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資訊安全─入門手冊

資訊安全─入門手冊. 第 10 章 防火牆. 第 10 章 防火牆. 防火牆是一種用來控制網路存取的設備,並阻絕所有不允許放行的流量。 防火牆的定義和路由器不同,路由器是用來快速將流量傳送到指定目標的網路設備。 防火牆和路由器之間最好的說法 - 防火牆是一種可以適度允許流量通過的安全設備,而路由器是一種可以設定阻絕特定流量的網路設備。. 防火牆通常會提供更多精細的組態設定等級。 防火牆也可以設定成依據服務、來源或目標的 IP 位址、要求服務的使用者識別碼等,做為流量過濾的基礎。 防火牆可以設定記錄所有流量的記錄,也可以設定成中控化的安全管理功能。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資訊安全─入門手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資訊安全─入門手冊 第 10 章 防火牆

  2. 第 10 章 防火牆 • 防火牆是一種用來控制網路存取的設備,並阻絕所有不允許放行的流量。 • 防火牆的定義和路由器不同,路由器是用來快速將流量傳送到指定目標的網路設備。 • 防火牆和路由器之間最好的說法 - 防火牆是一種可以適度允許流量通過的安全設備,而路由器是一種可以設定阻絕特定流量的網路設備。

  3. 防火牆通常會提供更多精細的組態設定等級。 • 防火牆也可以設定成依據服務、來源或目標的IP位址、要求服務的使用者識別碼等,做為流量過濾的基礎。 • 防火牆可以設定記錄所有流量的記錄,也可以設定成中控化的安全管理功能。 • 安全管理員可以定義並允許外部流量,傳送給組織內部的所有系統。

  4. 本章的內容如下: • 10-1 防火牆的類型 • 10-2 發展防火牆的組態設定 • 10-3 設定防火牆的規則

  5. 10-1 防火牆的類型 • 防火牆基本上可以分為『應用層防火牆(application layer)』和『封包過濾型防火牆(packet filtering)』兩種。 • 這兩種防火牆各自提供不同的功能,但是如果妥善設定組態設定時,都可以達到阻斷不符合安全需求的不正常流量。 • 本節的內容如下: • 10-1-1 應用層防火牆 • 10-1-2 封包過濾型防火牆 • 10-1-3 混合型

  6. 10-1-1 應用層防火牆 • 應用層防火牆(又稱為代理型防火牆),是一種安裝在一般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 NT或Unix)或防火牆設備上的套裝軟體。 • 防火牆本身具有多組網路介面,各自連線到對應的網路區段。 • 在應用層防火牆上面,透過組態設定可以定義流量的轉送方式。 • 如果屬於規則之外的流量時,防火牆就會拒絕轉送流量或阻斷封包。

  7. 應用層防火牆的政策規則,是透過代理器(proxies)而達成目標。應用層防火牆的政策規則,是透過代理器(proxies)而達成目標。 • 在應用層防火牆上面,每一種協定都有對應的代理器。 • FTP代理器必須認識FTP協定,因此可以判斷流量是否遵循FTP協定,而且是不是符合政策規則允許的流量。 • 在建置應用層防火牆之後,防火牆就是所有連線的閘道器(詳見圖10-1)。

  8. 圖10-1 應用層防火牆的代理連線

  9. 防火牆允許用戶端連線之後,會先分析封包的內容和使用的協定,並判斷是否符合政策規則允許的流量。防火牆允許用戶端連線之後,會先分析封包的內容和使用的協定,並判斷是否符合政策規則允許的流量。 • 如果是屬於允許的流量,防火牆會初始外部網路介面新的連線,並和伺服器建立連線。 • 應用層防火牆也同樣利用代理器篩選外來的連線。 • 當應用層防火牆接收到外來的連線時,會在流量送到內部網路之前先執行篩選命令。 假設防火牆本身的代理器沒有弱點時,那麼防火牆就不會遭受到攻擊。但是如果代理器含有弱點時,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就會大增。

  10. 應用層防火牆通常都具有常見的HTTP、SMTP、FTP和telnet這類的代理器。應用層防火牆通常都具有常見的HTTP、SMTP、FTP和telnet這類的代理器。 • 如果沒有特定協定的代理器,該協定就無法透過防火牆連線。 • 防火牆也會隱藏內部網路的IP位址,這是因為所有內部網路都是透過防火牆網路介面轉送流量,所以防火牆外部看不到內部網路,因此也可隱藏內部網路的定址計畫。 大多數應用層協定,都會提供轉送防火牆內部系統特定連接埠流量的機制。因此,也可以將防火牆設定成 - 只要使用80連接埠的外來連線,流量全部都送到Web伺服器。

  11. 10-1-2 封包過濾型防火牆 • 封包過濾型防火牆,也是一種安裝在一般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 NT或Unix)或防火牆設備上的套裝軟體。 • 防火牆本身具有多組網路介面,各自連線到對應的網路區段。 • 和應用層防火牆一樣,封包過濾型防火牆也可以規定,特定網路區段的流量是否可以轉送到另一個網路區段。 • 如果沒有明確地指定允許或拒絕的流量時,就會拒絕流量或阻絕封包。

