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杨晓民 Company name. 《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 》 ( 2010-2012 年).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 教职成 (2010年)9 号文:.

kenyon-hun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清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杨晓民 Company name

  2.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基本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实现工学结合的局面,“校企一体”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动态更新专业、课程和教材,专业建设管理规范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水平明显提高;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和在职继续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

  3. 教职成(2010年)9号文: 改革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 高新就业 人才方向 理想就业 人才质量 人才培养循环图 拥有技能 人才层次 成绩评价 高薪就业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规格 学校评价 教学目的 学生质量评价 课程设置 企业评价 教学内容 职业资格 教学情况选择 教材选择 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材选用 教学条件 讲义编写 教学教案

  5.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条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编制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条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编制的基本依据。 培养目标是第一性的,教学体系是第二性的,他们之间是决定与被决定、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6.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1、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 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占有主体地位。 5、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6、以培养“职业人”和“岗位人”为根本目标。 :

  7.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1、坚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需求的原则; 2、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原则; 3、坚持整体优化、突出实际应用性和岗位针对性的原则; 4、坚持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5、坚持产教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规范化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7、坚持综合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8. 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 1、人才培养目标; 2、就业方向; 3、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养结构; 4、招生对象和学制; 5、服务面向; 6、主要课程名称及简要说明; 7、实践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表; 8、教学进程表 9、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9.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什么样子”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根本属性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多要素范畴。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通常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的指导下,为培养目标而对培养程采用的标准构造样式,具有一定的风格和特征,而其外延,应视为整个培养过程。作为中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指在职业教育理念和职业教学规律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全面地构造、解释和推断。

  10.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由于该结构样式中的要素主要有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运作策略、教学组织及评估方式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质,就是针对上述诸要素进行有别于传统的变革和创新,比如培养目标如何在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中与全面素质教育挂钩,专业设置如何贴近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行业调研)、贴近市场需求(市场驱动)和满足个体(职业分析),课程体系如何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学业中的课程体系),运作策略如何真正确立人文理念(学业中的运作策略),教学组织如何体现以学习环境设计为基础的分布式学习(学业中的教学组织),评估方式如何有效导向(学业中的评估方式)以及体现在就业与立业上的效果等等。

  11.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 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12.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从不间断开展调查研究产业的发展状况入手è确定职业岗位(岗位群)è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及职业岗位人力资源需要,在动态中建设、调整与完善专业布局与设置è实施适应产业需求、符合职业岗位(岗位群)需要的学业设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专兼教师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考评、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和职业道德养成及核心职业技能形成组成的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è到相应的产业中就业è在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群)上立业。通过这样的运作方式力争实现“多方位、全过程”的工学结合,努力做到:产业确定职业、职业决定专业、专业指导学业、学业服务就业、就业促进立业,并从学生就业、立业状况的反馈中检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改进与完善,使之进入良性循环,不断深化工学结合 教育教学改革。

  13. 什么是工学结合? • 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是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育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的工与学是相关联的,“工”是手段,“学”是目的。 • 基于工作的学习-校内项目课程、生产性实训 • 基于学习的工作-校外顶岗实习工科:基于生产;基于技术;基于工艺;基于流程应用文科:基于实务;基于流程;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艺术设计:基于设计与制作技术与务实

  14. 机制与制度 教学条件 师资 开放性、职业性原则指导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各环节的逻辑关系 工学结合 学习性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理实一体 专业教室 校 企 合 作 理实一体课程 过程管理 实际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企业运作 双重身份 生产性实训 教学车间 弹性管理 员工化管理 兼职 + 专任 岗位 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

  15. 机制与制度 教学条件 师资 人才培养方案各环节的逻辑关系 课程 学习性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理实一体 专业教室 理实一体课程 过程管理 支 撑 核 心 关键 保 障 实际 工作任务 专任 + 兼职 企业运作 双重身份 生产性实训 教学车间 弹性管理 员工化管理 兼职 + 专任 岗位 工作任务 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

  16. 工学结合的效果: • 是学校但又像企业 • 是教师但又像师傅 • 是学生但又像员工 • 是课堂但又像车间--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和深度融合 • 工学结合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职业教育赖以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 •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属性

  17. 对三个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产教对接、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校企联动、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专业: “岗、证、课”三位一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8. 我们要做什么 地方经济社会的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办到哪里; 专业不仅跟着社会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领着社会跑; 专业和专业群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职业性。

  19. 做好两项目标定位 •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 对于某一专业的建设,必须首先弄清楚专业培养目标。回答好“你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 职业教育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获得的实践技能,培养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等都应该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还应该表明本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胜任的岗位;培养目标一经确定,就不要轻易的更改。 • —这是们每一位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应该把握好的问题 !

  20. 做好两项目标定位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 • 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招生对象、学制、培养目标及从业岗位、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等。 • 要在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和技术要求,并按照“以职业技术工作领域或岗位(群)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础素质培养为主线”,结合行业、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21.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