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清領時期的臺灣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探尋老臺灣. 四. 一. 中華民國治理時期. 荷西殖民與明鄭統治. 五. 二. 歷史的啟示. 清領時期的臺灣. 六. 三. 第 1 課 臺灣史話. 第 2 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第 3 課 原住民的社會. 單元一 探尋老臺灣. 單元一 探尋老臺灣. 第 1 課 臺灣史話. 1 、我們要如何認識 臺灣 的歷史?. 2 、 臺灣 的歷史分為哪幾個時期?. 單元一 探尋老臺灣. 第 2 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1 、如何區分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2 、描述金屬器時代的生活情形。. 3 、對於史前文化我們應該抱持怎樣的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清領時期的臺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探尋老臺灣 四 一 中華民國治理時期 荷西殖民與明鄭統治 五 二 歷史的啟示 清領時期的臺灣 六 三

  2. 第1課 臺灣史話 第2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第3課 原住民的社會 單元一 探尋老臺灣

  3. 單元一 探尋老臺灣 第1課 臺灣史話 1、我們要如何認識臺灣的歷史? 2、臺灣的歷史分為哪幾個時期?

  4. 單元一 探尋老臺灣 第2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1、如何區分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2、描述金屬器時代的生活情形。 3、對於史前文化我們應該抱持怎樣的 態度?

  5. 單元一 探尋老臺灣 第3課 原住民的社會 1、臺灣的平埔族和高山族原住民分別 分布在什麼地方? 2、平埔族的社會與生活有哪些特色? 3、高山族的社會與文化有哪些特色? 4、描述數百年來臺灣原住民與漢人的 接觸情形。

  6. 先民流傳下來的俗諺,常 反映當時的生活情形。 ▲ 單元一第1課 臺灣史話 1.我們要如何認識臺灣的歷史?   認識臺灣的歷史,可以蒐集有關的資料作為參考。例如:先民使用過的器物、服飾、建築、文字書籍、圖畫、照片、歌曲和詩詞等,都是認識臺灣歷史的重要材料。另外,訪查當地的耆老或代表人物,也可以了解過去社會的面貌。

  7. 單元一第1課 臺灣史話 2.臺灣的歷史分為哪幾個時期? 臺灣歷史可以分為沒有文字紀錄的史前時期,和有文字紀錄的歷史時期。歷史時期依時間順序,又分為荷西、明鄭、清領、日治和中華民國治理等時期。其中,荷西與日治為異族殖民統治的時期。

  8. ▼長濱文化中發現的石器,大多是敲擊而成的簡易工具。▼長濱文化中發現的石器,大多是敲擊而成的簡易工具。 ▲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的長濱文化遺址。 單元一第2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1.如何區分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臺灣的史前文化,最早可溯及舊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的人類會敲打石器來製作工具,還會用火,過著採集、狩獵與漁撈的生活,例如距離現在大約五萬年前的「長濱文化」,就是臺灣舊石器時代的代表。

  9. 單元一第2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到了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的生活有了不同的改變。工具的製作從敲打石器進步成較精細的磨製石器。除原先打獵、漁撈的生活之外,還會從事簡單的農耕,例如六、七千年前出現的「大坌坑文化」,就是臺灣新石器時代的代表。

  10. 單元一第2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2.描述金屬器時代的生活情形。   隨著時代演進,人們開始進入「金屬器時代」。例如一千八百年前臺灣出現的「十三行文化」,人們已經懂得煉鐵,並有交易的行為,過著農耕與漁撈的生活。   人們從漁撈、狩獵,慢慢轉為從事簡易的農業;使用的器具從石器進步到鐵器和銅器。在時間的推進下,人類的生活方式逐漸發展與進步。

  11. ▼位於新北市八里區的十三行博物館,是北臺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位於新北市八里區的十三行博物館,是北臺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的復原史前人類生活實景模型,可以讓我們了解過去人類生活的方式。 單元一第2課 史前時代的遺跡 3.對於史前文化我們應該抱持怎樣的態度?   大家應該愛惜這些意義重大的史前遺跡,一方面多方收集資訊,了解臺灣的史前文化;另一方面也要重視考古,建立正確觀念,讓這些珍貴的歷史寶藏能夠得到妥善的維護與保存。

  12. 單元一第3課 原住民的社會 1.臺灣的平埔族和高山族原住民分別分布在什麼 地方? • 平埔族多居住在臺灣的平原、丘陵一帶。 • 高山族多居住在山區、臺灣東部沿海和蘭嶼等地。

  13. ▲原住民族群分布圖。 單元一第3課 原住民的社會

  14. 單元一第3課 原住民的社會 2.平埔族的社會與生活有哪些特色? 平埔族的族群很多,社會的組織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大部分為母系社會,家產由女子繼承,實施招贅制度。族內的男子依照年齡來分級,只有老年男子才能參與部落的公共事務。在平埔族的社會中,多半由女子負責農耕、男子負責狩獵,各司其職。

  15. ▲達悟族的漁船取不同的木材拼裝而成,稱作「拼板舟」。▲達悟族的漁船取不同的木材拼裝而成,稱作「拼板舟」。 單元一第3課 原住民的社會 3.高山族的社會與文化有哪些特色? 高山族的社會組織,有的屬母系社會,家產由女子繼承;有的屬父系社會,家產由男子繼承;還有些屬貴族社會,土地為貴族所有。

  16. 單元一第3課 原住民的社會 4.描述數百年來臺灣原住民與漢人的接觸情形。 • 平埔族:由於居住地與來臺漢人較為接近,接觸較早,所以生活習慣受到漢人的影響較大,至今已經難以分辨。 • 高山族:大部分住在山區,受地形阻隔,與漢人接觸較少,所以保留較多的傳統習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