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380 Vues
本章小结 ( 一 ) 滴定分析法 1. 滴定分析概述 (1) 概念与术语 滴定分析法 滴定 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 终点误差. (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3) 几种滴定方式: 直接滴定法 返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 (4) 标准溶液及其配制和标定 (5)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E N D
本章小结 (一) 滴定分析法 1.滴定分析概述 (1) 概念与术语 滴定分析法 滴定 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 终点误差
(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3) 几种滴定方式: 直接滴定法 返滴定法 置换滴定法 间接滴定法
(4) 标准溶液及其配制和标定 (5)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
两种滴定度的意义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每毫升标准溶液B相当于能与被测组分A完全作用时消耗A的克数。
(6) 物质的量浓度与滴定度的换算 TB与cB间的换算 TB/A与cB间的换算
2.酸碱滴定 (1) 酸碱质子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 物质是酸; 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2) 酸碱反应的实质 (3)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4) 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 (5) 酸的浓度和酸度 (6) 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和变色的 pH区间即pH=pKHIn±1以及常用的 酸碱指示剂
(7) 滴定曲线的绘制和指示剂的选择 (8) 能够准确地滴定弱酸、弱碱的依据 (9) 终点误差的计算: 强酸强碱: 未被滴定的或滴过量的 物质的物质的量与被滴定的物质的 物质的量的比值。 (弱酸) (弱碱)
弱酸、弱碱: (10)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1) 双指示剂法
3.配位滴定 (1) 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 (2) 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特性 (3) 配位反应的副反应
(4) 条件稳定常数 (只有酸效应和配位效应) (只有酸效应)
(5) 配位滴定中, 计量点时pMsp或 pM´sp的求算
(6) 终点误差(林邦误差公式) 其中 pM=pMep-pMsp
(8) 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 范围 (9) 配位滴定中金属指示剂的变色 原理以及金属指示剂须具备的 条件 (10)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 僵化现象
(11)选择性滴定可能性的判断 (12)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3) 配位滴定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4. 氧化还原滴定 (1) 电极电位 能斯特方程式:
条件电位: 它是在特定条件下, 氧 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均为1mol/L时, 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 位。它在离子强度和副反应系数等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一常数。
(2) 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平衡常数 mox1+nred2mred1+nox2 滴定分析对条件平衡常数的要求 滴定分析对 的要求
(3)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4)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5) 几种氧化还原滴定法 a. 反应物的浓度 b. 溶液的温度 c. 催化剂的作用
5. 沉淀滴定法 (1) 用于沉淀滴定的沉淀反应需满 足的条件 (2) 三种银量法的原理, 滴定剂, 指 示剂和测定对象
(二) 重量分析 (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3) 洗涤方式 (4) 分析结果的计算
被测组分的分子量(或原子量) 换算因子 F= 称量形式的分子量 F的意义: 1g称量形式的沉淀相当于 被测组分的克数。 被测组分的计算公式: m称量形式 ×F w(被测组分) = m试样 被测组分质量 w(被测组分) = 试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