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第 4 章 能源開發

第 4 章 能源開發. 4 -1 能源的種類與特徵 4-2 能源的消耗與生產 4 -3 能源的明天. 壹、能源的種類與特徵 能源的分類 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 一、能源的 重要性. 日常的生活與能源息息相關,各類工業的生產都倚賴能源,甚至農業的生產所仰賴的肥料或農藥,也常來自不可更新能源 。. 二、能源的分類. 1. 依「 能源是否經過加工轉換 」分成: ( 1 ) 初級能源( 一 次能源) : 指從自然資源中直接提取或採取,未經轉換即可使用的能源 。 EX. 煤、原油、天然氣、風力、水力、太陽能 等。 ( 2 ) 次級能源(二次能源)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4 章 能源開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章 能源開發 4-1 能源的種類與特徵 4-2能源的消耗與生產 4-3能源的明天

  2. 壹、能源的種類與特徵 • 能源的分類 • 不可再生能源 • 可再生能源

  3. 一、能源的重要性 日常的生活與能源息息相關,各類工業的生產都倚賴能源,甚至農業的生產所仰賴的肥料或農藥,也常來自不可更新能源。

  4. 二、能源的分類 1.依「能源是否經過加工轉換」分成: (1)初級能源(一次能源): • 指從自然資源中直接提取或採取,未經轉換即可使用的能源。 • EX.煤、原油、天然氣、風力、水力、太陽能等。 (2)次級能源(二次能源): • 指初級能源經過處理或轉換後所形成的能源。EX.電能、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氣、煤氣、酒精等。

  5. 能源的分類 熱能與非熱電力係指利用地熱發電,或利用太陽能、風力、水力發電等。熱能與電力則是指利用經由各類初級能源被轉換成的燃油產品來發電,例如:火力發電通常是利用煤、石油或天然氣來發電,故屬於次級能源。

  6. 2.依「能源是否能持續供給補充」分成: 不可再生能源:EX.石油、天然氣、煤、核能等。 可再生能源:EX.太陽能、地熱、風力、水力、 潮汐等能源。

  7. (1)不可再生能源 A煤、石油、天然氣和核能是最主要的種類 。 全球初級能源供給的類型

  8. B特徵 a能源分布不均 受限其生成條件的差異,因此能源的分布不均。各類能源的分布概況如下: 煤礦: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其中約1 / 2分布於亞洲、1 / 4分布於北美。 中國、美國、印度、澳洲、印尼、南非、俄羅斯等七國的煤產量占全世界90%以上 全球煤礦分布

  9. 石油: 儲量最多的地區為西亞、其次為中南美洲、歐洲與獨立國協、非洲。 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與科威特等五國,占全球59.2%的石油儲量 全球石油探明儲量(2009)

  10. 天然氣: 與石油常相伴而生,因此其在空間的分布與石油近似,西亞、歐俄、亞洲等是主要的天然氣蘊藏地區。 俄羅斯、伊朗、卡達等三國占全球54.8%的儲量 全球天然氣探明儲量(2009)

  11. 核能: 分布雖不受鈾礦分布的影響,但是受到各國能源政策、經濟能力、建造成本、核廢料等因素,核能發電主要分布在已開發國家或OECD國家。 全球核電廠的發電量及其反應爐數目(2009) 全球核能發電分布(2008)

  12. 不可再生能源特徵 (2)能源發電成本低廉,使用廣泛 雖然分布不均,但能源的獲得容易,易達性較高,全球各地多以不可再生能源作為發電的主要能源。 各類能源的發電成本表(2011) (單位:新臺幣/kWh) (資料來源:呂錫民(2011),我國未來的能源結構,《科學發展》,464期)

  13. B能源發電成本低廉,使用廣泛 • 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現代人類生活中非常重要。 • 煤可用於煉鋼。 • 石油被大量的用來作為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動力來源,並製成塑膠、化肥等工業產品。 • 天然氣則利用在家庭燃料及取暖的用途。

