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本書特別把整套寬恕過程編成十二個步驟,幫助你把生活裡的恐懼心態轉變成愛。這套寬恕的過程不是為了消除你生活中的恐懼,而是當恐懼出現時,幫你穿越過去。 寬恕十二招涵蓋了四大要訣。若有人覺得一時難以消化整套的招數,不妨將十二招濃縮成這四大要訣,反

寬 恕 十 二 招 尋回真愛的祕訣. 前言. 作者:保羅。費里尼 (Paul Ferrini). 本書特別把整套寬恕過程編成十二個步驟,幫助你把生活裡的恐懼心態轉變成愛。這套寬恕的過程不是為了消除你生活中的恐懼,而是當恐懼出現時,幫你穿越過去。 寬恕十二招涵蓋了四大要訣。若有人覺得一時難以消化整套的招數,不妨將十二招濃縮成這四大要訣,反覆練習,如此再進入全套的十二招,便覺得輕而易舉了。 任何一個要訣或招數,若能說到你心裡或打到你的痛處,你可以隨時打住,加以深入。請記住,你練習了多少招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深入練習,因為每一招實際上都包含了其他所有的招數。

ke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本書特別把整套寬恕過程編成十二個步驟,幫助你把生活裡的恐懼心態轉變成愛。這套寬恕的過程不是為了消除你生活中的恐懼,而是當恐懼出現時,幫你穿越過去。 寬恕十二招涵蓋了四大要訣。若有人覺得一時難以消化整套的招數,不妨將十二招濃縮成這四大要訣,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寬 恕 十 二 招尋回真愛的祕訣 前言 作者:保羅。費里尼(Paul Ferrini) 本書特別把整套寬恕過程編成十二個步驟,幫助你把生活裡的恐懼心態轉變成愛。這套寬恕的過程不是為了消除你生活中的恐懼,而是當恐懼出現時,幫你穿越過去。 寬恕十二招涵蓋了四大要訣。若有人覺得一時難以消化整套的招數,不妨將十二招濃縮成這四大要訣,反覆練習,如此再進入全套的十二招,便覺得輕而易舉了。 任何一個要訣或招數,若能說到你心裡或打到你的痛處,你可以隨時打住,加以深入。請記住,你練習了多少招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深入練習,因為每一招實際上都包含了其他所有的招數。 這本書是一本實用手冊,你必須每天、每小時,甚至分分秒秒地把它運用出來,這些招數才能成為轉化你生活的工具。如此,你將發現,你付出多少努力,你便能由此修持中獲得多少。

  2. 運用寬恕十二招是不必憑藉腦力的,因為它所含的分析不多,只要你在失去內心平安之時願意記住那些招數就可以了。你所需做的就只有這樣。這一經歷會把你帶回那始終存在你心裡的真相,那是你早已知道的但暫時遺忘的真相。運用寬恕十二招是不必憑藉腦力的,因為它所含的分析不多,只要你在失去內心平安之時願意記住那些招數就可以了。你所需做的就只有這樣。這一經歷會把你帶回那始終存在你心裡的真相,那是你早已知道的但暫時遺忘的真相。 這十二招數乃是針對你在內心以及人際關係中所營造出來的分裂幻覺而痛下針砭,化解你對自己和別人的錯誤信念,並除去你的自責和愧疚。它們會把你帶回自己心內,帶向你的弟兄姐妹和上主那裡,最後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們的心靈無時無刻不在愛和恐懼之間作選擇,那就是平安之旅的起點。內心若不平安世界和平杳無希望。平安就像愛一樣,也是具有延伸性的,它不是由世界延伸到我們心裡,而是由每一顆心帶給另一顆心,因而傳遍全人類。當我們一起開始這趟寬恕之旅的同時,我便已把我的愛與祝福延伸於你。

  3. 欣 賞 牽著你的弟兄姐妹,那是回家的唯一道路。

  4. 簡介:寬恕的四大原則 • 「寬恕」的觀念,真正了解它的人可說是微乎其微。我們以為最大的挑戰乃是寬恕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其實,那只是蛋糕上那層薄薄糖衣而已。 • 若你已經寬恕自己,就很容易寬恕別人。但是,若你尚未寬恕自己,就絕不可能寬恕別人。寬恕是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與別人的關係並不大。 • 若我寬恕了自己,那麼寬恕你就不是難事,因為如果我能從心裡拔除譴責和愧疚那根剌,就不難獻給你寬恕這個禮物。只要我能看到自己的純潔無罪,便也能看到你的純潔無罪。 • 大多數人不斷試著寬恕,但總想先寬恕別人,才寬恕自己。這樣反而會滋生真正的問題,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想要被寬恕。不接受寬恕的,大有人在!有些人甚至拒絕相信自己是有罪的!你曾試過寬恕一位自認為無罪的人嗎?那是行不通的!無論你如何努力,他就是不肯接受你的寬恕。然而,也有一些人始終心懷愧疚,不斷尾隨你後,請求你的寬恕,但你就無法寬恕他們!

