地形图上标明相应分项工程措施布置示意图。 为了解决小流域洪涝灾害问题,需要进行各种工程措施如防洪水库、堤防、河道清淤清障等总体布置,使其功能协调、发挥最大防洪效益、减少工程总投资。

  12. 7 防洪安全规划 7.5 工程措施 防洪安全工程措施包括:溪河整治和堤防建设、新增山塘水库建设、病险水库加固;在上述划定的防洪范围进行防洪工程总体布置。 (1)河道清淤 对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沙石淤积河段,按规划阶段深度要求安排测量断面(一般50m~100m间距),测量纵横断面到原河床底部和设计洪水水面线以上10m~20m,分段估算工程量,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清淤范围,并附上测量的纵横断面图和工程量计算表。

  13. 7 防洪安全规划 (2)堤防建设 根据设计洪水标准和相应河道设计洪水水面线,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需要修筑堤防的两岸位置,说明堤防长度、型式、设计断面尺寸、材料,分段估算工程量。 堤防规划要考虑对河道两岸环境美化和生态保护的影响;堤防太高时要考虑对河道适当扩挖,降低堤顶高程。 堤防规模大小确定应考虑上游水库的调洪能力。

  14. 7 防洪安全规划 (3)岸脚防护 对冲刷比较严重的河段、小溪流汇入入口段及需要保护的基本农田和零星居民点,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护基、护岸等防冲防护工程处理,并在1∶10000地形图上标明需要修筑护基、护岸的两岸位置,说明长度、型式、设计断面尺寸、材料,分段估算工程量。

  15. 7 防洪安全规划 (4)病险水库加固 对小流域已有水库进行防洪安全鉴定,对病险水库进行加固。目前,全省这方面(人大议案项目)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利用其调洪功能,减少防洪工程规模。 (5)陂头 对河流比降较大、冲刷较严重的河段,适当修建挡水陂头,减缓流速;有条件时,把防冲和引水灌溉结合考虑。

  16. 7 防洪安全规划 (6)新建防洪小水库 根据小流域地形地质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坝址位置、初估水库规模,新建防洪小水库控制上游洪水来量,减轻下游防洪负担。同时,要注意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防洪小水库与水土保持小水库功能相兼顾。目前,合适的位置一般难找,而且,涉及征地征林问题,需慎重。 (7)截洪沟、排洪沟 对坡度较陡、坡面范围较大,通过在山坡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截洪沟,减缓洪水汇集速度,通过截洪沟把不同高程的洪水排入排洪沟;排洪沟利用天然冲沟(或天然小溪流、小支流)接纳截洪沟的洪水,然后排入下游河道。 截洪沟、排洪沟设计时,要求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17. 7 防洪安全规划 7.6 非工程措施规划 完整的防洪措施需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相辅相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非工程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7.6.1 小流域暴雨洪水预警信息系统 (1)在每个小流域上游适当位置设置至少一个或多个自记雨量站,并注意与当地气象台站的中短期天气预报相结合,对可能出现的大暴雨提前提供预警,保证使信息能够及时传达至小流域中每一个人。具体要求详见“11 预警预报和防灾预案建设规划”。 (2)做好水库、堤防等防洪工程设施的安全管理工作。 水库水位达到正常蓄水位以上或泄流量达到一定数值时预警。 7.6.2 洪水保险与洪灾救济 试验在社会上建立防洪基金,鼓励农民进行房屋财产洪水水灾保险,尽可能减少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洪水保险与洪灾救济侧重于减轻和缓解洪水灾害发生后的不利影响。

  18. 10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0.1 灌区规划 一般情况下,小流域灌区比较分散,分片耕地面积不大(一般几十~几百亩),灌溉排水渠系一般由支、斗渠沟两级组成。 (1)如果小流域距大中城市较近,以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为主,结合生态旅游、环境美化等要求,对现有农田进行标准化建设,对灌排渠系中支、斗渠采用混凝土U型渠(断面小占地面积小、过流能力大、明暗均可、投资省等优点)进行硬化防渗处理。渠道应尽可能沿地形布置,灌排分开,引水陂、跨河桥、涵、闸、放水口等配套设施齐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 (2)如果小流域距大中城市较远,水量丰富时,渠系可不进行硬化防渗处理。灌溉规划的目的是:积极改善农业生产耕作条件,达到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当地农业生产较快发展,使农民尽快增收致富。 对分散农田尽量集中连片、统一规划设计、建设。 估算工程量:包括土方开挖及回填工程量、渠道防渗衬砌工程量。