  12. 政策的規則也是依據封包檢查器而定。 • 過濾器會檢查封包的內容,並依據政策規則和協定的狀態(著名的狀態檢查),來決定是否允許流量通過。 • 如果是透過TCP運作的應用程式,因為TCP本身含有狀態因此也會比較容易判讀。 • 如果連線之中出現其他封包時,防火牆將會阻絕或拋棄封包。甚至防火牆規則允許建立連線時,連線的狀態還是一樣會發生錯誤。

  13. 如果是透過UDP運作的應用程式,雖然封包過濾器無法利用協定內含的狀態,但仍然可以追蹤UDP流量的狀態。如果是透過UDP運作的應用程式,雖然封包過濾器無法利用協定內含的狀態,但仍然可以追蹤UDP流量的狀態。 • 一般來說,防火牆會在UDP協定原始封包中,看到外送的UDP封包以及含有目標位址、連接埠封包的訊框(frame)範圍。 • 如果看到UDP協定封包含有特定的訊框數量時,就會允許封包轉送。 • 如果不符合,防火牆會自動判斷成無法回應的UDP流量,並阻絕繼續傳送的UDP流量。

  14. 使用封包過濾型防火牆,防火牆本身不會中斷正常的連線(詳見圖10-2),而是直接送出流量。使用封包過濾型防火牆,防火牆本身不會中斷正常的連線(詳見圖10-2),而是直接送出流量。 • 當防火牆接收到內送的封包時,才會判斷封包和連線的狀態是否符合政策規則的規範。 • 如果符合規則時,才會允許內送。若不符合,就會阻絕或拋棄封包。 • 封包過濾型防火牆,不需要依靠每種協定的代理器即可運作。

  15. 封包過濾型防火牆的效率會比應用層防火牆要好,這是因為封包過濾型防火牆,不需要處理建立額外連線的動作。 • 和一般協定的規則一樣,封包過濾型防火牆也同樣可以處理非常大量的流量,而且也不會類似代理器軟體需要建立額外連線的負擔。 前面曾經提到的『一般協定的規則』,和防火牆供應商所談的『防火牆一般協定規則』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從觀點上看來,是因為在相同的作業平台上,封包過濾型防火牆能夠處理的流量會比應用層防火牆來得大。而且是在測試連線數量的過程中,依據流量的類型比較的結果。

  16. 圖10-2 流量通過封包過濾型防火牆

  17. 封包過濾型防火牆不會使用代理器。 • 用戶端和伺服器之間可以直接建立連線。 • 如果攻擊的對象是伺服器開啟的服務,防火牆的政策規也不會干預攻擊的行為而且會允許通過。 • 從封包過濾型防火牆的外部,或許也可以看到內部網路的定址結構。 大多數封包過濾型防火牆,也支援網路位址轉譯(詳見第16章)。

  18. 10-1-3 混合型 • 應用層防火牆的製造商也應體認到,他們需要某種特殊的代理器才能處理特殊的協定。因而產生了通用服務代理器(generic services proxy,簡稱GSP)。 • GSP允許網路和安全管理員依據其他協定需求,建立應用層代理器。 • GSP就是讓應用層防火牆,也可以執行封包過濾型防火牆的功能。

  19. 封包過濾防火牆的製造商,也試著在他們的產品之中加入代理器,讓他們的產品可以更安全地處理常見的協定。封包過濾防火牆的製造商,也試著在他們的產品之中加入代理器,讓他們的產品可以更安全地處理常見的協定。 • 這兩種防火牆仍然具有原始設計的基本功能(同樣含有基本缺陷),只不過市場上出現許多混合型防火牆,不過也可以發現純應用層防火牆或純封包過濾型防火牆。

  20. 10-2 發展防火牆的組態設定 • 現在,我們來看看某些標準網路架構,以及如何針對這些特殊狀況適當地設定防火牆。以上述的狀況為例,我們先假設組織已經擁有某些系統,並希望這些組織可以接受網際網路 連線: • 只有提供連接埠80的Web伺服器 • 只有提供連接埠25的郵件伺服器。郵件系統接受內送郵件和外送郵件,內部郵件會定期和這部伺服器聯繫,取回內送郵件和傳送外送郵件。

  21. 內部DNS伺服器必須能向網際網路的DNS查詢主機名稱,才能夠解析正確的IP位址,不過組織並不需要自行維護外部的DNS伺服器。內部DNS伺服器必須能向網際網路的DNS查詢主機名稱,才能夠解析正確的IP位址,不過組織並不需要自行維護外部的DNS伺服器。 • 組織的網際網路政策允許內部使用者存取下列服務: • HTTP • HTTPS • FTP • Telnet • SSH

  22. 本節的內容如下: • 架構 #1:透過防火牆存取外部網際網路存取的系統 • 架構 #2:單一防火牆 • 架構 #3:雙防火牆

  23. 架構 #1:透過防火牆存取外部網際網路存取的系統 • 圖10-3之中,透過防火牆存取可從網際網路存取防火牆和外部路由器之間的系統。 • 表10-1 提供防火牆的規則。 表10-1 架構 #1:透過防火牆存取外部網際網路存取的系統

