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学校、托幼机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

学校、托幼机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 南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概述.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10 月份我市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已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为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贯彻落实省卫生厅“ 2013 年秋冬季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卫生及省委关于做好秋冬季中东呼吸道综合征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保持高度警惕,根据辖区当前疫情特点制定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二)、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监测质量

kendall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学校、托幼机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校、托幼机构秋冬季传染病防控 南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一、概述 •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0月份我市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已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为做好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贯彻落实省卫生厅“2013年秋冬季传染病监测与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卫生及省委关于做好秋冬季中东呼吸道综合征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

  3.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 加强组织领导,保持高度警惕,根据辖区当前疫情特点制定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 • (二)、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监测质量 • 及时筛查聚集性疫情,重点关注学校、托幼机构中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发现聚集性病例要及早开展调查处理并上报区疾控中心。

  4. (三)、规范报告流程,严守报告时限。 • 学校、托幼机构要将提高工作质量为当前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传染病个案的报告工作。若有集体单位在1周内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出现流感样病例住院、死亡情况,要立即上报区疾控中心。若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要在2小时内进行上报。

  5. (四)、规范疫情处置,做好H7N9防控 • 学校、托幼机构一旦发现不明原因肺炎、 人禽流感等疫情,要第一时间开展上报、处置工作。在疾控中心领导下,落实病例隔离、密切接触者管理、消毒、风险沟通等各项应急措施。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人感染H7N9禽流感自2013年11月1日期,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汇总。”

  6. 二、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 • 各类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 • (一)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

  7.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 1、在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8.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区疾控中心疫情电话:88722560.

  9. 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要点 流行性腮腺炎 •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 传播途径:主要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被污染的衣服、食品、玩具等也能传播。 • 易感人群: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 • 潜伏期:12-22天 • 隔离期:隔离期为腮肿完全消退后3天 •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乏力,腮腺肿大、疼痛,肿大部位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蔓延,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触痛。肿胀部位有肿痛和感觉过敏,张口与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 •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工作;有计划的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早期发现病人,早期实行隔离治疗。

  10. 猩红热 • 传染源:猩红热病人和带菌者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易感人群:主要侵犯5-15岁儿童,以小学生为主 • 潜伏期:2-5天 • 隔离期:7-12天 •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弥漫性红疹,红疹首先出现于口腔黏膜,舌面覆白苔,舌乳头红肿并突发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2日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突出舌面,称为“杨梅舌”,为此特征;体表红疹先从耳后颈部开始很快向下扩展至手足,红疹密集,手压褪色。 • 预防措施:保持室内清洁,开窗通风,托幼机构做好晨检工作,早期诊断隔离传染源,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天。

  11. 水痘 • 传染源:水痘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 传播途径:主要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被污染的衣服、食品、玩具等也能传播。 •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 隔离期:21天 • 临床表现:起病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打的圆形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 • 预防措施: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减轻症状。

  12. 甲型H1N1流感 • 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 •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 隔离期:7天 • 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 预防措施: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5)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如无纸巾不宜用手,而是用肘部遮住口鼻。常备治疗感冒的药物,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尽早服药对症治疗,并尽快就医,不要上班或上学,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普通家庭还可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

  13. 风疹 • 传染源:人类是风疹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 • 传播途径: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在出疹前、中、后数天内传染性最强,除鼻咽分泌物外,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 • 潜伏期:10—21天 • 隔离期:隔离至出疹后5天 • 临床表现: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呈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疹后脱皮极少。在前驱期末和出疹早期软腭处可见红色点状黏膜疹,与其他病毒感染所致黏膜疹相似,无特异性。出疹时可伴低热,持续13天,轻度脾肿大常见。 • 预防措施: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可接种风疹减毒疫苗,均证明安全有效。

  14. 流行性感冒 •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 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 •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 隔离期:7天 • 临床表现:常突然起病,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流感与普通感冒相似,症状轻,2~3天可恢复。 • 预防措施:讲究卫生,注意体格锻炼和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易感染人群应采取相对隔离措施,避免接触病人,不去公共场所等。

  15.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