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教材辅导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教材辅导.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红柳 Emal:SHL12340092@sina.com 2004 年 7 月 21 日. 重温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改变课程功能.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 改变课程的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例如: 《 养蚕 》 动物的生命周期、对生命的关爱、丝绸之路、春蚕到死丝方尽、对蚕的测量 儿歌、作文、诗与绘画.

kent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教材辅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教材辅导 大连市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红柳 Emal:SHL12340092@sina.com 2004年7月21日

  2. 重温课程改革的目标一:改变课程功能 •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 二 改变课程的结构 •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重视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例如:《养蚕》 动物的生命周期、对生命的关爱、丝绸之路、春蚕到死丝方尽、对蚕的测量 儿歌、作文、诗与绘画

  4. 三、 改变课程的内容 •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5. 四 改变课程的实施 •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 五 改变课程的评价和管理 • 改变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建立评价内容、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7. 重温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8. 何谓“科学素养”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

  9.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已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能读懂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谈话。

  10. ——有科学素养就意味一个人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根据的见解。 ——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应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 ——有科学素养还意味着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根据的论点,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

  11. 科学素养∶ • 必要的科学知识; • 科学的思维方法; • 对科学的理解; • 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 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2. 由于教学目标的改变,引起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重大改变。由于教学目标的改变,引起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一系列的重大改变。 怎样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呢? “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方法,也是过程,同时也是目标内容。

  13. 科学课怎样实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课怎样实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 重视对科学学习的典型活动的设计 • 体现整体结构的效益

  14. 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在《标准》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作为内容标准中的主要部分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知识内容部分。《标准》是全面培养科学素养的具体纲要,所以在“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中既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的明确要求,同时也体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就是说要将“生命世界”的内容作为重要载体来实现全面的科学教育。 • “生命世界” 在《标准》中的地位

  15. “生命世界” 在科学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 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伴随着他们的童年生活。儿童很容易产生对生命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神秘感,而科学课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花草树木的认识过渡到对植物界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兴趣。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16. “生命世界”在科学课中的作用 •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提供了诸多培养科学素养的机会和可能,使其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关注和人类生存等有关的重大问题。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建立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责任感,并能参与有关社会问题讨论和决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等,这些都离不开“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17. 物质世界 • 物质世界分成“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三大部分 。 • “物体与物质”部分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3个层次的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物质常见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过程。 • 物体和物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常见的物理过程,如电、声、光、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各种形式之间的转换。 • “运动与力”通过学生对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的认识,来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一些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18. “材料”是科学课程中的新内容,《标准》对“材料”的要求主要有3个方面:“材料”是科学课程中的新内容,《标准》对“材料”的要求主要有3个方面: (1) 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材料,如木材、金属、纸、塑料等。这里可以利用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或其他场所见到或用过的物品分类。对材料的品种或数量没有—定的要求,可根据地区特点、学生的经验或其他情况,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19. (2) 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用途,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将这二者进行联系。学生应能明白材料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或出于工作的需要,总在不断地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新的材料。 (3)让学生认识材料的使用给个人、社会、环境带来的正面积极的作用和负面消极的影响。

  20. 地球与宇宙 过去有理论认为,儿童无法理解描述地球、宇宙之大的数据的确切含义。例如,很少有孩子真能知道100亿颗恒星到底是多少。宏观的空间想像能力有限,使得儿童理解星球空间位置关系也有一定的困难,这些理论使小学阶段有关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和生命世界、物质 世界的知识相比而显得较为薄弱。 “地球与宇宙”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地位

  21. 近年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这部分的教学变得容易了,生动的影视作品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力。许多国家都加重了小学科学课程中地球和宇宙部分的分量。近年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这部分的教学变得容易了,生动的影视作品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力。许多国家都加重了小学科学课程中地球和宇宙部分的分量。 • 有关“地球和宇宙”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可以使儿童了解人类为科学地了解宇宙所做的努力。儿童通过对地球物质的学习,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从而对地球物质充满感激之情。同时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球物质破坏的危害性,树立保护人类惟一家园的意识。

  22. 各年级上册内容分布

  23.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三年级(上)安排以下主题单元: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三年级(上)安排以下主题单元: • 一、我们都是科学家(绪论) • 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 三、生命之源——水 • 四、关心天气 • 五、它们是什么做的 • 六、观察与测量 • 自由研究

  24.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 要打破科学的神秘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表达交流对科学的理解,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绪论课达到学生喜欢科学课,愿意搞“科学研究”的目的。

