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 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湖北 · 重点联系运输和港口企业统计工作布置会.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 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 2006 年年报和 2007 年定期报表). 开展企业统计的意义 制度总体框架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 2006 年年报和 2007 年定期报表). 开展企业统计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运输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为新形势下的行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及时了解市场波动,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在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间建立起“桥梁纽带”。.

keny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 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湖北·重点联系运输和港口企业统计工作布置会湖北·重点联系运输和港口企业统计工作布置会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 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交通部综合规划司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2.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开展企业统计的意义 • 制度总体框架 • 填报注意事项

  3.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开展企业统计的意义 • 有助于提高运输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 为新形势下的行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 及时了解市场波动,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 在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间建立起“桥梁纽带”。 交通部最终确定240家运输企业和100家港口企业作为重点联系企业——《关于印发部重点联系运输企业名录的通知》(规统便字[2006]257号),《港口综合统计报表制度(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4. 运输生产条件 运输生产过程 运输生产成果 运输生产经济效益 运输效率 交通装备 运输量 经营财务 能源消耗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制度总体框架 • 从内容上来看: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运输生产活动。 • 从报送单位来看:8张报表,由11类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直报。 • 从报告期别来看:年报——8张报表;半年报——2张报表;月报——6张报表。

  5. 2006年年报

  6. 2007年月报

  7. 2007年半年报

  8.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站旅客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1表) • 报送单位: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从事班车客运经营管理的客运站。 • 客运站名称、经营许可证编号、客运站级别:分别填写道路运政管理机构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者名称、许可证编号、站场级别。 • 客运站所在地行政区划编码:客运站所在地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6位代码。例:成都市北门客运站,510108;崇州市客运中心站,510184。

  9.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站旅客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1表) • 运输量完成情况——按发送量统计 客运班次:指报告期内客运站实际发出的班次数。 投入运力:指报告期内客运站发送的各班线、各班次上,从事旅客运输车辆的载客量之和。 例如:某客运站发出3条班线,各班线12月份的班次分别为20班次、30班次和60班次,各班线的车辆载客量分别为15客位、20客位和30客位。 则该客运站客运班次为110班次,投入运力=20×15+30×20+60×30=2700客位。 过路车按无人乘坐的客位数统计。

  10.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站旅客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1表) • 运输量完成情况——按发送量统计 客运量:指报告期内客运站实际发出的旅客人数。 不足购票年龄免购客票的儿童不计算客运量。 • 班线按运输距离(D)分组: D≥800 400≤D<800 200≤D<400 100≤D<200 D<100

  11.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站旅客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1表) • 班线按行驶区域分组: 跨省线路:指起讫点在不同省内或起讫点虽在同一省内但穿越其他省的客运线路。 跨地市线路:指起讫点在不同地市内或起讫点虽在同一地市内但穿越其他地市的客运线路。 跨县线路:指起讫点在不同县内或起讫点虽在同一县内但穿越其他县的客运线路。 县内线路:指整条线路均在同一县内的客运线路。 • 表内逻辑关系: 客运量(客运班次、投入运力)=按运输距离分=按行驶区域分

  12.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站旅客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1表) • 对于沿途散客占有较大比重的班线,可以通过填写路单的方式来对沿途散客进行统计。路单设计示例

  13.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报送单位:班车客运企业、包车客运企业(含旅游客运企业)、出租客运企业。 从事两类及以上业务的客运企业被确定为每一类的重点联系企业,按经营类别分别填写。 班车客运:填写第1、2、3部分。 包车客运:填写第1、2、4部分。 出租客运:填写第5部分。 • 客运车辆拥有情况:指报告期末企业拥有的主要从事某一经营类别业务的车辆数、载客量。

  14.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客运车辆拥有情况:指报告期末企业拥有的主要从事某一经营类别业务的车辆数、载客量。 按标记客位(S)分: 大型:S>30 中型:16≤S≤30 小型:S<16

  15.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客运量:指报告期内企业拥有的主要从事某一经营类别业务的车辆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 • 旅客周转量:指报告期内企业拥有的主要从事某一经营类别业务的车辆,运送的每位旅客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按到达量统计(不同于依托客运站进行的班车客运统计),即在统计报告期内已运达目的地并下完的旅客,才统计为该报告期的运输量。

  16.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投入运力:指报告期指调查期内企业在各营运班线上开行车辆的载客量之和。注意逻辑关系! 例如:某企业经营3条班线,各班线12月份的班次分别为20班次、30班次和60班次,各班线车辆的载客量分别为30客位、25客位和50客位。 ——则该企业客运班次为110班次,投入运力105客位。