  14. C易造成環境的汙染及衝擊 不可再生能源較可再生源能源在每產生一度(kWh)電時,所排放碳的量較大。 各類能源發電時的排碳量表 其中核能發電的排碳量雖然甚低,但核能的使用有其安全上的疑慮。 福島核災後災民接受輻射量檢測 福島發電廠災後景像 (單位:gCO2/kWh)

  15. BOX (2).可再生能源 A種類 早期:ex.木柴、乾草甚至是乾燥的草食性動物糞便,都是人類使用已久的可再生能源。 未來:隨著化石燃料能源的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ex.風能、水能、太陽能、生質能、地熱能等將成為未來主要能源來源的重要選項。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是最傳統(燃燒木材取暖或煮食)同時也是一個新興的能源類型,新興的生物質能利用是將有機物質,如農作物及其殘渣(稻草、麥梗、稻糠等)、牲畜的排泄物、柴薪、城市垃圾(廚餘)及工業廢水、藻類等,將其經發酵分解後為液體、氣體或固體,作為生質燃料、纖維、化學製品或熱能,這種能量即為生物質能。

  16. B特徵 a易受限於自然環境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常與自然條件有關。 EX.風力發電: 水力發電: 其地點風速不能太低(風速每秒3公尺以上較佳)、盛行風向要穩定、四周需要空曠地區以避免亂流、不能有太多自然氣候變化(颱風、冰雹、雷擊等)等條件。 需選取水位穩定、流量豐富的大河,且需具備適合建造水庫的地理條件。 全球水力發電的主要國家圖

  17. 生質能發電: 和農業發展相關,就全球生物質能蘊藏潛能而言,亞洲地區最豐,大洋洲則最低。 全球生物質能的蘊藏潛能 農作物殘渣是指稻、麥等作物採收後剩下的莖稈。

  18. 太陽能發電: 需考量日照長短與雨日多寡的限制,高緯地區或山谷地形地區不易採用太陽能發電。 地熱發電: 位於板塊的邊緣地帶,有較佳的熱源。 位於板塊邊緣的冰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地熱發電占全國發電量的30%。 冰島的奈斯亞威里爾地熱發電廠

  19. 可再生能源特徵 b發電成本高 原因: 能源利用技術不成熟<能源的利用率偏低> 發電設備的維護成本較高(ex.風力發電的風扇機組、 水力發電的渦輪機組等維護成本高) 各類能源的發電成本表(2011) (單位:新臺幣/kWh)

  20. 可再生能源特徵 c衝擊環境 • ex. • 水庫的興建會對河川的生態造成影響。 • 風力發電會造成噪音及對鳥類的傷害。 • 生質能源則會造成糧價上升,導致饑荒問題惡化。

  21. d日新月異的能源利用技術 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技術近年大幅進步,各國大幅發展風力發電。 亞洲是發展最快的地區 中國則是目前全球風力發電量最多的國家 全球風力發電的分布圖 全球風力發電總量前十名國家(2010)

  22. 可再生能源特徵 太陽能:其發電可分為 光熱轉換模式: 光電轉換模式: 將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於水或鹽類,再用加熱後的物質來發電。 利用太陽能板接收太陽能直接轉換為直流電,為目前太陽能發電的最主要發展方向,亦為成長最快的能源利用方式(平均每年成長60%。 採用光熱轉換模式的國家 採用光電轉換模式的國家

  23. 生質能源: • EX. • 美國所生產的玉米和黃豆 • 歐洲的亞麻籽和油菜籽 • 巴西的甘蔗、東南亞的油棕 圖中的生物質能工廠將有機物製成生質柴油或生質乙醇,做為運輸工具的燃料,同時在生質能的發酵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氫氣,這些氫氣可以直接用來燃燒或是做為氫氣燃料電池。不同種類的氫氣燃料電池,可用於運輸工具、3C產品上,亦可用於大型發電廠上,其在發電的過程中,會同時產生熱和水,因此適合用於需要電源及熱水供應的行業,如旅館、餐廳。 生物質能的能量循環與利用示意圖

