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2

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纳税评估相关问题分析. 江苏省税务培训中心 唐永琪 二 00 五年五月. 第一讲 纳税评估的基本理论. 一、 纳税评估的 内涵 ( 一 ) 概念 所谓 纳税评估 ,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 对比分析 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 真实性 和 准确性 作出 定性 和 定量 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 管理行为 。. (二)纳税评估的 原则 1 、 案头评估为主原则 (场所、实地调查核实 情形)

kibo-nels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感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2. 纳税评估相关问题分析 江苏省税务培训中心 唐永琪 二00五年五月

  3. 第一讲 纳税评估的基本理论 一、 纳税评估的内涵 • (一)概念 • 所谓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4. (二)纳税评估的原则 • 1、案头评估为主原则(场所、实地调查核实 情形) • 2、教育原则(区别处理) • 3、非强制性原则(不得强求解释说明——对评估疑点没有举证的法定义务)

  5. (三)纳税评估的基本特征 • 1、主体的主动性;(要求提供信息、通知约谈、) • 2、客体的广泛性; • 3、人员的专业性; • 4、方法的多样性;(对象确定方法—大户、行业、循环选择法;分析方法—比较、比率、结构;评估手段—人机结合、人工评估、计算机评估) • 5、职能的双重性。(强化税源监控的措施,优化服务的形式;税法辅导,帮助自查自纠)

  6. 二、纳税评估的定位 (一)定位: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根据管理需要,对纳税人各方面涉税事务和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调查分析,提出并落实管理措施的税务管理活动。 (二)需要正确处理好几个问题

  7. 1、正确处理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关系 • 联系:(1)都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 • (2)有助于税务稽查有的放矢; • (3)有助于税务稽查提高效率;2003年底,江苏地税登记125万户,其中企业50万,个体75万,而稽查人员2200人,不考虑个体,按人均年检查10户计算(总局要求7户),需要二十几年才能检查一遍。 “重点稽查”难以发挥。

  8. 区别:(1)性质不同; (2)程序不同; (3)实施形式不同; (4)处理方式不同; (5)职能不同; (6)约束力不同。

  9. 2、正确处理纳税评估与税收征管的关系 • 联系:纳税评估是税收征管的有机组成 部分(产生原因); • 区别:工作范围不同:征管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违法责任追究等;纳税评估重点是税务管理中的纳税申报管理。(面与点、整体与部分)

  10. 3、正确处理纳税评估与纳税服务的关系 • 纳税服务目的:提高对税法遵从度; • 形式:多种多样; • 纳税评估是一种特殊的、深层次的服务手段。—通过约谈,讲解、宣传税法,及时提醒纳税申报的异常,降低违法追究风险,体现税收的公平、公正,从而提高对税法遵从度。是纳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三、 纳税评估的作用 (1)有利于加强税源监控能力; 一方面解决以往征管中存在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尤其是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和普遍性问题,堵塞征管漏洞。 (2)有利于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首先给予主动纠错的机会,缓解征纳矛盾;其次税法宣传、办税辅导;另外可以减少重复检查。

  12. (三)有利于加强征管各环节联系,提高征管效能;(三)有利于加强征管各环节联系,提高征管效能; (四)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税企双方业务素质提高;

  13. 四、纳税评估的局限性 • (一)对象的局限性:未申报户不在纳税评估对象范围中; • (二)方法的局限性:指标体系建立是否科学、预警值计算是否合理、分析方法单一(对比),评估难于彻底; • (三)环境的局限性:信息量有限、业务能力大小、法治环境不理想; • (四)结果的局限性:评估以作出结论,完成报告为终结,而对评估税款的催报催缴、保全、强制执行由其他管理环节完成,另外,工作底稿、评估报告不能作为复议、诉讼的依据。

  14. 五、我国纳税评估的发展过程 • 98年,《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税申报审核评税办法》----标志; • 99年,青岛进行增值税纳税评估试点; • 2001年底,出台《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办法》,首次提出纳税评估概念; • 2002年初,国家税务总局以第2号令颁布《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 • 2002年初,北京地税首先在全国省级地税系统推行;2003年,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江苏省地税系统全面推行纳税评估。(20%配备评估人员、制定暂行办法和操作规程、04年开发了统一的纳税评估系统) • 2005年3月11日,颁布《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43号

  15. 第二讲 评估分析的常用指标 • 一、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 (一)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 如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和多列成本等问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16. 二、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 (二)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问题。

  17. (三)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三)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18. 三、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 (一)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 (二)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 (三)营业(管理、财务)费用率及其变动率 • 与预警值相比,如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管理(财务、营业)费用同样适用

