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教学重点. 历史.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 药理作用. 性味功效. 应用配伍. 经典处方. 现代临床. 混伪品. 复习题. 教学重点. 1、川贝母的来源及常见商品规格。 2、川贝母的鉴别特征。 3、川贝母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

kerr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川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川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教学重点 历史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采制 性状鉴定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 药理作用 性味功效 应用配伍 经典处方 现代临床 混伪品 复习题

  2. 教学重点 • 1、川贝母的来源及常见商品规格。 • 2、川贝母的鉴别特征。 • 3、川贝母的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

  3.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原名贝母。陶弘景谓:“形如聚贝子,故名。” 《本草纲目拾遗》将川贝母和浙贝母明确分开,谓川贝母味甘而补,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轩歧救正论 . 伪药必辨》就指出当时有以浙贝母伪充川贝母的情况。在古代,也有以葫芦科土贝母混称贝母的现象,如陆玑《诗疏》云:“今药草贝母也。其叶如栝楼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著,有分解。”目前川贝母的来源和商品规格较多,也发现多种混伪品,应注意它们之间的鉴别。

  4.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 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ex Batal.或 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性状不同药材名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5. 川贝母

  6. 梭砂贝母

  7. 【产地】 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国内市场已少见。暗紫贝母主产于四川阿坝地区,是商品川贝母的主要来源。甘肃贝母产于甘肃、青海和四川。梭砂贝母主产于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药材之松贝,主要来源于暗紫贝母,为川贝母中之珍品,过去集散于松潘地区而得名。青贝,来源品种较多,产区以青藏高原的甘孜、德格为中心,故有青贝之名。炉贝,因过去多集散于康定(打箭炉)而得名,因其表面有棕色斑块又称虎皮贝。 • 【采制】 多在夏秋季采收,栽培者在下种3年后秋季苗枯时采收。挖出鳞茎,去净泥土,曝晒至半干,撞去外表粗皮,再晒干。亦有用矾水或盐水淘洗,用硫磺熏后再晒干的。

  8. 松贝母 青贝母 炉贝母

  9. 松贝 1、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 2、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 习称“怀中抱月”。 3、顶部闭合,内有 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 4、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10. 青贝 1、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一1.6cm。 2、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11. 炉贝 1、长圆锥形。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2、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12. 松贝、青贝: 1、淀粉粒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边缘不平整,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和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 川贝母粉末 2、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 3、螺纹导管。

  13. 暗紫贝母粉末

  14. 甘肃贝母粉末

  15. 炉贝: 1、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 2、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16. 【化学成分】 •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川贝碱(Fritimine)、西贝碱(Imperialine)、炉贝碱(Fritiminine)、白炉贝碱、青贝碱(Chinpeimine)、松贝碱(Sonpeimine)、梭砂贝母碱甲(Delavine)、梭砂贝母碱乙(Delavinone)等。

  17. 【理化鉴定】 • 1 荧光法: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于紫外灯(365nm)下检视,呈亮蓝紫色荧光。 • 2 颜色反应: 取药材横切片,加2~3滴0.1N碘溶液即显蓝紫色,而边缘仍为1圈类白色。 • 3 沉淀反应: 取粗粉2g,加2%醋酸溶液10m1,煮沸3分钟,取滤液2ml,加碘化铋钾试液3滴,产生橙黄色沉淀;再取滤液2m1,加20%硅钨酸溶液,即发生白色絮状沉淀。

  18. 4 薄层色谱:取样品0.1g,加95%乙醇7m1,微沸30分钟,滤液浓缩至干,残渣加95%乙醇4滴,微热使溶解,点于硅胶—羧甲基纤维素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8:2)(用12%氨水饱和)展开,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可鉴别不同品种的贝母。 • 5 紫外光谱法:取粉末(60目)1g,置提取器内用无水乙醇20mL回流0.5小时,过滤,滤液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取5mL,在200~400nm之间测其紫外光谱。结果:在281±2nm处有最大吸收。