  24. 地熱: 至2011年全球有24個國家利用地熱發電,在美國、菲律賓、印尼、墨西哥、義大利、紐西蘭、冰島等國,都有較多的地熱發電量,其中冰島和菲律賓更是以地熱做為主要的能源來源。 未來可再生能源使用趨勢 目前成本雖然仍是高昂,但隨著利用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更多國家持續推動,未來的利用成本必將降低,並減少環境生態破壞。

  25. 貳、能源的消耗與生產 • 能源的消耗 • 能源的生產

  26. 一、能源的消耗 人類利用能源的歷史發展上,能源的利用量及種類並非是固定的。 1970年,平均每人每日的能源消耗量約為200,000多大卡 原始社會平均每人每日的能源消耗量約為2,000大卡 更多的人口+更高的人均能源消耗,對地球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 世界能源消耗量變遷示意圖

  27. 1. 種類的變化 木材 工業革命前: 煤炭 工業革命後: 石油 屬非再生能源,產量日趨減少 1950年代後: 全球能源消費類型變化圖 化石能源的產量圖(1965-2050) J表焦耳,1018J=1EJ=23.886MTOE(百萬噸油當量)。 虛線表推估值。

  28. 2.區域差異 西亞:石油及天然氣為主。 亞馬孫盆地:水 中國、俄羅斯:煤礦 世界各洲在能源使用類型上的主要組成圖

  29. 人均初級能源消耗量最高與最低的的卡達、孟加拉,兩者相差約133倍人均初級能源消耗量最高與最低的的卡達、孟加拉,兩者相差約133倍 全球各國的能源消耗量差異極大 全球人均初級能源消耗量(2009)

  30. 3.經濟差異 已開發國家 開發中國家 以不可再生能源為主,約占90%可再生能源僅占10%左右 不可再生能源約占59%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上約占41%

  31. 國與國間能源消耗差異極大 • OECD成員國每人平均耗能量是開發中國家的6倍 • OECD會員國每人平均耗電量是東亞國家的13倍、南亞國家的26倍、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除南非外)的65倍。 • 北美洲人民平均耗能量為亞洲和非洲的10倍 各國內部能源消耗差異極大 • 美國,較富有的家庭平均耗能量比貧窮的家庭多3∕4 • 中國較富有的沿海省分,每戶人家能源消耗是內陸省分的2.5倍

  32. 在未來對能源的需求上,各國亦不盡相同 預估至2035年OECD與非OECD等國對初級能源的需求量(依哥本哈根議定書規範) 非OECD國家仍以化石燃料為其未來主要依賴的能源 已開發國家為主的OECD國家減少對石油與煤炭的需求,以減少碳的排放量

  33. 二、能源的生產 1.生產量的變化 (1)初級能源總生產量大量增加:開發及利用技術的進步 1973年61.15億噸油當量 2008年 122.67億噸油當量

  34. (2)能源生產區域及類型的差異 生產區域 能源種類 全球初級能源生產量組成(2008) 全球各區域初級能源生產量組成(2008) • 石油、煤炭、天然氣,這三種化石能源占了初級能源總量的80%以上 • 可再生能源約占13%,其中木材占10% • OECD國家、中國及其他亞洲的開發中國家生產最多的初級能源

  35. (3)能源的探明儲量與生產量 定義 在現代技術和經濟條件下,可提供開採並能獲得社會經濟效益的可靠儲量 探明儲量: 生產量: 指一地開採多少能源資源,但會受到該地的能源開發技術、主要依賴的能源種類、開發成本的高低,以及經濟發展的程度等影響 生產量與探明儲量間並非成正比關係