  19. 10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0.2 农村固体垃圾及废污水处理 10.2.1 固体垃圾处理 在每个自然村设置固体垃圾回收点,收集本村每户垃圾,每户垃圾装袋送往村垃圾回收点,然后由镇垃圾站收集车收集后送往处理站集中进行处理。 10.2.2 污水处理 (1) 措施 有集中和分散污水处理两种措施。 对人口比较集中的村镇采用集中污水处理措施(几千人的村庄); 对人口比较分散的自然村采用分散污水处理措施(几十~几百人)。 (2)农村废污水处理方法 废污水处理有以下三种方法。

  20. 10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方法一:生物方法 来自美国的阿科蔓高效水生态技术正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它能为微生物群落提供巨大的生物附着表面积,并利用生物工程化原理和精确设计的水生惰性基质来帮助我们选择优势微生物种群和帮助它们繁衍。应用这种条件,一方面它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生物群落高效地降解水体和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整个水体生物圈营造理想的栖息环境,从而恢复或建立健康的生态水环境。 据悉,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于2003年采用了阿科蔓“泛氧化塘”工艺对池塘进行水体维护,并对每天排入池塘约50t的生活污水、畜禽废水、菜地残留的化肥、农药污水等进行生态性处理。该项目节省了管网建设投资,投资成本低廉,运营费用几乎为零。 此方案需要在每个自然村修建一个“泛氧化塘”,并进行人员培训。

  21. 10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方法二:有机化处理 在现代工业出现之前,即化肥在我国使用之前,先辈农民都是自制农家肥。利用冬季从鱼塘、河沟挖取的淤泥,风干后堆积于房前屋后,先铺底土然后将厕所粪便及动物粪便洒其上,再覆盖一层淤泥土,夏季也可洒一层杂草、农作物废弃秧苗、秸杆等。如此反复逐层堆高,到第二年春季就形成一堆有机土肥。它和化肥比较,虽肥力较差,用量较多,运输工作量大,但养地保土,农产品生态环保。 推广此方法,需要地方政府支持,如每亩地补助费用按照现状化肥使用量计算。因为,经过有机化处理后,农村居民排往河道水体中的污水量几乎忽略不计。农民为此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换来的是下游河道水体的可持续清洁、生态环保。

  22. 10 社会经济发展 方法三: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安装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的前期投入和运行成本比较高,全世界各国都是由政府出资对农村污染治理进行补贴,为农民安装污水处理设备。农村的村落分散,地广人稀,生活污水和农副业产生的污水污染源分散难以大规模收集,经济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禽畜养殖污水往往不经任何处理直排周边水系或污染渗透地下水。 容易造成河流、水塘污染,影响村民居住环境,严重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个省43个县74个村庄的入村入户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各小流域现状也可能如此。 农村污水分散,集中管网难以通达,即使能够随主要道路延伸,接管费用和长途污水泵站花费都非常高,单位污水处理成本下不来。 目前,南京蓝污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能够提供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出厂价7.5万元/套,污水处理能力为0.5t/h,每天可处理12t污水。每人每天按照100L生活污水计算,每天一套设备可处理120人产生的生活废污水。加上运输费用和运行费用(主要指电费、维护费)可估算分散处理站总投资。

  23. 10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对比上述三种方法可以看出:,方法一成本不高,但技术要求较高,尤其南方多雨,可能经常导致“泛氧化塘”水位上涨,甚至泄漏流出,影响处理效果;方法三一次性购买成本高,年运行费用高。方法二所费劳动力最多,但生态环保,可大幅度减少化肥的使用,符合小流域建设生态农业规划目标的要求。上述三个方法均有优缺点。经综合分析,推荐采用方法三为主、方法二为辅的综合处理方法,即农村生活污水采取集中、分散处理和有机化堆肥处理等综合处理方法。 经过有机化堆肥处理,可以分流部分污水,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而且,也能够减少分散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处理量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后的无害化固体物质也可通过堆肥进行处理。

  24. 10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0.3 农村康乐设施规划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娱乐、健身运动康乐设施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尤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如舞狮、舞春牛、客家文化、古村落保护等。康乐设施的建设,主要为当地农民服务;有旅游发展规划的小流域可同时为外来游客提供服务和休闲场所。 有条件的小流域可考虑建设体育公园; 条件差的小流域可考虑在每个行政村建设简易篮球场(一个篮球场投资约10万元)。