  19. (四)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四)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 (五)成本费用利润率;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 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如相差较大,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用问题。

  20. 四、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 (一)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 (二)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 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 (三)营业外收支增减额。

  21. 五、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 (一)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 (二)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100%。 • (三)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22. (四)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四)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 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 (五)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 

  23.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化的原因。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化的原因。 • (六)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中: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24. 第三讲 我国纳税评估工作程序 • 一、对象确定 • (一)概念:是指纳税评估业务管理部门,按照一定方法,对纳税人进行筛选并确定纳税评估对象的过程。一般在申报期结束后进行。 • (二)纳税评估对象范围: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三)纳税评估对象筛选方法:纳税评估对象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

  25. (四)重点评估分析对象的确定 • 1、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 • 2、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要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26. (五)确定对象的步骤 • 1、日常评估对象的确定 • (1)确定对象范围—管辖的所有纳税人; • (2)确定异常对象—初步选择,得到待评估对象范围,然后通过指标核对,确定存在异常情况的对象;如:车船使用税—申报的车船数量、税率与项目登记的鉴定信息进行核对;营业税—申报的收入、税率与《损益表》的收入及鉴定信息进行核对; • (3)确定评估对象——积分排序、随机、人工

  27. 2、专项评估对象的确定 • 一般由市、县税务机关根据日常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及各阶段工作重点确定,下达给税务分局实施。至于选择步骤类似日常评估对象的选择,只是选择标准固定为一些专门项目,如:营业税户、房地产行业纳税人;

  28. 3、特定评估对象的确定 • 是根据上级税务机关交办、部门信息交换等特定信息直接确定产生,一般不需筛选。如:国、地税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活动,根据国税信息就可直接确定特定评估对象。 • 在确定了纳税评估对象后,要制作《纳税评估对象清册》

  29. 二、评估分析 • (一)概念:是评估人员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纳税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并初步确定申报中存在问题的过程。 • 评估分析一般以评估对象当年或当期申报情况为主; • 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30. (二)评估分析的信息来源 • 1、“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如:登记信息、各项核定、认定、减免缓抵退税审批事项信息、发票信息、申报征收信息、财务会计报表信息。 • 2、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 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各类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

  31. 3、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4、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3、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4、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 如:土地信息、建筑项目登记信息、房屋转让信息、车船登记信息、国税信息等。

  32. (三)评估分析方法 • 1、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2、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 3、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 

  33. 4、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5、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4、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5、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4. 6、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6、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 7、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35. (四)、纳税评估的重点内容 • 1、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 2、与上期和同期申报纳税情况有无较大差异; • 3、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36. 4、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4、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 5、根据财务会计报表、成本费用资料审核分析纳税人成本费用是否存在异常变化情况,成本费用是否配比,成本费用率是否正常; • 6、审核分析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的税务登记、各种认定、核定信息、发票使用情况、税款查补等情况是否相符;

  37. 7、根据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分析资本性支出与财产税之间逻辑关系是否配比;7、根据财务会计报表审核分析资本性支出与财产税之间逻辑关系是否配比; • 8、根据财务会计报表、收入明细表审核分析纳税人应税收入是否完整和足额申报; • 9、分析、比较纳税人纳税申报数与财务报表数之间的差异及原因,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 10、主管税务机关和认为应评析的其他内容。

  38. (五)审核分析具体内容: • 第一、信息分析比对: • 1、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额与实际入库税款的比对分析; • 2、《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收入总额进行比较分析; • 3、企业税收负担率的测算; • 4、企业经营收入变动率的测算; • 5、企业销售毛利(益)率的测算;

  39. 6、企业应税经营收入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的配比测算;6、企业应税经营收入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的配比测算; • 7、企业经营收入与流动资产的配比率测算; • 8、企业零负申报情况分析; • 9、税款缴纳及延期缴纳税款申请的审批情况; • 10、生产经营情况;

  40. 11、发票领购及开具情况; • 12、偷逃税疑点; • 13、其它。 • 第二、调查分析判断 • 1、税负率异常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历史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变动异常的,分析纳税人经营情况是否发生较大变化,有无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

  41. 2、经营收入变动率分析。包括经营收入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之间的配比分析。将经营收入变动率横向与应纳税额、销售成本的变化比较,纵向与历史同期比较。2、经营收入变动率分析。包括经营收入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销售成本变动率之间的配比分析。将经营收入变动率横向与应纳税额、销售成本的变化比较,纵向与历史同期比较。 • 3、税额控制数分析。将纳税人申报的税额与测算的纳税人应实现的税额进行比对,发现异常的,分析其有无漏报、迟报、隐匿收入的问题。