  17.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包车客运生产情况:对于两种情况的说明。 ——由公司的一辆包车接送一个旅游团,中间停靠多个景点。无论运输过程是否跨天,视为一个运次,客运量为旅游团的实际人数。 ——某旅游团由同一公司的不同车辆分段接送。相当于中转运输,客运量为旅游团的实际人数,不得重复统计。

  18.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燃料消耗:计算单位“吨标准煤”。

  19.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完好车日:企业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不需要进行修理或维护即可参加运输的车日。包括实际出车工作及由于各种非技术性原因停驶的车日。 • 工作车日:指完好车日中,实际出车工作的车日。 • 总行程:行驶的总里程数,包括载运行程和空驶行程。

  20.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实载率:自载换算周转量占总行程载客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自载换算周转量即旅客周转量。 总行程载客量,计算公式为:

  21.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2表) • 表内逻辑关系: “2、客运车辆拥有情况”中:各类型车辆的平均客位数。 “3、班车客运生产情况”中:各班线的平均运距。 “4、包车客运生产情况”中:有某一类型的车辆,就应当有相应的运输量。

  22.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3表) • 报送单位:部重点联系货运企业。 • 货运车辆拥有情况:按标记吨位分组。 大型:标记吨位>4吨; (重型:标记吨位≥8吨) 中型: 2吨<标记吨位≤4吨; 小型:标记吨位≤2吨。

  23.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3表) • 货运量:指报告期内企业的货运车辆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 • 货物周转量:指报告期内企业拥有的货运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与其相应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按到达量统计。 • 实载率:指报告期内企业货运车辆自载换算周转量占其总行程载货量的比重。

  24.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3表) • 货物类别分组:将《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JT/T 19-2001)中的17大货类整合为以下5大货类: 能源(2):包括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工业原料(6):包括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 农产品及农用物资(4):包括盐,粮食,农、林、牧、渔业产品,化肥及农药。 工业产成品(4):包括机械、设备、电器,化工原料及制品,有色金属,轻工、医药产品。 其他(1):原其他。

  25.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3表) • 集装箱箱运量:计算单位:TEU。 1个40英尺箱集装箱=2TEU。 • 集装箱货运量:指调查期内企业自有车辆运送集装箱的实际重量,包括集装箱箱体的重量与箱内装载货物的重量。

  26.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公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3表) • 表内逻辑关系: “2、货运车辆拥有情况”中:各类型车辆的平均标记吨位数。 “3、运输生产情况”中:有某一类型的车辆,就应当有相应的运输量;完好车日≤车辆数×报告期的日历天数。 “4、分货类运输量”中:运输量总计=“3、运输生产情况”中的总计。

  27.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公路运输企业经营财务情况调查表”(交企统4表) • 报送单位:5类重点联系企业。从事两类及以上业务的重点联系企业,在报告期末只填报一张该调查表,将运输主营业务合并后填写。 • “基本情况”中的“载客量”、“载重量”、“箱位量”指标与“经营财务情况”中各指标的统计口径必须相互一致。 • 从业人员数:在企业中从事社会劳动、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力。

  28.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公路运输企业经营财务情况调查表”(交企统4表) •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本年折旧总额:分别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填写。 • 指标2.4~2.14主要根据会计“损益表”、“利润表”填写。 • 主营业务收入:客货运输、货物装卸、堆存和代理业务。如果范围和口径发生变化,在备注栏中注明。 • 表内逻辑关系: 如果经营类别为“客运”,指标2.17~2.19=0 如果经营类别为“货运”,指标2.15~2.16=0 如果经营类别为“客运+货运”,指标2.15、2.16、2.17、2.19≠0

  29.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公路运输企业经营财务情况调查表”(交企统4表) • 表内逻辑关系: 如果营业利润>0,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 如果营业利润>0,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职工工资总额+福利费总额 如果利润总额>0,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 表间逻辑关系

  30.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水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5表) • 报送单位 取得《国际船舶运输经营许可证》从事远洋旅客运输、以及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从事沿海、内河旅客运输的远洋、沿海和内河客运企业。 • 客运船舶拥有情况 指报告期末企业主要从事某一经营类别业务的客运船舶拥有情况。包括企业自有船舶以及长期租入、拥有调度权的船舶。

  31.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水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5表) • 客运船舶生产情况 运输量按到达量统计;购买儿童票的儿童,按一个客运量计算,不足购票年龄免购客票的儿童不计算运量;渡口的摆渡运量,不统计为运输量。 按船舶等级国别分:中国旗和方便旗。 按航行区域分:境内港口间、进出中国港口(含港澳台航线)、境外港口间。 1马力= 0.7355×10-3千千瓦。 • 燃料消耗 计算单位为“千克”、“吨标准煤”。