  25. 13 投资估算及分期实施意见 13.1 投资估算原则与方法 (1)实施求实的原则;工程总体布置要求进行必要的方案比选;工程量计算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规划阶段估算投资与工程预决算投资误差控制在±30%之内。 (2) 扩大指标估算法 根据本县、市其他已建类似工程,分析土方综合单价、混凝土综合单价;同样的,可以估算混凝土U型槽单价等。 13.2 水平年 按照2008年末价格水平进行投资估算。 13.3资金筹措方案 (1)不同治理措施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主要体现不同治理措施投资由相应行业负责筹措,强调通过投劳、投工或出资,使群众参与到部分措施的实施中来。 (2)资金管理和使用方案。

  26. 13 投资估算及分期实施意见 13.4 分期实施意见 一般安排3~5年完成,投资较大的小流域考虑近、远期安排,减轻资金压力;防洪保安全项目优先安排(堤防、河道清障等),灌溉和污水处理项目中期安排(对旅游区污水处理项目比灌溉项目优先);康乐设施项目后期安排。 实施计划安排 (1)分行业、分年度列出近期实施的治理措施和资金安排。(行业是指教育(校舍建设)、交通(道路建设)、水利(堤防等)、林业(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 (2)分行业、分年度列出远期实施计划和资金安排。

  27.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5.1 评价依据及基本参数 (1)评价依据 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以各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相应的国民经济评价,同时,对工程财务状况进行初步分析。 本次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主要参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已建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6—9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并参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及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进行。 (2)基本参数 国民经济评价中,主要计算参数包括社会折现率、计算价格、计算期、计算基准年和基准点。 1) 社会折现率 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目前测定的社会折现率为8%;但对属于社会公益性的防洪水利工程项目,采取较低的社会折现率可能会有利于项目的优选和方案优化。因此,社会折现率采用6%。

  28.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2) 计算价格 按照国民经济评价的原则应采用影子价格。考虑到目前国内市场价格基本反映了影子价格,因此本次评价影子价格换算系数取1。估算投资采用2008年底物价水平。 3) 计算期 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有关规定,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结合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特点,工程施工期为3~5年,运行期按30年计算,则经济评价计算期共33~35年。 4) 基准年和基准点 资金时间价值计算的基准年选在计算期第1年,并以第1年年初作为折现计算的基准点。投入的费用和产出的效益均按年末发生和结算。计算基准年为2008年。 5) 效益递增率 根据全省各地市小流域经济发展情况,拟定全省小流域防洪规划溪河洪水防灾减灾效益增长率为2%。计算期内防灾减灾效益以此逐年递增。

  29.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5.2 效益计算 小流域综合治理产生的综合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仅计入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包括:防洪效益、治涝效益、灌溉效益等 。 15.2.1 防洪效益计算 水利工程项目的防洪效益,按照该项目可减免的洪灾损失和可增加的土地开发利用价值计算,以多年平均效益和大洪水年份效益表示。 (1)大洪水年份直接经济损失调查与分析计算 小流域洪水灾害直接损失是指由于洪水的直接冲击破坏对各类承灾体(受灾对象)造成的经济损失。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作物损失、林业损失、畜牧业损失、渔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城镇或农村居民财产损失、城乡企事业财产损失、企业商业停产停业损失、骨干运输线中断的营运损失和其他损失等10类,各小流域根据实际减免损失情况有所取舍(即上述全部或部分)。每类损失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农作物损失: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及其副产品损失。 2) 林业损失:包括用材林、防护林、果木林等损失。

  30.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3) 畜牧业损失:包括各类牲畜的损失,其中个人所有的计入城镇或农村居民财产损失中。 4) 渔业:包括各类水产品损失,其中个人所有的计入城镇或农村居民财产损失中。 5) 工程设施损失: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公路桥涵、供电、通讯线路、市政公用设施等。 6) 城镇或农村居民财产损失:按房屋和其他两类分别调查,其中其他包括生产交通工具、家具、家用电器、衣被、畜禽、粮草柴等。 7) 城乡企、事业财产损失:包括固定资产(房屋、设备及其他)和流动资产的损失。 8) 企业、商业停产停业损失:包括因灾造成的工矿企业停产的净产值损失、商业停业的利税损失等。 9) 骨干运输线路营运损失: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道、电力、通讯线路中断的损失等。 10) 其他损失:主要包括抗洪抢险、转移安置受灾者的费用支出等。 按照上述10类财产项目,在防洪保护范围内进行“灾前原有价值”、“灾后尚存价值”的调查统计。

