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第三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三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第三节 统计学原理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对豌豆 ( 严格自花授粉 / 闭花授粉 ) 开展了 8 年 工作,观察了 7 对 性状,总结出 遗传因子假说及其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 。 1865 年 2 月 8 日和 3 月 8 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会例会上宣读发表; 1866 年整理成长达 45 页的 《 植物杂交试验 》 一文,发表在 《 布隆自然科学会志 》 第 4 卷上。.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孟德尔定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第三节 统计学原理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2. 第三章 孟德尔定律 • 孟德尔对豌豆(严格自花授粉/闭花授粉)开展了8年工作,观察了7对性状,总结出遗传因子假说及其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 •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会例会上宣读发表;1866年整理成长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一文,发表在《布隆自然科学会志》第4卷上。

  3. 第一节 分离定律 •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 三、等位基因、基因型及表型的概念 •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 五、分离定律的实现条件

  4.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性状: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

  5.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单位性状:生物的性状区分为许多小的单位,每一个具体 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单位性状内具有相对差异的性状。 • 利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后 • 可以对其后代的遗传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 • 分析其遗传规律。

  6. 狗的毛色

  7. 鸡冠的形状 单片冠 胡桃冠 豌豆冠 玫瑰冠

  8.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三)实验方法: • 1、符号表示 • P:亲本,杂交亲本 • ♀:作为母本♂:作为父本 • ×:表示杂交 :表示自交 •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生物个体。 • F3,F4‥ ‥ ‥ ‥ • Ft:测交后代

  9.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2、正交和反交 正 交

  10.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反交 正反交结果一样,表明:F1、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无关。

  11. F1(杂种一代):花色全部为红色; 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的植株,红花和白花;并且红花:白花=3:1。 P红花(♀)× 白花(♂) F1红花  F2红花 白花 株数 705 : 224 比例 3.15 : 1 3、孟德尔的正反交试验统计分析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12. 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13. 3、孟德尔的正反交试验结果分析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①F1的一致性: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另一个亲本性状隐藏。 •    一对相对性状中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在F1中 • 未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 ②F2分离:F2中一些植株表现出这一亲本性状,另一些植株表现为另 • 一亲本性状隐性性状在F1中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掩盖了,在 • F2代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都会表现出来,这就是性状分离。 • ③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为3:1。

  14.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 1、每对相对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显性性状的叫显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性状的叫隐性因子。 •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但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 3、成对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 (一)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15.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 4、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这样导致F1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 5、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6、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和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是同一遗传因子的两种存在形式。控制红花的遗传因子对控制白花的遗传因子为显性,即红花因子和白花因子同时存在时,只表现红花因子的性状。

  16.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各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不同配子中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 ※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配子分离比都是1:1。 等位基因: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并决定一个单位性状 的遗传及其相对差异,这样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7.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F2产生性状分离 现象是由于等位 基因的分离与组 合。

  18.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9.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三、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1909年约翰生提出用基因(gene)代替遗传因子。并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概念。 对于某一生物而言:从亲本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对于某一性状而言:决定该性状的基因组合。 对于某一生物而言:所具有的全部单位性状的总和。 对于某一性状而言:该性状的具体表现。 基因型 表型(表现型) 一般所说的基因型和表型均是指某一性状的基因型和表型。

  20.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三、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1)等位基因为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如CC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 •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2)等位基因为一对不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杂合基因型,如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杂合体。 由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基因组成不同,其遗传行为不同。可用自交鉴定: • CC纯合体  稳定遗传; • Cc杂合体  不稳定遗传; • cc纯合体  稳定遗传。

  21.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三、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例:有一株豌豆A开红花,如何判断它的基因型? 1、因为表现型为红花,所以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C; 2、判断A植株是纯合体(CC)还是杂合体(Cc),要看它所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或者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1)用A植株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都开红花: 则A植株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CC; (2)如果自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且两种个体的比例为3:1: 则A植株是杂合体Cc。

  22.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三)、F1花粉鉴定法

  23.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 (一)测交 又称回交,用F1代杂合体(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进行杂交,用以测定杂合体基因型的方法。 因隐性纯合亲本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子代只能表现出另一种配子所含基因的表型,所以它测交的子代就代表了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 红花 × 白花 • 红花 : 白花 • 85 : 81 • 1 : 1 亲本白花 F1代红花

  24. F1红花的测交结果推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结论:分离规律对杂种F1基因型(Cc)及其分离行为的推测是正确的。

  25.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 (二)自交法 • F2植株自交产生F3株系,然后根据F3的性状表现来验证F2的基因。 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型推测 1、(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为cc,自交应该只产生白花植株; 2、(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1/3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体(Cc); 推测:在显性(红花)F2中: ※1/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其F3均开红花; ※2/3自交后代将发生性状分离,产生3/4的红花植株和 1/4的白花植株。

  26. 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27.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豌豆7对相对性状显性F2自交后代表现

  28.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三)花粉鉴定法 • 性状是在生物生长发育特定阶段表现,大多数性状不会在配子(体)上表现,因此无法通过配子(体)鉴定配子类型,如花色、籽粒形状等。 • 在减数分裂期间,同源染色体分开并分配到两个配子中去,一对等位基因也就随之分开而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如果这个基因在配子发育期间就表达,那么就可用花粉粒进行观察鉴定。 • 例如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等禾谷类Wx(非糯性,直链淀粉)对wx(糯性,支链淀粉)为显性,它不仅控制籽粒淀粉粒性状,而且控制花粉粒淀粉粒性状。