  24. 圖10-3 架構 #1:透過防火牆存取外部網際網路存取的系統

  25. 過濾器可以放在路由器上面,因而只能允許外部HTTP協定連結Web伺服器,以及外部SMTP連結郵件伺服器。過濾器可以放在路由器上面,因而只能允許外部HTTP協定連結Web伺服器,以及外部SMTP連結郵件伺服器。 • 前述利用路由器的規則中看到,無論使用哪一種類型的防火牆,防火牆都無法保護Web伺服器和郵件伺服器。在這種情況下,防火牆只能保護組織內部的網路。

  26. 架構 #2:單一防火牆 • 圖10-4是第二種標準架構。此種架構使用單一防火牆,保護內部網路和任何可從網際網路存取的系統,這些系統放在獨立的網路區段上(詳見第16章)。

  27. 表10-2提供防火牆規則 表10-2 單一防火牆架構的防火牆規則

  28. 圖10-4架構 #2:單一防火牆

  29. 表10-2非常類似架構 #1的內容。 • 對於獨立網路區段的Web伺服器和郵件伺服器來說,防火牆不需要明確地指定流量的規則。 • 因為規則 #2裡面,允許任何系統(內部或外部)和Web伺服器或郵件伺服器連線。

  30. 架構 #3:雙防火牆 • 第三種架構是含有兩層防火牆(詳見圖10-5)。 • 可從網際網路存取的系統,是放在兩組防火牆之間。 • 表10-3提供防火牆的規則。在檢視表10-3的時候,會發現規則和架構 #2的防火牆一樣。 • 在這種架構下含有兩不防火牆,防火牆 #2的規則詳見表10-4。

  31. 表10-3架構 #1在防火牆架構之中的防火牆規則

  32. 表10-4架構 #2在防火牆架構之中的防火牆規則

  33. 圖10-5架構 #3:雙防火牆

  34. 這些架構範例的內容都非常簡單,不過內部所含的觀念 - 如何設定防火牆才能允許適當的存取。

  35. 10-3 設定防火牆的規則 • 設計良好的規則就和良好的硬體設備一樣重要。 • 大多數的防火牆在判斷是否接收封包時,都是以『最符合』的方式運作。 • 在設計規則時,『最符合』演算法是指 - 特別的規則放在所有規則的第一順位,之後才會設計通用規則。 • 這樣的作法會優先比對特殊的規則,然後才會比對通用規則。

  36. 雖然這樣的作法很好,但也沒有改善防火牆的效率問題。雖然這樣的作法很好,但也沒有改善防火牆的效率問題。 • 調查封包的規則越多,防火牆就會需要更多的處理時間。 • 為了讓防火牆更有效率,也應該多加考量、設計良好的規則。 某些防火牆提供規則處理器,也就是說某些規則被遮蓋掉的時候,處理器會特別標示問題點。而管理者在正式設定防火牆規則之前,可以依據這些問題點加以改善。

  37. 為了提高防火牆的工作效率,所以也需要檢視防火牆的流量負載,然後依照傳輸的類型排序。為了提高防火牆的工作效率,所以也需要檢視防火牆的流量負載,然後依照傳輸的類型排序。 • 一般來說HTTP的流量最大,因此將HTTP相關的規則放在前面會讓防火牆更有效率。 • HTTP相關規則放在越前面越好。 • 如果前面的規則全部違反時,就是屬於拒絕使用HTTP的規則。

  38. 專案實作10:調查防火牆類型的差異 • 此一實作的主要目地,是希望找出不同防火牆的類型所保護的系統會有哪些差異點。為了完成專案實作,會需要同時用到應用層防火牆和封包過濾型防火牆。

  39. 專案實作10:步驟 • 1.依照架構 #2設定網路架構,但不要連上網際網路。 • 2.使用預設值架設郵件伺服器和Web伺服器,而且每一個系統都預留弱點。 • 3.在網路上架設應用層防火牆,並依據表10-2設定規則。 • 4.以其他設備做為外部設備(做為防火牆以外的網際網路系統),並在設備上載入弱點掃描器。

  40. 5.利用弱點掃描器掃瞄郵件伺服器、Web伺服器和防火牆。5.利用弱點掃描器掃瞄郵件伺服器、Web伺服器和防火牆。 • 6.現在,以封包過濾型防火牆取代應用層防火牆。 • 7.再次掃瞄伺服器的弱點。 • 8.比較這兩種作法的結果,看看掃瞄的資訊有沒有差異?相同的弱點都可以通過防火牆?如果不能通過防火牆的話,那是為什麼?

  41. 專案摘要 • 如果應用層防火牆的代理器都是一般性的代理器,雖然可以透過封包過濾型防火牆掃瞄到的弱點,卻無法透過應用層防火牆掃瞄到弱點。 • 這是因為封包到達郵件和Web伺服器之前,就會被代理器攔截和阻絕。 • 在某些情況下,無法保護伺服器的弱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