  31.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2)大洪水年份间接经济损失估算 为了简化计算,间接损失按直接损失的30%进行估算。 (3)大洪水年份总经济损失估算 一次洪水灾害总经济损失为上述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之和。 (4)多年平均防洪效益计算 下面介绍两种多年平均效益的计算方法,原则上推荐采用方法一。 方法一:频率法 上述防洪效益为按有、无防洪项目对比计算发生一场洪水可减免的经济损失。小流域防洪工程效益应以多年平均经济效益表示。常采用频率法计算多年平均经济效益。各种频率洪水有、无防洪工程措施的经济损失值调查、计算方法如下: 从本小流域或临近类似小流域洪水灾害损失资料中选择20%、10%、5%、2%、1%和0.5%共6种典型频率的洪水,分别求出相应频率下有、无防洪工程措施的经济损失值(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32.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从小流域选择损失较大的典型洪水,结合暴雨量分析其洪水频率和推算河道水面线,实地调查相应的有、无防洪工程措施的经济损失值(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同时,根据《广东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2003)计算20%、10%、5%、2%、1%和0.5%共6种典型频率的设计暴雨,根据综合单位线法或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并推算相应的河道水面线,实地调查相应的有、无防洪工程措施的经济损失值(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各种频率洪水有、无防洪工程的经济损失值详见表15-1。 表15-1 各种频率洪水下有、无防洪工程的经济损失值

  33.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以频率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分别求出有、无防治项目情况下的多年平均经济损失,其两者的差值即为多年平均防治效益。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B—为山洪防治项目多年平均防治效益; i和i+1—为相邻频率号; Pi、Pi+1——为相应频率值; Si 、Si+1——为相应于相邻两个频率值Pi、Pi+1,有、无本防洪项目经济损失的差值(见表15-3)。

  34.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方法二:比例法 根据《广东省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技术工作大纲(试行)》(广东省水利厅, 1999年3月)(以下简称《技术工作大纲》),防洪治涝工程多年平均经济效益按“防洪、治涝工程减灾率乘以受益区内不同设计标准的工农业总产值”进行估算。防洪工程减灾率为1%~10%,治涝工程的减灾率为5%~15%。有、无工程措施的减灾效果明显时减灾率取大值,否则取小值;如:受益区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减灾率可取5%;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减灾率可取3%;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减灾率可取7%左右,详细情况可参照《技术工作大纲》。

  35.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5.2.2 水土保持效益 分析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实施前后的效益对比,差值为增加的效益。 15.2.3 灌溉效益 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中,对于改善灌溉项目,要求估算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新增或恢复灌溉面积而增加的效益。 15.2.4 排涝效益 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中,对于低洼农田因兴建排涝泵站和排涝渠道项目,要求估算提高排涝标准增加的效益。 15.2.5 其他效益 除上述列举项目外的效益。

  36. 15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15.3 费用计算 项目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和年运行费等。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工程项目、工程量进行估算。流动资金按照年运行费的比例估算。 年运行费又称经营成本,主要指日常维护和冬季维修费用。本阶段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进行估算。如灌区和堤防均按5%~6%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估算;泵站按5%~10%、水闸按4%~5%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估算。

  37. 表15-2 国民经济评价成果表 15.4 国民经济评价及指标计算 15.4.1 15.4.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小流域国民经济评价成果指标形式见表15-2。国民经济现金流量表详见表15-4。

  38. 15.4.2 经济敏感性分析 对固定资产投资增减10%与效益增减10%两个因素独立进行计算,测算其对国民经济主要评价指标的影响,成果形式见表15-3。 表15-3 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成果表

  39. 表15-4 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40. 15.4.3 国民经济评价结论 从国民经济评价成果表及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9.76%,大于国家规定的社会折现率6%;经济净现值2697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1.33,大于1,说明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国民经济效益。而且从投资、效益增减10%的敏感性分析来看,其经济内部收益率均大于6%,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说明本工程在国民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41. 15.5 财务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主要以防洪、排涝、农田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为主,体现为社会效益,公益性较强,按照非赢利性项目财务评价的要求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行需要由国家补贴的资金数额和需要采取的经济优惠政策。 需要由政府财政支付的财务费用主要为维护工程正常运行所必须的费用,包括职工工资福利、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维修费、管理费及其它直接费,约266.45万元。

  42. 15.6 综合评价 由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可知,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76%,大于社会折现率6%,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项目在国民经济上可行,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工程财务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治理工程社会效益明显,财务效益不足。每年需要由政府财政支付的财务费用266.45万元,以维持综合治理工程的正常运行。 本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以产生社会效益为主,在国民经济上合理,财务上基本可行。

  43.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