  42. 4、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对本期销售毛利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应分析其有无不计或少计销售问题。4、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对本期销售毛利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应分析其有无不计或少计销售问题。 • 5、企业资产、财产增减变动分析。 • 6、与纳税评估有关的企业其它方面情况的分析,如企业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及发票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分析。

  43. (六)评估分析的实施 • 主要通过指标的比对分析来对评估对象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判断 • 1、房地产业 • (1)营业税 • A.申报税目< >鉴定税目 • 某公司7月5日申报税目销售建筑物与征管信息系统税务登记模块鉴定税目比对一致

  44. B.申报计税收入< >开具发票累计金额 • 查询征管信息系统发票管理模块,发现该公司当期发票开具累计金额1530000元,申报收入1830000元,差额是否是预收帐款或其他,有待核实。——疑点 • C.(预收帐款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本期营业收入)*税率(或预征率) < >营业税 • 6月末余额1500000, 6月初余额1200000 • (1500000-1200000+1530000)× 5%=91500元与申报营业税91500,无差异。 • D.[销售成本-已售的可售面积×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已售的可售面积×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 >n(假定变动幅度为± 20%)

  45. 假定销售成本120000(损益表),成本对象总成本14397058.81(开发合同),总可售面积8900平方米,已实现可售面积680平方米。则预计单位产品成本:假定销售成本120000(损益表),成本对象总成本14397058.81(开发合同),总可售面积8900平方米,已实现可售面积680平方米。则预计单位产品成本: • (14397058.81÷8900)=1617.65元;预计销售成本:1617.65×680=1100002元, • 销售成本变动幅度=(1200000-1100002) ÷ 1100002=9.09%<±20%,成本核算基本正常

  46. E.个税占纳税总额比重(与上期比) • 7月申报营业税91500(1830000*5%=91500),占当期纳税总额97539(营业税91500,城建税3843,教育费附加2196,不考虑所得税)比重93.81%,与去年基本持平 • F.预收帐款变动率>n(与上期比,假定变动幅度为± 20% ) • 假定5月初预收帐款余额260000元 • 则:预收帐款变动率=-68.09%>±20% ——疑点

  47. (2)企业所得税 • A.[本期应纳税所得额+(本期末预收帐款余额-上期末预收帐款余额)×15%] ×税率< >企业所得税 • 季度所得税申报应纳税所得额110000,申报所得税36300元,当期预收帐款发生额260000,核定房地产利润率15%[国税发2003(83)] • 则:[110000+260000*15%]*33%=49170>36300 • 显然没有将预售收入预计的营业利润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一并申报纳税

  48. B.本期毛利率-上期毛利率<n(假定为10%) • 6月毛利率16.22%,去年同期毛利率18.78%,则16.22%-18.78%=2.56% < 10% • 毛利率下降基本正常 • C.本期所得税占应纳税总额比重-上期所得税占应纳税总额比重<n(假定为10% ) • 03年7月申报企业所得税120000,当期应纳税总额183270元,04年7月申报企业所得税100000,当期应纳税总额160939元,则: • 本期: 100000/ 160939=62.14% • 上期: 120000/ 183270=65.48%

  49. 62.14%-65.48%=-3.34% < 10% • D.本期销售费用率-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n(假定为10%,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12%) • 04年6月销售费用428400元,本期销售费用率= 428400/1530000=28%,高出行业平均销售费用率16%>10%——疑点 • E.本期毛利率-行业平均毛利率<n(假定为10%,行业平均毛利率15%) • 16.22%-15%=1.22% <10%,毛利率基本正常

  50. F.本期企业所得税负担率-行业平均企业所得税负担率<n(假定为±5%,行业平均企业所得税负担率1*15%*33%=4.95%)F.本期企业所得税负担率-行业平均企业所得税负担率<n(假定为±5%,行业平均企业所得税负担率1*15%*33%=4.95%) • 本期企业所得税负担率=100000/1530000 • =7.8%,高出2.85% <5%,认定负担率基本正常 • (3)个人所得税 • A.申报税目< >鉴定税目 • 04年7月,张某个人所得税申报表仅申报工资薪金收入一项,而重点个人所得税建档资料显示,张某在某公司担任经理,月薪1500,同时又在另一公司担任董事,月董事费1200。董事费收入属劳务报酬,应适用劳务报酬税目。比对不一致——疑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