  19. 【药理作用】 • 1、祛痰、镇咳和平喘作用:川贝母流浸膏、生物碱均有此作用。 • 2、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作用:小剂量川贝母对麻醉猫静注能使周围血管扩张、血压持续下降,心搏变慢及短暂的呼吸抑制。 • 3、解痉作用:对十二指肠、小肠、子宫等有类似罂粟碱样的松弛和解痉作用。

  20. 【性味功效】 • 性味:性微寒,味苦、甘。 •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 主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 用量:3—9g,多研末冲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21. 【应用配伍】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清化热痰药【应用配伍】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清化热痰药 • 1 用于肺虚久咳,燥热咳嗽等证。本品用于阴虚燥热咳嗽者较为适宜。除单味研粉吞服,或与梨蒸服外,临床多随证配伍应用,如治久咳阴虚肺燥,常与沙参、麦冬、生地等配伍;燥热咳嗽,常配知母,以清热润燥、化痰止咳,如二母散。痰热咳嗽,可配黄芩、批把叶清热化痰、止咳。

  22. 2 用于治肺痈咳吐脓痰。多与鱼腥草、鲜芦根、薏苡仁配伍,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排脓之效。 • 3 用于瘰疬,痈肿,乳痈。川贝母具有清热散结消肿之效。治瘰疬,可与玄参、牡蛎同用;治痈肿、乳痈,可配蒲公英、连翘等药。

  23. 【经典处方】 • 1 治感冒咳嗽: 浙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各9g,紫苏6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 2 瘰疬内消神效方(吉仁集验方): 大贝母、香白芷(不可炒)各五钱。研末。每服二钱,用陈酒与白糖调和,食后服之。治瘰疬,若溃烂者非此药之治也。 • 3 治风火喉闭,锁喉风: 苏子、前胡、赤芍、甘草、桔梗各二钱,元参、连翘、浙贝各一钱半。煎服。(外科全生集) • 4 吹喉散(纲目拾遗引 经验广集):大黑枣每个去核,装入五倍子(去虫,研)一个,象贝(去心,研)一个。用泥裹,煨存性,共研极细末,加薄荷叶末少许,冰片少许,贮瓷瓶内。临用吹患处,任其呕出痰涎。治咽喉十八症。

  24. 【现代临床】 • 1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将川贝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一般给药1-5日。共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67例, 有一定疗效。 • 2 治疗前列腺肥大:贝母、苦参、党参各25g。水煎服。一般连服3~5剂后即见功效。 • 3 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川贝粉碎,过80~100目筛后,分装备用。每日按每公斤体重0.1g分3次服用。 • 4 治疗肝硬化腹水:川贝、制甘遂(醋炒至连珠)各15g,共为细末。清晨空腹时用大枣20枚煎汤送服,或装胶囊内服,每周2~3次。另将茅根煎水代茶饮。腹水消失后续服补中益气丸。但患有严重心脏病、溃疡病者禁服。

  25. 1 平贝母 为平贝母 Fritillariaussuriensis Maxim.的鳞茎。主产于东北。 平贝母

  26. 平贝母 1、扁球形,高0.5—1cm,直径0.6—2cm。 2、外层鳞叶2瓣,肥厚,大小相近或一片稍大抱合,顶端略平或微凹入,常稍开裂;中央鳞片小,质坚实而脆,断面粉性。气微,味苦。 3、能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27. 伊犁贝母 新疆贝母

  28. 伊贝母 为新疆贝母 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 或伊犁贝母 F. pallidiflora Schrenk的鳞茎。主产于新疆。

  29. 一轮贝母 • Fritillaria maximowiczii Freyn的鳞茎,产于黑龙江、新疆等地。

  30. 混伪品 草贝母 百合科丽江山慈菇 Iphigenia indica Kunth的鳞茎。

  31. 光慈姑 土贝母 • 光慈菇: 为老鸦瓣 Tulipa edulis (Miq.) Raker的鳞茎。 • 土贝母: 为葫芦科假贝母 Bolbostemma paniculatum (Maxim)Franquet的块茎,又称藤贝。

  32. 【复习题】 • 1 掌握川贝母的来源、3种川贝母的鉴别特征。 • 2 熟悉川贝母的功效及与浙贝母的区别。 • 3 了解川贝母的临床应用及常见的伪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