  5. 甚至當你了解到自己需要被寬恕時,仍然本末倒置地請求別人的寬恕。你能要求別人寬恕你,也許是一位朋友、 一位神父或牧師,甚至是上主,但效果並不大,因為即使你獲得上百人的寬恕,甚至上天的寬恕,若你無法寬恕自己,又有什麼用。 • 向外尋求寬恕是沒有用的,那只是在逃避問題、打擊自己,使自己挫折更深,更難以打開我們的心門。我們唯有了解:感到憤怒的是我們,覺得有罪的是我們,攻擊別人並為自己的攻擊辯護的也是我們,需要被寬恕的是我們,而這寬恕卻不是別人所能給予的,此時,我們的心門才會真正開啟。所以,寬恕的第一個原則:寬恕是由自己的內心生出的。那是你在寬恕別人之前,必先對自己做的一件事情。 • 下一個原則是:寬恕是無條件的,也不是片面的。寬恕是一心一意、全心全靈的舉動,它能消除煩惱與痛苦。討價還價式的寬恕是行不通的,但我們卻一意孤行: 「我若得到心目中的工作或和某人建立關係,我才能寬恕自己。」 或「你先向我道歉,我才能寬恕你。」 或「我願寬恕你,但不願寬恕他。」

  6. 只要我們有一點兒攻擊的念頭,就會試圖為攻擊辯護,此時寬恕便無法現身。真的,片面的寬恕乃是另一種居心叵測的攻擊!寬恕必須是無條件的,且 全面性的。它引導我走出過去的心態而進入現在,幫助我走出妄自添加給自己「隔閡」感受,逐漸對自己和別人開放,如此親密關係才有發生的可能。 • 當我寬恕時,我接受過去所發生的的一切,包括過去對自己和別人所作的任何批判,不再把它們帶到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裡。若我仍帶著過去的批判,我就必先接受這一事實,然後予以釋放。 • 我可能「仍有」很多的怨懣,卻不再「緊抓著不放」,因為我已了解那怨懣是來自內心的恐懼。只要我能穿越恐懼並再度學習信任,那些怨懣就自然消失了。我不必成為完人才能寬恕,因為在我的生命裡,寬恕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寬恕後,如果又重犯批判的毛病,便再寬恕一次。寬恕自己或別人是沒有止境的課程,這是寬恕的第三個原則。 • 就像貝克特(Samuel Beckett)所說的吮石頭,某人喜歡吮一顆便放進自己口袋,然後再吮另一顆石頭。他甚至發明了一套精密的程序,以確保每顆石頭都得到同等的關照,但到最後自己也受不了了,一氣之下扔掉了所有的石頭。我們自己可能也不自覺地在人生道上,一路挑撿石頭,放入口袋隨身攜帶。它們好比我們的批判,都是不必要的負擔,但是我們一直守著它們,直到有一天我們甘心放下為止。同樣地,我們也一直把持著自己的批判不放,直到看到自己的愧疚或攻擊這一惡性循環是多麼地荒謬可笑。

  7. 欣 賞 生命之美,盡在眼底。

  8. 所以,我們需要耐心,畢竟寬恕不是一蹴可成的,有時候我們一次只能扔掉一顆可頭,有時候它們一起落下而砸到我們的腳趾。沒有所謂對或錯的方式,無論那一種方式都情有可原。所以,我們需要耐心,畢竟寬恕不是一蹴可成的,有時候我們一次只能扔掉一顆可頭,有時候它們一起落下而砸到我們的腳趾。沒有所謂對或錯的方式,無論那一種方式都情有可原。 • 當我寬恕時,我接受過去所發生的的一切,包括過去對自己和別人所作的任何批判,不再把它們帶到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裡。若我仍帶著過去的批判,我就必先接受這一事實,然後予以釋放。 • 我比較喜歡上述貝克特的比喻,甚至卡繆(Camus)引用薛西弗斯(Sisyphus)的神話.記得嗎那位可憐的笨人不斷地把一塊大石頭推往山上,每次快到達山頂時,就會滾落下來,他只好重頭再來。 • 當然,我們有時也會覺得白忙一場。我們卯足了全力,卻一直與同一課程奮鬥好幾年。有趣的是,當我們最後決定放下時,那個比喻就不再具有任何意義了,因為我們已願意讓一直想要推往山頂的大石頭安息在山底的濠溝裡,或是,我們樂於倒空口袋,讓所有的小石頭都掉落沙堆裡。兩者都是同一回事。