  25. 1、科学是—— • 教材通过几幅图的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就在身边;然后通过“吹泡泡”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研究。 * 学生对问题自由地或自发地进行实验研究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可能性极小。如果教师注意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孩子就会主动构建新知识。并且觉得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6. 科学问题是为了寻找一种解释,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应是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的,不应也不可能是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的。科学问题是为了寻找一种解释,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应是由学生在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时自己提出来的,不应也不可能是在教师的追问下“逼”出来的。 小学阶段的科学问题多是以解决“是什么”,具有足够的活动或情况支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宜选择过于开放的问题。

  27. 2、做一位小科学家 • 以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为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怎样通过无数次实验解决问题的。然后让学生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吹泡泡活动相比较,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从而进一步理解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玩玩具,训练学生学会提问题,提有价值的问题,选择能研究的问题解决。

  28.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 本单元以生物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为主线,给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研究生命世界的机会,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初步的了解生命的本质、生命现象的意义。(渗透“相似理论”) • 本单元重点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的技能,引导学生从对一个特征的观察转换为对几个特征的同时观察,并开始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鉴别物体间的不同和相同。用多种方式记录、描述、表达、交流研究的结果。

  29. 本单元共有四课组成: •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课时) • 2、植物的不同和相同 (一课时) • 3、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一课时) • 4、植物、动、人 (一课时)

  30. 单元学习评价

  31.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 本课重点是带领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寻找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初步建立“生物”、非生物“的概念,知道“生物”可分为“植物”和“动物”。初步了解寻找的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 • 寻找: 课前: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 课上: “真刀真枪”搞科学 • 课后:丰富学生对生命的感受

  32. 2、植物的不同和相同3、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 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比较植物或动物的不同和相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 先来认识各种各样的动物或植物,知道动物或植物的多样性;再来描述(文字、图画、语言)一组动物或植物是什么样子的;最后比较一组动物或植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使学生发现动物或植物的共同特征和生命需求。

  33. 植物 动物 人 • 属于单元总结课。编者的思路是:由同类比向异类比过渡,并由双项比向多项比提升。构建起一种植物、动物、人复杂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够对几个特征同时注意,并进一步运用比较的方法鉴别物体间的不同与相同。

  34. 植物、动物、人的比较

  35. 概念图 • 物体 • 生命体(生物) 非生命体(非生物) • 植物 动物 不同 相同 不同 • 形态 • 生命特征 • 生存的基本需求

  36. 第三单元 生命之源——水 •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生命的角度全面客观的认识水对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能够欣赏水体的美丽。体会到水与我们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

  37. 本单元由四课组成: • 1、生命离不开水 (一课时) • 2、观察水 (两课时) • 3、家乡的水资源 (两课时) • 4、地球上的水 (一课时)

  38. 单元学习评价

  39. 1、生命离不开水 •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水对生命的重要,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让学生亲自动手榨菜汁和水果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感受生命体内含水的事实;给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的扇形图涂颜色会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加深对水的认识;观察、记录小草每天“喝”多少水,使学生掌握第一手数据,验证水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40. 2、观察水 • 首先从观察入手,从众多的液体中找出水,从比较中归纳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然后进一步认识水有溶解现象、毛细现象,表面有张力的现象,发现水的更多的性质。 • * 正确估计学生 • * 把握好教材的深浅度。

  41. 3、家乡的水资源 • 本课一定要结合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水资源。可以采用参观、访问、调查、上网查资料的多种方式学习。然后开报告会,反映家乡水资源在分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情况。 • *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 * 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 • * 运用互联网 • * 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

  42. 4、地球上的水 •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通过海水、淡水、可利用的水量的比较,增强水资源不足的危机感,引起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的变化。 • * 引入模拟活动和体验活动 • *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课件、网页,

  43.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扩展科学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扩展科学教学的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缩短时空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水是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淡水的匮乏状况却是学生无法接触的,这种宏观上的事物概况学生看不见,摸不着,信息技术的使用则可以将其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科学素材。 • 现代教育手段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为本课制作了网页,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各取所需,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小组共同完成计划,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44.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 使学生了解天气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初步学会用温度表、雨量器、风级歌进行简单的观测;学习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天气情况,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指导生活的意识。 • * 课内指导与课外观测活动密切结合 • * 坚持督促检查,单元结束要制作“天气预报”

  45. 本单元共有五课组成: • 1、谁最关心天气 (一课时) • 2、测气温 (一课时) • 3、今天刮什么风 (一课时) • 4、雨下得有多大 (一课时) • 5、单元总结课 (一课时)

  46. 单元学习评价

  47. 第五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 • 使学生知道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如木头、塑料、纸、纺织品、金属等;能初步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能初步认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的发明新材料;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认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48. 本单元由五课组成: • 1、常见材料 (一课时) • 2、研究纸 (两课时) • 3、我们穿什么 (一课时) • 4、玻璃和陶瓷 (一课时) • 5、材料的使用与环境(一课时)

  49. 单元学习评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