  32.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水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5表) • 船舶总时间:指报告期内客运船舶每天在用运输船舶的累计数。包括营运时间和非营运时间。 • 船舶营运时间:指船舶总时间中,技术状况完好可以从事旅客运输工作的时间,包括航行时间、停泊时间和其他工作时间。

  33.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水路客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5表) • 船舶航行时间:指报告期内船舶实际航行的时间,即船舶自起运港离开码头泊位、锚地或浮筒、解掉最后一根缆绳或起好船锚时起,至到达港靠好码头泊位、锚地或浮筒、系妥第一根缆绳或抛下第一个船锚时止。 若计算单位为客位天,计算公式: 若计算单位为千千瓦小时 ,计算公式: • 表内逻辑关系

  34.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水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6-1表) “水路货运企业分货类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6-2表) • 交企统6-1表和交企统6-2表同时填写。 • 货运船舶拥有情况:包括企业自有船舶以及长期租入、拥有调度权的船舶。 总载重量:指报告期末企业拥有的货运船舶达到设计满载时可装载的实际重量,包括货物、人员及其行李、粮食及供应品、淡水、燃料、润滑油等重量,不包括固定压载、备件、机器和管系中的液体重量,等于满载排水量减去空船排水量。

  35.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水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6-1表) “水路货运企业分货类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6-2表) • 货物类别分组:将《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JT/T 19-2001)中的17大货类整合为以下5大货类: 能源(2):包括煤炭及制品,石油、天然气及制品。 工业原料(6):包括金属矿石,钢铁,矿建材料,水泥,木材,非金属矿石。 农产品及农用物资(4):包括盐,粮食,农、林、牧、渔业产品,化肥及农药。 工业产成品(4):包括机械、设备、电器,化工原料及制品,有色金属,轻工、医药产品。 其他(1):原其他。

  36.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水路货运企业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6-1表) “水路货运企业分货类运输量调查表”(交企统6-2表) • 表间逻辑关系 交企统6-2表“分货类运输量总计”=交企统6-1表“运输量总计”

  37.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水路运输企业经营财务情况调查表”(交企统7表) • 报送单位:6类重点联系企业。从事两类及以上业务的重点联系企业,在报告期末只填报一张该调查表,将运输主营业务合并后填写。经营类别可复选。 • “基本情况”中的“载客量”、“总载重量”、“箱位量”指标与“经营财务情况”中各指标的统计口径必须相互一致。 • 从业人员数:在企业中从事社会劳动、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力。

  38.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水路运输企业经营财务情况调查表”(交企统7表) •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本年折旧总额:分别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填写。 • 指标2.4~2.14主要根据会计“损益表”、“利润表”填写。 • 主营业务收入:客货运输、货物装卸、堆存和代理业务。如果范围和口径发生变化,在备注栏中注明。 • 表内逻辑关系: 如果经营类别为“客运”,指标2.17~2.19=0 如果经营类别为“货运”,指标2.15~2.16=0 如果经营类别为“客运+货运”,指标2.15、2.16、2.17、2.19≠0

  39.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水路运输企业经营财务情况调查表”(交企统7表) • 表内逻辑关系: 如果营业利润>0,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 如果营业利润>0,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职工工资总额+福利费总额 如果利润总额>0,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 表间逻辑关系

  40.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重点联系水路运输企业经营财务情况调查表”(交企统7表) • 表内逻辑关系: 如果营业利润>0,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 如果营业利润>0,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职工工资总额+福利费总额 如果利润总额>0,利润总额>应交所得税 • 表间逻辑关系

  41.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 有关制度的其他注意事项 • 月报统计期为上月25日至本月25日,年报统计期为日历年。 • 按制度规定时间上报:年报,1月31日、4月25日;月报,月后1日;半年报,8月10日。 • 报送形式:直报交通部,同时抄报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 • 报送内容:使用平台软件导出的数据文件(电子邮件至qytj@catsic.com);加盖单位公章的纸质文件(邮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240号,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交通信息中心 史颖收,100029;或传真至010-6492 5538)。

  42. 重点联系运输企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2006年年报和2007年定期报表) • 填报注意事项 • 有关制度的其他注意事项 • 联系人:史 颖,010-5827 8363,shiying@catsic.com 王 哲,010-5827 8329,wangzhe@catsic.com

  43.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