  9. 負擔必須卸下,它們天生就是要人扛的,它們天生也是要人丟掉的,這是它們存在的本質。凡是我們需要的人生課程,就會不斷呈現眼前。但那位推大石頭的薛西弗斯,或是撿石頭的老人,是聽不進這話的!我們也一樣聽不進去。今天有工作的問題,明天則是先生老婆或小孩的問題,問題永無終止,對否?負擔必須卸下,它們天生就是要人扛的,它們天生也是要人丟掉的,這是它們存在的本質。凡是我們需要的人生課程,就會不斷呈現眼前。但那位推大石頭的薛西弗斯,或是撿石頭的老人,是聽不進這話的!我們也一樣聽不進去。今天有工作的問題,明天則是先生老婆或小孩的問題,問題永無終止,對否? • 對的問題總是層出不窮,我們無法阻止它們發生。不管我們如何擅於整理家務,也永遠無法把外在環境完成清理乾淨。因為,總會有人把蛋打破在新地毯上,或是倒翻醬油。但是,若沒有翻灑滿地的醬油,生活將會是什麼模樣呢?老實說,你是否願意把這種血肉人生裡的冒險跟另一種一成不變的人生交換?若生活既無痛苦也無趣味,既無奮苦掙扎也無學習,你受得了那種刻板無味的生活嗎? • 坦白說,這一生仍有些東西是值得珍惜的,即使在成堆的糞土中,仍有青草滋生其間,陽光雲影徘徊其上,潺潺水流徜徉其旁。所以,在痛苦之下,愛仍在滋長,而愛仍是我們所渴望的。 • 本書談及如何穿越痛苦而獲得愛,如何把生活的黑暗面帶向光明。我們無意忽視黑暗,亦非忘掉光明,而是讓兩者並存,讓自己與自身的所有矛盾共處,那才是真正的治癒之道。

  10. 為何我們需要寬恕?因為每個人都在不斷譴責自己,每個人都為了化解自我憎恨的問題而把自己應負的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但那是徒勞無益的,即使將別人捲進來,自我憎恨依然存在。攻擊別人或防衛別人的攻擊並不會減少我們根深柢固的自我批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裡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孩有待治癒。為何我們需要寬恕?因為每個人都在不斷譴責自己,每個人都為了化解自我憎恨的問題而把自己應負的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但那是徒勞無益的,即使將別人捲進來,自我憎恨依然存在。攻擊別人或防衛別人的攻擊並不會減少我們根深柢固的自我批判,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裡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孩有待治癒。 • 寬恕十二招提供給這小孩一個治癒的機會,只要我們繼續批判自己或別人,我們就得終其一生練習寬恕的課程。我們不可能立刻停止批判,但不妨去看看我們是如何受自己的批判所傷,然後藉著接納自我,把愛帶到內心受傷之處。任何接納的表示都能平撫我們所作的批判,任何接納的表示都能打開我們內心去迎接愛,讓愛來治癒所有的創傷。 • 在一生當中,很多的境遇和人際關係都提供我們一個大好契機去選擇恐懼或愛。若選擇愛,我們就祝福了自己和別人。若選擇恐懼,我們就只好繼續留在那傷痛中向愛哀號。任何攻擊的外表其實都在呼求愛,生活的每個危機其實都是在祈求治癒。

  11. 欣 賞 花草山水天人合一

  12. 任何思想或行為,即使居心不良,都不足以將我們打入苦難地獄。因為就在這一刻,我們能重新選擇。如果耶穌能夠選擇去愛那些把他釘在十字架的人,如果他能夠在那些人中看到了基督的聖容,我們怎麼會看不見呢?耶穌的生活本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教誨,那並不是因為他向我們顯是光明,而是因為他顯示出我們也可以將黑暗帶向光明。任何思想或行為,即使居心不良,都不足以將我們打入苦難地獄。因為就在這一刻,我們能重新選擇。如果耶穌能夠選擇去愛那些把他釘在十字架的人,如果他能夠在那些人中看到了基督的聖容,我們怎麼會看不見呢?耶穌的生活本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教誨,那並不是因為他向我們顯是光明,而是因為他顯示出我們也可以將黑暗帶向光明。 • 耶穌並不是要我們否認自己的恐懼,只是教我們如何穿越恐懼。不要以為他不受誘惑或不知懷疑,他在沙漠中受了四十天的誘惑,也曾在十字架上哀號:「主啊!你為何遺棄我?」他是人,有身體,也能感受到痛苦。你不能說他不知苦痛之深,他是知道的。但是,面對這一切,他選擇了愛和寬恕,那就是他為何成為天人之師的主因。 • 但是,本書所談論的並非耶穌或任何人的特殊稟賦,而是每一個人想要找回心靈平安的一個必經過程,為此,旅途中的每位弟兄姊妹都提供了我們學習的機會。

  13. 寬恕的四大原則 1)寬恕是要先從自己的內心開始。唯有寬恕自己, 我們才能寬恕別人,或接受別人的寬恕。 2)寬恕原是無條件的,雖然我們往往在學習寬恕的 過程中難免還會附加一些條件。 3)寬恕是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對自己或對別人所 作的任何批判,都須不斷地以寬恕來回應。 4)只要表達寬恕的心意就綽綽有餘了,不管我們此 刻能做到什麼程度,都已經很好了。這份體諒使 我們能懷著寬恕的心態來練習寬恕。

  14. 感謝自己下回再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