  36. 天然氣探明儲量與生產量的差異 美、加、中、俄四國天然氣探明儲量與生產量表(2009) (單位:十億立方公尺) (資料來源: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 2010) • 美、加、中三國的探明儲量僅占全球的5.2%,但生產量卻占全球的26.8% • 美國為天然氣第一生產國,天然氣被大量的用於發電、烹飪、取暖等用途上 • 俄羅斯擁有全球近1 / 4的天然氣,但生產量僅占17.6% • 俄羅斯的天然氣仍可開採84.1年,天然氣資源豐富;但美國及加拿大在十年後,便會面臨天然氣資源短缺問題

  37. 全球天然氣的貿易流向(2009) • 俄羅斯為最大天然氣輸出國 • 美國輸出少,反而由加拿大輸入922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

  38. (4)能源分布不均造成衝突 能源衝突原因 能源在地表的空間分布不均、各國的經濟開發程度、能源利用技術、能源消耗情形均有差異,國際常有能源衝突 EX.石油

  39. 石油的生產與消耗 生產量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其次為沙烏地阿拉伯、美國、伊朗 各國石油能源的生產量(2009) 消耗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為中國、日本 各國石油能源的消耗量(2009)

  40. 全世界貿易需求量最大的產品~石油  全球石油的貿易流向圖(2009)

  41. 全球與各洲石油能源的可開採年限(2009) 全球 各洲 • 石油資源雖日益枯竭,但人類也努力加強對石油的開採技術,亦即石油的用量在增加,但開採量也在增加,造成石油的平均可開採年限成為動態的數據。迄2009年為止,全球石油的平均可開採年限為45.7年

  42. 隨後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則可視為美國為維護其石油能源穩定來源而領導各國聯軍向伊拉克的一種反擊隨後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爭,則可視為美國為維護其石油能源穩定來源而領導各國聯軍向伊拉克的一種反擊 波斯灣戰爭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在歷史因素、經濟因素與民族主義的問題下,閃電入侵科威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2003年以美英為首的聯合軍隊向伊拉克發動戰爭,也是石油能源爭奪的後續發展

  43. BOX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 1974):以、阿衝突使國際市場上的石油價格從每桶12美元漲到53美元。石油價格暴漲引起了西方國家的經濟衰退,使美國GDP減少4.7%,歐洲2.5%,日本7%。 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 1980):伊朗爆發革命以及隨後的兩伊戰爭,導致石油產量減少,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由每桶46美元漲到了90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亦引起了西方部分國家的經濟衰退,美國GDP下降約3%。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波灣戰爭導致油價一路飛漲。3個月的時間石油從每桶14美元突破到40美元。所幸此次高油價持續時間不長,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較前兩次小。

  44. 石油價格波動(1970~2009) 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劇烈,未來尋求更便宜、穩定、安全且乾淨的能源,成為近年來的能源發展方向

  45. 參、能源的明天

  46. 一、能源的明天:日益枯竭的化石燃料 人類目前最主要倚重的化石燃料,將在百年後面臨沒有能源可利用的危機 化石燃料的可開採年限(2009) 天然氣可開採年限→僅剩62年 煤礦的可開採年限→約剩119年

  47. 二、能源的開源與節流 1.改進能源的使用方式 Ex.降低能源強度或提高能源效率 BOX能源強度 能源強度(energy intensity)係指各國在獲得每單位GDP所需消耗的能源量。數值愈大,代表賺取一單位的GDP需要付出較多的能源,其產業結構中傳統工業生產的比重較大;數值愈小,則代表其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中工業生產比重較小,而商業或農業所占的比重較高。

  48. 能源強度 能源強度較大的國家,其產業結構中屬較傳統的工業發展型態,因其工業製程較為老舊,使其能源效率較低 部分國家的能源強度及其國內能源利用類型組成(2009) 應努力改善其能源利用的型態及方法(如採用較新的生產製程),以降低其能源強度

  49. 全球能源強度的消長情形(1980-2005) 近年來,OECD國家、中國、印度都因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善,大幅降低了其能源的強度

More Related