  29.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 P (非糯性)WxWx × wxwx(糯性) • P花粉Wx wx • 呈蓝黑色 呈红棕色 • F1 Wxwx F1花粉Wx wx • 呈蓝黑色 呈红棕色 (含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碘液染色 碘液染色

  30. 第一节 分离定律 四、分离定律的验证

  31.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五、分离定律实现的条件 1、F1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生活力是一样的。 2、受精时,F1代的两种配子的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3、F2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到观察时相等的。 4、显性是完全的。 5、观察的子代样本数足够多。

  32.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 四、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 五、多基因杂种及其后代的遗传分析

  33.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一)实验结果 豌豆两对性状:种子形状圆型对皱型为显性,子叶颜色黄色对绿色 为显性。 P 黄圆 × 绿皱 F1 黄圆 F2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总数 315 : 101 : 108 : 32 556 9 : 3 : 3 : 1 亲组合:亲代原有的性状组合。 重组合:亲代没有的性状组合。

  34.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二)结果分析 先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试验结果分析: 黄∶绿=(315+101)∶(108+32)=416∶140=2.97∶1≈3∶1 圆∶皱=(315+108)∶(101+32)=423∶133=3.18∶1≈3∶1 ∴ 每对性状的F2分离符合3∶1比例  两对性状是独立互不干扰地遗传给子代。 F2出现两种重组型个体 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 在从F1传递给F2时,发生了重新组合。

  35.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按概率定律,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各个事件分别出现概率的乘积: 黄、圆 3/4×3/4=9/16 黄、皱 3/4×1/4=3/16 绿、圆 1/4×3/4=3/16 绿、皱 1/4×1/4=1/16 (3∶1)2=9∶3∶3∶1

  36.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 (一)解释 • 1、子叶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来控制,黄对绿显性。种子的圆皱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是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圆对皱显性。控制子叶颜色的基因和控制种子形状的基因互不影响,各自独立。 • 2、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F1代形成四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 3、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棋盘方格图,示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 Y:黄色子叶, y:绿色子叶; R:圆粒种子, r:皱粒种子;

  37.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黄圆YYRR × 绿皱yyrr G YR yr F1 黄圆YyRr F2

  38.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F2群体共有9种基因型,其中: 4种基因型为纯合体; 1种基因型的两对基因均为杂合体,与F1一样; 4种基因型中的一对基因纯合,另一对基因杂合。 F2群体中有4种表现型,∵Y对y显性,R对r显性。

  39.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二)自由组合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1、与分离规律所需条件一样; 2、自由组合的基因必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40.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R r Y y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1、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则按均等的机会自由组合到配子中。 注:Y, y位于豌豆第1染色 体上; R, r位于豌豆第7染色体上。

  41.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四、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 (一)测交法: • F1杂合子和双隐性亲本测交,后代应为黄圆、黄皱、绿圆和绿皱四种基因型和表型,其比例为1:1:1:1。 F1 双隐性亲本 黄圆YyRr × 绿皱yyrr YR Yr yR yr yr YyRr : Yyrr :yyRr :yyrr 31 : 27 : 26 : 26 1 : 1 : 1 : 1

  42. (一)测交法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四、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43.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四、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一)测交法

  44.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四、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 (二) 自交法 F2代自交,对产生的F3代进行表型和基因型的分析。 自己推导!

  45.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C Y c y R r 五、多基因杂种及其后代的遗传分析 当具有3对不同性状的植株杂交时,只要决定3对性状遗传的基因分别处在3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仍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例:以黄色、圆粒、红花(YYRRCC)纯合豌豆与绿色、皱粒、白花(yyrrcc)纯合豌豆为亲本进行杂交。

  46.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五、多基因杂种及其后代的遗传分析 (一)分支法 由于各对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所以可以依次分析各对基因/相对性状的分离类型与比例(概率)。 1、基因型分析 P YYRRCC × yyrrcc F1 Yy Rr Cc 配子 1/2 Y 1/2 R 1/2 C 1/2 y 1/2 r 1/2 c F2 1/4 YY 1/4 RR 1/4 CC 2/4 Yy 2/4 Rr 2/4 Cc 1/4 yy 1/4 rr 1/4 cc

  47. 1/64 YYRRCC 2/64 YYRRCc 1/64 YYRRcc 1/4 RR 2/4 Rr 1/4 rr 1/4 CC 2/4 Cc 1/4 cc 2/64 YYRrCC 4/64 YYRrCc 2/64 YYRrcc 1/4 YY 2/4 Yy 1/4 yy 1/4 CC 2/4 Cc 1/4 cc 1/64 YYrrCC 2/64 YYrrCc 1/64 YYrrcc 1/4 CC 2/4 Cc 1/4 cc 1/16 YYrr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五、多基因杂种及其后代的遗传分析 F2: 1/16 YYRR 2/16 YYRr

  48. 2/64 YyRRCC 4/64 YyRRCc 2/64 YyRRcc 1/4 CC 2/4 Cc 1/4 cc 4/64 YyRrCC 8/64 YyRrCc 4/64 YyRrcc 1/4 RR 2/4 Rr 1/4 rr 1/4 YY 2/4 Yy 1/4 yy 2/16 YyRR 1/4 CC 2/4 Cc 1/4 cc 2/64 YyrrCC 4/64 YyrrCc 2/64 Yyrrcc 1/4 CC 2/4 Cc 1/4 cc 2/16 Yyrr 4/16 YyRr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五、多基因杂种及其后代的遗传分析 F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